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迦利亞,意即「耶和華所紀念者」。舊約中至少27人具此名。本書作者為易多之孫、比利家之子撒迦利亞。易多是在所羅巴伯與大祭司耶書亞帶領下,自巴比倫歸返猶大的祭司之一(尼希米記12:4,16),可見撒迦利亞出自祭司家族。撒迦利亞是一位先知兼祭司,與哈該是同一時期的人。他最早傳講話語的時間可以追溯到西元前520年,夜中意象完成於西元前519年1~2月,最後的話語則完成於西元前518年11~12月。對因重建聖殿耗時費工而灰心喪志的人民而言,撒迦利亞的信息不啻是一劑充滿希望與鼓舞的強心劑。他認為聖殿完成將是耶和華施行拯救帶來人民幸福、社會繁榮、政治復興,離散各地的子民重新團圓的關鍵時刻(8:7~8)。上主將與耶路撒冷的人民同在,而耶路撒冷不只是全球的中心,也會是外族前來朝拜之地(8:21~23)。
1~8章
本書前8章所記載的信息與〈哈該書〉有相同的背景,內容主要記述先知所見的異象,語調平靜,文體以散文為主。自第9章起,撒迦利亞的重點改為末世的事,文體、風格亦迥然有異,以預言為主。〈撒迦利亞書〉中最重要的預言是八個充滿象徵的夜間異象,其中1~8章令人想起〈以西結書〉:有騎各色馬匹巡查世界的騎士(1:8~17)、飛卷的異象(5:1~4),籃中代表邪惡女人的異象(5:5~11)。這一系列的異象均為上主所掌控,使讀者看清啟示(一種揭示末世的文學)演變的景況。此種啟示文學典型的文體,是指有直接從上主那兒下凡的天使向先知傳達關於未來的訊息。
因此,撒迦利亞並非直接傳達上主的話,而只是報告他從天使那兒得來的消息。這和傳統的預言方式極不相同。事實上,撒迦利亞認為上主直接接觸先知,傳遞關於未來訊息的方式不會再發生,那些先知都已成為「從前的先知」(7:7)。天使在上主身旁的協助代表了上帝的超越性,這可能是模仿當時政治上巴比倫與波斯王朝溝通聯繫的方式,君主藉此以控制其帝國。
9~14章
從1~8章過渡到9~14章,讀者可以發現書中前後呈現了完全迥異的風貌,這裡不再有異象,天使也不再出現,撒迦利亞的名字也不再像1~8章中出現,其所發布的預言也沒有日期可考。經文中沒有提及任何重建聖殿或所羅巴伯和約書亞治國之事,也沒有1~8章中波斯統治的時空背景,先前經文中一直被拿來討論的民族議題在此隻字未提,反倒出現新的主題。泰爾和非利士人將受審判,猶大城的首領先知被譏斥,耶路撒冷被諸國俘虜,隨後又得釋放,還運用了代表希臘的詞彙「雅完」(yavan),這些內容綜合起來說明了9~14章其實並非西元前第六世紀的先知撒迦利亞所著,而是早期希臘文化中一些匿名的預言選輯,它的中心主題是在闡明末世上主將戰勝列國,普天重享安寧。這樣堅定的得勝消息是眼前一片矛盾現況中無法隱藏的事實,上主即將贏得勝利。
有趣的是,〈撒迦利亞書〉1~8章和9~14章雖有殊異之處,但全書仍有堅定的共同信息:上主將與耶路撒冷同在,列國要來此敬拜耶和華(1:12~16;9:8~12);上主要使耶路撒冷潔淨復興(5:1~11;13:1~2),並成為萬邦的中心(8:20~23;14:16~19)。因此,1~8章及9~14章顯然是不同的,而且後半部是出自後人之手,但上述的共同點卻顯示全書前後連貫了撒迦利亞所要傳遞的信息。
籃中女人的異象
〈撒迦利亞書〉1~8章中的8個異象明確交代了重建耶路撒冷的步驟:天庭的活動(1:7~17)、推翻以色列的敵人(2:1~4)、丈量耶路撒冷(2:5~9)、確立統治權(3:1~10;4:1~14)、道德重整(5:1~4;5:5~11)、上主透過大衛王朝的後裔所羅巴伯的統治來建立上主的命令(6:1~15)。
第七個異象描述除去國中的偶像崇拜。名為「邪惡」的女人(邪惡risha,也是偶像崇拜的術語)被關在ephah(籃子)中,它是一種可以容納五加侖穀類的水桶型容器。有意思的是,ephah 也是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用來祭祀的房間,因此邪惡的女人可能代表廟中的女神,象徵耶和華之外的信仰崇拜。另一種詮釋是把那女人視為「人類」,代表外國婦女(在此是指猶大人民被擄流亡歸國時所帶回的巴比倫妻子),這也是聖經中常被描述為散播異國文化,威脅獨尊耶和華之邦的仲介人士。另一種說法是將關在ephah裡的女人視為異邦女子,象徵異國文化的危險性,而她又是一位女神,此兩種元素的結合就是偶像崇拜。
有著如鸛鳥般翅膀的兩位女子抬著ephah和女人到巴比倫去,並為ephah中的女子蓋一座廟。把邪惡(等同於偶像崇拜)帶到巴比倫去是一種諷刺的說法,因為巴比倫正是百惡叢生之地,是放這籃子的好地方。希伯來文中,「鸛鳥」(chasidah)一字和「忠實、盡心」(cha-chasid)密切關聯,因此,破壞耶和華整全性的異邦女子,如今已被忠實、能為耶和華重建、洗滌社會做工的猶大婦女所勝。
關於預言
〈撒迦利亞書〉9~14章中,栩栩道出世界末了時,上主(和猶大)的敵人將在浩大的戰役中被殲滅(12:3,7~9;14:1~7)。偶像崇拜和說預言將遭到斥責(13:2~6),生活豐裕無缺(9:17),上主的權勢重新被確認(14:16~21)。
13章2~6節中,對於說預言一事持負面態度。有些學者認為此段經文乃指崇拜偶像的先知。另有一派學者聲稱,那是因為既然先知所預言的都即將靈驗,而且上帝即將顯現在殿堂中,所以先知沒有必要再說預言。後者說法很有問題,因為預言仍被大家所期待(瑪4:5~6),事實上,約珥也強調,當主來臨時,大家都有講預言的能力(2:28~29)。另一種說法則認為,這或許是被放逐回歸之後,出現了像利未族人這類歌詠的團體,他們宣稱有講預言的權柄(歷下20:14~19;29:30),但是那些支持傳統先知的人卻認為這種人所講的預言是不配的。這些傳統主義者貶低當時各類預言,宣稱講預言必須在上主來臨的日子才會再重現(珥2:28)。
資料來源:〈撒迦利亞書〉/Beth Glazier-McDonald,陳培真譯,收錄於《婦女聖經註釋──舊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婦女事工委員會,2003年。
問題思考
1.今日世界重勢力、重才能,這與本書4章6節的話相較,有何不同?試分享今日教會在哪些方面接納了社會的價值觀,忘記了上帝的教導?
2.上帝企盼選民回轉歸向祂,勸他們不要重蹈祖先的覆轍(1:1~6),試分享自己從個人成長過程中汲取教訓的經驗。
3.第13章2~6節中,對於說預言一事持負面態度,為什麼?(參考本文最末段提出的三種說法)你認為哪一種說法最有可能?你認為這是在否定說預言嗎?如果是的話,撒迦利亞自己為何也說預言?兩者有何分別?今日我們不時會聽到有人傳講末日預言的信息,面對這些預言,你有什麼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