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提要
一、緊接在末日教訓之後,另一個不知名婦人對耶穌的關懷,立下了慈愛的典範。她把油澆到耶穌的頭上,宣告耶穌就是基督,而對馬可而言,受膏的耶穌就是受釘的耶穌。她的行為引起「浪費」的非議,耶穌卻表示,幫助窮人是必然的,但這不能取代對一個有需要的個人所施予的愛和關懷。
二、耶穌治好了許多人的病,加上有力的講道,吸引了大批的人潮,讓他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耶穌因此被懷疑是發瘋或是被鬼附,馬利亞要把瘋了的兒子帶回家乃是出於保護的心理,但要阻止上帝的兒子基督,卻是顯得愚蠢和無信心。
三、馬可把希律王描繪成落在荊棘地的種子。開始時,他周全地保護約翰,然而世間的名譽和尊嚴卻宛如荊棘擠壓使他無法順利成長,因為他的失敗,成就了希羅底的惡事。
膏耶穌的婦女(十四章3-9節)
窮寡婦的奉獻是在世界末日教訓之前提出,做為末日前積極奉獻的實例;而緊接在末日教訓之後,另一個不知名婦人對耶穌的關懷,則立下了慈愛的典範。這婦人來找耶穌的時候,他正在伯大尼長大痲瘋的西門家裡坐席。這婦人打破玉瓶,把珍貴的香膏澆到耶穌的頭上。聖經沒有提到這婦人的家庭背景或其他與身分有關的資料,唯一知道的是,她有辦法可以買到非常貴重的香膏。儘管她是不速之客,但她的出現卻也沒有讓在座的人感到意外。坐席的人不高興的是她「浪費」的行為,而不是她的「出現」。雖然除了上菜或娛樂賓客外,通常是不容許婦人與男人一同坐席的,因此,這婦人有可能是上述工作人員之一。《馬可福音》中,耶穌雖然常在某人家中做客,但是只有在極少數的情況下,馬可會說出主人是誰。在本故事中,主人是「長大痲瘋」的西門。在長大痲瘋的人家裡同餐共飲,的確很不尋常。大部分的聖經註釋家都假定西門已經痊癒,雖然經文沒有這樣說。這位婦女引起「浪費」的非議,可能是出於西門一家遭受患難,故體念世上貧窮缺乏的。
把油澆到頭上,在古代近東地區,是一個用來揀選某人擔任特別的任務或角色的習俗。婦人的行為可以被當作是一種象徵,宣布耶穌就是基督。對馬可而言,受膏的耶穌就是受釘的耶穌,耶穌所扮演的角色是難逃一死的角色。這婦人對活著的耶穌所做的服事和照顧,是將來耶穌受死時未能得到的待遇,耶穌因而心存感激。
然而,此一行為是否「浪費」?對此,耶穌說:「因為常有窮人跟你們在一起,願意的話,你們隨時可以救濟他們,可是我不能常與你們在一起。」(十四章7節)耶穌的意思是,幫助窮人是必然的,但這不能取代對一個有需要的個人所施予的愛和關懷。反之亦然,捐錢賙濟窮人,卻拒絕安慰幫助你身邊的一個人,這和忽略世上窮人的痛苦,只專注個人的需要,都是同樣的錯誤。無論是公開的施捨奉獻或是私底下的愛心行為,都是宗教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皆不可偏廢。猶大為了金錢,將自己的老師出賣給祭司,他用錢買了邪惡,反觀這婦人卻是用金錢換取良善,儘管兩人的行為都被傳到普天之下。
母親和家人(三章20-35節;六章1-6節)
在三章20-21節中,耶穌的家人(新標點和合本為「親屬」,希臘文原文為「那些親近他的」)出去要阻止耶穌(新標點和合本為「拉住他」),因為人們說他瘋了。雖然要抓住他的人可能包括了他的門徒,但確實提到了「耶穌的母親和兄弟」。問題的癥結可能在於,耶穌治好了許多人的病,加上有力的講道,吸引了大批的人潮,讓他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因為情勢失控,開始有人說耶穌瘋了,或是被魔鬼附身。但這指控正好讓他可以向經學士說明,撒但不可能驅趕撒但,因為一個家或國若分裂對立,就必站立不穩。因此,他有能力驅趕撒但,正表示他是與上帝站在一起。耶穌的母親和弟兄們應是為了幫助或保護他,但耶穌為何回絕了?六章1-6節提到,耶穌和他的門徒回到家鄉,並在安息日到會堂教訓人。他的鄰居和朋友對耶穌所說與所做的,起先感到驚訝,接著感到不悅,因為他只不過是他們所認識的一個木匠。對於他們的反應,耶穌表示,先知通常在本鄉、本族和本家以外的地方都是受尊敬的。
這是因為耶穌的家人和鄰居是以原來的血統和社會關係來看待他,雖然他們聽過他明智的話語,也親眼見到他醫治的大能,但卻仍然以過去的方式來對待他。馬利亞要把瘋了的兒子帶回家乃是出於保護的心理,但要阻止上帝的兒子基督,卻是顯得愚蠢和無信心。耶穌的母親、弟兄和鄰居,因囿於世間固有的社會關係,無法明白耶穌所要建立的新世代和新家庭。他們固守既有的關係,以致無法產生任何信心的果實。
希羅底和她的女兒(六章14-29節)
希羅底像耶穌的母親一樣,名字特別被提出,而且希羅底和她女兒的故事是《馬可福音》中唯一沒有耶穌參與,卻不失精采的故事。故事圍繞著希律和施洗約翰這兩個男人,以及希羅底和她女兒這兩個女人而發展。約翰直言反對希羅底和加利利省希律王(大希律王的兒子之一)的婚姻,因為她已和希律的兄弟腓利結婚,希羅底因此懷恨在心。當希羅底想要殺害約翰時,她的丈夫希律卻將約翰關入監獄,藉以保護約翰不為希羅底所害。希羅底只好耐心等候,等候機會來臨。當希律王與朋友一起歡慶,並對希羅底女兒的舞蹈感到滿意時,他應允她任何的東西,即使是一半的江山。這個女孩與她的母親商討後,所要求的竟是約翰的頭。希律王為了不想在這些男性賓客面前失言,只好答應。馬可把希律王描繪成為四種種子之中,那個落在荊棘地的人。開始時,他周全地保護約翰,後來當他的名譽和尊嚴在客人面前有所減損時,他失敗了。世間的掛慮,使撒在他身上的種子無法順利生長。
雖然下令殺約翰的是希律王,《馬可福音》卻將害死約翰的罪歸咎於希羅底,就如同《馬可福音》將釘死耶穌的罪歸咎於猶太人而非下令的彼拉多。希羅底這個擁有地位和權力的女人,儘管其權力有限,卻仍然行了世間有錢又邪惡的人所做的惡事,她甚至超越希律王和彼拉多,而和大祭司、耶路撒冷的宗教領袖一同成為邪惡的縮影。
資料來源:Mary Ann Tolbert,葛美娜譯,收錄於《婦女聖經註釋——新約》,Carol A. Newsom & Sharon H. Ringe編著,朱麗娟、林千俐等翻譯,周宏毅、林晚生等校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婦女事工委員會出版,2001年。
問題思考
一、不知名的婦人用油膏抹耶穌,預示了受膏的耶穌就是受苦的耶穌,而這婦人的行為是與受苦的耶穌同在,並象徵著對受苦者所施的慈愛。然而,她的行為卻引起是否「浪費」的爭議。這使我們想起,當我們向個別受苦者施以慈愛時,也經常面對嘲諷:「何不改革社會結構?」或是「捐錢求心安」的冷言冷語,你是否曾經面對這種挑戰?又如何看待這種挑戰?
二、馬利亞想要保護自己的兒子耶穌,卻反而顯出了自己的愚蠢和沒有信心,你是否能體會馬利亞的心情?在教養兒女的道路上,你是否也曾面對這類的掙扎?
三、在希羅底和她女兒的故事中,馬可將殺害約翰的罪歸咎希羅底,而非希律王,你同意嗎?為什麼?比起約翰的生命,希律王更在意的是什麼?從希律王的失敗,我們不妨自我反思:自己最在意的是什麼?此一最在意者是否曾經阻擋我遵循上帝的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