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提要
一、耶穌和大祭司之間、彼得和婢女之間,是兩個清晰可辨的平行場景,然而,耶穌對自己真實身分的坦承與彼得的否認,卻形成兩個對比的典型。對比同時也延伸至大祭司和婢女的身上,前者拒絕真實,後者則是堅持真實。
二、當被揀選的十二個門徒逃走、出賣耶穌、否認耶穌之後,圍繞在耶穌身旁的,除了戲弄他的群眾外,還有一群婦女,她們是抹大拉的馬利亞、雅各和約西的母親馬利亞,以及撒羅米。上帝的使者要這些前來膏抹耶穌遺體的婦女們傳揚耶穌復活的信息,但她們因為害怕,並沒有告訴任何人。
三、耶穌所傳的「福音」,需要跟隨者願意自其宗教和社會的束縛中跳脫出來。兩位馬利亞和撒羅米,就像十二個門徒一樣,都不具有這種資格。《馬可福音》對我們提出什麼樣的挑戰?
在關於耶穌受難的敘述中,第一位提到的婦女是以香油膏耶穌的婦女,此外,還包括大祭司的婢女和墳墓旁的婦女們。
大祭司的婢女(十四章66-72節)
大祭司的婢女在揭露彼得的真實性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耶穌傍晚時,曾預言他的門徒們將四散逃亡(彼得對此極力否認),而彼得將在雞啼兩次前三次不認耶穌(十四章27-31節)。彼得否定了耶穌的預言,顯示其自高自大,雖然如此,當所有門徒四處逃散,其中一個甚至光著身子逃跑,彼得至少還有勇氣遠遠地跟著那群手持刀棒的人,到達耶穌將受審的大祭司府邸;而當耶穌在上堂被大祭司質問真實身分時,彼得在下面的院子裡烤火取暖,也同樣面臨來自大祭司婢女的質問。作者在此試圖表明,兩個質問是同時進行的:一個是在上堂進行,一個是在下面的院子進行。
耶穌和大祭司之間、彼得和婢女之間,是兩個清晰可辨的平行場景,然而,耶穌對自己真實身分的坦承與彼得的否認,卻形成兩個對比的典型。耶穌對於大祭司質問其是否為「彌賽亞,那位當受稱頌者的兒子」,他勇敢地回答:「我是」;反觀彼得,則是三次不承認自己確實是耶穌的跟隨者,此一對比同樣也延伸至質問者身上。質問耶穌的是一位大祭司,是猶太人中地位極高又有權力的男人,他不接受耶穌真實的回答;而彼得則是被一位地位低下的少女質問,當彼得一再說謊時,她當著他的面,堅持她所說的是真實的。《馬可福音》的特有模式便是:那些無名的、地位低的和邊緣者,代表著真實;而那些有地位、有權勢的人,則拒絕真實或是說謊。耶穌因為說了實話,遭刑罰受死,彼得卻因為說謊,救了自己的性命,但是「那想救自己生命的,反要喪失生命;那為我和福音喪失生命的,反要得到生命。」(八章35節)
十字架和空墓旁的婦女(十五章40節~十六章8節)
當被揀選的十二個門徒逃走、出賣耶穌、否認耶穌之後,圍繞在耶穌身旁的,除了戲弄他的群眾外,還有一群婦女,其中三位在本書中被提及姓名,即抹大拉的馬利亞、雅各和約西的母親馬利亞,以及撒羅米。這群婦女從遠處見證了耶穌的受釘死,而兩個馬利亞則見證了約瑟埋葬耶穌。雖然作者說當耶穌在加利利時,這群婦女就已經跟隨他,卻未在稍早的記載中提及。事實上,結尾所提到的人,除了彼拉多和百夫長外,其他的人物都是以前不曾提過的。亞利馬太人(Arimathea)約瑟是一位猶太人議會的議員,過去所有議會的議員都想置耶穌於死地,而約瑟儘管過去是耶穌的敵人,如今卻憐惜耶穌的遺體,並請求由他來埋葬,他做了原本是耶穌門徒該做的事(參閱六章29節)。這群婦女雖然離受釘和埋葬之地甚遠,如同一般有教養的婦女所為,但至少她們出現了,單以這件事實來看,便可顯示出她們比男性門徒要優秀得多。
安息日一過,兩位馬利亞和撒羅米就買了香料,要去抹耶穌的遺體,她們期待在墳墓看到什麼呢?她們買了香料,表示她們預期看到的是遺體;但是,如果她們是自從耶穌在加利利時就跟隨他,她們必然聽過他預言將在三日後從死裡復活(八章31節;九章31節;十章33-34節)。那麼,她們買香料也可能是為了要膏抹復活的基督。這三位婦女究竟是忠實的跟隨者,等待著看到復活的基督呢?或是失望的哀悼者,決意要好好埋葬死者?她們探訪墳墓的真正原因不明,直到《馬可福音》最後一節,謎底才揭曉。
當她們到達墳墓時,看到石頭已經滾開,有一位青年身穿白衣坐在右邊,這通常是上帝使者所習慣的穿著和坐法。他向她們宣講耶穌復活的大好消息,然後,命令她們去告訴他的門徒,尤其是彼得,說耶穌將在她們之前到達加利利。然而,這幾位婦女就像先前那十二個門徒一樣,驚恐顫抖地從墳墓飛奔而去,沒有告訴任何人,因為她們害怕。一如對男性門徒說世界將結束,門徒該做什麼樣的改變的話一樣,復活的消息再次落在石頭地,無法結果。這三位婦女雖然被提及姓名,卻被描繪成具有某種地位的傳統婦女(其中一位還藉著與兒子的關聯來確定其身分),一如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和希羅底。當《馬可福音》提到她們的名字時,代表著預期她們會採取傳統的社會角色,藉以解釋她們無法勇敢地完成神聖的託付。在《馬可福音》裡,那些依傳統而行事,或那些關心自己的地位、權勢或傳統角色的婦女們,其信心都不是結實纍纍的。耶穌所傳的「福音」,需要跟隨者願意自其宗教和社會的束縛中跳脫出來。兩位馬利亞和撒羅米,就像十二位門徒一樣,都不具有這種資格。
「她們又驚訝又恐懼,立刻逃離墓穴,飛奔而去。她們沒有把這事告訴任何人,因為她們害怕。」婦女並沒有依照上帝的使者所交代的,將耶穌復活的消息告訴門徒,《馬可福音》原卷以此做為結束,當看到比門徒表現優異的婦女們也無法傳揚復活的信息,讀者不免感到失望。那麼,有沒有人可以呢?在聆聽了耶穌的教訓、看到了他醫治的大能、見到他被釘、埋葬,又聽了有關他復活的神奇宣告後,有人可以嗎?《馬可福音》的讀者,不論男女,都受到鼓勵,要讓自己成為忠實的門徒,要把信息傳到普天下,要去達成福音故事裡的人物所沒有達成的。這些故事中的人物之所以不能完全忠實,是因為他們受縛於傳統社會或個人對地位、財富、權勢的慾望。
資料來源:Mary Ann Tolbert,葛美娜譯,收錄於《婦女聖經註釋——新約》,Carol A. Newsom & Sharon H. Ringe編著,朱麗娟、林千俐等翻譯,周宏毅、林晚生等校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婦女事工委員會出版,2001年。
問題思考
1.彼得在面對大祭司婢女的質問時,第一時間以謊言來自保,在雞叫兩遍之前,他記起耶穌對他說過的話:「雞叫兩遍以前,你會三次不認我。」就忍不住哭起來。彼得為什麼哭?妳是否曾經有過類似的情形,試分享之。
2.空墓旁的婦女是否比男性的門徒們更忠誠,為什麼?她們相信耶穌所傳講關於復活的信息嗎?當她們看到上帝的使者,聽到其所傳達的信息時,因為害怕之故,並沒有告訴任何人,依照妳的想像與理解,她們是在害怕什麼呢?
3.這些婦女的「害怕」,使她們無法得到復活的信息所帶來的更新力量,無法結實纍纍,如果妳置身於這三位婦女的情境,妳是否也會害怕?妳又害怕些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