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實蒂的故事(1:1~22) 〈以斯帖記〉第一個介紹的女性人物是王后華實蒂,也就是亞哈隨魯王的妻子。亞哈隨魯在宴會進行到一半的時候,為了炫耀她的美貌,叫人去請她來王室內院;結果華實蒂拒絕。國王的顧問因擔心華實蒂的舉動會讓其它人的妻子起而效尤,不尊敬自己的丈夫,就建議國王將她逐出王宮。作者在這裡?進了些許的諷刺和取笑。華實蒂拒絕遵守國王的命令,其實是可以理解的;但對男性來說,這卻威脅到丈夫對妻子的支配權。亞哈隨魯和他的顧問以丑角姿態,出現在冷靜的華實蒂面前,也相當於出現在全國所有人的妻子面前。故事並沒有說明華實蒂為何拒絕國王的要求,因而引起聖經學者很多的猜測。例如《塔古姆》(Targum)(註1)告訴讀者,國王希望王后華實蒂可以一絲不掛地出現在群眾面前,華實蒂因深感羞恥而拒絕了這個要求。華實蒂是以斯帖的陪襯者,但她在某方面與現代女性相同。是位因拒絕強大的社會所默許的要求,而失去后位的堅強女性。讓人感到諷刺的是,華實蒂遭受的處罰正好符合她的期待,也就是永不再出現在國王面前。 以斯帖成為王后(2:1~23) 讀者在這段經文看到以斯帖與末底改。以斯帖是末底改的堂妹和受保護者,是個非常美麗的女人,不過經文中沒有直接提到她的特質。二章8節說到以斯帖與其它少女一起被帶到書珊,也就是國王的宮殿所在地。故事對這個事件沒有任何評論,看起來她似乎認為服從國王的命令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不服從命令的下場是毀滅。二章9節進一步描述以斯帖,指出她不僅美麗,還獲得國王的太監希該的注意,希該給她後宮裡最好的東西。換句話說,以斯帖已經居於優勢。 故事描述以斯帖的監護人末底改「在朝廷中得到一份官職」(二章19節),也就是成為一位朝臣;他非常關心以斯帖的幸福。末底改囑咐以斯帖不要向人透露自己是猶太人,故事中沒有說明這個建議的背後動機(這個動機似乎成為故事的策略,藉此升高稍後發生的衝突),以斯帖則遵守這位監護人兼良師益友的囑咐。 以斯帖進見亞哈隨魯王後(故事並沒有針對這個過程給予負面的評價),獲得國王的喜愛,國王並封她為后。她聰明地遵照希該的指示,透過在自己所處的權力結構(波斯王室系統)內的運作,由一個完全沒有權力的人,轉變成一個相當有權力的王后。在第四章開始之前,故事說到她告訴國王末底改發現了太監的陰謀,試圖利用她的地位來提高末底改的地位。 哈曼的死亡與以斯帖的勝利(3:1~8:2) 哈曼是亞瑪力人(以色列最古老的敵人)的國王亞甲的後代。因此,末底改和哈曼之間的衝突,除了個人的恩怨之外,還暗示了國家層面的對立。 第三章描繪末底改與哈曼之間的鬥爭。哈曼被封為國王的宰相,他渴望所有王宮內的侍衛和人民都向他跪拜,但末底改拒絕了。憤怒的哈曼為了報復,計劃殺滅波斯王國境內所有的猶太人。故事並沒有說明末底改拒絕向哈曼跪拜的理由。古代拉比認為應該給個理由來解釋為何末底改拒絕哈曼,例如Midrash Rabbah認為哈曼在自己胸前掛著一個鑲有神像的別針;而現代學者L.B. Paton則認為末底改的行動「具有獨立自主的精神」。不過故事卻沒有說明末底改不跪拜的理由;由於末底改沒有充份的理由,他的行動可說是極為愚蠢,可能讓自己和猶太人喪失生命。三章4節指出其它侍衛要在猶太人的末底改和亞甲人哈曼之間分出高下;就這一點來說,哈曼似乎是贏家。 末底改對哈曼的陰謀的反應是非常悲痛、披上麻衣、在王宮的門口前大聲慟哭(4:1)。末底改對危機的反應,背後的動機是要引起以斯帖的注意。以斯帖再次出現在故事中,她派遣使者詢問末底改發生何事,末底改則告訴使者即將發生的災難,並且要使者轉告以斯帖去晉見國王。這是故事的轉捩點,以斯帖不再是被周遭男性保護的人,她變成事件的掌控者和故事的主角。 以斯帖在四章11節首度在故事中直接開口說話。以斯帖對於末底改的要求,其反應並非膽小懦弱,而是在陳述事實。如果在沒有召喚的狀況下去見國王,她極有可能會被處死。此外,如果國王已經一個月沒有召見她,她對國王又能有什麼影響力呢?不過末底改還是催促她趕快行動,強調以人的行動來完成上帝的目的之重要性(4:13,〈以斯帖記〉中一個重要的主題),並提醒她身為王后所擁有的權力(4:14)。受到末底改的催促,以斯帖盡速展開行動。一個被動者成了主動者。 以斯帖下令齋戒,並準備晉見國王。她以智慧來準備自己晉見國王。身為王室的次要成員,在保護自己且不知是否可以達成目的之前,她並沒有冒險直接去見國王。她了解國王的個性,訴諸於國王的感情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事實上,作者已藉由華實蒂的事件來顯明哈隨魯王的情緒反應,因此,以斯帖要懇求國王,最好的方式是訴諸於他的感情。 齋戒之後,以斯帖在沒有召喚的狀況去見國王,她穿上王后的禮服,讓自己看起來有王后的魅力。她的策略成功,因她贏得國王的愛憐(5:2)。亞哈隨魯王承諾應允她任何的要求,即使是王國的一半,也在所不惜。這看起來似乎是個要求國王拯救猶太人的恰當時機;然而,以斯帖也了解,這樣就不會揭穿哈曼的陰謀。與其提出自己的要求,把結果留給這個情緒容易起伏的國王,不如設下一個計謀,哄騙哈曼,使他自滿,同時讓國王處於極為亢奮的狀態中,藉此讓國王兌現他所許下的承諾。所以以斯帖邀請國王與哈曼參加一個私人的晚宴。這個舉動讓國王來到以斯帖的地盤,也就是以斯帖可以輕易掌握狀況的女性房間,同時也讓哈曼離開保鏢(你的敵人不會邀請你來共享晚餐吧)。她的策略又成功了!國王更加快樂,願意成全以斯帖的任何心願,而「哈曼心情愉快地離開了宴會」(5:9)。 第六章包含一個亞哈隨魯王無意間羞辱哈曼的小插曲。哈曼過於自大,結果卻被迫把原以為是要賞給自己的獎賞拱手讓給了末底改(第三章中,末底改救了國王一命),也就是坐在國王的馬匹上四處遊行,大聲喊叫著末底改是國王所喜愛的。 國王出席以斯帖邀請他的第二場宴會,他應允成全以斯帖的任何要求。值得一提的是,儘管讀者已經讀過第六章,知道哈曼在末底改面前所受的侮辱,但故事中沒有指出以斯帖知道這件事情。對她來說,哈曼跟以前一樣危險,因此,當她提出要求時,她必須說服國王此要求的正當性。她對亞哈隨魯王提出要求說:「請答應我一個請求,我求你饒了我的性命,也饒了我同胞的性命」(7:3)。然後,與哈曼相反,她說到猶太人如被殺滅,將對王國造成重大的損失(財政上)。之後當哈曼為自己的生命求饒時,以斯帖沒有挽救他的性命;這讓她看起來很殘忍。然而,以斯帖必須以她所屬的社群(猶太人)為重,如果哈曼仍活著,對猶太人社會來說,依然是個威脅。以斯帖用沈默表示她已經意識到,為了讓猶太人得以保全,哈曼必須死亡。 八章2節提到以斯帖獲得完全的勝利。她由亞哈隨魯王那裡獲得哈曼所有的財產,並且說服國王冊封末底改,取代哈曼成為宰相。以斯帖現在掌控了財富、朝臣冊封,及面見國王的管道。 普珥節(8:3~10:3) 以斯帖與末底改以國王之名一起行動,確保猶太人完全打敗自己的敵人。事實上,他們大獲全勝,以致於許多「當地的人因怕猶太人就入了猶太籍」(8:17)。原本被壓迫和面臨危險的弱勢者,現在成為社會中最有權勢的一群人,這個逆轉是因著種族團結,和上帝激發人行動的旨意所達成的;上帝特別藉著團體中原本不具影響力的女性(以斯帖)來達成勝利。她是所有處於弱勢的流亡猶太人的榜樣。這是本書最原始的目的,就是把某個舉動、行為模式介紹給海外的猶太人,這個模式可以讓他們安全,並且過著快樂的生活。王后以斯帖的行為和特質,正好代表了這樣的生活模式。 附註 註1:(譯者指出)《塔古姆》(Targum)是希伯來文《聖經》全部或一部份的亞蘭文(Aramaic)譯本。當猶太人被擄到國外之後,一般民眾使用亞蘭語,只有學者才懂得希伯來文,而聖經《舊約》則是以希伯來文所寫成。因此猶太教會堂中讀聖經的人只好以亞蘭語讀,好讓會眾了解,《塔古姆》因而出現。最早的《塔古姆》是即席口語翻譯的記錄,不能算是翻譯,而是種釋義,其中有評註的穿插。(引述自《大不列顛百科全書》,14冊,173頁。) 資料來源:〈以斯帖記〉,Sidnie Ann White,盧悅文譯,收錄於《婦女聖經註釋—舊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婦女事工委員會出版,2003年。 問題思考: 1. 妳覺得〈以斯帖記〉與聖經其他經卷有何不同?還記得妳第一次讀這卷書時有什麼樣的想法嗎?妳認為這卷書真正的英雄是誰? 2. 妳可否從閱讀經文中,發現以斯帖除了美貌以外的生命特質? 3. 〈以斯帖記〉與〈路得記〉是聖經中少數以女性命名的經卷,妳認為這兩卷書要傳達的信息有何相似之處?以斯帖與路得這兩位女性有什麼相似之處? 4. 在男權至上的社會中,華實蒂王后拒絕她的丈夫亞哈隨魯王的要求,妳認為她是什麼樣的女性?她為什麼會拒絕國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