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46期 150年來
字級調整:

編者的話
150年來
關鍵字:
作者/王昭文 (新使者雜誌執行總編輯)

1865年,英國長老教會差派的醫療宣教師馬雅各醫師抵達台南,這是基督教第二度在台灣建立宣教據點。17世紀荷蘭改革宗教會在台灣的宣教成果,隨著荷蘭東印度公司被逐而隱沒;19世紀英國和加拿大長老教會的宣教工作,卻隨著現代化的歷史進程,在台灣定根、開出美好的花朵。150年來,基督福音遍傳台灣社會各角落,雖然基督徒在全人口的人口比例仍佔極少數,但對社會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在慶祝宣教150年的這一年,新使者雜誌將連續幾期來討論:基督教在台灣持續發展150年的意義是什麼?我們希望能探討:我們從過去的歷史學到什麼?現在的處境如何?有什麼問題需要克服?未來教會如何繼續見證基督、在臺灣社會做光做鹽?本期主要是做歷史回顧與反省。

鄭仰恩牧師回顧長老教會在普世合一運動的思潮影響下,發展出關懷社會公義、關心台灣前途的信仰態度,在1970年代因為發表三個宣言而遭到來自國民黨政府空前的壓力,也招致其他教會團體批評、反對,但是近年這些教會團體紛紛肯定長老教會對台灣民主化的貢獻。不過,他也憂心指出,近年許多長老教會牧者放棄厚實的神學傳統,值得深思覺醒。另有一篇歷史系教授少山的文章,回顧150年來政教關係的演變,願能重新喚起教會的社會責任意識。邱凱莉教授的長文則呼籲平信徒站出來,肩負起持續宗教改革運動的任務。

基督教傳入台灣,和「現代化」歷程同步。王政文教授討論處於邊緣底層的第一代台灣基督徒,如何在接受基督教同時也接受了現代觀念,並以現代性為自我認同的依據。但是基督教與西方現代文明同時進入,也對本地文化造成衝擊。被稱為二十世紀奇蹟的原住民宣教,幫助原住民適應現代社會,但某些宣教態度也加深了文化對立,Noamoh Ising牧師的文章討論了這個議題。

除了主題文章,本期還有內容豐富的各種專欄。陳錦生社長分享了旅英見聞,特別是拜訪曾派遣過多位宣教師到台灣的聖可倫巴聯合歸正教會,以及勇於求新求變的聖安德魯斯教會,對照下有許多值得省思之處。香港爭取真普選的「雨傘運動」激動人心,本期刊出三篇相關文章,香港中文大學龔立人教授的相關神學反思,可套用在許多類似的案例中。2015年1月初,傳出法國《查理週刊》編輯室遭伊斯蘭激進主義分子闖入屠殺12人的事件,身在歐洲的羅頌恩寫了特稿,從信仰觀點探討如何面對此事件。特別推薦。

同作者相關文章:
台灣原住民的自我追尋:歐蜜.偉浪《編織家園》 (第 189 期)
《新使者》之路 (第 164 期)
創造之力 (第 163 期)
人權今昔 (第 161 期)
從〈PCT人權宣言〉到解嚴 (第 161 期)
開展中的台灣教會角色 (第 160 期)
不斷再思何為「宣教」 (第 159 期)
台灣教會@21世紀 (第 159 期)
好家在 (第 158 期)
看見──約翰福音 (第 157 期)
愛及曠野 (第 156 期)
原住民族與轉型正義 (第 155 期)
面對青貧時代 (第 154 期)
再思政教關係 (第 153 期)
感謝上帝賞賜米糧 (第 152 期)
因信得生:羅馬書 (第 151 期)
這世界繽紛多元 (第 150 期)
歡迎加入大專團契 (第 149 期)
未來,一直來 (第 148 期)
現在是我們的事了! (第 147 期)
150年來 (第 146 期)
見證:使徒行傳 (第 145 期)
你想要什麼樣的幸福? (第 144 期)
後太陽花的公民力量 (第 143 期)
忘了我是誰 (第 142 期)
民主路迢迢:《百年追求》書介 (第 142 期)
普世精神 (第 141 期)
健康與信仰 (第 140 期)
奧妙創世記 (第 139 期)
大同小異基督教 (第 138 期)
當表演藝術遇上宗教信仰 (第 137 期)
基督教美學 (第 136 期)
中國!中國! (第 135 期)
從容自信面對中國——評介吳介民《第三種中國想像》 (第 135 期)
基督徒的「成功」 (第 134 期)
此時此地讀路加 (第 133 期)
性別框外 (第 132 期)
不忘初心──專訪台北市議員徐佳青 (第 132 期)
追求公義 承擔苦難 (第 131 期)
荊棘焚而不燬——高俊明牧師的信仰與實踐 (第 131 期)
食 不實在? (第 130 期)
下一站,22K? (第 129 期)
原住民.巴萊 (第 128 期)
張七郎與詹金枝 (第 128 期)
「青年運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第 127 期)
牽阮的手——浪漫同行獨立路 (第 127 期)
主日學過後——不可忽視的青少年信仰教育 (第 126 期)
母語的將來 (第 125 期)
不僅是「坐」禮拜 (第 124 期)
吟聖詩 最有fu (第 123 期)
新版《聖詩》推出之後 (第 123 期)
讀聖經 心眼光 (第 122 期)
作為公民媒體的《新使者》 (第 121 期)
台灣網路公民媒體簡介 (第 121 期)
牛糞與咖啡──全球化時代的經濟公義 (第 120 期)
面對死刑,絕不簡單 (第 119 期)
地球憲章──回應與實踐 (第 118 期)
正視貧富差距 (第 117 期)
愛你的鄰舍 (第 116 期)
災難與再生 (第 115 期)
【美麗島30週年特輯】美麗島‧教會公報‧分區聯禱會 (第 115 期)
憂鬱的光輝十月 (第 114 期)
開明的基督徒教育家─林茂生 (第 114 期)
歷史建築隨想 (第 110 期)
當雪山獅子旗飄揚 (第 106 期)
教派合作的虛與實 (第 90 期)
復和的功課──現階段教會228關懷的使命 (第 80 期)
「喊台獨」之外──長老教會政治關懷的演變 (第 75 期)
報禁開放前的台灣新聞媒體 (第 70 期)
生態關懷這條路 (第 67 期)
小林善紀《台灣論》的歷史視野 (第 65 期)
努力與耶穌為友的人——我所知道的謝淑民長老 (第 51 期)
生之萬花筒 ──談許地山有關基督教的小說 (第 36 期)
感動之餘,勿忘事實--回應33期「人道移民─丑之助」一文 (第 35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46 期 150年來 (1-1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46期  2015年  2月 150年來 146
本期主題:150年來
發行日期:2015/2/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150年來
在合一與孤立之間擺盪—淺談二次大戰後PCT的認同與挑戰
台灣基督徒的現代性認同
150年來政教關係的回顧
基督教對原住民的影響
從 Friendship Corner 到全國大專
被遺忘的神學信念——從底層人民的角度再思「信徒皆祭司」的宗教改革精神
教會的變與不變
用生命見證信仰的宣教士—懷念恩師練馬可(Dr. Mrak C.Thelin)
開啟公義之路:勵馨的性別觀點與信仰實踐
改變
雨傘運動與神學
It’s just the beginning! 雨傘運動在地人反思
雨傘運動小觀察
讀經筆記17 割禮無可能是「家己割傷身軀」!
Charlie Hebdo 事件是信仰問題
總是在現場的祢——對現代耶穌的想像
平凡中卻也不平凡的報佳音
認真閱讀,歡喜分享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