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洗碧和亞她利雅 在〈以西結書〉16章44節中,先知以西結用「有其母必有其女」來嚴厲指責猶大國令人嫌惡,說猶大國與她的外邦人「母親」赫人一樣。而以西結若是早二百年出生,相信他也會以同樣的話指責耶洗碧,和她的女兒亞她利雅。 耶洗碧(王上16~21;王下9) 以西結用性行為的比喻來生動描繪宗教上的不忠誠,而後世對耶洗碧的指責也盡是與色情有關。然而,申命記史(DH)反對這位來自腓尼基的西頓的王后耶洗碧,最主要的因素不是在於性方面。性在這裡被提到,就如同對所羅門的記載一樣,只是為要指出它所帶來與性別、權力、外邦、及偶像崇拜等相關的問題。 耶洗碧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列王紀上〉16:31,是在總結以色列王亞哈的一生惡行時,說到她與亞哈的婚姻。亞哈就如同耶羅波安一樣,不僅娶了外邦女子,還為這位妻子建了宮屋,和設了巴力的神壇及亞舍拉女神的柱像。而在亞哈執政時,耶利哥城被重建,結果這事讓建造師希伊勒的二個兒子喪命。雖然經文裡並沒有直接指出亞哈該為這事負責,但就是有這種意味。 他處的經文都強調耶洗碧操縱王朝。首先是〈列王紀上〉18:4、13間接的記述耶洗碧設法除去上主的先知。接著在19:1--3節裡,耶洗碧更是極力要做這事,因為先知以利亞在迦密山殺了巴力的先知群,亞哈把這事告訴了耶洗碧,她就叫人傳話給以利亞,誓言必要殺害以利亞。 在21章裡,我們再次讀到亞哈王似乎任由耶洗碧擺佈,濫用宮廷權力。當拿伯拒絕把「祖先所遺留」的葡萄園地賣給亞哈王時,亞哈王就孩子氣地「悶悶不樂」,不吃東西。而耶洗碧知道亞哈王為何不吃飯後,就設了一個計謀,寫信給拿伯所住之城鎮的顯貴和長老,要他們宣告禁食一天,同時請二個流氓當眾控告拿伯咒罵上帝和王,好讓民眾得以用石頭處死拿伯。後來耶洗碧聽說拿伯已被處死,就告訴亞哈王去把葡萄園接收過來。但是當亞哈到了園子時,碰見了以利亞,因為上帝差他去對王說,上主要滅除他和他的家族,包括耶洗碧在內。 不過諷刺的是,亞哈王聽了以利亞的話後顯得非常頹喪,這個舉動被上主視為一種謙卑的行為,因此,他與所羅門一樣死裡逃生,懲罰被往後延到他兒子執政時才執行。 耶洗碧的宗教傾向到了〈列王紀下〉9:22時,有了極度的轉變。亞哈王死後,他的兒子約何蘭向受膏篡位的耶戶問安求和時,耶戶問說:「怎麼會有平安?國內還有你母親耶洗碧始創的邪術和偶像,會有平安嗎?」然後他殺了約何蘭,並向撒馬利亞前進。在那裡,耶洗碧聽到所發生的事,就梳頭化妝擦眼膏,從王宮的一個窗口以主人家的口氣指罵前來的耶戶如同「心利」,那個有名的弒君兇手。但她的宮廷官員卻站到耶戶那邊,把她從窗口扔下摔死,她的屍體被馬車輾過,被狗吃了,正如以利亞所預言的。 從耶戶對約何蘭所說的話,以及耶洗碧的化妝擦眼膏,這二件事使後來的人傾向使用與性有關的詞語來敘說她的罪。然而,對於這位極具權威的女王,我們或許應該從她所處的社會情境及聖經神學來進一步認識她。 身為腓尼基的公主,耶洗碧自然會信奉巴力和亞舍拉(或亞斯她錄,她是西頓的女神,王上11:33)。但她的這種多神信仰除非受到政治上的威脅,否則她應該不會為此就希望把上主的先知除掉。反而,較有可能的是:因先知性的耶和華宗教具有排他性,所以可能會使它的信奉者為了護衛宗教而反對其它神明的崇拜。特別是當耶和華的先知們在政治上所扮演的,是膏立國王和促成叛變的角色,在這種情境下,耶洗碧所關心的可能不是宗教。 還有,身為腓尼基的公主,她可能習慣有王室的特權,而對於以色列文化視土地是上主所賜的這看法不熟悉。因此,當拿伯拒絕賣他的葡萄園,她所採取的血腥舉動,就她的認知而言,可能認為這是王家對屬下的反抗所應當採取的舉動。相較於她,亞哈王就顯得只是一位沒有條理的懦弱領袖。 在了解耶洗碧是為強勢的領導人之後,我們就能夠明白她最後在窗口出現時,為何要先梳頭、化妝、擦眼膏。因為如果她想要再次將手下的人集合起來,就必須在他們面前散發王后的最高光輝。事實上,今日讀者若是看到一位與她有同樣地位的男人在此刻披上王袍、戴上王冠,倒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對。而即使迎接死亡時,她仍不失身為王后的傲骨,這可從她對耶戶的恨惡口吻看出來。連耶戶後來也認為「她畢竟是一個王的女兒」,而下令把她埋了。 不過,我們若以為經文是在直接記載主前第九世紀耶洗碧在世的情形,那就錯了。目前這個經文最早可能是在主前第七世紀末葉時寫成的,而拿伯的故事可能是更晚才寫的。學者亞力山大‧羅費把〈列王紀上〉21章和〈列王紀下〉9章做比較,在前段中,耶洗碧被認為做了許多惡行,但在後段所記述的故事裡,耶洗碧幾乎未被提及,而主要是在記述亞哈。在〈列王紀上〉21章的最後幾節裡(21:19~22),也再次強調耶洗碧事實上可能不是真正犯錯的人;因為在該處以利亞對亞哈王的批判中,有關耶洗碧的記述是後來才加上去的(21:25)。 在典型的DH裡對王的指責中,亞哈王被認為應該對「所有以色列人的犯罪」負責,耶洗碧則被認為對王加以煽惑。羅費認為,耶洗碧以奸計殺害拿伯的故事,是猶太人被放逐後才寫成的,為要把罪過轉移到外邦婦女的身上,主要是那個時代的寫作者有感於以色列人與外邦人通婚的危險性,因而採取的做法。而耶戶回答約何蘭時,指責耶洗碧的惡行的記載,也應是出於同樣的理由寫成的。 在猶太人被放逐後,猶太人對於凡是背離敬拜上主的,都用〈以西結書〉16章之類的性雜交諷喻方式來加以咒罵。那原本只是要用來做暗喻的,後來卻慢慢變成一種文學寫作方式。所以,今日對於耶洗碧的詮釋,往往不是視她為具有政治力量的女人,而是視她為勾引男人的女人。 亞她利雅(王下8:16~19; 11:1~21) 對於耶洗碧和亞哈的女兒亞她利雅,編著者對她的描繪太過誇大,就如對她的父母一樣。她嫁給猶大王約蘭,無疑是為了締結南北兩國的盟約。她被描繪成導致丈夫約蘭與兒子亞哈謝犯罪的人,如〈列王紀下〉8:18所描述。 耶戶在以色列的叛變,總共殺害王家70個子孫,而亞她利雅在聞知自己兒子死了時,她對南國的王室也重演抄家滅族的行動。但當殺害行動正在進行時,亞哈謝的一個小兒子約阿施被他的姑母偷偷帶走而得以逃脫。在亞她利雅統治猶大國時,約阿施由姑母約示芭照顧六年,一直把他藏在聖殿裡(王下11:3)。然後,祭司耶何耶大(依歷代志下22:11,他是約示芭的丈夫)安排在聖殿宣佈約阿施為王,並把亞她利雅和巴力的祭司馬坦殺除。 雖然亞她利雅的殘酷做法令人驚駭,但是我們也必須考慮到她的政治立場。她的權力和地位有二個主要來源,一是因為她是以色列王的女兒,一是因她是猶大國的太后。但在她的母親耶洗碧以及所有以色列王家的親人都被殺死,而她自己親生的兒子猶大國的亞哈謝王也被殺後,她不僅頓失所有權力的來源,事實上連性命也都不保。此刻,她採取和她母親雷同的做法,就是設法奪權,而非聽隨命運擺佈。 那時,亞她利雅一方面必定感到備受威脅,另一方面,她應該也有她的支持者,否則她不可能統治了六年之久。而這群支持她的應該是以耶路撒冷為主的政治人士,因為他們藉由亞她利雅與約何蘭的婚姻來促成南北二國的聯盟。而反對她的人應該是屬於猶大本土性較強,並反對南北聯盟的人。這些人嚴守敬拜上主,因此對於亞她利雅的宗教生活難以忍受,最後終於把她除掉。 編著者意欲否定亞她利雅,並把她被耶何耶大推翻的事情,和耶洗碧被耶戶推翻的事情用不同的手法處理。聖經裡第一次提到她時,說她是約蘭的妻子,把約蘭帶入歧途。但同時也記述了約蘭做了上主看為邪惡的事。但上主不願毀滅猶大,「因為他曾應許他的僕人大衛」(王下8:19)。 亞她利雅不僅是女人,而且不是猶大國人,因此,不符合大衛王朝由男性後裔繼承王位的條件,即使不少男性繼位者不忠於上主,而且應當受罰。同樣地,她的孫子約阿施雖然後來並沒有比他先前的王出色,但他的受封為王,受到人民的擁護,由祭司幫他膏立,而且有恰當的儀式。這與耶戶經由謀殺和傷害的手段獲得王位有極大的不同。 亞她利雅的故事也讓我們看到王朝裡的婦女政治。太后雖是很有權位的人,但也常有危險,這種危險有時是來自與另一位女人的競爭。約示芭是約蘭王的女兒,亞哈謝同父異母的妹妹(王下11:2)。因此,她不是由亞她利雅所生的。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王的不同妻子間的競爭,只是此處是一個妻子與另一個妻子的女兒的競爭。而她們的競爭,也可能是黨派競爭。 讓我們也來看約示芭這個人。她除了是王的女兒外,也是一個計謀者。她在聖殿必有某種的身分,才能使她在那裡出現,卻沒有引起新掌權者的特別注意。雖然〈歷代志下〉說她是祭司的妻子,但是在DH裡卻沒有這樣說。這是因為DH的作者認為讀者都知道她的丈夫是誰,或是因為〈歷代志下〉的編者認為必須對當時的讀者解釋,以免讀者奇怪為何一個不相干的婦女會出現在聖殿。但不論她的婚姻狀況是如何,從女先知戶勒大的故事來看(王下22:14),約示芭有可能就像戶勒大一樣,是在聖殿裡負責某種事工的獨立工作者。 問題思考: 一、 妳認為耶洗碧和亞她利雅為何會被認為是「壞女人」?她們具備什麼樣的特質?從她們的一生中,妳學到的最重要的教訓是什麼? 二、 耶洗碧以領導能力、勇敢、大膽等特質來事奉巴力,我們應如何讓這些特質發揮積極正面的力量,用它們來服事基督? 三、 妳認為,亞她利雅和她所追求的事物中,有多少是受到她父母亞哈和耶洗碧的影響?我們當中已為人母的,對自己孩子的屬靈成長有什麼責任?我們要在何時才允許他們選擇自己<
資料來源:〈撒母耳記上下〉,Claudia V. Camp,譯者:林晚生,收錄於《婦女聖經註釋—舊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婦女事工委員會出版,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