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提要
一、傳統上認為,《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都同意耶穌是「童貞女感孕所生」,這種說法似乎來自於必須處理關於耶穌非合法出生的傳統。雖然這可能是新約聖經中唯一出現此觀點的兩處記載,但路加的立場似乎較馬太來得模糊。
二、若不受《馬太福音》的影響,單純讀《路加福音》,所有細節都可理解為,孩子是以極為平常的方式受孕。天使加百列在1章35節論及聖靈將「降臨」及「庇蔭」馬利亞,乃是以象徵的方式表明嬰孩與上帝的特別關係,並非暗示孩子將沒有人間的父親。
三、「尊主頌」有許多哈娜(撒母耳的母親)的影子,可能形成於猶太基督徒的窮人圈,它是新約聖經偉大的解放之歌,頌揚上帝為受壓迫者和邊緣人所做的典型作為。
四、不論耶穌出生的真相如何,路加確實將出世的孩子歸屬於上帝,因為是聖靈讓馬利亞懷孕,這樁懷孕並非意外或錯誤,乃是上帝命定的。
首先,我們要接續上期所述耶穌出生的故事。馬利亞懷耶穌的故事特別值得我們留意,《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對於耶穌出生的描述有許多共同之處,這可能是因為他們承繼自相同的古老傳統。馬太和路加都記載耶穌的父母是約瑟和馬利亞,而約瑟是大衛的後裔。他們都同意馬利亞的受孕是在訂親與完婚之間(太1 : 16, 18;路1 : 27),他們也都同意約瑟並非耶穌的生身父親(太1: 18~19;路3 : 23)。兩本福音書皆由天使宣告聖靈感孕(太1 : 18;路1 : 35),為孩子取名耶穌(太1 : 21;路 1 : 32~33)。馬太和路加都認為馬利亞是童貞女(太1 : 23,言下之意;路1 : 27)、兩者都提及《申命記》22章23~27節,有關引誘或強暴訂婚處女的法律(馬太描述約瑟的困境;路1 : 17, 48)。他們堅持耶穌出生於父母同住之後(太1 : 24~25;路2 : 5~6),在大希律王統治期間的伯利恆(太2 : 1;路2 : 4~6;1 : 5)。兩位作者都說耶穌從一開始,就被以色列公義與正直的人士所接納(太1 : 19;路1 : 41~45;2 : 25~32, 36~38)。
傳統上一般認為,《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都同意耶穌是「童貞女感孕所生」,也就是說,乃是由上帝的直接作為而懷孕,沒有男性的精子或性行為在其中,就像無中生有的新創造,而以馬利亞為孕育的「器皿」。若這種觀念真的存在於馬太和路加所描述的耶穌出生故事中,那麼,這將是新約聖經中唯一可以找到此一觀念的兩個地方。熟悉猶太傳統故事的讀者,不會有童女懷孕的想法,因為那些傳統故事中,上帝不會取代人類父親的地位。
今日神學家對「童女感孕」看法分歧。在基督徒的想像與獻身中,對耶穌的母親「童女馬利亞」(母性的、與性隔絕)的尊崇,類似一位女神,這是基督教對上帝女性面向的改造。目前新約研究偏向認為童女感孕的概念在《馬太福音》中表達得比《路加福音》(若有的話)更清楚。有人認為,《路加福音》第一章不是說童女感孕的
故事,若不受馬太的影響,單純讀路加,所有細節都可理解為,孩子是以極為平常的方式受孕。天使加百列在馬利亞仍是處女的時候向她顯現,告訴她,她將懷一個兒子。她在1章34節強調她與約瑟仍在訂親階段,尚未發生性關係。這使加百列有機會說明,即將初生的孩子的特色。加百列在1章35節論及聖靈將「降臨」及「庇蔭」馬利亞,乃是以象徵的方式表明嬰孩與上帝的特別關係,並非暗示孩子將沒有人間的父親。
《路加福音》前二章並未否定約瑟是耶穌生父的觀念,但在3章23節卻提到,「在人的眼中,他是約瑟的兒子」,似乎影射了耶穌的生父另有其人。馬太和路加極可能都承繼了同一個認為耶穌是不合法出生的傳統,只是兩人以不同的方式表達。我們必須指出,不論其出生的真相如何,兩位作者都強調孩子的彌賽亞身分與神聖性(太1 : 21, 23;路1 : 31, 35)。
當路加的故事被視為保存和處理耶穌不合法出生的傳統時,許多細節都頓時明朗。例如在加百列和馬利亞的對話中,加百列的回答(1 : 34)並非是在解釋懷孕之事如何發生,而是再確認的宣告,敦促馬利亞要信靠。「臨到」和「庇蔭」意味著應許能力和保護,這些動詞並沒有性或創造的意涵。馬利亞「這樣的事怎麼能發生呢?」的問題並沒有獲得回答,馬利亞的表現一如先知受召、被賦予使命的景象,只是馬利亞是受召當母親,而非先知。她的回答是自願成為母親(「我是主的婢女;願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基於馬利亞出於信心的回應,路加為她創造了正面的形象,成為使徒的典範。
尊主頌
馬利亞自稱「主的婢女」使她給予人被動的印象,與解放的婦女背道而馳。難道路加有意使她成為順服的女性典範,或者藉由她表現出較差的、依賴的、無助的女性形象嗎?誠然,「婢女」是社會最底層的人,然而,路加在此的本意是正面的,一如「上帝的僕人」的榮銜只用於以色列歷史上少數傑出的男性(摩西、約書亞、亞伯拉罕、大衛、以撒、眾先知、雅各)和一位女性(哈拿)。「婢女」一詞一方面把馬利亞和耶穌連在一起,因為耶穌被描繪成在門徒中是服事人的(22 : 27);另一方面,上帝的靈在「末世」將要澆灌上帝的奴僕和婢女(徒2 : 17~18)。從《路加福音》第一章整體來看,在施洗約翰和耶穌的故事之間,有一種「晉升的平行關係」存在。例如施洗約翰被預言有先知的命運(1 : 76),而耶穌則是王的命運(1 : 32~33)。在懷了施洗約翰之後,伊利莎白不孕的恥辱被除去,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則是因為懷了耶穌背負更大的恥辱,從這點來看,馬利亞的「尊主頌」(1 : 46~55)是十分有力的。
「尊主頌」是新約聖經偉大的解放之歌,無論個人的、社會的、道德的、經濟的解放,它頌揚上帝對唱出頌讚者所做的解放,也是上帝為受壓迫者和邊緣人所做的典型作為。馬利亞的「尊主頌」宣告婦女及其他受壓迫的人可從體制性的不公義,即從「寶座」上的政治統治者、傲慢者、富有者的壓迫中,得到具體的自由。所謂「屬靈」,是真實地根植在社會經濟和政治的實際狀況中,頌歌的焦點在上帝的權能、聖潔和慈愛上,而這意味著祂應允與受苦者、真心相信祂應許的人同在。
「尊主頌」有許多哈娜(撒母耳的母親)的影子(撒上1 : 11;2 : 1~10),可能形成於猶太基督徒的窮人圈。「尊主頌」在此慶賀上帝對馬利亞的平反,祂保護她們母子二人,認定孩子是上帝之子和彌賽亞。馬利亞的命運逆轉預告了復活事件,馬利亞做為一個受苦又被平反的女子,代表了所有窮苦者的希望。不論耶穌出生的真相如何,路加確實將出世的孩子歸屬於上帝,因為是聖靈讓馬利亞懷孕,這樁懷孕並非意外或錯誤,乃是上帝命定的。「尊主頌」並非受害者之歌,而是帶著權威,宣揚解放的頌歌。
1.對於耶穌可能非合法出生的說法,馬太堅定地採用「聖靈感孕」的說法,路加則是保留較大的詮釋空間,即耶穌雖有可能仍是由人的方式出生,但他一開始就受到聖靈的「降臨」與「庇蔭」。對於本文作者的詮釋,你有何看法?「聖靈感孕」與否對耶穌的救贖事工是否必要?
2.女性神學家經常將「解放」與「順服」對舉,你認為此兩者是否無法共容?馬利亞的順服形象與《路加福音》所要傳達的解放信息有衝突嗎?對你而言,「解放」意味著什麼?對「解放」的過度強調與片面解釋會否造成另一種桎梏?
3.作者提到,馬利亞的女神形象極可能是上帝女性面向的一種表達,你認為呢?你認為上帝具有哪些女性特質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