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現代人,是幸抑或不幸?我們有人類史上最先進的物質文明,但我們所感受到的虛無與無意義感,卻也是真實的。
最近一期《今周刊》上的一篇文章〈壓力大買珍奶;心裡苦悶就喝酒!我們這一代的小確幸真相:貪吃背後,是悲傷的貧窮〉,雖然這篇文章要點出的是,台灣年輕人在低薪狀況下,看不到未來,只能以眼前的小確幸來得到滿足,但我們還是可以從此一現象讀出現代人的不滿足感。然而,豐裕的物質生活是否就能帶來幸福感?
什麼能讓你感到幸福?
恐怖情人追求不成,持刀砍殺追求對象的社會新聞頻傳,讓人想到李宗盛的〈凡人歌〉:「有了夢寐以求的容顏,是否就算是擁有春天……」高富帥、白富美、學霸、美魔女……等僵化的社會標準讓我們不斷和別人比較,永無止境的比較讓我們無法看清或珍惜自己手中所擁有的。有一次和一位久未見面的姊妹見面,她開口問候小女:「孩子都長大了喔?」我隨口說:「對啊,長得好高了。」不想,她臉突然一沉,我後來才知原來她女兒屬於嬌小型,不覺一聲感慨。同樣身為母親,面對社會對母職「成果」的檢視,孩子的表現成了我們被評價或檢視的標準,學業成績至上、文憑主義害慘了孩子,也害苦了為人父母者,更是增加了親子之間的緊張。
從最新的手機配備、夢想中的豪宅、小確幸、夢幻情人,到要求自己達到社會的理想標準,享受眾人欣羨的目光,無非是想填補巨大的空虛感。「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瑪門。(瑪門:財利的意思)」(馬太福音六24,新標點和合本)「瑪門」原意為財富,可被理解為貪婪。財富本身是中性的,問題在於人的貪婪,而人之所以貪婪,在於人不具有自足性,我們總要抓住些什麼,用這些為我們所攫取之物來獲得安全感,而當我們一旦獲得想要之物,又開始擔心失去它,為了確保所擁有之物不致失去,我們又會繼續追逐下一個目標來確保之,如此這般,人永遠無法獲得真正的平安。珍珠奶茶、iphone、豪宅、夢幻情人、社會的眼光……正好反映了人不斷追逐,渴望填補自己內心的空虛,藉以建立自我認同的現象,然而,換來的卻是加倍的茫然、虛幻的自我形象。
認識你自己
心的方向很重要。「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必在哪裡。」(馬太福音六21)我們的心會朝向我們所意欲的對象,只有當我們的心正確地朝向上帝時,才能獲得真正的滿足,也唯有我們的心朝向上帝時,才能接納自我的真實形象,不去跟他人比較,不透過外物來肯定自己。但上帝在哪兒呢?上帝不在遠處,就內在於我之中。人愈認識自己就愈認識上帝,愈認識上帝就愈認識自己,正如加爾文所說:「沒有對自己的認識,就沒有對上帝的認識,沒有對上帝的認識,就沒有對自己的認識。」只有當我們將心的方向轉向自己,向內探求,才能找到上帝,才能得到真正的安息與滿足。
初代教父聖奧古斯丁在其名作《懺悔錄》中所呈現的,正是這樣一顆不安的心。奧古斯丁年少耽溺肉體的情欲、世俗的名聲,並展開求智慧的過程,就是為要使其不安的心得到安息。在歸信之前,他不斷尋求上帝,但卻發現,上帝不在他之外,而在他裡面:「如果不是,我的上帝存在我之內,我便是虛無,全然無法存在。或者毋寧說,除了在之內,我便不存在……傾注在我們身內,但並不下墜,反而支撐我們,並不使我們渙散,而叫我們收斂。」
不斷地追逐曾使奧古斯丁深感痛苦,他自承那段耽溺於向外馳求的日子,在內心深處有深層的饑渴與貧乏,只想找個東西來愛,希望用外在之物來填補對愛的渴望、內在的空乏,但脫離創造的根基的愛就像漂浮在真空中,讓奧古斯丁掉入無底洞:「我心靈因為缺乏滋養的糧食,缺乏、我的上帝而饑渴,但我並沒有感覺到這種饑渴,並不企求不朽的糧食,當然並非我已飽餐這種糧食;相反地,我愈缺乏這糧食,愈對此感到無味。這正是我的心靈病了,滿身創傷,向外流注,可憐地渴求物質的刺激,但物質沒有靈魂,我也不會真愛它的。」
物質的刺激、一時的滿足無法讓我們得到安息,因為我們遺忘了受造的根基乃是來自於上帝的愛,上帝的愛永不消失,不會讓我們患得患失、擔憂與焦慮,而是讓我們歸回平靜。這是上帝藉著耶穌基督的救贖所賜予我們真正的平安:「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把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給你們的,跟世人所給的不同。」(約翰福音十四27)
安息的真諦在於回歸創造的根源
安息的真諦在於回歸創造的根源,成為終其一生尋求上帝的朝聖者。尋求上帝的目的是與上帝合而為一,但要上升通往上帝的路上,必須先下降,也就是認識自己。古倫神父在《忙的話,先靜下來!》一書中也提到,要與上帝合而為一,我們必須先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方法是靜默。靜默有三個意涵:一是與自己相遇,二是放手,三是合一。
在與自己相遇之時,我們首先會遇到三種基本的本能:口腹之慾、性慾和占有慾,這些本能是我們生活的動力,不過,這三種本能也會上癮而成為:暴食、色慾和貪婪,古倫神父建議我們訓練自己,無須立刻滿足每個需求;接著是三種情緒性的思慮:憤怒、哀怨和怠惰,正視憤怒,不使它變成怨恨和苦毒,而哀怨是一種自憐的
情緒,接納自己才能不落入自憐中,怠惰本質上是指無法活在當下,克服怠惰的方法是堅忍,不逃避;再接下來是三種心靈上的思慮:虛榮、嫉妒、傲慢或狂妄自大,這三種思慮都來自於無法接納自己的真實狀況,才會希望獲得別人的肯定、只看到別人擁有的,卻看不見自己擁有的,無法感恩,把自己看得很偉大。
我們必須學習敏銳覺察自己內在的這些思慮,不管正面或負面,只要觀察它,了解它,接受它,唯有如此,才能放手,不受其主宰。而當我放手,以自己的真實形象站在上帝面前,我才能進入與上帝合一的寂靜空間。
奧古斯丁的不安之心是人存在的實況,你我都有這樣一顆不安之心,唯有回歸自身受造的奧秘,踏上朝聖之路,才能領受真正的平靜安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