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提要
一、馬太在族譜中意外地提到五個女人的名字,即塔瑪、喇合、路得、「烏利亞的妻子」拔示芭和馬利亞,關於這份族譜最好的解釋,是將它視為「更高的義」的典範。她們所扮演的角色雖不符合當時社會習俗的期待,卻回應了更崇高神聖的目的,而此一「更高的義」完全地表現在耶穌的身上。
二、馬太將無依無靠者和社會菁英對比,以關懷被排除於政治體制外的弱勢者,同時強調弱勢者和無權勢者有其不容忽視的力量。
三、馬太強調母親和孩子在家中的角色,並將父親的角色定位為服事而非統治,顛覆了父親是「一家之主」的傳統,約瑟以服事家人來取代統治,便是最好的例子。
族譜與降生的故事(一章1~25節)
馬太以族譜開始,強調耶穌的希伯來血統(亞伯拉罕之子)和他的皇室血統(大衛之子),在這個族譜中,令人意外地,作者提到五個女人的名字。她們不是什麼女族長,而是塔瑪(創三十八章),她扮成妓女勾引她的公公猶大;喇合(耶利哥城的妓女),她將耶利哥城出賣給希伯來人(書二章6節);路得,有一晚在打穀場上,使波阿斯進退兩難終而娶之的摩押女子(得三章);「烏利亞的妻子」拔示芭,她和大衛犯了姦淫;馬利亞,她與約瑟訂婚,但未嫁之前就已懷孕(太一章18節)。
對於這幾個女人為何會被收入族譜,最好的解釋,是將它視為「更高的義」的典範。當猶大不公平地對待這位守寡的兒媳時,塔瑪自己採取行動來對付他;喇合在體會到希伯來上帝的力量,而願意保護探子;烏利亞(在族譜中,是他的名字被提到,而非拔示芭),不像大衛,他忠於自己的職責和袍澤;而路得聽拿娥美的忠告,向波阿斯採取行動。她們的表現展現了馬太所要表達的重點—弱勢者和無權勢者有其不容忽視的力量。猶大、耶利哥的王、大衛和波阿斯,他們是握有權柄且有權力剝削別人的在上位者,但是他們都失敗了。他們應該從塔瑪、喇合、烏利亞和路得的身上,學得「更高的義」的功課。這些婦女所扮演的角色並不符合當時社會習俗的期待,卻回應了更崇高神聖的目的,之後,我們也可以在耶穌的身上看到相同的情形。這個族譜也強調了當時這些女人的身分,未婚、與丈夫分開、守寡、妓女,不符合女性在傳統家庭中應該要扮演的角色,雖然最後族譜所呈現的,還是如傳統所期待的,女人必須聯於男人,但它也指出婚姻不是公義行動或拯救的必要條件。
在馬太的耶穌誕生故事中,馬利亞的角色是完全被動的,與路加所描述那些採取主動的女性不同。這種描述與馬太所一貫強調的—在耶穌創造的新團體中,家庭關係應重新界定—的主張相符,馬利亞的被動性減低了她成為耶穌母親所需的殊榮地位。在這裡,約瑟才是「更高的義」的典範,正如族譜中那些違反傳統角色者一樣,約瑟做他應該做的,即使那不是社會所允許的,或是被當做不合法的。約瑟首先以暗地休了馬利亞為方法,以避免馬利亞被控姦淫或被誤解是遭到強暴。之後,接納馬利亞、為耶穌命名的行為讓母子倆人在社會上取得合法的母親和兒子的身分,經由領養,約瑟成為耶穌的養父。
約瑟的角色支配著整個嬰兒出生的故事,但女性的角色卻環繞著受孕和出生的故事。例如馬利亞由聖靈感孕,「聖靈」在希臘文文法上是中性的,但在閃族語系中卻是女性的,例如在聖經中的希伯來文或耶穌的母語亞蘭文皆是。聖靈會一再出現,確認耶穌神性的角色(三章16~17節),這樣才能強調祂能力的源頭(十二章28節)是進入新世代的最後保證(十二章32節)。原是女性的聖靈和耶穌沒有肉身的父親這樣的組合,顯示了人類家庭的重組—父權以外的模式,不再由自稱「一家之主」的男性來定義或統治。
馬太認為,處女生子是〈以賽亞書〉七章14節先知預言的實現。雖然希伯來文的〈以賽亞書〉只有說「一個年輕女子」懷孕,馬太所依賴的希臘文譯本(七十士譯本)卻將「年輕女子」這個字翻譯成parthenos或virgin。在七十士譯本中,這節經文可能解釋成:預言有一個處女,在後來(想必是她結婚以後),會以正常的方式懷孕。只有基督教的詮釋者將〈以賽亞書〉七章14節視為彌賽亞的預言。在聖經或其他希臘時代的猶太著作中,都沒有類似的經文或記載,提到彌賽亞是以這種方式受孕的。
根據福音書,馬利亞一直維持童貞,因為約瑟「在她生孩子以前沒有跟她同房」(一章25節)。沒有任何資料提及她之後的性行為,也無人問及她的童貞持續到何時。〈馬太福音〉一章25節唯一的目的就是要保證耶穌不尋常的受孕過程。
嬰兒時期的故事(二章1~23節)
第二章一開始,作者將無依無靠者與社會菁英對比,並將自滿於現狀的人從無家可歸的人當中分別出來,以關切被排除在政治體制外的人。在文字上,作者巧妙地使用「希律和所有的耶路撒冷人民」,來對比被錯置的神聖家庭和進出伯利恆的外邦博士。
故事場景被設定為重述摩西的故事(出一章8節~二章10節)。兩個故事都有一個邪惡的國王,下命令要剷除希伯來的嬰孩,且都有一個特殊的孩子被拯救出來。所不同的是,〈出埃及記〉將焦點鎖定在產婆、法老的女兒、摩西的姊姊這些女人的身上;而馬太則強調約瑟得到警告的夢,藉此他的家庭由埃及遷到加利利,他扮演了「更高的義」的角色。雖然馬利亞是被動的,但她這個母親的角色被賦予了相當的價值,即三位博士認出小孩跟他的母親,約瑟被吩咐要帶小孩和馬利亞逃走。這種對母性角色的關心,由引用應驗的經文「蕾潔為著孩子們哀哭」(二章18節;見耶三十一章5節)得到確認。另外,亞基老繼承父親希律王統治該地,也與他的父親一樣得到負面的評價,可見,在嬰兒時期的故事中,是根據約瑟的模式來定義父親的角色:約瑟是服事他的家人,而不是統治他們。
資料來源:Amy-Jill Levine, 林毓芬譯,收錄於《婦女聖經註釋—新約》,Caral A. Newsom & Sharon H. Ringe編著,朱麗娟、林千俐等翻譯,周宏毅、林晚生等校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婦女事工委員會出版,2001年。
問題思考
1.以自己為例,你是否感受到社會或教會對女性或姊妹的期待?這種期待會為你帶來困擾嗎?你認為這種期待是否符合上帝創造你的美好旨意?
2.馬太特別關注被排除於政治體制外的弱勢者,台灣社會近幾年貧富差距日漸懸殊,魯蛇(loser)、溫拿(winner)的區分與對立,凸顯了社會流動趨緩甚至停滯,你認為教會可以如何具體地關注這類議題,試舉例分享之。
3.你認為先生或太太誰才是「一家之主」?如果家庭是愛的見證,試分享家人間互相配搭、同工的經驗,當有衝突發生時,要如何化解?
4.馬太重視母性的角色,母性的角色是上帝給予女人無法取代的職分,你如何面對這個職分?當感到無力、疲倦時,你如何處理類似的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