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毫無疑問是哈該寫的。哈該意即「我的節期」,這個名字在聖經中很少見,除了本書提及外,只出現了兩次,且都在〈以斯拉記〉(5:1;6:14)。我們只知哈該是一位先知(1:1),是上主的使者(1:12),至於他的身世和職業等個人資料皆無從稽考。
波斯王塞魯士(或譯為古列)在主前539年滅巴比倫,建立波斯帝國後,所採用的政治和宗教政策一反巴比倫的作風;他頒令准許被擄至巴比倫的各民族回歸故土,又讓他們將被擄聖殿器皿一併帶返,於是有主前538年猶太人第一次回歸耶路撒冷。猶太人隨即著手建造祭壇、獻祭守節,第二年又著手重建聖殿。不過,工程開始之後,受到仇敵撒瑪利亞人的阻擾,此外,乾旱、收成欠佳、貧窮、通貨膨脹等,再加上財產權的問題,那些未被擄到巴比倫的以色列人住在流亡歸來的人民的土地上,財產的歸屬造成百姓內部的矛盾與衝突,使其重建聖殿的心便漸趨冷淡,直到主前520年先知哈該出來鼓勵百姓繼續重建聖殿為止。
西元前520年,波斯的當權者大流士(或譯為大利烏,即賽魯士之孫)為了鞏固王權,派遣先前被擄的猶大王約雅斤(或譯耶哥尼雅)的孫子所羅巴伯到耶路撒冷,大流士此舉乃是為了安撫當地人民。伴隨所羅巴伯回耶路撒冷的猶太人中還包括大祭司約書亞。所羅巴伯和約書亞的任務便是重建聖殿,此任務完成於西元前515年。部分耶路撒冷人對所羅巴伯似乎有著政治上的期待,他們希望所羅巴伯能成為猶大的王,雖然聖經並沒有清楚的記載。所羅巴伯曾任波斯帝國之下的省長(當時波斯帝國分為二十區,每區設一總督,下分若干省),有些人認為所羅巴伯後來威脅到波斯的領導權,才遭波斯移除,但也有可能政治對象所羅巴伯的消失,意謂著宗教上大祭司的抬頭,證明人民對聖殿的向心力。
雖然本卷書依循傳統節奏而寫,但哈該是先知,不是祭司,他曾向祭司請益有關潔淨的禮儀(2:10~13)。在大流士一世統治的第二年,哈該約活躍了四個月(西元前520年)。哈該可能早於和他同時期的先知撒迦利亞,撒迦利亞以重建聖殿的工作為前提,而哈該則是鼓勵回歸的百姓繼續重建聖殿的工程。
全書只有38節,表面看來平鋪直敘,缺乏文采,彷彿是沉悶的散文。然而,作者言簡意賅,且記錄詳細的日期(1:1、15;2:1、10、20)。全書由哈該的四篇講章的摘要所組成,每篇都出現「上主藉著先知哈該說話」(1:1;2:1;2:10;2:20)。書中有二十五次重複強調先知的信息來自上主,包括「上主──萬軍的統帥說」、「上主說」等字眼。這些講章中並未提到女性,但宗教與社會生活的重建必定涉及女性,尤其是在婚姻關係中(請參考《婦女聖經註釋──舊約》〈瑪拉基書〉、〈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的註釋)。
哈該相信,猶大社會中所遭遇的一切困境都歸咎於重建耶路撒冷聖殿失敗。在他眼中,解決的方法很簡單:若重修聖殿,在新紀元中,終將重見光明。
下令重建聖殿(1:1~15)
就像哈該所預言的,哈該將百姓所犯的罪與上帝的審判緊密結合。百姓因未重建聖殿而犯罪,所以耶和華以降乾旱和經濟損失審判百姓(1:9~11)。只有重建聖殿,重建耶和華賜予生命、支持社會的寶座,以色列才能再次興旺(1:8)。哈該所傳的信息立刻在以色列的領導者和百姓身上應驗(1:12~25)。在先知哈該第一次呼籲後,僅僅經過三個星期,重建聖殿的工程便開始進行。值得注意的是,比較同時期的其他記載,對於重建聖殿一事,似乎存在著許多的矛盾,這也可以看出當時實際環境可能較哈該所說的更為複雜。
耶和華臨在的保證(2:1~9)
當以色列人認為自己軟弱無力,無法像所羅門王一樣建造充滿榮耀的聖殿時,哈該的話鼓勵了當時失望的百姓(2:1~3)。哈該說,雖然現況如此,但他允諾重建後聖殿的榮耀將大過先前的榮耀(2:9),並向百姓保證現在所做的一切,必在將來耶和華掌權時充滿榮耀,萬國的珍寶都必運來(2:6~8)。
在流亡歸來時期,興起許多關於宗教與社會生活轉為富足的預言,雖然哈該並未提到在這些轉變中有關女性的部分,但大約同時期的〈約珥書〉便有提到(請參考〈約珥書〉2:28~29)。
祭司的律法、預言的詮釋(2:10~19)
這些經節提及律法中潔淨與不潔淨的事。針對哈該所提的這些問題,祭司確認不潔淨者比潔淨者或聖化者更具有感染力。哈該根據祭司所回答的律法,再次強調百姓犯罪與社會缺乏安定生活兩者間的因果關係(1:1~11)。哈該提醒百姓,造成罪惡充斥的源頭是他們不遵守上帝的旨意重建聖殿(2:16~17)。接著,哈該又指出,若百姓歸向耶和華重修聖殿,則耶和華亦歸向他們,並保證物質生活必得祝福(2:18~19)。
將來的盼望與祝福(2:20~30)
很明顯地,重新修復聖殿不僅影響以色列人的生活(2:19),也影響人類歷史的方向(2:22)。第2章21節用「震動天地」來描述上帝在最終審判與拯救時將進入人類歷史。哈該將上帝的旨意告訴所羅巴伯:大衛後裔及猶大的王將坐在寶座統治世界。
我們必須謹記,所羅巴伯並非獨立的角色,他與耶和華管轄全宇宙息息相關。只有當耶和華挑選一人成為「圖章」(將名字刻印在上),並透過這個圖章實行耶和華的統治權,如此上帝授權的旨意就會刻印在世上。
資料來源:〈哈該書〉/Beth Glazier-McDonald,黃朱麗譯,收錄於《婦女聖經註釋──舊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婦女事工委員會,2003年。
問題思考
1.〈哈該書〉一開始記載百姓裝修自己的住宅,卻任由上帝的家荒涼(1:4),這是否也是我們生活的寫照?我們是否經常把個人的事看得比教會的事重要?
2.本書與〈以斯拉記〉對聖殿重建一事的記載可互為補充,〈以斯拉記〉表明猶太人停工是因為外敵的攔阻,〈哈該書〉則指出停工的內在原因,這也是先知哈該出來鼓勵百姓的原因,從經文閱讀,妳認為猶太人停工的內部因素為何?以現代的處境而言,試分享教會事工停頓的原因?
3.先知多次要百姓「檢討」自己的景況(1:5、7),回想自己的境遇(2:15、18),在妳的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自省的時間?試分享近日妳透過內省所覺察到上帝要妳學習的功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