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提要
一、在福音書中,馬太使用文法上為陰性的詞ekklesia,來稱呼跟隨耶穌者所形成的組織,ekklesia後來被翻譯成「教會」,是一個有別於聖殿或會堂的用語。教會是新的家庭,在新的家庭中,使徒並不享有絕對的權威,而是效法耶穌的樣式,服事最微不足道的人。面對雅各和約翰希望爭取榮耀的地位,耶穌強調,使徒的任務在於服事人,不在於受人的服事。
二、以稅吏和娼妓為例,馬太記述了耶穌的宣告:社會邊緣人及受污衊者應享有完全的尊嚴,他們對福音的接受是新信仰的典範。
三、撒都該人和大祭司是在聖殿中擁有實權的人,馬太記述了他們與耶穌之間的諸多爭論。他們不相信復活,用「七個丈夫的女人」的難題來為難耶穌,耶穌反駁他們並不真正明白聖經,也不明白上帝的權能—上帝是活人的上帝,不是死人的上帝。
四、女性的圖像經常出現於末世概念中。在末世中,女性扮演著溫柔、關愛、哀悼的角色,這些特質使人聯想到救贖。
教會是新的家庭(十六章13-20節;十八章1-35節)
在福音書中,馬太使用文法上為陰性的詞ekklesia,來稱呼跟隨耶穌者所形成的組織,ekklesia後來被翻譯成「教會」,是一個有別於聖殿或會堂的用語。十八章1-35節中,對教會的指示相當清楚,跟隨者的生活也以謙卑、饒恕、服事為主。十八章1-5節中,以小孩為耶穌所領導的新家庭運動的最佳成員,在此呈現了教會做為新家庭的圖像,在新的家庭中,使徒並不享有絕對的權威,而是效法耶穌的樣式,服事最微不足道的人。
一個母親的願望(二十章20-28節)
然而,教會並不都是和諧昇平的,在這個段落中,出現了門徒求耶穌給他們高於他人的地位,這兩個門徒是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約翰,馬太記述這樣的請求是出自他們的母親。然而,馬可福音十章35-45節卻記載:雅各和約翰問及自己榮耀的地位如何?而在路加福音二十二章24-27節中,路加甚至沒有提到門徒的名字。馬太的記載使人對這對兄弟的母親產生了負面的印象,接著,他記述耶穌跳過這個女人,強調使徒的任務在於服事人,而不是爭取優越的地位。
棕樹主日(二十一章1-11節)
耶穌是以王者的形象進入耶路撒冷,一如大衛王或其他的國王。但耶穌入城卻呈現出女性的圖像。他騎著一匹母驢駒(整理者按:「母」驢駒為註釋者的詮釋,聖經並未表明驢駒的性別)進入聖城,這讓我們想起撒迦利亞書九章9節及以賽亞書六十二章11節關於「錫安的女兒」(整理者按:原文是「女兒」或「女子」,現代中文譯本與新標點和合本已改譯為「錫安的子民」)的經文,耶穌是來實現上述預言的。耶穌入城的圖像凸顯了耶穌做為君王不同於一般的君王,耶穌的使命是要建立一個屬天的新家庭,而不是一個地上的王國。
稅吏與娼妓(二十一章28-32節)
這段經文再次呈現福音書的關注:社會邊緣人及受污衊者應享有完全的尊嚴。耶穌宣告,這兩個被鄙視的群體—稅吏和娼妓,是新信仰的典範。稅吏是羅馬帝國的代理人,被視為叛徒;妓女則被視為罪中之最,然而,這些人卻不像「祭司和長老」安於自身穩固的地位,拒絕耶穌和施洗約翰,相反地,他們接受耶穌的信息,接納施洗約翰,這使他們將在天上的國度中受到接納。
有七個丈夫的女人(二十二章23-33節)
在城裡,耶穌和法利賽人的衝突減少,取而代之的是,撒都該人和大祭司是在聖殿中擁有實權的人。馬太記述了諸多爭論,諸如納稅(二十二章15-22節)、最大的誡命(二十二章34-40節),及基督的身分(二十二章41-46節),其中也包括由撒都該人所提出的兄弟彼此承續婚姻和復活之後的問題(參馬可福音十二章18-27節;路加福音二十章27-40節)。根據申命記二十五章5節,兄弟承續婚姻(由levir這個字而來,拉丁文意為配偶的兄弟),意指沒有後嗣的寡婦應再嫁給丈夫的兄弟,好讓寡婦能有一個孩子,以繼承死去丈夫的姓氏。撒都該人會這麼問,並非出於無知,而是不相信復活。他們設計這個問題來為難耶穌,耶穌要不就是赦免這個有多位丈夫的女人,要不就是否認死後仍有生命。耶穌反駁他們並不真正明白聖經,也不明白上帝的權能——復活後的個體就像天使一樣,是不嫁不娶的。由於婚姻包含了性愛,因此,只適合這個世界而不適合復活之後的生命。所以,性別角色只適用於地上的關係。當離婚只在某些特別的情況下被允許,屬天的生活提供了一個婚姻之外的生活模式。耶穌對撒都該人的註解可以與他在十九章12節對不婚之人的看法做一比較。馬太在十九章1-12節中記載了耶穌對婚姻的講述,重點也許是指一些擁有特殊恩典的人,為了屬靈的追求與服事,而發誓在世上放棄與他人建立性的關係。
為耶路撒冷哀哭(二十三章37-39節)
類似於十一章19節使用智慧的象徵,耶穌以母雞類比自己,大力譴責假冒偽善的法利賽人和經學教師,「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下」—這種女性的溫柔和關愛是相當敏捷聰慧的。再者,當我們將這段與二章18節中為孩子們哀哭的蕾潔做一連結,便延伸出哀悼者的角色,而這個角色在傳統上多由婦女所扮演。在此,我們看到了女族長(蕾潔)和彌賽亞都為她╱他們將滅亡的子女哀哭。
世代的終了(二十四章1-51節)
以「生產的痛苦」(二十四章8節)來做為毀滅的記號,這段經文描繪出末世來臨時,不可避免的強烈痛苦。二十四章19節特別關心懷孕的女人及餵奶的母親。因為她們不只承受情感上的苦楚和尋求庇護的困境,她們也承受了唯有女人才會承受的肉體重擔。女性經常被包含在末世的眾多概念中,「那時候,兩個人在田裡工作,一個被接去,另一個留下;兩個女子在推磨,一個被接去,另一個留下。」(二十四章40-41節)田中的男人和磨坊的女人的平行用法,顯示馬太所記述的信仰群體在末世來臨之時,仍將維持一般日常的生活概念,即男女因性別而來的分工仍將繼續。雖然男人與女人都公平地獲得拯救,但馬太的教會並沒有去除傳統觀念對性別角色的區分。
資料來源:Amy-Jill Levine, 林毓芬譯,收錄於《婦女聖經註釋─新約》,Caral A. Newsom & Sharon H. Ringe編著,朱麗娟、林千俐等翻譯,周宏毅、林晚生等校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婦女事工委員會出版,2001年。
問題思考
1.教會做為新的家庭,突破了傳統家庭以家父長為權力中心的階層體制,小孩的價值被耶穌運動所珍視,這一點在華人社會尤其顯得重要,因為華人社會正是家父長制的社會。試分享你的教會如何在各方面看重孩子和年輕人?
2.根據馬太的記載,雅各和約翰的母親為她的孩子向耶穌爭取榮耀的地位,這個愛孩子的母親因而獲得負評。試分享一個母親如何在望子成龍的社會期盼和榮神益人的信仰期許中,認識上帝在孩子身上美好的旨意?
3.福音書關注社會邊緣人,試分享自己與社會邊緣人接觸的經驗。在接觸邊緣人時,最難克服的是什麼?為什麼?
4.女性經常扮演撫慰、關愛、溫柔的角色,而非大能的拯救者,但或許正是撫慰、關愛、溫柔使我們獲得救贖,當耶穌以母雞自喻時,又何嘗不是一種慈母心懷?你是否曾經從女性身上獲得安慰、救贖的力量,試分享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