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85期 說得多還是做得多?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長老教會一四○週年系列建言
關鍵字:
作者/鄭仰恩
()
十年前的1995年,當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正在慶祝宣教一三○週年時,我曾經在《新使者》雜誌的宣教研討會中撰文剖析長老教會在台灣宣教歷程中所展現的不同「教會觀」模式,簡述如下:(註)
一、宣教初期的模式:在福音和本地文化的對立和衝突中,教會努力以「世俗化」的宣教語言——醫療、教育、文字、社會服務——來實際關懷人的需要,並消解台灣社會對教會的敵意。教會一方面在敵視的環境中尋求「被接納」和「被認同」,但另一方面也在「聖/俗對立」的世界中呼召人進入教會。這種努力進入社會但又刻意表現出不同價值體系的教會觀,也使得當時的台灣教會成為一種具排他性、只對內論婚嫁的孤立小社會。
二、自立和本地化的模式:來台的英加宣教師大都無殖民主義的優越心態,並極力認同台灣,但卻仍跳脫不了「家長式」的作風和心態;加上福音和文化的缺乏交集,教會往往成了「本地文化中的異鄉人」而不自知。自1910年代起,南部教會即有「自治、自養、自傳」的呼聲,北部則有馬偕的「本地人宣教」和1930年代的「新人運動」。1940年代在日本皇民化運動的壓力下,被迫成為「自立」的教會,但戰後又落入以宣教師為主體的治理模式。由1960到1980年代,長老教會和「母會」間才漸由母子關係轉變為夥伴關係。此外,長老教會在1970年代後也開始致力於「實況化」的本土神學運動。
三、宣教運動的模式:戰後台灣教會推動一連串宣教運動,最具代表性的是倍加運動和新世紀宣教運動。前者的宣教觀停留在重視個人靈魂得救,以教會數和會友數增加為目標的「福音派」觀點;後者則以「多角宣教」為原則,關懷特定宣教場合和沒落中的社區,並強調平信徒職份,在理念上比較接近普世運動的「上帝國宣教」觀點。可惜新世紀宣教運動的理念未能持續,1970年代後的宣教運動較欠缺宣教神學的反省,1980年代後則受到靈恩運動的影響,並移入許多外來的「教會復興」模式。
四、認同鄉土的模式:1970年代起,長老教會在政治處境內外交迫下,基於信仰良知以及認同鄉土、人民的態度,前後發表三個宣言,提倡政治改革、住民自決的信念;1985年更通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其中有關「教會觀」的部分可以說最精彩的理念結晶:「阮信,教會是上帝百姓的團契,受召來宣揚耶穌基督的拯救,做和解的使者,是普世的,復釘根在本地,認同所有的住民,通過愛和受苦,來成做盼望的記號。」
五、本位主義的模式:1980年後期,由於社會環境激變,解嚴後的台灣呈現國家認同危機、心靈腐化、族群對立、道德敗壞、生態污染等現象,並充斥著自力救濟式的「我群」意識。教會面臨種種惡質文化的衝擊,不知所措,在無以回應的情形下,遂轉向「本位主義」的教會觀以求自保。結果是教會日漸「中產階級化」,赤裸裸且白熱化的教會政治更充斥議會殿堂,渺茫未定的政治前途更引發不少的「末世禍音」。台灣教會的「教會觀」多元混雜但又充滿探索和試驗的意味。
事實上,回顧長老教會近五十年來的歷史,經由對自身信仰傳統的反省以及本土宣教的實踐,她不但積極參與台灣社會的現代化、政治革新、心靈重建等重大工程,而且已經發展出成熟且整全的宣教理念,包括宣揚福音、培育上帝的兒女、愛心的服事、社會改造、關心受造界等不同層面,呈現「上帝國宣教」(missio Dei)的特質。若再以每十年(decade)為單位來檢視長老教會的發展,我們似乎可以看到在不同時間點上的重要里程碑:1965年「慶祝台灣宣教百週年」暨「驗收倍加運動成果」、1975年發表「我們的呼籲」、1985年通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1995年提出「重建台灣人心靈」的宣教理念,然後,2005年以「開創新紀元,共建上帝國」為主題,準備以一系列的活動來慶祝宣教一四○週年,目前也已舉辦好幾數場的宣教研討會和工作坊等。
然而,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在十年後的今天,我們可以更明顯地感受到長老教會正面對著比1995年更大的危機和挑戰,包括宣教事工上的疲弱和成效不彰、靈性生活上的貧乏和形式化、教育機能的被忽略和邊緣化、事業機構的僵化和管理不善、領導階層的積弱不振和持續不斷的人事糾葛等,甚至連過去引以為傲的社會關懷與政治實踐也逐漸失落方向和理想性,加上對自身信仰傳統的輕忽,以及教會信徒本土意識和母語文化的逐漸式微,令人深感憂心。由於全體教會對宣教工作的歸屬感和責任感不足,未來應加強信徒的宣教教育,擴展地方教會的宣教視野,推動各層面的實際宣教工作,並發展出在普世架構中的實質夥伴關係。這也是自本期開始,為長老教會一四○週年宣教,本刊將以「系列建言」為主軸來協助長老教會檢視並反思其宣教使命的共識。
註:參鄭仰恩,〈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教會觀」的演變〉,《歷史與信仰:從基督教觀點看台灣和世界》(台南:人光出版社,1999年9月),129-140頁。
同作者相關文章:
.
漫談台灣的大專工作及團契發展 (第 198 期)
.
定根本土・認同住民・見證盼望! ——總會成立七十週年的歷史回顧與反思(3-3) (第 183 期)
.
定根本土・認同住民・見證盼望!——總會成立七十週年的歷史回顧與反思(3-2) (第 182 期)
.
定根本土・認同住民・見證盼望!——總會成立七十週年的歷史回顧與反思(3-1) (第 181 期)
.
瘟疫衝擊下的基督教:幾個值得反思的信仰故事 (第 174 期)
.
PCT信仰與體制的重新塑造:跳脫利益和權力的誘惑與框架 (第 169 期)
.
普世合一運動中的宣教倫理及台、中教會關係 (第 164 期)
.
教會對現今台灣實況的回應:一個宣教史的觀點 (第 160 期)
.
懷念駱維仁博士:台灣聖經神學研究的巨人 (第 156 期)
.
【新使者論壇1「台灣新局中,再思政教關係」與談回應】以信仰告白來回應公共處境 (第 153 期)
.
基督教原本繽紛多元 (第 150 期)
.
在合一與孤立之間擺盪—淺談二次大戰後PCT的認同與挑戰 (第 146 期)
.
從普世觀點看經濟議題—以「拿伯的葡萄園」為鑑 (第 144 期)
.
共享上帝美好的家園:普世合一運動的精神 (第 141 期)
.
不斷述說台灣基督徒的生命故事 (第 137 期)
.
普世合一運動中的宣教倫理及台、中教會關係 (第 135 期)
.
公共宗教與公民社會 (第 131 期)
.
熱誠好客的服事典範——畢德生和瑪莎珍的故事 (第 125 期)
.
熔歷史、人文、生態於一爐的台神校園 (第 123 期)
.
「擁有寶貝的瓦器」——懷念可敬的胡文池牧師 (第 121 期)
.
物質或靈性的貧窮? (第 117 期)
.
公共財富與道德人性的奇妙關連 (第 110 期)
.
建構富有動力且整全的宣教典範 (第 107 期)
.
從語言學入手的排灣宣教師—懷約翰牧師 (第 105 期)
.
從基督徒社會運動觀點看公民社會 (第 104 期)
.
戰火下的宗教衝突 (第 97 期)
.
教派之間的聯合是可能的嗎?——以加拿大教會聯合運動為例 (第 91 期)
.
從教宗選舉看教會權威 (第 89 期)
.
從宣教師女兒到海外宣教師──蘇祐美師母(侯書德牧師娘)小傳 (第 86 期)
.
長老教會一四○週年系列建言 (第 85 期)
.
生活在「帝國」的陰影下:漫談世俗主義和消費文化對當代教會的衝擊 (第 82 期)
.
認同與合一:基督教信仰與台灣的未來 (第 75 期)
.
在真相扭曲的時代為台灣發聲的人--傅明珠老師小傳 (第 73 期)
.
陪伴台灣教會成長的宣教師-安慕理牧師小傳 (第 70 期)
.
從改革宗的禮拜觀點看敬拜讚美運動 (第 69 期)
.
為「本土化」驗明正身 (第 68 期)
.
邁向未知旅程的宣教師--彌迪理牧師小傳 (第 67 期)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醫療宣教小史 (第 66 期)
.
獻身普世運動的台灣本土神學家——黃彰輝牧師小傳 (第 64 期)
.
英國乞丐?台灣的保羅?——梅監霧牧師小傳 (第 60 期)
.
為什麼要「按手」﹖ (第 57 期)
.
從歷史看政教關係 (第 56 期)
.
編者的話 (第 55 期)
.
歷史中的平信徒運動 (第 54 期)
.
何謂「千禧年」﹖ (第 53 期)
.
新眼光「新」在哪裡? (第 51 期)
.
「重返聖經」的歷史考查 (第 49 期)
.
尼西亞信經簡介 (第 46 期)
.
長老教會屬不屬靈? (第 45 期)
.
淺論聖餐 (第 44 期)
.
什麼是「拯救」? (第 43 期)
.
對台福教會來台灣開設教會的幾點觀察 (第 41 期)
.
台灣教會新興流行現象小史 (第 37 期)
.
開創新時代的普世宣教者,明有德牧師小傳 (第 31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85 期 說得多還是做得多?
(4-5頁)
85
本期主題:說得多還是做得多?
發行日期:2004/12/10
推文: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和你分享閱讀的感動...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文章狀態:
草稿
完成
分享註記:
只供自己閱讀
供所有人閱讀
審查通知:
評論內容:
存檔
編者的話
目錄s/
長老教會一四○週年系列建言
看!長老教會──對「社會關懷」的批判性反省
顏色之外——展望2004年後的長老教會政教關係
眼高手低——從教勢統計看宣教策略與行動力的落差
沒有執行力,就沒有宣教力
堅持傳福音是唯一職責——郭馬西牧師小傳
全新世界即將來臨?
以「道成肉身」的信仰看藝術的情境化
佳里教會的外籍新娘輔導班
禁食與經濟公義
當愛情披上謊言的糖衣
不要讓我們的信仰顯出基督徒狹隘的胸襟
瞳人中的真光——一個難忘的聖誕節
坎坷求學路
我願緊跟我主——大衛牙科蘇嘉俊醫師
公民社會的提倡
主日學應該恢復母語教學
青春不留白
那年,我參加SEP……
上帝所賜的禮物
尋見靈魂裡的荒漠之地——青年門徒靈修營後的深思與反省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條款
︱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