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45期 無聊的長老教會?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長老教會屬不屬靈?
關鍵字:
作者/鄭仰恩 (現為台灣神學院教會歷史副教授、教務長、教會與社會系主任。)
  「長老教會比較不屬靈!」「X X 教會比較屬靈!」這是我們在台灣的教會圈內常會聽到的評語。到底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或因應這種說法呢?首先,筆者認為,姑且不論這種說法的可信度如何,光就其信仰心態而言就相當可議。因為,論斷某某人或某某教會的信仰形態為「比較屬靈」或「比較不屬靈」原本就是一件很不應該甚至荒謬的事。這種「拿信仰作比較」的心態很像路加福音十八章11-12節所記載那位自言自語的法利賽人:「上帝啊,我感謝你,因為我不像別人那樣貪婪、不義、淫亂,更不像這個稅棍。我每星期禁食兩次,又奉獻全部收入的十分之一。」這也很像一群小孩子在爭論「誰的爸爸比較偉大」般的可笑,或好比近年來台灣的反對運動陣營時而在激辯「誰比較愛台灣」或「誰更台獨」般的可悲!

  不過,儘管我們可以主觀地認定這種論斷他人「屬不屬靈」的說法是荒謬可笑的,我們卻也不能對這樣的評語置之不理或掉以輕心,以致於許多單純、虔誠的信徒和青年被任意地誤導。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認真提醒並導正許多長老教會本身的牧長或信徒的觀點,讓他們能夠好好深思「屬靈」的真義,並通過獨立的思考及判斷力來肯定自身的信仰立場,以免被盛行於教會界的錯誤/刻版印象所左右。這也是本文的主要目的。

※ 屬靈爭論的歷史回顧
  在台灣教會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概前後經歷過三次所謂「屬不屬靈」的論爭或風波,簡述如下:

(1)第一次是在日據時代後期,當創設於中國的「真耶穌教會」開始由廈門引進台灣時。該派所強調的聖靈臨在、講方言、身體震動等信仰形態,確實為當時「獨尊為大」的長老教會帶來了不少的困擾。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由日本傳來台灣的聖潔教會也曾引發類似的風波,並造成教會的分裂。

(2)第二次的風波發生於二次大戰後,當大多數的基督教教派已經如雨後春筍般地隨著國民黨政府由中國湧入台灣,許多來自美洲、歐洲的宣教團體以及新興的獨立教會或教團也開始在台灣社會日益活躍著。在這種教派林立的新處境中,長老教會面對著不同信仰傳統及信仰形態的衝擊和挑戰。特別是在1970年代以後,面對著台灣社會在外交及內政上的危機與困境,當時的長老教會在普世神學思潮的影響下,開始基於信仰良心積極地關懷台灣的前途以及政治上的革新。結果,許多其它的台灣教會卻也開始將「插政治」、「異端」、「不屬靈」等罪名套在長老教會的頭上。

(3)第三次的衝突則是指1980年代起,因為靈恩運動的積極拓展及其衝擊而引發的新爭論。這些靈恩系統的參與者往往以「缺乏靈性」、「沒有生命」、「世俗化」等罪名來批評或指責長老教會的「不屬靈」。這波的爭論不但引發了靈恩系統及主流教會之間的緊張,更造成了主流教會(特別是長老教會)自身的紛爭與對立。

※ 什麼是屬靈?
  針對上述的歷史論爭,我們必須強調,基督徒本就應該過著「屬靈」的生活。更無庸置疑的是,長老教會本就應該時時針對其信仰形態進行思考、反省,以及改造的工作,正如加爾文所言:「一個真教會就是已經改革且繼續改革中的教會」。而近年來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因為體制與組織的過度僵化、信仰與禮拜的形式化、以及教會政治的白熱化所引發的種種困境,已是不爭的事實,亟待改革。不過,在此更重要的問題是,當台灣的教會界已經慣於爭論某某教會到底「屬不屬靈」時,我們必須重新思考什麼叫做「屬靈」?它的意涵為何?

  在基督教近代歷史中,教會常常被捲入在「屬靈 VS.不屬靈」的爭論中,因此也常常將「屬靈」僅只等同於某種莫名的感動、禮拜的氣氛、神祕的經驗、生活的方式,或行善的道德心等。面對這種「片面化」的危機,我們實有必要為靈性(spirituality)重新下定義。簡單來講,在教會歷史上對靈性的本質重新做關鍵性思考的一個最重要時期就是宗教改革運動。其中,改教家如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或加爾文(John Calvin)等都特別針對傳統的「聖、俗」二元的價值觀提出了批判與新的評估。路德就特別反對修道主義、聖地朝聖、遺物崇拜,守獨身等虛假的靈性,認為真正的靈性就是健康/自然/入世的信仰見證。

  路德認為,信仰的基本意涵就是「活在上帝的面前」(coram Deo)──亦即活在上帝的眼中、上帝的審判中,以及上帝的話語中。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能活在自己的面前(coram meipso)、活在人們的面前(coram hominibus),並活在世界的面前(coram mundo)。由此觀之,靈性的形成應該特別注重對上帝之「情感」的培養,不過情感(feeling)不等於情緒(emotion),應特別加以區分。二者的不同在於前者是類如士萊馬赫(F. D. Schleiermacher)所主張的「信仰就是對上帝絕對依賴的感情」,後者則往往僅是反映人性自我欲望或情緒的宣洩。此外,我們也必須指出,靈性的形成往往是通過人生苦難經驗的深刻體驗與反省而得來的。對基督徒而言,靈性的「社會意涵」是絕對不容許忽略的。

  對加爾文而言,人類生活的世俗層面正是教會的使命所在。他認為中世紀傳統對聖俗的分隔是虛假而具有危險性的,復活基督的主權應及於上帝整體創造世界的每一個層面。他更主張,教會的信仰使命就是在社會可察覺的每一個層面,以愛的倫理,憑著道德勇氣,去聖化整個世俗世界。因此,依照加爾文的想法,真正的「屬靈」信仰必須落實在現實生活中。

  事實上,全世界的主流教會──包括其他國家的長老教會在內──在近年來也都面對著類如長老教會所遭遇的批評與挑戰。不過,儘管這些被新興教派指控為「不屬靈」的主流教會因而面臨著信徒大量流失的危機與困境,但是她們往往也更積極地站穩在自身的傳統上來重新思考信仰在現世代的使命與意義,絕不輕易地被「外來」的觀點所左右。我想,這大概就是我們這些易於被任何「風吹草動」的新興運動或潮流所左右的台灣教會所應該認真學習的吧!

  到底長老教會屬不屬靈?問問你自己吧!別聽信流言!
同作者相關文章:
定根本土・認同住民・見證盼望! ——總會成立七十週年的歷史回顧與反思(3-3) (第 183 期)
定根本土・認同住民・見證盼望!——總會成立七十週年的歷史回顧與反思(3-2) (第 182 期)
定根本土・認同住民・見證盼望!——總會成立七十週年的歷史回顧與反思(3-1) (第 181 期)
瘟疫衝擊下的基督教:幾個值得反思的信仰故事 (第 174 期)
PCT信仰與體制的重新塑造:跳脫利益和權力的誘惑與框架 (第 169 期)
普世合一運動中的宣教倫理及台、中教會關係 (第 164 期)
教會對現今台灣實況的回應:一個宣教史的觀點 (第 160 期)
懷念駱維仁博士:台灣聖經神學研究的巨人 (第 156 期)
【新使者論壇1「台灣新局中,再思政教關係」與談回應】以信仰告白來回應公共處境 (第 153 期)
基督教原本繽紛多元 (第 150 期)
在合一與孤立之間擺盪—淺談二次大戰後PCT的認同與挑戰 (第 146 期)
從普世觀點看經濟議題—以「拿伯的葡萄園」為鑑 (第 144 期)
共享上帝美好的家園:普世合一運動的精神 (第 141 期)
不斷述說台灣基督徒的生命故事 (第 137 期)
普世合一運動中的宣教倫理及台、中教會關係 (第 135 期)
公共宗教與公民社會 (第 131 期)
熱誠好客的服事典範——畢德生和瑪莎珍的故事 (第 125 期)
熔歷史、人文、生態於一爐的台神校園 (第 123 期)
「擁有寶貝的瓦器」——懷念可敬的胡文池牧師 (第 121 期)
物質或靈性的貧窮? (第 117 期)
公共財富與道德人性的奇妙關連 (第 110 期)
建構富有動力且整全的宣教典範 (第 107 期)
從語言學入手的排灣宣教師—懷約翰牧師 (第 105 期)
從基督徒社會運動觀點看公民社會 (第 104 期)
戰火下的宗教衝突 (第 97 期)
教派之間的聯合是可能的嗎?——以加拿大教會聯合運動為例 (第 91 期)
從教宗選舉看教會權威 (第 89 期)
從宣教師女兒到海外宣教師──蘇祐美師母(侯書德牧師娘)小傳 (第 86 期)
長老教會一四○週年系列建言 (第 85 期)
生活在「帝國」的陰影下:漫談世俗主義和消費文化對當代教會的衝擊 (第 82 期)
認同與合一:基督教信仰與台灣的未來 (第 75 期)
在真相扭曲的時代為台灣發聲的人--傅明珠老師小傳 (第 73 期)
陪伴台灣教會成長的宣教師-安慕理牧師小傳 (第 70 期)
從改革宗的禮拜觀點看敬拜讚美運動 (第 69 期)
為「本土化」驗明正身 (第 68 期)
邁向未知旅程的宣教師--彌迪理牧師小傳 (第 67 期)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醫療宣教小史 (第 66 期)
獻身普世運動的台灣本土神學家——黃彰輝牧師小傳 (第 64 期)
英國乞丐?台灣的保羅?——梅監霧牧師小傳 (第 60 期)
為什麼要「按手」﹖ (第 57 期)
從歷史看政教關係 (第 56 期)
編者的話 (第 55 期)
歷史中的平信徒運動 (第 54 期)
何謂「千禧年」﹖ (第 53 期)
新眼光「新」在哪裡? (第 51 期)
「重返聖經」的歷史考查 (第 49 期)
尼西亞信經簡介 (第 46 期)
長老教會屬不屬靈? (第 45 期)
淺論聖餐 (第 44 期)
什麼是「拯救」? (第 43 期)
對台福教會來台灣開設教會的幾點觀察 (第 41 期)
台灣教會新興流行現象小史 (第 37 期)
開創新時代的普世宣教者,明有德牧師小傳 (第 31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45 期 無聊的長老教會? (5-7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45期  1998年  4月 無聊的長老教會? 45
本期主題:無聊的長老教會?
發行日期:1998/4/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目錄s/
長老教會屬不屬靈?
教會與青年人
牧師的講道為何無聊?
牧師的講道無聊嗎?
不是坐禮拜,也不是做禮拜
從「坐」禮拜到「做」禮拜
劉阿飛傳道小記
網路交友
泰雅族的黥面藝術
信仰、音樂,大自然~~法國作曲大師梅湘
分享與村教會「社區宣教」的理念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新憲法的精神
寫給在海外孤單寂寞的你──錯愛篇
「複製人」帶給你一些困擾嗎?
蒙恩的故事
一趟不容易的旅途
以運動作為傳福音的教會──談台中杏林教會兒童足球隊
克己與受苦
社區工作對教會事工的挑戰
再談教會對青少年的宣教策略
禮拜無聊嗎?
水煎包三年記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