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婚姻:大衛的眾妻 在古時候的近東社會,婦女的「性」通常都由家裡的男人所控制。父親控制女兒的;丈夫控制妻子的。年輕女子的婚事,基於經濟上的理由,由新郎或男方家長以及新娘父親或男性家長進行談判(參創24;29;34),尤其在皇室家族中,經濟事件以及政治議題都需要談判協商。以色列或猶大的國王娶鄰國的公主,這表示兩國的國王達成協議,內容不只是一般的嫁妝多寡、婚姻往來,想必還包括兩國情誼的承諾、互不侵犯的協議等。例如所羅門娶法老的女兒(王上9︰16~17)和許多外邦女子(王上11︰1~8);此外,亞哈與耶洗別(西頓王的公主)的婚姻,可能是聖經裡最有名的政治婚姻(王上16︰31)。《撒母耳記上下》涵蓋以色列君主政體的興起,因此,從大衛的婚姻故事,更能看出婦女在政權得失之間的角色。 大衛的婚姻可以對性別關係和不同層次的權力,提供有趣的詮釋。當掃羅王忌妒大衛成功,及老百姓對大衛的愛戴時,他卻把長女米拉許配給大衛(撒上18︰17~19)。對大衛來說,娶國王的女兒可使他更接近權力核心。但掃羅的動機並不單純,他希望大衛戰死在沙場上,當大衛委婉拒絕協議時,掃羅沒有收回交易,但卻立刻把米拉嫁給別的男人。米拉自己在這場交易中毫無地位可言,這樁親事一切都是由男人做決定。 & 情慾與家庭的悲劇︰米甲 接著,掃羅把次女米甲許配給大衛,條件是一百個非利士人的包皮(撒上18︰20~29)。掃羅再次希望大衛因追求米甲而死在非利士人的手裡,然而,大衛完成了任務。聖經在此至少記載米甲愛大衛,但與米拉一樣,有關她的協議都非她所能控制,掃羅訂定價錢,大衛付出代價。米甲與大衛的故事令人感到不解。當她首次出現時是愛大衛的,大衛也以昂貴的代價與米甲結婚。不久之後,她的父親仍執意要除掉大衛,於是,米甲幫助大衛逃離掃羅,且對掃羅的使者謊報大衛的行蹤。當謊言被揭穿時,她再次對父親撒謊,謊稱大衛威脅要殺她(撒上19︰17)。我們知道她所說的只是藉口,因為根本沒有這段大衛與米甲的對話被紀錄下來。直到撒上25︰44米甲才又出現,當敘述大衛的其他兩樁婚姻時,提到掃羅已經把米甲許給別的男人(注意作者在此仍稱她為「大衛的妻」)。 掃羅死後,他的兒子伊施波設繼承以色列的王位,而大衛只是猶大的王(撒下2︰4, 8~11)。伊施波設跟他的元帥押尼珥不和,以致押尼珥想要整個以色列與大衛結盟。大衛的反應出人意料,他答應與押尼珥立約,條件是要押尼珥把米甲(在此稱為「掃羅的女兒」)帶來歸還大衛(3︰13)。根據撒下3︰14~16的記載,雖然押尼珥明顯主導整個事件,阻止米甲的第二任丈夫繼續跟隨;但大衛是透過伊施波設找回米甲,也就是掃羅的兒子、米甲的兄弟。大衛的用意到底為何?他在與押尼珥立約之前堅持要回米甲,其中最明顯的解釋是深怕米甲成為人質。從故事得知,米甲仍在伊施波設的權勢之下,因為實際上是他從米甲的第二任丈夫手中,帶回米甲還給大衛。假如大衛仍然關心米甲,在公然想要奪取以色列之前,他會在意米甲因此成為受害者。假使這真是作者的想法,那麼,我們會認為要不是伊施波設有點愚蠢,就是他已經完全受到押尼珥的威嚇(參3︰11)。也有可能米甲是掃羅的女兒,多少能夠合理化大衛接收掃羅的王位,因此,大衛在接受押尼珥的提議之前,擔憂米甲的安危並不盡然完全出於感情的因素。 米甲最後一次出現,絕對不是因著與大衛之間的感情。大衛以盛大的儀式把約櫃安置在耶路撒冷(撒下6章),此舉通常被解釋為藉著與以色列過去傳統的連結,正當化自己的統治(還包括選擇以耶路撒冷為首都)。這種嘗試合理化的用心,或許也是米甲不滿大衛表現的背後原因。大衛只穿一件平常的祭司衣服跳躍舞蹈,米甲提到自己的憤怒,是由於大衛在以色列最卑賤的婦女面前露出身體(20節);但是當她抱怨時,卻明白地稱大衛為「以色列的王」。大衛對她的回應也同樣斷然有力:他取代米甲父親的寶座是合理的,因為耶和華廢棄她父的全家,使大衛作王。由此可以看出皇位與情慾之間錯綜複雜的交戰。米甲怒氣爆發(對大衛的好色以及侵占自己家族寶座的行徑)的下場是到死前都沒有兒女。不管是米甲無法生育(通常被視為從耶和華而來),或者只是大衛拒絕與她同房,對米甲來說,既是情慾也是家庭的悲劇;因為僅存的掃羅家族再也沒有子嗣可保留下來。 & 愛比該和亞希暖 大衛的第二任妻子愛比該,以拿?妻子的身分出現(撒上25︰3)。她被形容為「聰明」,拿?的名字則是「愚笨」(想必只是綽號或故事裡的玩笑,誰會給孩子取名叫笨蛋呢?)。愛比該跟拿?不同,面對大衛及其僕人對自己財產生命造成的威脅,她了解到此事的嚴重性,於是趕忙去消除丈夫帶給大衛的不好印象。作者謹慎的提到她瞞著丈夫暗中會見大衛;後來當她老實告之拿?時,他嚇得魂不附體,麻痺無法動彈,最後去世。愛比該不只聰明而且貌美,如今成為富有的寡婦,其財產資源都可以供大衛和他的僕人使用(事實上,他們已經開始用了)。 大衛的第三次婚姻是娶耶斯列人的亞希暖,只在一節經文中提到(撒上25︰43),且緊接著拿?、愛比該的故事之後,在「掃羅已經把他的女兒米甲,就是以前大衛的妻子,嫁給了迦琳人拉億的兒子帕提」之前。我們無法確定亞希暖的身分;然而,有趣的是,聖經中提到的另一個亞希暖是掃羅的妻子(撒上14︰50)。經文沒有說大衛所娶的就是掃羅的妻子(或者如何得到她)。後面的經文提到先知拿單,把耶和華的神諭告訴大衛:「我把掃羅的國和他的妃嬪都給了你,使你作王統治以色列和猶大」(撒下12︰7~8)。假使大衛真的設法得到掃羅的妻子,他的行為明顯透露出想要取代掃羅做王的野心。因為聖經沒有明確說明亞希暖的身分,這些可能性不論多麼有趣,也只得留待後人推測了。 & 被動的女主角︰拔示芭 大衛最有名的妻子是拔示芭,她本來也是別人的妻子(撒下11章)。不論在王國或妻子方面的搶奪,作者似乎把大衛描寫成非常狡猾聰明。撒下11章一開始就說大衛看到拔示芭為了潔淨自己(或許因為月經的緣故)而沐浴。這個訊息的涵義是當大衛與拔示芭同房時,她的月經才剛結束,顯然沒有從那位不在家的丈夫受孕,以至於能夠在生理期結束後懷大衛的孩子。拔示芭在這段經文中幾乎完全處於被動,除了她告訴大衛的話:「我懷了孕。」以第一人稱出現,其餘都以第三人稱形容。唯一她主動參與使自己陷入困境的最初行為,就是選擇從王散步的屋頂上(為了涼爽的夜風,這在中東是個尋常閒逛之處)看得見的地方洗澡。對於這個行為,聖經沒有加以評論。甚至拔示芭很少以自己的名字出現,「拔示芭」只在撒母耳記裡出現兩次:撒下11︰3和12︰24(還冠上大衛的妻),其他地方都稱她「烏利亞的妻」(11︰3, 11, 26;12︰9, 10, 15)、「婦人」(11︰5)或只是「她」。作者似乎不認為拔示芭應當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且由耶和華與拿單所發出的懲罰(他們的孩子應當死去),也是直接指向大衛,而非拔示芭。雖然她的感覺沒有被完全否定,因聖經寫到大衛安慰妻子的憂傷(雖然作者詳細描寫的是大衛而非拔示芭的哀傷)。最後,她和大衛生下另一個兒子所羅門,代替死去的孩子。拔示芭這幅被動的王妃形象,在王上1~2章卻以強勢主動的寵妃及母后取代之。 & 女人只是工具? 除了米甲、愛比該、亞希暖和拔示芭,撒下5︰13記載大衛「又立后妃」(參3︰2~5)。這些婚姻的目的大部分是為了政治,為要與鄰近的王國建立關係(押沙龍的母親是基述王的女兒瑪迦),或是與以色列、猶大著名的家族結親。 或許一個國王妻妾的多寡與身分代表他的政治關係與權威,一個篡位者通常以跟王的妻妾同房,來顯示他的成功取代(擁有國王的房間等同於王位)。最明顯的例子發生在大衛的眾子當中,包括他生前死後,王子們為了王位而彼此競爭。撒下15~19章提到押沙龍叛亂,暫時取得勝利,在耶路撒冷稱王。大衛被迫逃離耶路撒冷,橫越約旦的東側(15︰13~16︰14;17︰21~22),留下十個妃嬪「看守宮殿」。戶篩宣告押沙龍做王,他給新國王的第一個諫言是與那些大衛留下的妃嬪親近,押沙龍就照樣在眾以色列人面前做了這事。經文對這行為的解釋是,押沙龍要讓所有以色列人以為他的父親厭惡他,但其中暗示這是他第一個王的行徑。這讓人聯想到拿單在撒下12︰11的神諭,以及王上2︰13~18,22~23的故事,其中存在著相同的動機。 類似衝突發生在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和押尼珥之間。伊施波設是以色列的王也是大衛爭奪王位的敵手,押尼珥則是伊施波設的軍隊元帥(撒下3︰6~10)。聖經先是提到掃羅有個妃子叫利斯巴,她很可能在掃羅死後成為伊施波設的妾,或至少接受他的保護。伊施波設憤怒地指責押尼珥與利斯巴同房,他的回答頗耐人尋味:他打斷伊施波設的指控(不管是否為真),將指控視為他對掃羅家是否忠誠的挑戰。為什麼與掃羅的妾有染就是不忠於掃羅的家呢?顯然,因此而建立押尼珥的家將會威脅或繼承掃羅的家。 [資料來源] 〈撒母耳記上下〉,JoAnn Hackett ,林千俐譯,收錄於《婦女聖經註釋—舊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婦女事工委員會出版,二○○三年。 [問題思考] 1.妳認為米甲為什麼要協助大衛逃亡?他真正效忠的到底是丈夫還是父親?〈撒母耳記下〉6︰20提到「掃羅的女兒」米甲出來迎接大衛,經文的作者是否暗示米甲此時效忠的對象?回顧米甲和大衛的故事,妳認為他們是否曾經相愛?故事發展至米甲淪入形同棄婦的處境,妳認為真正的原因為何? 2.妳認為拔示芭是否需要為兩人的出軌負責?她的行為是否完全出於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