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和休閒並重
我的母親是排灣族頭目,父親是牧師(已故),我的童年多在教會生活,當時先後有許有財牧師、蘇天明牧師、吳銅燦牧師關心,我們有機會接觸平地人,尤其在飲食上我們學習很多,除了從小吃糙米,食物不加味素,也有至高雄新興教會進行禁食療法的經驗。管理好自己的身體,尤其進入一甲子的年齡更為注意。
父親是日本個性,說一是一,耿直嚴肅,不善交際,牧會之餘的時間幾乎都在果園忙碌,五十幾歲即離世。父親嚴謹的生活,我學習到他的盡責,卻也心疼其為家庭和教會付出無我的生活,所以我提醒自己生命不能只是工作。我的社交生活廣泛,很喜歡跟比我年輕的人交朋友,他們有源源不斷的活力和奔放的熱情子,交友不分年齡層,對我的情緒和心理有很正向的影響。
我喜歡窩在家,因工作經常國內外出差,我決定要對自己好一點,遂將個人空間打造得高貴又溫馨,為要讓我在獨處的片刻盡情享受一個人的時光。但同時我也不太喜歡寧靜乏味的生活,在休閒娛樂中釋放壓力是我常做的事情;閒暇之餘跟親友相聚出遊(旅行、美食咖啡、唱歌…),紓解我平日繁忙步調所累積的緊繃情緒和警戒模式。休閒娛樂與個人品質、品味、和人格息息相關,我認為當一個人太拘謹,對周遭事物感到麻木,是有礙健康身心發展的。
親情的管理
雖然人生不能少了娛樂,但是管理卻是很重要的功課,所以創世紀我們看到上主的秩序。除了靈命,工作、裝備、親情都要列入管理。
我排行7個兄弟姊妹的老大,父親生病之時,我常帶他去醫院看診,醫生已經判定無法救治,我們任時間拖著陪父親最後一程。最後一次帶父親去馬偕醫院,突然從小到大的影像浮現在腦海裡,父母的陪伴、鼓勵、為我們的付出和期許…我發現我作為長女,竟然在家庭給予我的物質和關愛中,恣意的享受幾十年的親情。因著父親身體狀況式微,我長女的責任如雨後春筍冒出,我要開始對這個家族負責,成為亦父亦姊的角色,做好榜樣給弟妹看。
運動的管理
我早晚都堅持運動,日常除了辦公室行政作業,常受邀專題演講、講道、參與各大小的民族議會以及原住民議題、還要幫忙寫書序。很多事情在腦海中運轉,所以我逼自己每天運動,在運動的時候聽經文、詩歌親近上主,有時候這個時刻,一些在腦海裡困擾我的難題,竟透過安靜親近主的時刻就讓我想通了。單身又身負重任,一定要看重自己的身體健康,除了在服事上盡忠,也要在身體的管理上盡忠。
工作的管理
在排灣中會牧會21年,總會8年,上帝很眷顧我,我的牧會工作幾乎處於蜜月期,讓我愈服事愈快樂。身為頭目長女,自小便不喜歡被念,為了避免被責備,我更認真牧會,因著牧會神開闊了我的境界和世界,更將我的交友圈擴大至政治圈、教育圈和世界各地。
2001年台灣總人口數22,405,568人(內政部戶政司,2000),屏東縣原住民人口數52,372人(屏東縣政府民政處,1997),占全國原住民人口數408,416人(全國人口資料庫統計地圖)12.8%,屏東縣總人口5.76%,超過8成是排灣族;將近1/4原住民鄉鎮的屏東縣,原住民需要好好被關切。2001年我與眾牧師和長執姐妹們成立「屏東縣原住民水噹噹關懷協會」,我擔任第一屆理事長,透過協會申請公部門方案,與許多教會一同推展原住民服務,目前協會已趨成熟,除了推展兩性平權及婦女公共議題、原住民婦女第二專長訓練及開發產業管道;並與政府建立夥伴關係,推動原住民社區終身學習:部落人才培力、社區種籽、社區規劃師培訓、田野調查等工作。
雖然之後我因為牧會場域的轉換—排灣中會總幹事、總會助理總幹事—協會在其他優秀牧者同工的接棒下,繼續完成它的使命。
我樂活單身,明年即將退休,我要繼續樂活在主裡。如箴言四:23所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