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97期 戰火,未曾止息!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戰火下的宗教衝突
關鍵字:
作者/鄭仰恩
()
這個題目可以叫做〈戰火下的宗教衝突〉,也可以叫做〈宗教衝突下的戰火〉,因為二者事實上交織在一起。德國天主教神學家孔漢思(Hans Kung)早已指出,在二十世紀全球所發生的戰爭中有百分之八十五和宗教有關;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這個比例可能更高!
當然,戰爭不但是宗教議題,也是性別議題。何穎怡在〈國家與戰爭機器〉一文中引用一首非洲哀歌來描述女性母親對戰爭的看法:
樹上的小鳥鳴叫,
我欣羨小鳥的生命力,
我給予生命的男人,
為何不再有下一代?
她也指出,若沒有戰爭,就沒有男性的宰制文化,女人和孩童就不會被擠壓到社會的最底層,全世界的飢荒、文盲、保健、衛生等問題也將大幅改善。不過,本文僅以戰爭和宗教衝突的關係以及背後的意識型態為探討主題。
宗教衝突的實例——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歷史互動關係
近半世紀來,世界各宗教間的關係轉為緊張、好戰化(militarization),一九八○年代末期冷戰結構瓦解後,宗教衝突更不斷升高。以亞洲為例,印度人民聯合黨(BJP)和印度教基要主義者結合,造成一九九一年印度大選中的緊張衝突;在巴基斯坦及孟加拉的伊斯蘭教基要主義者也不斷互相殘殺;在斯里蘭卡,信奉印度教的塔米爾人和篤信佛教的辛哈立人也有基要主義化的傾向;近幾年內,在印尼的爪哇和峇里島、菲律賓南部的明答那峨,甚至泰國南部都有造成重大傷亡的宗教恐怖活動。
讓我們回顧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歷史互動關係,作為宗教衝突的發展實例。伊斯蘭(Islam)源自猶太教和基督教傳統,原義是「順從」與「和平」。一個忠誠的穆斯林(Muslim)必須順從唯一的真主阿拉,與人和睦相處,處事公正,還要行善佈施,不淫亂作惡,更不可霸道。伊斯蘭教在教義上並不與其他宗教有所衝突或紛爭。基本上,她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宗教!
就歷史發展進程來看,伊斯蘭帝國自第七世紀建立後,從阿拉伯半島開始對外拓展版圖,逐步形成一個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伊斯蘭大帝國,並由一個阿拉伯人的民族宗教演變為多種族的世界宗教。到了西元九、十世紀時期,伊斯蘭世界開始翻譯東方波斯、印度、古希臘羅馬文明的著作(特別是亞里士多德的作品),其醫學、自然科學、音樂、藝術、文學高度發展,到十二世紀時達到顛峰,更間接回饋西方社會,促成歐洲大學和基督教經院哲學的發展。十三世紀中葉,阿拉伯帝國被蒙古成吉思罕打敗,在隨後幾世紀內失落政治、經濟地位,阿拉伯世界幾乎瓦解,敘利亞、伊拉克、埃及等地成為鄂圖曼突厥人的屬地。到了十八世紀,鄂圖曼帝國日趨衰落,英、法西方世界開始入侵,伊斯蘭世界逐漸淪為西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無力抵抗。二次大戰後,伊斯蘭國家民族主義抬頭,努力建立獨立國家,伊斯蘭世界才陸續脫離西方的殖民統治。
從以上歷史變遷的過程,可以了解到當代伊斯蘭世界與美國強權的衝突,並非出於歷史仇恨,而是現代政治與經濟紛爭的產物。簡言之,美國在一九四八年以色列建國後對其採取偏袒政策並建立戰略夥伴關係後,她和伊斯蘭世界的關係才開始磨擦。等到蘇聯解體,東西陣營冷戰結束,美國把伊斯蘭當成首要敵人,雙方關係開始緊張。從老布希開始,美國試圖介入伊斯蘭教世界,衝突升高;九一一事件後,在小布希主導下,美國朝野醜化並痛恨伊斯蘭;等到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後,伊斯蘭教世界更掀起全面仇美與反美浪潮,宗教衝突至此達到新高。
面對此一情勢,有識之士指出,只有當美國改變其霸權心態和政策,不再介入伊斯蘭教世界,並放棄以「民主」之名卻控制他人之實的作法,和平才有可能。我們也應認知,伊斯蘭是愛好和平的宗教團體,也是目前全球對抗世俗主義最徹底的宗教團體。
再思基督教對戰爭的態度
初代基督教自始就堅持以基督的復活主權為「和平」的基礎,因此教會總是不願意讓屬世政權「神聖化」其主張和作為(即現今所謂的「造神運動」),這明顯表現在初代教會對羅馬皇帝崇拜和隨後帝國迫害的抵抗運動上。然而,自第四世紀起,當基督教成為主流,由君士坦丁大帝肇始的基督教王國(Christendom)卻打破了此一政教間互為抗衡的張力,基督教開始與帝國治下的「羅馬和平」(pax Romana)結合。「和平」的概念從此帶有「政治主權統治」的意涵,君士坦丁對基督教的強力支持也被視為在世界上實現上帝國的倡導者與促成者。
出身小派傳統的倫理學家猶德(John H. Yoder)主張,自中世紀初期起,這個「政教重新結盟(re-alignment)」的現實政治勢力就取代了源自希伯來宗教遠景的「世界公平秩序」的理想,轉為追求一個相對、不完全、以消弭戰亂並維持安寧為滿足的主流現世秩序。結果是,「正義之戰」(just war)的理論逐漸形成主流,不過至少仍堅持著對「正當程序」的堅持、對統治者的權力限制,以及對受害者及弱勢者之權益的保障等關懷。相對於此一帶有「國家主義」特質的主流模式,另一個替代方案就是出自小派傳統的「和平/反戰主義」(pacifism)模式。此一堅決反對任何戰爭形式的和平傳統早自十六世紀就已存在於小派宗教改革運動裡,在十九世紀時又因俄國文豪托爾斯泰和美國廢奴主義者蓋瑞森(Garrison)等人的倡導而再度盛行。
<未完待續.....>
同作者相關文章:
.
漫談台灣的大專工作及團契發展 (第 198 期)
.
定根本土・認同住民・見證盼望! ——總會成立七十週年的歷史回顧與反思(3-3) (第 183 期)
.
定根本土・認同住民・見證盼望!——總會成立七十週年的歷史回顧與反思(3-2) (第 182 期)
.
定根本土・認同住民・見證盼望!——總會成立七十週年的歷史回顧與反思(3-1) (第 181 期)
.
瘟疫衝擊下的基督教:幾個值得反思的信仰故事 (第 174 期)
.
PCT信仰與體制的重新塑造:跳脫利益和權力的誘惑與框架 (第 169 期)
.
普世合一運動中的宣教倫理及台、中教會關係 (第 164 期)
.
教會對現今台灣實況的回應:一個宣教史的觀點 (第 160 期)
.
懷念駱維仁博士:台灣聖經神學研究的巨人 (第 156 期)
.
【新使者論壇1「台灣新局中,再思政教關係」與談回應】以信仰告白來回應公共處境 (第 153 期)
.
基督教原本繽紛多元 (第 150 期)
.
在合一與孤立之間擺盪—淺談二次大戰後PCT的認同與挑戰 (第 146 期)
.
從普世觀點看經濟議題—以「拿伯的葡萄園」為鑑 (第 144 期)
.
共享上帝美好的家園:普世合一運動的精神 (第 141 期)
.
不斷述說台灣基督徒的生命故事 (第 137 期)
.
普世合一運動中的宣教倫理及台、中教會關係 (第 135 期)
.
公共宗教與公民社會 (第 131 期)
.
熱誠好客的服事典範——畢德生和瑪莎珍的故事 (第 125 期)
.
熔歷史、人文、生態於一爐的台神校園 (第 123 期)
.
「擁有寶貝的瓦器」——懷念可敬的胡文池牧師 (第 121 期)
.
物質或靈性的貧窮? (第 117 期)
.
公共財富與道德人性的奇妙關連 (第 110 期)
.
建構富有動力且整全的宣教典範 (第 107 期)
.
從語言學入手的排灣宣教師—懷約翰牧師 (第 105 期)
.
從基督徒社會運動觀點看公民社會 (第 104 期)
.
戰火下的宗教衝突 (第 97 期)
.
教派之間的聯合是可能的嗎?——以加拿大教會聯合運動為例 (第 91 期)
.
從教宗選舉看教會權威 (第 89 期)
.
從宣教師女兒到海外宣教師──蘇祐美師母(侯書德牧師娘)小傳 (第 86 期)
.
長老教會一四○週年系列建言 (第 85 期)
.
生活在「帝國」的陰影下:漫談世俗主義和消費文化對當代教會的衝擊 (第 82 期)
.
認同與合一:基督教信仰與台灣的未來 (第 75 期)
.
在真相扭曲的時代為台灣發聲的人--傅明珠老師小傳 (第 73 期)
.
陪伴台灣教會成長的宣教師-安慕理牧師小傳 (第 70 期)
.
從改革宗的禮拜觀點看敬拜讚美運動 (第 69 期)
.
為「本土化」驗明正身 (第 68 期)
.
邁向未知旅程的宣教師--彌迪理牧師小傳 (第 67 期)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醫療宣教小史 (第 66 期)
.
獻身普世運動的台灣本土神學家——黃彰輝牧師小傳 (第 64 期)
.
英國乞丐?台灣的保羅?——梅監霧牧師小傳 (第 60 期)
.
為什麼要「按手」﹖ (第 57 期)
.
從歷史看政教關係 (第 56 期)
.
編者的話 (第 55 期)
.
歷史中的平信徒運動 (第 54 期)
.
何謂「千禧年」﹖ (第 53 期)
.
新眼光「新」在哪裡? (第 51 期)
.
「重返聖經」的歷史考查 (第 49 期)
.
尼西亞信經簡介 (第 46 期)
.
長老教會屬不屬靈? (第 45 期)
.
淺論聖餐 (第 44 期)
.
什麼是「拯救」? (第 43 期)
.
對台福教會來台灣開設教會的幾點觀察 (第 41 期)
.
台灣教會新興流行現象小史 (第 37 期)
.
開創新時代的普世宣教者,明有德牧師小傳 (第 31 期)
1.John H. Yoder,“Peace,”Dictionary of the Ecumenical Movement(Geneva: WCC, 1991), p.786.
2.利傳田,〈現代穆斯林政治、社會、文化的變遷:美國與伊斯蘭世界衝突的探討〉,網路文章。
3.鄭仰恩,〈以神為名?——具有悲劇性格的基要主義者〉,《道》雜誌,第18期(台北:台灣神學雜誌社,2004年2月),頁62-69。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97 期 戰火,未曾止息!
(9-12頁)
97
本期主題:戰火,未曾止息!
發行日期:2006/12/10
推文: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
Email:
Email
*
收件人Eamil:
Email有錯
未填
分享的話:
和你分享閱讀的感動...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文章狀態:
草稿
完成
分享註記:
只供自己閱讀
供所有人閱讀
審查通知:
評論內容:
存檔
雖是聖誕,但戰火未曾止息
目錄s/
被遺忘的戰爭
透過瞄準器看世界
戰火下的宗教衝突
掛上帝的名行殺戮之實
軍火交易的世界
非暴力:心中的花朵
耶和華是戰神嗎?
信仰的勇者——蕭松瑞長老
舞?詩篇般的人生-舞蹈家廖末喜的創作與信仰
另類狂熱者──御宅族
相愛不一定能結出幸福的果子!
人性的漫漫黑夜——《夜》
原住民家庭孩子的成長經驗
奇妙的禮物
什一奉獻的省思——成為一個以上帝為中心的理財專家
以衝突觀點看「百萬人民倒扁運動」
倒扁運動有運用URM的技能嗎?
一個感動
英文與我
感恩的旅程
恩典無國界
蛻變在二○○六年夏天
夏末,聽差遣的細語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條款
︱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