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供應」的希臘文動詞是diakonia,在《馬可福音》和《馬太福音》中,婦女單單供應、侍候耶穌,但在《路加福音》中,婦女服事的對象是耶穌和十二門徒。婦女被刻劃成單方面對耶穌運動中的男性提供服務、支援的角色。
二、雖然在新約中,女性並未明確被賦予宣講的使命,但在初代基督教團體裡,diakonia一詞並非指家中雜事,而是指聖餐的事奉和宣揚上帝的道。
三、路加將diakonia的意涵區分為兩種不同階層的服事內容,即由馬大所代表的庶務性服務和馬利亞所代表的聽道,而又將馬利亞的聽道塑造成全然接受、消極,而非創造性的學習,藉此削弱女性服事中的領導意涵,形塑女性服務支持、男性領導的教會傳統。
跟隨耶穌旅行的婦人
路加在8章1~3節中,提及耶穌在加利利一帶傳道時,有兩群人跟隨著他:十二位門徒,「還有些婦女,都是曾被邪靈和疾病纏擾、已經被治好了的」。第二群人中,有三位被提到名字:抹大拉的馬利亞、希律官邸的官員苦撒的妻子約亞娜,和蘇撒娜。她們與其他許多婦女「都用自己的財物供應耶穌和他的門徒」。
比對《馬可福音》15章41節及《路加福音》8章3節,譯為「供應」的希臘文動詞是diakoneo:如同執事般去服務、招待、事奉。然而,在《馬可福音》中(馬太27章25節亦然),婦女單單供應、侍候耶穌,但在《路加福音》中,婦女服事的對象是耶穌和十二門徒。婦女被刻劃成單方面對耶穌運動中的男性提供服務、支援的角色,因為在《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中,十二門徒是主要的見證人和領袖,婦女只是附屬的。《路加福音》8章2~3節顯示,婦女的作為是感激耶穌的醫治,與十二門徒的跟隨不同。
關於女性所從事的工作或服事(diakonia)的型態,註釋書莫衷一是。有些學者認為「服事」是指居家之事(購物、烹飪、編織、事奉飲食等),和一個傳統妻子的工作沒什麼兩樣。有些則主張婦女所做的,就和七十二門徒相同(10:1~20),包括宣揚上帝國在內。雖然在新約中,女性並未明確被賦予宣講的使命,但在初代基督教團體裡,diakonia一詞並非指家中雜事,而是指聖餐的事奉和宣揚上帝的道。在標示初代教會運動的聖餐和宣講活動中,婦女皆扮演重要的角色。以《使徒行傳》18章26節的百基拉為例,可看出後來婦女被接納為重要之教導者。
在路加的心中,婦女並不具有門徒的身分,因為門徒被要求必須變賣「一切」去賙濟窮人(18:22;14:33),而這些婦女雖然資助窮人(耶穌和門徒),卻仍擁有財物。路加筆下所描繪女性支持、男性領導的組織,千百年來,被許多基督教組織所沿用。
馬大和馬利亞(10:38~42)
耶穌在馬大的家做客,她「因為要做的事情多,心裡忙亂」,坐在耶穌腳前聽他講「道」的是馬利亞,她始終保持沉默。馬大說:「主啊,我妹妹讓我一個人做這許多事(diakonein),你不介意嗎?請叫她來幫幫我吧!」耶穌卻婉轉地責備了馬大,然而,卻有不少讀者同情她。「只有一件是不可缺少的」,就是馬利亞所選擇的「那最好的」,亦即馬大所選擇的是較差的。對於這段經文,大致有幾種看法:一、兩位女性代表了兩種型態,即她們代表了行動與思考之兩種生活型態,亦即因行為稱義與因信稱義、猶太教與基督教的對比;二、因為故事的主角是婦女,故從女性的事業、優先順序或忌妒的面向來詮釋;三、認為這是婦女有權接受神學教育之女性主義宣言,耶穌為馬利亞有向他學習的權利辯護,而這個解釋也被認為是在對抗猶太教,因為一般人認為,猶太教並不鼓勵婦女接受教育。但是在耶穌的時代,並無婦女不得研讀律法書的規定,因此,此一耶穌以此對抗猶太教的說法並不正確。
女性神學家Elisabeth Schussler Fiorenza認為,這段經文是在反映第一世紀末,關於婦女角色與家庭教會中職務的爭論,因為有些家庭教會是由婦女所建立和領導的。前述,diakonia一詞在基督教的用法裡,是指聖餐禮、福音宣揚與教會領導權的專有名詞。然而,在馬大和馬利亞的故事中,路加卻把服事(diakonia)(馬大)與聽道(馬利亞)分為兩種角色。馬利亞被主稱讚且獲得辯護。Fiorenza認為,路加這段敘述是為了教化當時教會,並非描述當時或更早期的實況。
本段經文被認為與《使徒行傳》6章1~6節有關,後者亦將服事區分為講道和備餐兩種工作,並且認為後者較為次等。然而這兩者是不能被分開的,若將diakonia的意涵區分為兩種不同階層的服事內容的話,婦女的服事就會減弱且無功,最後,《使徒行傳》再無提到任何關於婦女宣道的服事。另外,與《使徒行傳》中,十二使徒與七執事均有「講」道相較,馬利亞只有「聽」道,她甚至未曾發言提問。她的學習是全然接受、消極,而非創造性的。反之,耶穌在十二歲時發生的失蹤事件,他被發現在聖殿中「坐在猶太教師中間(不是在腳邊),邊聽邊問」,接下來所論及的是他的回答,而非問題。格拉森被鬼附之人得醫治後,坐在耶穌腳前,懇求跟隨他,但耶穌要他傳揚上帝在他身上的作為。馬利亞坐在耶穌腳前,就如同保羅受教於迦瑪列腳前,但保羅屈居老師之下是暫時的,後來他開始傳道。相形之下,路加卻未提到馬利亞後來擔當任何教導或領袖之職。
《路加福音》中的門徒和使徒,多半在對話中進行學習,馬利亞卻是緘默的。她的態度彷彿她也是門徒之一,但她卻非門徒,她只是聽眾。她在主腳前所聽所學的都屬個人的,並未用來教導或塑造整個團體。伯大尼的馬大和馬利亞,這對在初代教會中被記念的姊妹,在《路加福音》中的命運與在《約翰福音》11章1~45節和12章1~8節所記,截然不同。在《約翰福音》中,她們都深愛耶穌,彼此未曾競爭。準備餐飲的馬大,做出《約翰福音》中主要的基督論告白(11:27),與耶穌交談的馬利亞,以先知的行動膏抹耶穌的腳。在《約翰福音》中,對姊妹兩人的描繪裡,準備飯食和講道這兩樣「服事」(diakonia)仍是合一的。
在路加的世界中,受讚許的是選擇被動角色的婦人,在《路加福音》中,稱這種選擇為「那最好的」,在服事中孤立無援的馬大被說成是「為許多事操心忙亂」,她要求馬利亞援助,被解釋成是對「姊妹」的屬靈威脅。但是如果《路加福音》10章28~42節被用來賦予女性神學教育之權,卻可以產生顛覆性的作用,顛覆路加削弱女性領導權的意圖。我們在洞悉經文和路加的意圖之餘,最重要的是傾聽耶穌「馬大!馬大!」的溫柔聲音,以自身及其他女性的經驗來傾聽,也許就會發現經文背後隱含著鼓勵婦女領導,讓馬大和馬利亞兩種服事型態和解的聲音。
資料來源:Jane Schaberg,朱麗娟譯,收錄於《婦女聖經註釋─新約》,Carol A. Newsom & Sharon H. Ringe編著,朱麗娟、林千俐等翻譯,周宏毅、林晚生等校譯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婦女事工委員會出版,2001年。
問題思考
1.參閱本文,試比較《路加福音》10章 38~42節所載馬大和馬利亞的故事,和《約翰福音》11章1~45節和12章1~8節關於馬大與馬利亞的記載,馬大和馬利亞的形象有何不同之處?
2.「馬大姐」在教會中經常以負面形象出現,妳認為教會中的「馬大姐」們的問題出在哪裡?本文作者在文末提到,我們在洞悉路加的意圖之餘,應該讓馬大和馬利亞兩種服事型態和解,妳認為該如何做呢?
3.本文作者認為,初代教會中不乏婦女領導的例子,耶穌也鼓勵女性接受神學教育,就妳所知,今日教會女性在接受神學教育方面是否受到鼓勵?教會女性領導的實況又是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