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改的力量(3:1~10)
上帝堅決地要約拿去宣告對尼尼微不利的預言,約拿最後屈服了。尼尼微是個傳奇大城,但它邪淫無度,令人想起所多瑪和蛾摩拉城。約拿簡要的預言讓尼尼微有時間為上帝的審判做補救,這其中當然也暗指了懺悔的可能性。 尼尼微城上下一致地立刻宣布禁食,披上麻衣,坐在灰中,採用以色列傳統的懺悔儀式。國王下令懺悔非常徹底,連牲畜也必須遵守,於是出現了牛和羊都披著麻衣挨餓呼求上主的奇特畫面。本卷書許多驚奇事件的高潮就出現在此處,以懺悔為中心的神學主題可說由耶利米而來:「每一個人都必須懇切地向上帝祈禱,並且停止邪惡的行為,不做強暴的事。」這句話可說是〈耶利米書〉中獨特的用語。「也許」(3:9)的口吻也與船長所說的「說不定」(1:6)相呼應,耶利米對猶大悔改後所可能發生的事,正是以這樣的口吻說的,而把「變寬容」與「回歸轉向」並列的,也是只有在〈耶利米書〉中才有。
整個事件的總結(3:10)也正是耶利米對於悔改的看法。雖然早在金牛事件的故事裡,就有上主因變寬容而未降下懲罰(〈出埃及記〉32:12~14),以及主前第八世紀先知呼籲以色列要回轉歸向上帝(〈阿摩司書〉4:6~12),但耶利米是第一個提出「懺悔」這個詞,並把懺悔與契約之間的關係加以闡述的先知。〈約拿書〉可以被視為擴大了〈耶利米書〉18:7~8中所提及,耶和華允諾若全國離棄邪惡就不降下懲罰的應許。這原本只是針對以色列人的應許,被擴大為適用於任何國家的原則。原本只有以色列與上帝有契約關係,只有以色列人可能背離上帝而受到懲罰,只有以色列人可能懺悔,而回轉歸向上帝;而關於尼尼微城悔改這種美妙又令人難以置信的描述,是為了要給以色列人一個特別的信息:如果那最邪惡的,都能回歸上帝,那麼,上帝的子民當然也能,而這個回轉與上帝同樣也會回心轉意是相配合的。人民背離邪惡之道與上帝放棄使用懲罰之間的對稱,可說是耶利米對悔改的詮釋。 上帝的悲憫回應(4:1~11) 約拿因尼尼微沒有被摧毀感到十分氣憤,對於如此一件美事,約拿的反應出人意料之外。他不但不像其他先知替即將被懲罰的人民求情(如〈創世記〉18章中的亞伯拉罕、〈出埃及記〉32章中的摩西),也不像所有那些試圖將以色列百姓帶回耶和華面前但沒有成功的先知們,他反而因為自己才偶爾說一兩句話,尼尼微城人就反應過度而十分不悅。最後,他終於說出自己之所以會有這種令人難以理解的行為,是因為他早就知道上帝會原諒尼尼微城,這有違他對於公義的看法。 顯然地,約拿所引述的是〈出埃及記〉34:6~7中所宣告有關上帝的本質。然而,上帝在處理人的罪惡時,雖帶著正義卻又滿有慈悲。有些經文在探討上帝本質時,強調慈悲的一面(〈詩篇〉103篇),有些經文則強調實行公義的一面(〈那鴻書〉1:2~3)。在〈出埃及記〉中,以色列人叛教拜金牛一事後來獲得上帝的原諒,並重新立約(〈出埃及記〉32~34章),該處表明了上帝的慈悲高過正義。事實上,耶和華名字本身其實就有恩典慈悲之意(〈出埃及記〉33:19),然而,到了〈約拿書〉,對於這種本質有更深一層的發現,原本審判的上帝如今轉為去除刑罰、恩慈且有憐憫心的上帝,祂「不輕易發怒,滿有仁慈,常改變心意不懲罰人」(4:2),恩威並施的情況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無比的慈悲。至於把約拿躲開上帝的原因延到最後才說出,目的是要凸顯新發現的上帝的本質,這個新發現的本質是整個故事的最高潮,它化解了之前產生的疑問,也使大家認識了上帝最根本的慈悲特質。 約拿有想死的念頭(4:3~11),這跟摩西(民11:15)、以利亞(王上19:4)的氣餒心境有類似之處。隨即枯萎的植物是在凸顯約拿只覺得自己可憐,對他人毫無憐憫之心,相反地,上帝的道卻是體察祂所創造的眾生萬物,並全心地保有他們。
本卷經文的中心主題是悔改的果效,以及上帝慈悲的回應,而非針對心胸狹窄、現實的以色列人所寫的證道詞。外邦人的虔敬之心與約拿狹窄的公義觀哪一個更為上帝所看重?或許可以做為我們探討信仰群體與上帝之間的關係的參考。 〈彌迦書〉導論 彌迦與以賽亞是同時代的人,但較年輕,他約在主前742年(約坦王登基)至687年(希西家王逝世)年間,出生於猶大丘陵地的摩利沙小鎮,他極力支持百姓,並對當時耶路撒冷富有和貪汙的統治者、地主、法官、祭司與先知等首領加以抨擊,因為他們剝削百姓。 除了第1章第1節的編按說明外,整卷書呈現出文體豐富多樣的詩性。本書的第一大段(1:2~3:12)以撒瑪利亞城的滅亡預言開始,結尾部分則預言了耶路撒冷城因充斥暴力剝削而將滅絕。第二大段(4:1~5:15)則是以完全相反的語調開始,以耶路撒冷復興而成為世界和平的中心為象徵,其用字遣詞與女性極其相關(4:9),並環扣著災後重建的主題。最後一段(6:1~7:20)以上帝控訴以色列開始,以及上帝要求人民要伸張正義,實行不變的愛,並過著與主相通的明智生活。隨後,文氣轉為譴責不義的罪行、荒淫腐敗的百姓,而以勸人悔改和上主的憐憫為結尾。有部分學者認為,整卷書應為彌迦本人所寫,但也有人認為,應該是更晚期的作品,特別是4~7章,依其主題與文體,較屬於以色列流亡前之末期、流亡期間,及流亡後所完成的作品。 本卷書唯一提及的女性是米利暗,雖然彌迦對受剝削的婦女語多關懷(2:9,比對〈阿摩司書〉)。不過,此書中整體的語言及意象對女性而言,仍具有相當程度的負面衝擊。
資料來源:〈約拿書〉/Marsha C. White、〈彌迦書〉/Judith E. Sanderson,陳培真譯,收錄於《婦女聖經註釋──舊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婦女事工委員會,2003年。
問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