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四十歲之後,朋友聚會聊天的話題逐漸有了變化,以前關注如何晉升、選擇生涯道路,現在則多半圍繞著家人,有孩子的朋友紛紛討論如何面對及處理進入「叛逆」的爸媽與小孩;單身的則熱烈響應買地建屋、同居共老的主題,我們未必深謀遠慮,但都相信未雨綢繆、自助天助才不致拖累他人。
近年來因衛生福利部推行長照政策,媒體開始報導許多國外案例提供國人參考,像是把幼兒園搬進養老院的西雅圖「代間學習中心」(註1)、德國埃森的青銀共居住宅(註2)、荷蘭小鎮代芬特爾(Deventer)養老院推行學生用陪伴老人抵租金計畫(註3)等等,這些他山之石的確能夠刺激我們的觀念,但是否適用並移植於台灣?何時能夠實踐?尚待觀察。
不論是為了親人長輩或是為自己的理想老後打算,假如經濟能力許可,買地自建樂齡住屋當然是最好的選擇,然而不是每個家庭都有這筆預算,因此我們先思考能夠實執行的部分,便是自家居住空間的改造與布置。以下針對適合長輩居住的空間整理要點分享。
安全第一、舒適第二
由於生理機能退化、肌力不足,老人家最怕跌倒、滑倒、撞傷,因此在行走坐臥的空間與動線沿途,要特別注意:
一、隔間與採光通風:傳統的連棟式透天厝多半是狹長型的設計,就算是社區大樓的新成屋,許多建商也為了爭取坪效硬是隔出三房兩廳。採光不良、通道過窄不僅影響動線順暢與出入安全,也會影響心理健康。我們可以在不影響大樓結構安全的情況下,拆除隔間爭取雙面採光。有些可能被用來當作隔間使用的大型家具(例如衣櫃、餐櫃)也不宜再用,或是必須靠牆擺放,並確實固定在牆面上,以免地震時倒塌砸傷家人、阻礙逃生。
二、高低差:情況許可的話,住在有電梯的社區大樓當然最好,無電梯的公寓或透天則儘可能住在一樓,避免老人家無力爬樓梯的情況。屋外的階梯改為無障礙坡道,拆除室內的門檻,改成拉門,儘可能弭平室內的高低差,避免老人家不慎踢到絆倒。另外,有一陣子很流行的和室設計,其實也不太適合老人家使用,能免則免。
三、防滑:地板和浴室是兩大危險區。建商交屋時的標準配備不是磁磚就是拋光石英磚,建議鋪設超耐磨木地板,浴室則加裝止滑條或止滑墊。同時,可在室內行走動線上的壁面、浴缸、馬桶與洗手台旁裝設扶手。
四、防撞:家具選擇圓角,或在朝外的銳角邊緣貼上防撞海綿貼條。
五、高度:家具(收納櫃、廚櫃、衣櫃、床、床邊櫃等)的高度要符合使用者,衡量站立、坐下、躺臥時是否方便拿取。最明顯的是廚房的櫃體,一般來說,上櫃的高度都需要再墊一張椅子,下櫃則可能必須彎腰或蹲下來,都不利於老人家使用。由於身高因人而異,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請長輩平伸雙手,櫃體或層板設置在不低於腰部、不高於頭部的位置為宜。
六、布置:再豪華或精緻的裝潢或家具,都比不上帶有情感回憶的物件,不論是老人家的收藏,或是全家福照片,都是貼心的布置。
切莫失去愛的連結
然而,收藏也有適量的標準,有些老人家已經出現囤積症狀,甚至我們也在新聞報導中聽聞因雜物堆積阻礙逃生、命喪火窟的不幸事件,他們有的是因為年少匱乏導致年老時缺乏安全感,有的是被兒女形同棄養而獨居,或是因堆積雜物成癮導致兒女疏離;無論成因為何,家人所能做的,是試著了解、不加批判(註4),平時多關心、陪伴,並鼓勵老人家參與人際互動,讓老人家感受親情、友誼,才能享受晚年的生活。
註:
1.讓孩子與老人跨越世代:西雅圖「代間學習中心」把幼兒園搬進養老院http://www.seinsights.asia/article/3289/3324/4580
2.德國現場:青銀共居,長輩為青年指迷津https://vision.udn.com/vision/story/8912/1284609
3.荷蘭推「跨代屋」,讓學生用「陪伴老人」來付租金http://www.seinsights.asia/article/3290/3324/4300
4.長輩愛囤積儲物,如何勸他斷捨離https://udn.com/news/story/7022/2154170
延伸閱讀:
1.打造熟齡宅6要點https://m.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4847
2.《想住一輩子的家》,林黛羚著,自由之丘出版。
3.50 好好的「創新安老」專區https://50plus.cwgv.com.tw
4.社企流的「銀髮」專區http://www.seinsights.as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