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主前第七世紀末盛極一時的亞述帝國在土崩瓦解的前夕,埃及和巴比倫都爭相搶奪權力的大餅。這種局面對亞述的附庸國(包括猶大在內)是很不利的,因為沒人知道現在是該支持巴比倫還是效忠埃及。隨著埃及在西元前605年於迦基米施(Carchemish)一役失利,敘利亞和巴勒斯坦落入巴比倫之手。四年後,埃及和巴比倫兩軍再度對決,卻以和局作收,當時的猶大王約雅敬想必是倚仗埃及的撐腰,竟趁巴比倫撤軍之際背叛其老闆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接下來,尼布甲尼撒在西元前597年包圍耶路撒冷,約雅敬的接班人約雅斤投降。尼布甲尼撒扶植西底家上台,將約雅斤與其他王室成員,以及包括布西的兒子祭司以西結在內的政治、軍事和宗教領袖統統放逐到巴比倫。
被擄者的生活狀況?為人知,有為數可觀的一群人在迦巴魯河附近的提勒亞筆落腳。從聖經提到以西結的房子看來,被擄者並未被迫住在勞工營。當然,有些被擄者可能和約雅斤及其眷屬關在一起,不過大多數人似乎得以自食其力。遠在耶路撒冷的先知耶利米寫了一封信,勸被擄者要造屋種田(耶29:5),假定耶利米真的熟悉被擄者的處境(〈耶利米書〉29章顯示兩地信件往返並非難事),那麼,他的勸告就是被擄者得以自食其力的證據。不過被擄者的痛苦和焦慮也不應該被過分淡化。他們不但被丟到陌生的環境,失去了家庭、朋友和財產,對自己的前途和故鄉的命運也是一片茫然。被擄者在驚惶和渴望上帝指引的情形下,再次向耶和華尋求確保的話語,可是他們卻無法從祭司/先知以西結得到任何安慰。
祭司受召說預言
以西結的生平資料很少。他來自一個祭司家庭,本人可能曾經在耶路撒冷聖殿供過職。他結過婚,可是聖經並未提到他有小孩。以西結似乎有點異常,醉心於不尋常的舉動和行為。過去有些學者認為他有精神或官能上的毛病,可是他的行為在以色列早期的先知傳統中是有例可循的。他的極端行為可能只是反映他所處的時代很極端罷了。
以西結和耶利米(耶1:6)有別,他對受召說預言並未抗拒(3:1~3)。上帝命令他吃下一卷寫滿「哀號、嘆息、悲痛」話語的書卷時,他反倒覺得「其甜如蜜」呢,讓讀者驚訝的是,以西結在面對敵意的蔑視(2:3, 6;3:7)、消沉的意志(20:32),以及比這些更糟糕的冷淡態度時,仍執意向被擄者宣告,這是他們祖先所得罪的上帝正在秉公懲處、洗清他們的污穢,並宣示上帝遍及宇宙的主權。
結構與內容摘要
在以西結看見耶和華登基的榮耀並受召說出預言的七日後,上帝指派他擔任以色列的守望者。因此,他必須對惡人即將面臨的命運提出警告,並且呼籲墮落的義人悔改(3:16~21),但耶和華隨即限制他的行動和言論自由。以西結自己無法譴責叛逆的同胞,只有上帝開他的口時,他才能說話。扮演以色列守望者的角色和加諸身體的限制之間的矛盾,不是輕易可以化解的,不過3:27似乎有意告訴讀者,以西結的話語事實上就是上帝的話語,是出自掌管以色列的上帝,透過先知口述所傳達的信息。
本書用一系列的行動劇來預告上帝百姓的悲劇性未來(4:1~5:4;亦參見12:1~20;24:15~24),緊接在行動劇之後,是三段審判的預言,每一段都控訴一群犯罪者,分別是耶路撒冷的居民(5:5~17)、以色列群山的居民(6:1~14),以及以色列全境,就是指猶大國所有的人口(7:1~27)。8~11章詳述以西結在異象中神遊耶路撒冷聖殿建築,該處是許多可憎之事發生的場景。耶和華下令消滅該城的邪惡居民,當以色列大聲疾呼反對大規模屠殺時,上帝立誓絕不手軟。上帝的口氣嚴峻,信息清楚,指出耶路撒冷眼前的毀滅完全是咎由自取。在異象結束的時候,上帝的榮耀已經遺棄該城,注定其悲慘的命運(11:22~25)。
以西結的指控與威脅在第一部份的其他地方也不曾稍有減緩。雖然他有時跳脫注定滅亡的話題,談到以色列的復興(16:53~63;20:33~44),這些經文也絕難緩和他對男女先知(第13章)、以看似非法的儀式進行禮拜的被擄者(第14章)、耶路撒冷(第16章)、西底家(第17章)、以色列的王子們(第19章)──說到底是對整個歷史上的以色列(第20、23章)的殘暴攻擊。以西結不留情面地強調,被擄者不能將他們的獲釋和國家解放的希望,建築在以色列與耶和華過去的關係或耶路撒冷特殊地位的基礎上。相反地,百姓從一開始已經背叛上帝,耶路撒冷的罪也超過所多瑪。當耶和華取去以西結的愛妻時,他被禁止以一般的哀悼儀式來宣洩他的悲痛。他靜默的苦悶成了被擄者在聖殿傾頹時不得哀悼的預表(24:15~24)。然而,隨著耶路撒冷的崩解,以西結不得說話的禁令就解除了(24:25~27;33:21~22)。
譴責外國的預言雖也出現在第一(21:28~32)和第三部份(35:1~15),但是大部份是在第25~32章。第25章譴責猶大國充滿敵意的鄰居:摩押、非利士、亞捫和以東,但是這個段落的其他預言是譴責推羅(26:1~28:19)和埃及(29:1~32:32)這兩個誘惑以色列違背耶和華旨意的強國。譴責外國的預言可能是源自於古代近東統治者用來對付敵人的戰爭預言。在〈以西結書〉中,這些預言則在確認耶和華在全世界的主權,警告以色列傲慢的後果,並且為復興的預言鋪路。在耶路撒冷淪陷之後(33:21),以西結的信息由審判轉為救贖,他未曾改變他對百姓罪孽的看法(36:31~32),可是,他應許上帝未來將成為以色列的「好牧者」(34:15),百姓會在重獲生機的鄉土享受平安與繁榮(36:8~12), 而且一如他在充滿枯骨的山谷奇特異象中所見,以色列全家會再增添新生命並且恢復生機(37:1~14)。由歌革的軍隊攻擊以色列所開啟的一場戰爭,將會證明上帝的主權和聖潔遍及萬邦(第38~39章)。本書其餘的部份(第40~48章)記載以西結的大異象,包括以色列重建的聖殿、重新設立的宗教,以及重獲生機、井然有序的鄉土。
資料來源:〈以西結書〉,Katheryn Pfisterer Darr,周宏毅譯,收錄於《婦女聖經註釋──舊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婦女事工委員會,2003年。
問題思考:
1. 試比較以西結、以賽亞(賽六)、耶利米(耶一)及摩西(出三)等人受召經歷的異同,他們的經歷對於上帝的行事方法有什麼樣的提示?想像當上帝的呼召臨到時,你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2. 以西結在主前597年被擄至巴比倫,被擄後第五年受召為先知。上帝將諸多限制加在他的身上,藉以象徵以色列的命運,你認為〈以西結書〉中的上帝是一位什麼樣的上帝?
3. 以西結毫不留情面地強調,被擄者不能將他們的獲釋和國家解放的希望,建築在以色列與耶和華過去的關係或耶路撒冷特殊地位的基礎上,這樣的教導給予我們什麼樣的啟示?曾經有過的救恩是否能保證我們面對那最終的審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