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31期 飆-談當今之青少年
字級調整: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開創新時代的普世宣教者,明有德牧師小傳
關鍵字:
作者/鄭仰恩 (現任台灣神學院教會歷史助理教授、生活主任。)
  明有德牧師(Rev. Hugh MacMillan, M.A., Ph.D.)是加拿大長老教會派來台灣的宣教教師,於1892年7月24日出生在溫塔里奧省的布魯十縣。父親約翰及母親瑪莉共同經營小農場,都是虔誠的基督徒,也熱心服事教會。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在軍隊服務時感受到主恩的呼召並決心以自己的一生來回應,這也符合他在戰前已過世(1913)的母親之心願與期待。他在1921年得到多倫多大學的文學士學位,1924年完成諾克斯學院(Knox College)的神學士學位,1932年利用回國休假期間完成多倫多大學的文學碩士學位,更於二次大戰後的1948年得到蘇格蘭愛丁堡大學的博士學位,可以說是來台宣教師當中學歷最高也最「好學不倦」的一位。

■對台灣教會的多方貢獻
  1924年8月2日他與牧師娘道安女士(Donalda MacIntosh)結婚,不久就於該年10月27日來到台灣宣教,來台之前明牧師曾在農場工作,也擔任過小學與農校教員、多倫多大學幹事(1919-21)、加拿大基督教青年會學生幹事、學生志願海外宣教運動(SVM)以及學生基督徒運動(SCM)的總幹事(1922-24),另也曾利用暑期到過七個偏遠地區從事學生宣教工作。明牧師是具有多方面恩賜的人,在台灣參與過的事工包括神學教育、中學教育、總會事工、青年事工、醫療傳道等,並實際擔任過台灣神學院院長(1927-31)、淡水中學校長(1935-36)、台北聖經書院院長(1953-55)、總會助理總幹事(1957-58)、馬偕醫院董事長(1956-59)、基督教青年會副理事長(1951-59)、聖詩委員會委員等職務。他也是歷史家,寫了有關吳威廉牧師的Boilder Abroad. William Gauld of Formosa,關於青年事工的Youth in a Younger Church,以及對台灣宣教之百週年歷史做回顧的Then Till Now in Formosa(十年後增補為First Century in Formosa)。明牧師娘道安女士曾任多倫多綜合病院的護士,來台後也致力於馬偕醫院的醫療宣教工作以及女宣道會的事工,後來更參與基督教女青年會(YWCA)的創設,也曾任教於台灣神學院和淡水中學。他們夫婦對台灣教會可以說貢獻良多。明牧師夫婦於1962年退休並返回加拿大,且一直繼續關心台灣的宣教工作。

■新時代的接班人
  明牧師抵達台灣時(1924),正逢北部長老教會的重要關鍵時刻:吳威廉牧師剛剛在前一年(1923)去世,教會頓失重心,而北部教會也即將在隨後的一年(1925)中面臨因為加拿大母會分裂所帶來的重大危機。就北部教會半世紀以來的宣教歷史而言,這也是繼馬牧師的開拓時期(1872-1901)以及吳威廉牧師的組織時期(1901-23)之後另一個「世代交替」的關鍵時刻。就在這時候,兩個與「聯合」有關的運動深深影響了北部的教會。一方面,就與母會的關係而言,加拿大長老教會為了是否與衛理會及公理會聯合一事而分裂為「加拿大聯合教合」以及「加拿大長老教會」。而就在大多數的北部教會宣教師都贊成聯合的趨勢下(當時在北部的25位宣牧師中只有偕叡廉夫婦反對聯合,同樣的,散佈在全世界各地的655加拿大宣教師中只有17位反對聯合),台灣北部卻在1926年9月被裁定歸屬為加拿大長老教會的宣教區。在這種情形下,當時已經表明要隸屬聯合教會的20餘位宣教師中只有明有德牧師夫婦以及戴仁壽醫生夫婦(Dr, George Gushuo Taylor)願意留在北部服務。另一方面,就與南部長老教會的關係而言,自從1914年的第三回台灣大會議決要推動「南北神學院之聯合」以後,台北神學校的劉忠堅牧師(Rev. Duncan MacLeod)就積極推動這項工作,並於1925年親率師生前往台南神學校聯合上課兩年。可惜在雙方最終無法達成共識的情形下「聯合神學院」於1927年宣告成立無望,加上劉牧師轉往南部服務,1927年重新開辦的「台北神學校」就出明牧師擔住首任校長。

  就在上述充滿危機困境的時刻,明牧師擔負起北部教會的領導重任。他所完成的工作證明他不但是理想的接班者,更是新時代的開創者。這個新時代的精神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北部教會在1930年代所產生的「新人運動」,而明牧師毫無疑問的是這個運動的主要指導者。(註1)面對傳道局的專權獨裁,他推動「教師」的自由考試制度,以取代原本的推薦制度,為要鼓勵年輕的傳道師盡力成為獨立教會的牧師。他也在1932年7月和孫雅各牧師(Rev. James Dickson)合作提倡組織「台灣北部基督長老教會長執聯誼會」,以鼓舞教會的經濟獨立和聘牧,為要實際達成教會的自養、自傳和自治。1936年起以明牧師為部長所推動的「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三年運動」也延續了這種精神。總之,這個新精神雖遭遇到反對與抵抗,但它卻成為當時北部教會最強人的信仰動力。

■聖經研究、青年運動、普世思想的推動者
  明牧師來台灣後,從他還在學習台灣話的階段起就開始推動聖經研究的運動,對象包括中學生、醫學生、傳教者、以及社會人士等。他使用Moffatt博士所翻譯的現代英文聖經,並以討論的方式來進行聖經研究,這在當時是創新之舉,所以引起不小的注目與爭議。但是誠如吳清鎰牧師所言,明牧師忍受困難,持續這樣的工作,好像看著遙遠的目標默默活動,最終卻成為使台灣教會進入新時代的一個原動力。(註2)此外,他也開始關心青年學生的傳道工作,創設青人聯合靈修會(暑期學校)於淡水、草山、圓山等地,在不分南北界限的努力下組織台灣基督教學生青年會,使南北學生同聚一堂。

  他自己將青年事工的歷史分為四個階段:(1)最初的半世紀(1865-1915)是年輕宣教師和年輕的本地信徒共同建立教會的時期;(2)第一次世界大戰起的十年間(1919-1925)在台灣的台北與台南,以及日本的東京與京都都開始有台灣青年的組織開始形成;(3)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十年間則是全島性「基督徒聯盟」(Christian League)的時期,許多由日本留學歸來的年輕醫學生與神學生開始要求以新思想及作法來參與並貢獻於教會的事工,由1932年7月在台南太平境教會舉行的夏令會起始,一連串的青年聚會分別在各地舉開,會場中充滿了普世合一運動的信息及精神,一直到1940年第第二次世界大戰才迫使他們停止活動;(4)二次世界大戰後是青年事工的新階段,1948年夏天在淡水舉行了戰後的首次靈修會,約有1300人參加,從此青年學生成為台灣教會的寶貴資源,不但在次年的5月催生了不分南北的「台灣教會青年團契」(簡稱TKC),更間接以合一的精神促成了1951年總會的成立。(註3)

  明牧師利用各種可能的場合極力教導當時在全世界教會間已經形成普遍氣候的普世合一思想(Ecumcnical thinking),這種結合聖經研究與合一思想的運動在青年學生當中激起了極大的迴響。明牧師可以說是日據末期以及戰後初期台灣教會推動青年事工以及教會內宗教教育的中心人物,他也極力關心年輕傳教者的研究與進修,除了在神學院及聖經書院從事神學教育工作以外,他在各地開設傳教者的查經班,也推動並指導每年一次的傳教師靈修會。戰後的基督教青年會(YMCA)更是在他協助與指導下建立起來的。他所提倡的聖經研究運動不禁也讓我們想起台灣教會在1970年代初期起通過大專學生工作所推動的「聖經神學研究班」。

■結語
  明牧師在台灣總共服務38年,充滿熱誠與幹勁,能說流利的台語與日語,因此在各種緊急的情勢中都能發揮所長。當然,他的人生也有原則不明之處,譬如他原本贊成並認同加拿大聯合教會,但他卻從未正式加入該教會,且在1964年返回加拿大後更受選為長老教會的總會議長。又如他待人雖然誠懇親切,在行事之間卻又帶著深厚的「英國味」。不過,最令人感受深刻的是,他的一生雖處在各種「聯合」與「分裂」的情境中,但他卻以年輕的心和開放的態度將普世合一的精神帶入台灣教會的現實文化中,的確可以說是一個開創新時代的普世主義者。但願這種精神也能成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不斷自我更新與改革的原動力!

〔附註〕
1.有關「新人運動」可參考鄭連明主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202-03,245-56頁。
2.吳清鎰,「我們印象最深刻的宣教師們」,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北部教會九十週年簡史,30、31頁。
3.Hugh MacMillan, Youth in a Younger Church, pp. 2-8.
同作者相關文章:
定根本土・認同住民・見證盼望! ——總會成立七十週年的歷史回顧與反思(3-3) (第 183 期)
定根本土・認同住民・見證盼望!——總會成立七十週年的歷史回顧與反思(3-2) (第 182 期)
定根本土・認同住民・見證盼望!——總會成立七十週年的歷史回顧與反思(3-1) (第 181 期)
瘟疫衝擊下的基督教:幾個值得反思的信仰故事 (第 174 期)
PCT信仰與體制的重新塑造:跳脫利益和權力的誘惑與框架 (第 169 期)
普世合一運動中的宣教倫理及台、中教會關係 (第 164 期)
教會對現今台灣實況的回應:一個宣教史的觀點 (第 160 期)
懷念駱維仁博士:台灣聖經神學研究的巨人 (第 156 期)
【新使者論壇1「台灣新局中,再思政教關係」與談回應】以信仰告白來回應公共處境 (第 153 期)
基督教原本繽紛多元 (第 150 期)
在合一與孤立之間擺盪—淺談二次大戰後PCT的認同與挑戰 (第 146 期)
從普世觀點看經濟議題—以「拿伯的葡萄園」為鑑 (第 144 期)
共享上帝美好的家園:普世合一運動的精神 (第 141 期)
不斷述說台灣基督徒的生命故事 (第 137 期)
普世合一運動中的宣教倫理及台、中教會關係 (第 135 期)
公共宗教與公民社會 (第 131 期)
熱誠好客的服事典範——畢德生和瑪莎珍的故事 (第 125 期)
熔歷史、人文、生態於一爐的台神校園 (第 123 期)
「擁有寶貝的瓦器」——懷念可敬的胡文池牧師 (第 121 期)
物質或靈性的貧窮? (第 117 期)
公共財富與道德人性的奇妙關連 (第 110 期)
建構富有動力且整全的宣教典範 (第 107 期)
從語言學入手的排灣宣教師—懷約翰牧師 (第 105 期)
從基督徒社會運動觀點看公民社會 (第 104 期)
戰火下的宗教衝突 (第 97 期)
教派之間的聯合是可能的嗎?——以加拿大教會聯合運動為例 (第 91 期)
從教宗選舉看教會權威 (第 89 期)
從宣教師女兒到海外宣教師──蘇祐美師母(侯書德牧師娘)小傳 (第 86 期)
長老教會一四○週年系列建言 (第 85 期)
生活在「帝國」的陰影下:漫談世俗主義和消費文化對當代教會的衝擊 (第 82 期)
認同與合一:基督教信仰與台灣的未來 (第 75 期)
在真相扭曲的時代為台灣發聲的人--傅明珠老師小傳 (第 73 期)
陪伴台灣教會成長的宣教師-安慕理牧師小傳 (第 70 期)
從改革宗的禮拜觀點看敬拜讚美運動 (第 69 期)
為「本土化」驗明正身 (第 68 期)
邁向未知旅程的宣教師--彌迪理牧師小傳 (第 67 期)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醫療宣教小史 (第 66 期)
獻身普世運動的台灣本土神學家——黃彰輝牧師小傳 (第 64 期)
英國乞丐?台灣的保羅?——梅監霧牧師小傳 (第 60 期)
為什麼要「按手」﹖ (第 57 期)
從歷史看政教關係 (第 56 期)
編者的話 (第 55 期)
歷史中的平信徒運動 (第 54 期)
何謂「千禧年」﹖ (第 53 期)
新眼光「新」在哪裡? (第 51 期)
「重返聖經」的歷史考查 (第 49 期)
尼西亞信經簡介 (第 46 期)
長老教會屬不屬靈? (第 45 期)
淺論聖餐 (第 44 期)
什麼是「拯救」? (第 43 期)
對台福教會來台灣開設教會的幾點觀察 (第 41 期)
台灣教會新興流行現象小史 (第 37 期)
開創新時代的普世宣教者,明有德牧師小傳 (第 31 期)
1.鄭連明主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1965。
2.黃六點主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北部教會大觀,1972。
3.鄭連德等編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北部教會九十週年簡史,1962。
4.鍾啟安編,台北市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四十年史,1985。
5.黃武東、徐謙信合編,賴永祥增訂,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年譜,1995。
6.Hugh MacMillan, Youth in a Younger Church, Presbyterian Church of Formosa, 1961.
7.Hugh MacMillan, First Century in Formosa, 1963.
8.Hugh MacMillan, Builder Abroad, Willian Gauld of Formosa, 1956.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31 期 飆-談當今之青少年 (26-29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31期  1995年  12月 飆-談當今之青少年 31
本期主題:飆-談當今之青少年
發行日期:1995/12/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飆心s/
從統計數字,看今日之青少年問題
我們的青少年在哪裡?
教會與青少年──教會能為青少年人作什麼?
教會與青少年──淺談今日教會青少年輔導事工
教會與青少年──教會為青少年作了什麼?
學生暴力行為輔導
開創新時代的普世宣教者,明有德牧師小傳
淺談廣電媒體Call-in的文化
叩應文化
選舉語言及國家主人的語言
「論揀選」
「假如……」的設想
一切都是為最好的做準備
婚姻與溝通
基督徒可以看A片嗎?
有果子的聖誕樹
「主啊!你有永遠活命的話」
「好男人」真的不見了嗎?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