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28期 原住民‧巴萊
字級調整:

編者的話
原住民.巴萊
關鍵字:
作者/王昭文 (本社執行總編輯)

「賽德克.巴萊」是賽德克語Seediq Bale的音譯,意思為「真正的人」。 隨著電影「賽德克.巴萊」造成的熱潮,「XX.巴萊 」成為新語彙,廣泛被使用,通常用來表達肯定的讚嘆:「真是個好模範」,或是期許:「要成為真正的 XX人」。這一期我們以「原住民.巴萊」為主題,一方面回應「賽德克.巴萊現象」(包括這部電影的內涵及其影響),另一方面則探討原住民在當前台灣社會的處境,包括文化再現、基本人權等議題。

不堪長期受剝削、被蔑視、無法自由發展自己的文化,1930年10月27日,賽德克族的馬赫坡社、荷歌社等部落的勇士衝進霧社公學校的操場,襲擊正在舉行運動會的日本人,參加行動的六個社後來遭到日本軍警鎮壓,並發動與這幾社向來有嫌隙的原住民搜捕攻擊,舉事者多人戰死、自殺,餘生者被遷移到遠離傳統領域的「川中島」(清流部落),史稱「霧社事件」。「賽德克.巴萊」描寫的就是這段歷史。導演魏德聖以馬赫坡社的領袖莫那.魯道為主角,演繹一段悲壯的反抗史。

本期的主題文章中,文化研究學者余慧君寫道:「這部電影對當前賽德克族原住民最大的貢獻在於文化賦權,使其公開的說族語並穿戴族服,以一個原住民的形象,站在反抗的位置上力抗主流社會。」她並認為原住民的豐富文化是台灣社會重要資產,然而在利用原民文化時,主流社會必須先在現實中看到原住民的存在。賽德克青年Watan Nomin亦肯定該片讓原住民以自己的身分為傲,並帶來的原住民和主流社會對話的契機。玉神的Yuhaw Piho牧師則被片中的反抗精神感動,提倡:「在一個不對的時代仍然選擇做對的事。」林益仁從觀影經驗反思「面對它者」的態度,認為應該以愛對待,做個「撒馬利亞人.巴萊」(愛鄰舍如同自己)。蕭世暉和歐蜜.偉浪的兩篇文章,把我們拉回現實的原住民處境。當土地不再是原住民的、土地飽受污染,原住民文化也會消失。這個時代要成為「原住民.巴萊」,難度並不比霧社事件時代的原住民低,需要我們一同來關心。

本期其他文章有許多精采故事:謝若蘭以自己的故事訴說平埔族群復權運動(西拉雅族很可能是魏德聖導演下一部電影的主角);林頌恩寫下對魏德聖導演的了解;排灣族創作歌手、鼻笛藝術傳承者少妮瑤,是原住民自我文化賦權一例;沈介文分享到英國當社區服務志工的甘苦及成長,推薦給懷著夢想、願意努力去達成的你。

同作者相關文章:
台灣原住民的自我追尋:歐蜜.偉浪《編織家園》 (第 189 期)
《新使者》之路 (第 164 期)
創造之力 (第 163 期)
人權今昔 (第 161 期)
從〈PCT人權宣言〉到解嚴 (第 161 期)
開展中的台灣教會角色 (第 160 期)
不斷再思何為「宣教」 (第 159 期)
台灣教會@21世紀 (第 159 期)
好家在 (第 158 期)
看見──約翰福音 (第 157 期)
愛及曠野 (第 156 期)
原住民族與轉型正義 (第 155 期)
面對青貧時代 (第 154 期)
再思政教關係 (第 153 期)
感謝上帝賞賜米糧 (第 152 期)
因信得生:羅馬書 (第 151 期)
這世界繽紛多元 (第 150 期)
歡迎加入大專團契 (第 149 期)
未來,一直來 (第 148 期)
現在是我們的事了! (第 147 期)
150年來 (第 146 期)
見證:使徒行傳 (第 145 期)
你想要什麼樣的幸福? (第 144 期)
後太陽花的公民力量 (第 143 期)
忘了我是誰 (第 142 期)
民主路迢迢:《百年追求》書介 (第 142 期)
普世精神 (第 141 期)
健康與信仰 (第 140 期)
奧妙創世記 (第 139 期)
大同小異基督教 (第 138 期)
當表演藝術遇上宗教信仰 (第 137 期)
基督教美學 (第 136 期)
中國!中國! (第 135 期)
從容自信面對中國——評介吳介民《第三種中國想像》 (第 135 期)
基督徒的「成功」 (第 134 期)
此時此地讀路加 (第 133 期)
性別框外 (第 132 期)
不忘初心──專訪台北市議員徐佳青 (第 132 期)
追求公義 承擔苦難 (第 131 期)
荊棘焚而不燬——高俊明牧師的信仰與實踐 (第 131 期)
食 不實在? (第 130 期)
下一站,22K? (第 129 期)
原住民.巴萊 (第 128 期)
張七郎與詹金枝 (第 128 期)
「青年運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第 127 期)
牽阮的手——浪漫同行獨立路 (第 127 期)
主日學過後——不可忽視的青少年信仰教育 (第 126 期)
母語的將來 (第 125 期)
不僅是「坐」禮拜 (第 124 期)
吟聖詩 最有fu (第 123 期)
新版《聖詩》推出之後 (第 123 期)
讀聖經 心眼光 (第 122 期)
作為公民媒體的《新使者》 (第 121 期)
台灣網路公民媒體簡介 (第 121 期)
牛糞與咖啡──全球化時代的經濟公義 (第 120 期)
面對死刑,絕不簡單 (第 119 期)
地球憲章──回應與實踐 (第 118 期)
正視貧富差距 (第 117 期)
愛你的鄰舍 (第 116 期)
災難與再生 (第 115 期)
【美麗島30週年特輯】美麗島‧教會公報‧分區聯禱會 (第 115 期)
憂鬱的光輝十月 (第 114 期)
開明的基督徒教育家─林茂生 (第 114 期)
歷史建築隨想 (第 110 期)
當雪山獅子旗飄揚 (第 106 期)
教派合作的虛與實 (第 90 期)
復和的功課──現階段教會228關懷的使命 (第 80 期)
「喊台獨」之外──長老教會政治關懷的演變 (第 75 期)
報禁開放前的台灣新聞媒體 (第 70 期)
生態關懷這條路 (第 67 期)
小林善紀《台灣論》的歷史視野 (第 65 期)
努力與耶穌為友的人——我所知道的謝淑民長老 (第 51 期)
生之萬花筒 ──談許地山有關基督教的小說 (第 36 期)
感動之餘,勿忘事實--回應33期「人道移民─丑之助」一文 (第 35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28 期 原住民‧巴萊 (1-1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28期  2012年  2月 原住民‧巴萊 128
本期主題:原住民‧巴萊
發行日期:2012/2/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原住民.巴萊
揭開台灣原住民的文化皺摺
從「賽德克.巴萊」談原住民的命運與使命
「賽德克.巴萊」現象的得與失
遇見它者
土地、原住民、永續
弱勢福利vs.原住權利:必須面對轉型正義的原住民族政策
遺忘.再現.西拉雅
追夢的得勝者魏德聖
聽~女人聲音——少妮瑤在唱歌
走上真實的夢想之路
一起來閱讀《那個加利利人的影子》
台灣教會的寓言故事
張七郎與詹金枝
經文筆扎——永恆的生命
當年,仍然理直氣壯
自己的力量自己吃!——建構屬於我們自己部落的書寫灶腳
重新交託——參加同工訓練營有感
女子監獄探訪心得
我看電影《真善美》
一年接一年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