戰時的婦女
歷史上,婦女與小孩在戰爭時,一向都是受苦的,而耶利米用女性在戰時的可怕經驗,精采地點出即將臨到的的大災難。戰爭會影響到每一個階層的婦女,皇室的后妃會被擄到外地(38:22~23),地主們的妻子都要被交在敵人的手裡(6:12);貧窮的婦女則殘存在猶大境內,掙扎地面對巴比倫入侵蹂躪後的慘況(40:7)。
失敗的領導階層
女性在閱讀〈耶利米書〉時,不只要去注意那些女性角色明顯可見的章節,也要去注意那些提供婦女奮鬥模式的地方。例如,耶利米對不好的領導者的批判,為現代婦女提供了一個模式,教她們如何面對宗教領袖和機關團體中,經常忽視或否定婦女的聲音、才能與經驗的人。
耶利米那個時代,人民苦於領導權的爭奪不休,在他的詩文中,耶利米責備假先知、祭司(聖殿總監)和君王,責備他們不義,以及不聽上帝的話(6:13~15;14:13~18;20:1~6;22~23章;26章;27~28章;36~39章);假先知欺騙人民說平安,其實沒有平安(6:14;8:11);有一個國王為自己建造宏偉的宮殿,因而造成人民的窮乏,他也不以為意(22:13~17);另有一個祭司把耶利米囚禁在聖殿裡,並且向人民說謊(20:1~6)。
領導權的爭奪在王權不彰的被擄時期變得更加嚴重,當時最重要的問題變成是:誰傳達的才是上帝的話語?本書的後半段裡,有許多的故事表現了這樣的衝突;在第26章,先知和祭司因為不喜歡耶利米的講道內容,要判他死罪;第27~28章,耶利米與先知哈拿尼亞辯論,誰傳的才真正是上帝要給人民的啟示;而在第36章,約雅敬王燒毀耶利米記錄上帝預言的書卷,並強迫他和他的文士巴錄都得躲藏起來,不讓人民看見。或許婦女可以學習耶利米在遭遇反對與壓迫時,堅持忠誠的勇氣。
受苦
「受苦」這個主題將書中各個不同的資料串聯起來,耶利米的受苦是從他受選召做先知說預言開始,上帝告訴他,人民將會攻擊他(1:19);敵人要追討他的命(11:19~20);連他自己的家人都要背叛他(12:6);有祭司會毆打他,並把他監禁在聖殿裡(20:1~6);君王也棄絕他的預言(26和36章),威脅要殺他,並且監禁他(37~38章)。儘管他曾兩度獲救,得以活命,一次是被一名官員亞希甘所救(26章),一次是被一個宮廷太監古實人以伯米勒所救(38章);但他的先知生涯還是以悲劇收場,他的同胞當中,有人強迫他與他們一起逃到埃及去,這也非他所願。
耶利米所受的痛苦不只是身體上的,詩文所表達的告白,勾勒出他是一個飽受身心折磨,孤單又躊躇的先知。這些吐露心聲的詩,都是採禱告詞的形式,用第一人稱寫的,依循輓歌悼詩的文體。在這些輓歌中,作者為自己所受的苦抱怨上帝,祈求上帝施以援手,也在身陷困境時,為預期的得救而讚美上帝。
耶利米用這些禱詞為自己受敵人攻擊,及其先知的任務,來向上帝大聲抱怨;他最不服的是,上帝苛待他,並為週遭的不幸、自己的孤單,以及那可恨的任務責怪上帝。他稱上帝是「靠不住的小溪」,是「乾涸的水」,並指控上帝愚弄他、欺騙他。
耶利米的悲痛是因他那特別艱難的先知任務而起,身處這些艱難中,他遷怒上帝,指控上帝奸詐、欺騙,甚至想逃避上帝所給予的任務。然而,他雖爆發出憤怒與失望,和上帝的關係卻仍舊是完好的。耶利米的表達憤怒正是他表現忠誠的方式,這些告白詩最後以讚美上帝畫下句點:「要歌頌上主!要頌讚上主!祂從邪惡人手中搶救被壓迫的人。」(20:13)
如何把耶利米的告白詩與其生活聯想在一起,是學者之間的爭議點,有些人認為這些禱詞是後來的編輯者所寫,這位編輯者把耶利米視為受苦的人民的象徵,這些人民也曾被擄,被迫離開本國土地,被迫離開他們的聖殿,他們被打、被監禁,面對死亡的恐懼,而且就如耶利米一樣,他們憤怒地、失望地向上帝哭求,在流亡的日子裡,他們也曾經視上帝為奸詐與不義。
如果這樣的詮釋是正確的,那麼,這些告白詩也可以作為婦女向上帝哭求的模式──當她們的聲音被宗教領袖拒絕時,當她們的身體被打、被虐時,當她們懷疑上帝是否棄絕了她們、背叛了她們時,都可運用這些告白詩。如同耶利米一樣,受苦的婦女也可以哭喊道:「我為甚麼不斷受苦?」(15:18),而且就像耶利米一樣,婦女所表達的憤怒與質疑,正顯示出她們對上帝的忠誠:祂是那「從邪惡人手中搶救被壓迫的人」(20:13)的上帝。
哀悼與哭泣
憂傷、哀悼與哭泣遍滿全書:拉結哭她的孩子(31:15);陪哭女子為國家哀號(9:17~19);連動物和大地也都悲鳴(9:10);耶利米因上主的子民被擄走而哭(13:17)。上帝要耶利米大聲哭號:「讓我的眼淚日夜湧流吧!讓我不停息地哭泣吧!因為我的同胞受傷;他們受嚴重的打擊。」(14:17)
甚至連上帝也哭,在兩首詩中(8:18~21;9:1~3),分不清是耶利米在哭,還是上帝在哭:「但願我的頭顱是水井,眼睛是淚泉,我好日夜為被殺的同胞哭泣。」(9:1)把這兩個角色融合是一種寫詩的手法,用以表示先知的言行實乃代表上帝;上帝哭道:「我悲傷不已;我心愁煩。」(8:18),因為「同胞的創傷使我心碎;我悲痛萬分,驚憂不已。」(8:21)。在這些悲苦的詩文中,上帝並沒有離棄祂的子民,上帝認同他們,人民的痛苦就是上帝的痛苦。
這與一個施行懲罰和毀滅的上帝,似乎是互相矛盾的,在這些詩句中的上帝,與百姓一同哀哭,祂因看著百姓走向滅亡的命運而痛苦,就好像一個母親,渴望救自己的孩子脫離自我毀滅的道路──「我不該為這些事懲罰他們嗎?」(5:9,29)她不懂自己是哪裡做得不好──「以色列人哪…我像荒涼的曠野或幽暗的地方嗎?」
耶利米這些哀悼與哭泣的詩,喚起了人類普遍的經驗,特別是婦女的經驗,她們更熟悉這些哭泣與憂傷——她們為兒女憂傷、為所愛的人憂傷、為自己憂傷,乃至於為世界憂傷。耶利米的哭泣或可幫助婦女,把她們的痛苦帶到上帝的面前,不是那個威嚇、懲惡的上帝,而是那個能接受婦女的痛苦,能與她們一同流淚、哭泣的上帝。
資料來源:〈耶利米書〉,Kathleen M.O’Connor,潘黎如譯,收錄於《婦女聖經註釋——舊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婦女事工委員會,2003年。
問題思考:
一、 妳是否曾經遇到無法欣賞婦女才能的領導者?當時妳如何面對?
二、 婦女愛好和平,不喜歡發生衝突,但有時候這類特質會比較容易妥協,即使明知自己是對的,也不敢有所堅持。妳是否有類似的經驗?或者,請妳分享一位女性堅持做對的事情的例子?耶利米面對反對與壓迫時,仍然保有堅持下去的勇氣,這給予妳什麼樣的啟示?
三、 上帝並不輕看人的眼淚,甚至祂與我們一同痛哭。妳是否有與上帝一同痛哭的經驗?妳認為,眼淚代表了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