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提要
一、雖然《路加福音》包含了大量其他福音書所沒有的關於婦女的素材,賦予她們新的身分與新的社會地位,但它卻很有技巧地將婦女刻劃為次級服事的典範,被排除在耶穌運動的權力核心之外,無法擔任重大使命,此一做法的目的在合法化男性的領導,因此,我們在閱讀時,必須有所保留,重新省思。
二、第一章記載施洗約翰與耶穌的出生,提到伊利莎白、馬利亞、安娜三位婦女,雖然路加允許這三位婦女的角色和發言比其他婦女更強而有力,但其原因卻非出於婦女本身之故,而是因為背景是耶穌和約翰出生,而生養小孩是婦女傳統的功能。路加的焦點仍在兒子,而非母親。
三、伊利莎白做了第一個出自婦女的基督論告白:「我主的母親前來探望我,我怎麼敢當呢?」、馬利亞完整地發表了「尊主頌」、女先知安娜以革命性的語氣公開「稱謝」上帝,將孩子的事「向所有期待上帝救贖耶路撒冷的人宣講」,她們不是耶穌運動中被動的反應者,而是主動的行動者,與上帝有著個別而獨特的關係,儘管她們不是作者最原初的焦點。
《路加福音》對婦女來說,可能是全本聖經最具挑戰性的一卷書。因為本書包含了大量其他福音書所沒有的關於婦女的素材,路加因此被視為婦女特殊的「朋友」,以「極端進步」且「幾近現代」的方式來描寫婦女,賦予她們新的身分與新的社會地位。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即使本福音書強調婦女是耶穌的跟隨者,是他教導及醫治的對象,但它卻很有技巧地將婦女刻劃為次級服事的典範,被排除在運動的權力核心之外,無法擔任重大使命。作者訴諸耶穌的權威,企圖合法化當時基督教是由男性所主導的事實,其寫作手法容易使讀者不加批判地將它的內容視為單純的歷史,將其中所記載的性別角色當作是上帝的意旨來接受。《路加福音》的作者致力於教導婦女基督教的信仰,同時也教導外人認識基督徒婦女,它企圖滿足多種需求,諸如教育並訓誨歸信的婦女、安撫對基督教不友善的人、監控在教會中扮演先知或鼓動扮演先知的婦女。本福音書的策略之一,就是為婦女提供婦女角色的典範:禱告的、沉靜的、感恩的婦女,支持男性的領導,揚棄先知的職份。然而,今日我們在研讀《路加福音》時,卻必須重新省思上述傳統策略。
資料來源
作者在前言中提及本福音書參考了許多人的著作,這些人使用「親眼看見及傳道的人的傳統」,因此,本書並非親身經歷者或傳道者的著作。《路加福音》的作者使用了《馬可福音》(但略有節略)、一本被稱為Q的資料(亦為《馬太福音》的作者所使用),及稱為L之口傳或手寫資料(只有路加使用)。儘管證據顯示,有關婦女的資料多半來自傳統,但即使如此,也不能被當成單純表達初代基督徒婦女的觀點與實況,因為身為作者的路加,透過整合、編輯這些資料,巧妙地道出了婦女應受限制,然而,部分資料卻告訴我們,婦女有更多參與和擔任領袖的跡象。
故事摘要
本福音書共有八個部分,一開始是一段序言,闡明本書的目的;接下來是出生故事,同時宣告施洗約翰與耶穌被受孕、出生及童年的事蹟;第三部分論及耶穌傳道的預備工作、施洗約翰的傳道、耶穌的洗禮,他的家譜(清一色是男性)及他抗拒魔鬼的試探;第四部分是耶穌在加利利的宣教,包括他的教導、趕鬼和醫病,揀選跟隨者及同伴,遭受宗教領袖的敵對、受苦和榮耀的預言。《路加福音》中的耶穌是一位情緒上相當內斂的人物,他被上帝賦予權能,亦全心投注於上帝。第五部分則是耶穌前往耶路撒冷旅程的長篇紀錄;在第六部分,耶穌進入耶路撒冷,被稱頌為「王」,他並在聖殿教訓眾人;第七部分是受難的故事,開始於最後的晚餐,以耶穌的埋葬做結束;《路加福音》的最後部分是關於耶穌的平反,包括空墓、耶穌復活並顯現在眾人面前,見證人接受使命,及耶穌升天等故事。
施洗約翰和耶穌的出身
這段經文出現伊利莎白、拿撒勒人馬利亞和安娜三位婦女,她們的角色比本書其他女性更為有力,這也是唯一一段在婦女發言之後,沒被糾正的經文。路加會允許強而有力的女性角色出現,很可能因為背景是耶穌和約翰出生,而生養小孩是婦女傳統的功能。不過,即使如此,在施洗約翰和耶穌的出生、割禮、命名及成長的平行經文中,路加的焦點仍在兒子,而非母親。
伊利莎白原本不孕,上帝使她生育(就像撒拉、拉結、哈拿及其他婦女),不孕讓一個女人喪失生命的主要功能(尤其是生兒子),它讓一個女人喪失地位和保障。不孕被認為是婦女的過錯(一章7節),是罪的懲罰,或至少是被上帝所「遺忘」的結果(撒母耳記上一章11節)。然而,《路加福音》一章6節卻堅持,撒迦利亞和伊利莎白都是義人。儘管如此,伊利莎白仍稱其不孕為「在公眾面前的羞辱」,上帝仁慈地介入其中,除去這個羞辱。在馬利亞來訪的那一幕,伊利莎白雖未被冠上先知之名,卻有先知之實。她「被聖靈充滿」,稱讚馬利亞因其信仰,「是女子中最蒙福的」(一章42節)。伊利莎白做了《路加福音》中第一個也是唯一由婦女所做的基督論告白:「我主的母親前來探望我,我怎麼敢當呢?」(一章43節)。對路加而言,此處及其他多處的「主」乃是肯定耶穌超越的主權。馬利亞與天使加百列的對話,直接觸及屬天的世界(就像墓前的婦人一樣,有兩位天使向她們說話),路加將馬利亞描繪成女性信徒的典範,雖沒有明文記載,卻幾乎賦予她先知或門徒的使命,因為「尊主頌」,她成為《路加福音》中唯一一位完整演說的婦女,在其他地方,路加費力地賦予她正面的描述。馬利亞最後一次出現在新約,是在《使徒行傳》第一章耶路撒冷的樓房裡,十一位門徒「同著幾個婦人,都同心合意地恆切禱告」,馬利亞亦在其中。
唯一被稱為「先知」的寡婦安娜,《路加福音》以革命性的語氣說她公開「稱謝」上帝,將孩子(或上帝,希臘原文模稜兩可)的事「向所有期待上帝救贖耶路撒冷的人宣講」。安娜與西面不同,她沒有頌詞,《路加福音》也沒有說聖靈與她同在,西面則有三次聖靈充滿(二章25、26、27節)、兩段頌詞的紀錄。除了安娜的無言見證之外,本書強調她長年守寡,不斷在聖殿(想必是在外院,那是聖殿中唯一允許婦女進入的區域)禁食祈求。這段關於安娜的描述,提供我們有關初代教會寡婦事奉的重要線索,只是沒有詳述事奉的性質。
資料來源:Jane Schaberg,朱麗娟譯,收錄於《婦女聖經註釋─新約》,Carol A. Newsom & Sharon H. Ringe編著,朱麗娟、林千俐等翻譯,周宏毅、林晚生等校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婦女事工委員會出版,2001年。
問題思考
1.本文作者認為,《路加福音》雖然引用大量婦女相關的資料,卻極力合法化男性的領導,將婦女塑造成安靜的、禱告的、感恩的、順服的形象,排除於耶穌運動的權力核心之外,對照今日教會情境,妳如何看待此一看法?
2.古倫神父在《尊貴與奔放的女性》一書中論及女先知安娜,認為她是聖經中關於智慧婦人的原型,八十四歲的安娜經歷了歲月的歷練,她的智慧不同於男人的知識,乃是與俗世的現實息息相關。妳認為女人的智慧與男人的理論性的知識有何不同?在妳的生命中,是否曾得到智慧婦人的幫助?試分享之。承上,妳為何認為這一位婦女稱得上是「智慧的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