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提要
一、《約翰福音》的核心議題是「耶穌是誰?」,本書嘗試讓讀者自己發現耶穌,即對讀者而言,耶穌是誰。
二、猶太會堂的成員和告白耶穌是彌賽亞的猶太人之間的決裂,代表了家庭的破碎。後者遂面臨抉擇:他們或是宣稱耶穌是彌賽亞,然後被迫離開養育和賜予他們生命猶太會堂;或是留在猶太會堂,捨棄耶穌。
三、約翰提到「猶太人」時,並不是指猶太百姓,而是用「猶太人」來象徵那些反對並且如他所述對耶穌的見證「瞎了眼」的有權有勢者。
約翰福音的特點
新約聖經有四幅描繪耶穌的生平、傳道、死與復活的福音圖。四者之間有許多共同點,例如:它們都提到讓五千人吃飽的故事,也都大幅報導耶穌的受難與死。不過它們之間也有很重要的差異,例如:在共觀福音,耶穌的傳道事工始於加利利,而且耶穌生平中,只有一次離開加利利到猶太,就是那趟耶路撒冷的死亡之旅。在《約翰福音》,耶穌則是加利利、耶路撒冷兩頭跑。他到過耶路撒冷三次 (2:13;5:1;7:10),與共觀福音的一次有別。在共觀福音,耶穌的傳道生涯只持續一年,然而《約翰福音》卻記載耶穌三年的工作。在共觀福音,耶穌經常使用比喻;在《約翰福音》,他則鮮少這麼做。
我們不能把四篇故事調和成一篇,或是將任一福音書附屬於其他福音書。這四本福音書都嘗試把耶穌的福音帶給某一特定的群體,滿足他們信仰的需求。每本福音書都以自己的方式,探索耶穌的身分和事工的意義;所以教會必須讓福音書各自表現它們所描述的耶穌。
《約翰福音》的核心議題似乎都是「耶穌是誰?」這個問題。本書的內容嘗試對此問題提供新的答案,讓讀者自己發現耶穌。這個讓讀者自行體驗耶穌的用意,造就了《約翰福音》獨特的文學風格:書中的「我是」語錄(6:20, 35;8:12;11: 25),為較傳統的耶穌頭銜之外提供新的選擇。此外,作者把故事和談話巧妙地混合在一,使用象徵性的語言,以及耶穌和其他人物的長篇對話,也都有助於讀者將本身的經驗融入故事裡。
歷史和社會背景
《約翰福音》的作者與其他福音書作者一樣,都是匿名的。為這本福音書加上「約翰」之名,並指其作者為使徒約翰的是教會,然而,並無證據顯示本書真的是約翰寫的。雖然福音書指名「所愛的門徒」為其傳承的守護者(19:35;21:20~24),但是卻沒有說出這位門徒的名字。我們認識這位傳承的守護者,是經由他與耶穌的關係(他「所愛的」),而不是他的名字,這也提醒我們,這個群體所傳達出的信息是獨特的,和其他的使徒見證人是不一樣的。
《約翰福音》也沒有清楚指出寫作的地點,它是用希臘文寫成的,但這是整個地中海地區都通用的語言(譯註)。福音書倒是對成書的日期提供了一些間接的線索。9章18~23節、34~35節提到,猶太會堂與相信耶穌是彌賽亞的猶太人之間的決裂。學者認為這個決裂發生在主後80年代或90年代,因此,這很有可能是《約翰福音》完成的日期。
猶太會堂的成員和告白耶穌是彌賽亞的猶太人之間的決裂,對於了解《約翰福音》的社會背景是很重要的。《約翰福音》常用很負面的語言形容「猶太人」(例如8:44)。現代讀者必須把這些語言放在他們決裂的背景來理解,並試著想像這個決裂帶給約翰社群的意義。無論在象徵或實質的意義上,都代表了一個家庭的破碎。這群新基督徒面臨艱難的抉擇:他們可以宣稱耶穌是彌賽亞,然後被迫離開養育和賜予他們生命的猶太會堂;或是他們可以留在猶太會堂,然後捨棄據信耶穌是上帝賜予世界最完全的禮物。《約翰福音》談到「猶太人」所用的強烈語言,呈現了這個抉擇的痛苦。約翰提到「猶太人」時,並不是指猶太百姓,而是用「猶太人」來象徵那些反對並且如他所述對耶穌的見證「瞎了眼」(例如9:39~41)的有權有勢者。
《約翰福音》談論「猶太人」的話,曾被用來支持基督徒的反猶主義,沒有比這個更扭曲約翰的原意了。約翰的「猶太人」是圈內人的語氣,是家庭的一個成員痛心地對另一個成員說的話。可是,當現代基督徒用《約翰福音》的語言來攻擊猶太人時,它就變成圈外人的語氣,是一個團體在審判另一個團體。因此,當現代基督徒使用《約翰福音》論及猶太人的語言時,不應該針對過去或現在的任何猶太人團體;相反地,現代解經者應該用這些話來批判基督教團體內部那些有權有勢者,就是那些反
對且無法體會耶穌的見證的人,這樣才較能掌握《約翰福音》用語的原意。
結構和內容
《約翰福音》和其他福音書不同,開場白的不是故事而是用詩歌來展開。傳統上被視為《約翰福音》序言的第1章1~18節,就是由一首上帝道成肉身的詩歌所構成。雖然其中穿插了施洗約翰的情節,但第1章1~18節的主要目的,是用詩歌頌揚信徒藉著耶穌所領受的上帝的恩典(1:16)。這個序言也提供了解《約翰福音》整體架構的線索。
11~12節提到:「他來到自己的地方,自己的人卻不接受他。然而,凡接受他的,就是信他的人,他就賜給他們特權作上帝的兒女。」這兩節有助於解釋第12~13章之間的故事轉折。第1~12章敘述耶穌「到自己的地方來」,以及「自己的人」如何接待他。在第1~12章中,耶穌教導的對象是廣大的群眾,第13~21章(特別是13~17章)則說耶穌的教導和傳道事工僅針對「信他名的人」,就是他的門徒。第1~12章有時被稱為「記號篇」,因為這幾章記載耶穌公開傳道時的神蹟(希臘文原意為「記號」)和戲劇性的行為。第13~21章有時被稱為「榮耀篇」,因為這幾章記載耶穌的受難。
註釋
婦女在《約翰福音》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無論是在呈現婦女故事的份量,或是在表達出神學的重要性上。耶穌傳道事工的第一個神蹟就是應一位婦女的要求而產生的(2:1~11)。在三個揭示耶穌身分、使命和忠實門徒之本質的故事中(4:4~42;7:53~8:11;11:1~44),婦女都是耶穌主要的對話夥伴。耶穌的受難,從預備階段(12:1~8)到耶穌的死(19:25~27)和復活(20:1~18),婦女從頭到尾全程參與。在《約翰福音》中,男性並未包辦見證者與門徒的角色;《約翰福音》反映出的是,
一個若沒有婦女參與,就不會存在的信仰世界。
譯註:從整卷書看來,作者明顯是一度居於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因他對猶太習俗、巴勒斯坦地理都非常熟悉。書中顯示蒙愛的那門徒和彼得有非常密切的關係,若參看首三卷福音書,便知跟彼得特別熟識的是西庇太的兩個兒子雅各和約翰,在兩者中,雅各很早便為主殉道,所以「主所愛的門徒」很可能就是使徒約翰。教會傳統認為,本書是使徒約翰年老時在以弗所寫成的。
資料來源:Gail R. O’Day,林明貞譯,收錄於《婦女聖經註釋─新約》,Carol A. Newsom & Sharon H. Ringe編著,朱麗娟、林千俐等翻譯,周宏毅、林晚生等校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婦女事工委員會出版,2001年。
1.對你而言,耶穌是誰?我們什麼時候會需要耶穌,呼喊主名?你是否曾經呼喊主名?
2.《約翰福音》談論「猶太人」的話,曾被用來支持基督徒的反猶主義,你同意嗎?猶太會堂的成員和告白耶穌是彌賽亞的猶太人之間的決裂,意味著一個家庭的破碎,你是否曾經歷教會的分裂?又是如何面對?
3.福音書指名「所愛的門徒」為其傳承的守護者,但是卻沒有說出這位門徒的名字。我們認識他是經由他與耶穌的關係(他「所愛的」),而不是他的名字。對此,你有何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