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06期 過熱的伊甸園
字級調整:
特稿
當雪山獅子旗飄揚
關鍵字:
作者/王昭文
()
※ 圖博發生了什麼事?
這塊土地漢人稱之為西藏,英國人照當地民族的稱呼譯為Tibet,即七世紀初在此建立的吐蕃(Tubot)王國之延用至今的民族稱呼。在台灣支援西藏獨立的團體,認為「西藏」、 「吐蕃」等名稱都有中國本位的霸權色彩,因此採用藏語直譯的「圖博」為名。
2008年3月10日,圖博抗暴起義49週年,幾百名哲蚌寺的喇嘛步行前往拉薩市中心,要求釋放5名去年因為歌頌達賴喇嘛而被逮捕的僧侶。他們在城外就遭到軍警阻擋,五十多人被捕,其他人就地靜坐,隨後有更多僧人加入,靜坐了12小時。當天傍晚,在拉薩的大昭寺前面,有色拉寺的十幾位喇嘛拿著雪山獅子旗(圖博的國旗)遊行,遭到軍警毆打、逮捕。第二天,600名色拉寺僧侶上街頭遊行,要求當局釋放被捕的同伴,得到的回應是:哲蚌寺、色拉寺遭到軍警封鎖圍困。12日,哲蚌寺傳出兩名僧侶割腕自殺、色拉寺的僧侶集體絕食抗議,另一所大寺甘丹寺的喇嘛在寺院中集會抗議,也遭到軍警圍困。
寺廟被封閉、僧人被捕等消息,激怒了原本就對中國統治相當不滿的圖博人。 3月14日,拉薩發生了嚴重的暴力事件,中國政府後來將之定位為「暴民打砸燒搶」,真相至今不明。 目前所知,大致的情況是:大批年輕人拿起石塊砸向公安、武警,武裝治安人員一時不敵而撤退,之後約有一整天時間,拉薩城內治安呈現空窗期,憤怒的年輕人轉而攻擊漢人,縱火燒漢族和回族人民開設的商店。中國官方說有18位平民死亡、軍警也有傷亡。但不久後,軍車坦克進入拉薩,展開鎮壓與逮捕。15日,還留在拉薩的西方遊客說聽到了密集的槍聲,中國政府否認軍隊有開槍,也否認鎮壓行動中有圖博人死亡,隨後逮捕了一千人以上,並宣布將迅速審判處刑。西藏流亡政府則宣稱至少有80位圖博人遭害。
314事件深受媒體與大眾關注,不過這天的事件僅是三月間圖博反抗行動的一個片段。拉薩以外,特別是「康區」──以往達賴喇嘛統轄藏地的邊區,分布於甘肅、青海、四川等省份的圖博社區──在這段期間發生起六十多起抗議行動,參與者除僧侶外,更多是一般平民百姓、學生,而且明顯地針對公安部門而非漢人或其他民族,很多行動中都出現了雪山獅子旗,最主要的訴求就是要求讓達賴喇嘛回來。中國政府在西藏實施嚴酷的文化改造和宗教壓制,相對而言,康區擁有較高的宗教自由,這次竟然在此發生此起彼落的抗爭,頗耐人尋味。
2008年3月的圖博,某些地方像極了1947年台灣的二二八事件。外來統治者在此形成特權階級並獲得新經濟發展的利益,而原居民在自己的土地上日益貧困,並因著統治者的同化政策逐漸喪失自己的傳統文化。表面上社會有所進步,事實上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族群間的矛盾不斷擴張、被統治者累積多時的怨恨爆發開來,無組織的自發性行動在各地蔓延,不惜採取暴力。但是不管怒火怎樣旺盛,仍敵不過國家的武力優勢。抗暴行動遭到鎮壓,抗暴的族群受到污名化,再度被踩在腳底下,前途似乎更加黯淡了。
但是和台灣的二二八事件不同之處在於:一、圖博的議題在此之前已經高度國際化,經歷此事件後,更受到全球矚目;二、圖博有達賴喇嘛,一位流亡海外多年卻仍是圖博不可取代的精神領袖。這兩個特點對圖博處境有何影響?以下將簡單討論。
※ 圖博議題國際化與中國民族主義
2008年8月,奧林匹克運動會將在北京舉行。儘管北京政府拼命做正面宣傳,各國政府多樂觀其成,許多跨國企業也都看準商機大力支持,但是中國人權紀錄不佳,在國內鎮壓民族運動、迫害異議分子與宗教人士,在國外支持獨裁政府屠殺人民,也是有目共睹,因此全球關懷人權的人士無不視北京奧運為促進中國改變的機會,早已發起抵制北京奧運的行動。在這些抵制北京奧運的理由當中,圖博議題是重要的一環,支援圖博的國際組織從一開始就熱心推動這個抵制運動。這種以譴責北京來支持圖博的舉動,在中國的民族主義狂熱分子看來,正落實了「藏獨背後有西方反中國勢力在支援、意圖分裂中國」的想像。
圖博人的三月起義,就目前所知的事實來看,和西方世界的聲援運動、或是流亡海外的獨立運動之間,並沒有直接的聯繫。可是因為國際的聲援,激起了中國人的強烈反感,把藏獨和西方世界視為中國崛起的威脅,充滿恨意。
在中國政府發動武力鎮壓之後,圖博的抗議風潮逐漸平息,人們的眼光開始轉向中國以外的地區,媒體報導達賴喇嘛的一舉一動,以及在奧運火炬到達的城市中,聲援圖博的團體的抗議。但在奧運火炬傳遞後期,大批中國人以「保護火炬」為名,與聲援圖博的團體在幾個城市產生衝突。除此之外,中國人也在歐美許多城市舉行遊行抗議西方媒體報導偏頗;又因法國就圖博事件批評北京政府、又誤傳家樂福資助西藏獨立,而在中國國內發動了抵制家樂福的行動。中國民族主義的偏激表現,是圖博起義遭鎮壓後一個奇異的發展,不意外,但令人惋惜。
西方媒體一直都很關注圖博,但是314事件發生後,中國當局封鎖新聞,西方媒體工作者早幾天就已被驅離,無法取得第一手資料,因此某些媒體只能從國際關注圖博人權的團體取得訊息和照片,和中國官方說法並陳。這些不同觀點的報導被中國方面指為惡意扭曲,有人將他們認為西方報導謬誤之處圈點出來、製作成短片,在網路上展開新聞大反攻。
中國人覺得西方的媒體報導不公,積極加以反制,顯示中國的確已是全球體系的一部分,成功運用網際網路作為傳播工具,並運用全球知識分子能夠溝通的語言和論說方式來表達意見。而在世界各地的中國人,能夠走上街頭表達意見,充分享受民主社會帶來的自由,也是很好的體驗。可惜的是,高漲的愛國主義下,充滿受害者情緒的人們,對人權有著多重標準,而且沒有學會民主文化中最重要的精神:寬容與尊重異己。這種盲目愛國行動,背後有著以漢文化為中心建構的中華民族主義,缺乏對其他民族平等對待的態度,對不同民族的文化更是缺少尊重。在此氣氛下,達賴喇嘛代表的流亡政府溫和派及處於中國統治下的圖博人民,想要爭取多元文化並行發展的民族治理政策,難上加難。
※ 達賴喇嘛的路線
314拉薩事件,中國政府一口咬定是「達賴集團」幕後操控。達賴喇嘛幾次透過國際媒體向中國喊話,否認和暴力行動有所關聯,同時呼籲中國盡快和西藏流亡政府展開有實質意義的對話。達賴喇嘛甚至說,若是對局勢有幫助,他不惜引退。他堅持一貫的和平主張,表明並沒有要抵制北京奧運,也沒有與中國為敵。歐美各國政府亦多表示希望中國與達賴喇嘛對話,並認為這是解決圖博問題的唯一途徑。
達賴喇嘛是一位很特別的領袖,他是西藏流亡政府的首長,同時也是藏傳佛教的最高精神導師。後者的身分,及他對這個使命的認真投入,讓他的影響力大大超越圖博社區,成為全球矚目的靈性導師,受到越來越廣泛的敬愛,也讓圖博的處境獲得西方世界的普遍同情。他的政治立場和信仰是分不開的,但他並非僵化的教條主義者,不會冥頑固守傳統。在達蘭沙拉,他改造了原本停留於封建形態的圖博政府,引進民主制度,他也宣佈達賴喇嘛這個職位究竟要不要繼續存在,可由人民決定。
他和中國霸權長期周旋,態度很開放,總是表現出對中國的尊重。他越謙和,越能凸顯北京在西藏問題上的不講理、違背人權、違背憲法,也呈現他自己尊重不同文化、尊重各國主體性、真心為人民著想、熱愛自由、堅持和平及平等的態度。結果造成:中國越不肯讓步,全世界對西藏人的同情就越多。
達賴喇嘛的立場如下:
(一)他所在意的是西藏民族獨特的文化、語言文字以及民族特性如何延續及得到保護;
(二)他認為圖博留在中國架構下,可以得到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好處,所以不爭取圖博獨立成國;
(三)他主張透過和中國領導人和平談判,爭取憲法所賦予的民族自治權,在圖博傳統領域成立自治政府。
達賴喇嘛追求自治而放棄獨立,有其現實的考量。不過,並非所有的圖博人都贊同這樣的路線。談到314拉薩事件,很多分析家都認為和達賴喇嘛無關,但是很難不看到西藏青年大會的影子。這個組織是決心追求圖博獨立的,雖仍視達賴喇嘛為圖博人的領袖,但已公開表明不同的政治路線。流亡社區也好、中國境內的圖博人也好,民族主義情緒越來越高漲,達賴喇嘛的中間路線,不僅得繼續面對北京的打壓,也得面對渴望獨立者的憤怒失望,甚至是藏人社區的分裂。「大藏區(包括西藏和康區)在中國境內有意義的自治」,是目前最有正當性的訴求。自治的主張可能被北京收編,也可能成為獨立運動的基礎,端賴各方力量的互動發展。
達賴喇嘛致力追求和平,以退讓到中間路線來爭取談判的機會,中國卻始終認定達賴喇嘛追求的是西藏獨立,一直不予理睬。但是,中國加入全球體系之後,無法無視於達賴在西方的聲望及國際對圖博人權的關注,因此自2002年起,流亡政府已和中國展開正式接觸。雙方歧見太深,談判進展有限,不過,2008年3月圖博各地頻頻發生抗爭之後,中國政府罕見地宣佈恢復與達賴喇嘛談判。
復談這回事,可說是圖博人用鮮血換來的。若不是感受到圖博人民反抗意識的強烈,以及國際壓力,中國政府不會搭理達賴喇嘛的。但是中國一方面復談,一方面繼續在輿論上醜化達賴喇嘛,而初步的談判也只建立較友好的氣氛,沒有實質進展。很可能中國會繼續用拖延戰術,想說只要達賴去世流亡政府就沒力量了。在一些觀察家看來,達賴的路線是解決圖博問題的必要之路,若是這條路線失敗,圖博人可能更傾向於獨立運動,並不惜以武力反抗,反而將帶給中國當局更大的困擾。
※ 台灣如何關心圖博
同處於中國霸權的打壓下,台灣人應該對圖博人的苦難比別人多一分同情。但是很詭異的是,很多台灣人基於中華民族主義,也和中國人一樣,不承認圖博有追求獨立的權利。這仍是必需破解的迷思。
另一方面,台灣獨派見近年藏獨媒體能見度高、國際聲援聲浪大,致力發展台藏運動互相聲援,已有
同作者相關文章:
.
台灣原住民的自我追尋:歐蜜.偉浪《編織家園》 (第 189 期)
.
《新使者》之路 (第 164 期)
.
創造之力 (第 163 期)
.
人權今昔 (第 161 期)
.
從〈PCT人權宣言〉到解嚴 (第 161 期)
.
開展中的台灣教會角色 (第 160 期)
.
不斷再思何為「宣教」 (第 159 期)
.
台灣教會@21世紀 (第 159 期)
.
好家在 (第 158 期)
.
看見──約翰福音 (第 157 期)
.
愛及曠野 (第 156 期)
.
原住民族與轉型正義 (第 155 期)
.
面對青貧時代 (第 154 期)
.
再思政教關係 (第 153 期)
.
感謝上帝賞賜米糧 (第 152 期)
.
因信得生:羅馬書 (第 151 期)
.
這世界繽紛多元 (第 150 期)
.
歡迎加入大專團契 (第 149 期)
.
未來,一直來 (第 148 期)
.
現在是我們的事了! (第 147 期)
.
150年來 (第 146 期)
.
見證:使徒行傳 (第 145 期)
.
你想要什麼樣的幸福? (第 144 期)
.
後太陽花的公民力量 (第 143 期)
.
忘了我是誰 (第 142 期)
.
民主路迢迢:《百年追求》書介 (第 142 期)
.
普世精神 (第 141 期)
.
健康與信仰 (第 140 期)
.
奧妙創世記 (第 139 期)
.
大同小異基督教 (第 138 期)
.
當表演藝術遇上宗教信仰 (第 137 期)
.
基督教美學 (第 136 期)
.
中國!中國! (第 135 期)
.
從容自信面對中國——評介吳介民《第三種中國想像》 (第 135 期)
.
基督徒的「成功」 (第 134 期)
.
此時此地讀路加 (第 133 期)
.
性別框外 (第 132 期)
.
不忘初心──專訪台北市議員徐佳青 (第 132 期)
.
追求公義 承擔苦難 (第 131 期)
.
荊棘焚而不燬——高俊明牧師的信仰與實踐 (第 131 期)
.
食 不實在? (第 130 期)
.
下一站,22K? (第 129 期)
.
原住民.巴萊 (第 128 期)
.
張七郎與詹金枝 (第 128 期)
.
「青年運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第 127 期)
.
牽阮的手——浪漫同行獨立路 (第 127 期)
.
主日學過後——不可忽視的青少年信仰教育 (第 126 期)
.
母語的將來 (第 125 期)
.
不僅是「坐」禮拜 (第 124 期)
.
吟聖詩 最有fu (第 123 期)
.
新版《聖詩》推出之後 (第 123 期)
.
讀聖經 心眼光 (第 122 期)
.
作為公民媒體的《新使者》 (第 121 期)
.
台灣網路公民媒體簡介 (第 121 期)
.
牛糞與咖啡──全球化時代的經濟公義 (第 120 期)
.
面對死刑,絕不簡單 (第 119 期)
.
地球憲章──回應與實踐 (第 118 期)
.
正視貧富差距 (第 117 期)
.
愛你的鄰舍 (第 116 期)
.
災難與再生 (第 115 期)
.
【美麗島30週年特輯】美麗島‧教會公報‧分區聯禱會 (第 115 期)
.
憂鬱的光輝十月 (第 114 期)
.
開明的基督徒教育家─林茂生 (第 114 期)
.
歷史建築隨想 (第 110 期)
.
當雪山獅子旗飄揚 (第 106 期)
.
教派合作的虛與實 (第 90 期)
.
復和的功課──現階段教會228關懷的使命 (第 80 期)
.
「喊台獨」之外──長老教會政治關懷的演變 (第 75 期)
.
報禁開放前的台灣新聞媒體 (第 70 期)
.
生態關懷這條路 (第 67 期)
.
小林善紀《台灣論》的歷史視野 (第 65 期)
.
努力與耶穌為友的人——我所知道的謝淑民長老 (第 51 期)
.
生之萬花筒 ──談許地山有關基督教的小說 (第 36 期)
.
感動之餘,勿忘事實--回應33期「人道移民─丑之助」一文 (第 35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06 期 過熱的伊甸園
(57-61頁)
106
本期主題:過熱的伊甸園
發行日期:2008/6/10
推文: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和你分享閱讀的感動...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文章狀態:
草稿
完成
分享註記:
只供自己閱讀
供所有人閱讀
審查通知:
評論內容:
存檔
哈姆雷特的抉擇
目錄s/
明天過後該如何?—— 全球暖化的衝擊與因應
後京都時代:氣候變遷的因應策略與挑戰
教會熱起來!
世界歸正會聯盟阿克拉信仰告白──經濟與生態公益協約
台灣基督徒看經濟公義──由M型社會談起
食衣住行抗暖化
幫地球降溫,教會可以怎麼做?
「美麗新世界」抑或「新天新地」?—從莫特曼神學看生態危機
從曲盤中的柯明珠談起—記台灣第一位赴日學習聲樂者
有限的藝術‧無限的上帝—訪牧師藝術家馮君藍
迎接樂活新時代
解構「減炭」的迷失
嘉義南門教會街頭巷尾大小事
當雪山獅子旗飄揚
當環境危機時代來臨—我看「環境倫理的思潮與實踐」
我能接納我自己
莫忘今生
戀愛談什麼?
歷經破碎‧體驗上帝的恩典
兒童課輔與我
貼近文化‧眺望未來
認識主s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條款
︱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