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太太?
約翰二書很特殊,作者不照著初代教會之習慣書寫。照慣例,這是使徒約翰寫信給某一群基督徒的信件,作者自稱「作長老的」,也就是寫信者。特殊的是,寫信者稱呼讀者,「蒙揀選的太太」。這是非常奇特的稱呼,因為在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婦女幾乎沒有受教育認字的機會,如何能收信認字呢?應該也是男性之收信者,卻這裏告訴我們:太太。所以,和合本聖經在這裏,有小字,太太或作教會,下同。在本書信裏,都是如此,凡寫到「太太」,指的就是「教會」,至於哪一個教會就沒有說明。
作者在這信裏頭,刻意用「太太」來代替「教會」。為什麼和合本有這樣的註釋呢?若是如此,那麼作者為什麼刻意用陰性第三人稱的稱呼來稱呼教會呢?首先,原文居里亞,Kyria,本意就是主人之太太,或者,應該翻譯成,女主人、夫人,這樣的意思比較接近原文。畢竟,這稱呼,不單單是太太,而是主人的太太,女主人、夫人。蒙揀選的夫人,原文是被呼召出來、被選出來的夫人。當然,照這樣的前後關係,意思就是,被主耶穌所呼召出來的,主的夫人,就是教會。這樣的用法,我們也可以在啟示錄裏看到,羔羊的新婦也就是教會。其次,有解經者指出,或許真的指哪一位夫人,也就是當時某教會的重要領袖。當然,這樣的解釋,我們就參考看看。
還有解經者指出,作者寫信給某一群基督徒,稱呼他們是「蒙揀選的太太」,以此掩人耳目。因為當時乃初代教會受迫害的時候,避免提到基督徒或基督徒團體,改用其他稱呼,免得被有心人追蹤並迫害。所以,稱呼女性稱謂比較軟性,不會被這些迫害者盯上。甚至,在信之結尾,作者還反過來自稱,「你那蒙揀選之姊妹的兒女都問你安。」也就是說,作者這一邊也是另一個教會,自稱為蒙揀選之姊妹,兒女就是這教會的弟兄姐妹,大家向你請安。所以,這些解釋讓我們參考,更重要的是,這些特別之稱謂告訴我們,初代教會的處境真的很困難,當迫害臨到時,有許多帝國的眼線,隨時監視著基督徒的活動、聚集、通信等等,因此,基督徒也特別留意這些風吹草動。因為已經發生許多的迫害,也避免再發生任何的損失,卻在這些困境下,依然堅定地通信,彼此勉勵,也鼓舞各地基督徒的士氣,不因此氣餒,反而還要更加地彼此相愛,努力宣揚福音。因為我們是蒙揀選的,乃是耶穌基督的門徒。似乎,在那樣的年代裏,婦女比較不被看見,不被重視,用這樣的說法也掩飾對教會信徒之書信。很顯然地,若果如此,這也顯出當年的女性之地位。然而,只要暴力迫害還在,今日的說法就是霸凌,女男之間的不平等依然就在。男性靠著力量,以此稱霸。這也是一道千百年來不停的問題和考驗,不論對哪一個團體。
堅定事奉
直到今日,剛剛召開過的美南浸信會通常年會通過「反對女性任職牧師」。不管什麼樣的理由及根據,我們總只想知道,到底哪裏出了問題呢?其實,這是回到古老的傳統,如同羅馬天主教會只有神父主祭、猶太教絕大多數派別只接受男性拉比等等。絕大多數的古老宗教傳統裏,婦女依然沒有參與的正當地位,雖然人數佔一半甚至更多。只能事奉,卻沒有任何的名份或職稱。在此,我們當然不是要爭取什麼樣的平等,而是,從事奉本身而言,到底如何才是顯出事奉上帝應有的態度和任職?人的態度和性別有關係嗎?人的服事和性別有關係嗎?的確,我們知道某些工作需要強壯的力氣,或許女性之力量就不是每一位能負擔。然而,這不代表所有女性就不能擔任這樣的工作。因為在這裏,遇到的是整體之問題,不是個別的問題。任何整體裏,我們不排除有特殊個別的情況;可是不能因為特殊情況,便把整體加上種種的限制。
同樣地,在世上的任何工作,身為公司的主管在乎的是:適才適用,重點在於每一位的長處能夠被發揮,不在於某些工作限制在特定人身上。進入廿一世紀,對於性別的接納,是否能更開闊地不必受限制於許多傳統的遺傳呢?約翰二書之作者,很自然地,使用女主人稱呼教會,相對應的男主人就是耶穌基督。因為初代教會自然地認定,耶穌基督就是救主,就是主。主,乃羅馬帝國流傳下來的文化與習慣,當我稱呼對方為主,不單單只是尊敬的意思,更在於對方具有更強的主導權。因此,耶穌基督是主,乃在於我們相信,耶穌基督成為我們生命的主宰,掌管我們的人生。若如此,我們豈不也應該服事女主人—教會呢!「上帝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但願祂(上帝)在教會中,並在基督耶穌裡,得著榮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遠遠。」(以弗所書 3:20-21)
反過頭來看人類歷史,某些方面的進步非常緩慢,尤其關於性別之間的差異和尊重,更是充滿許多古老的偏見。現代人說,仇女心態。或者,父權中心等等。然而,時代的演進,觀念也隨著改變,關於歧視、偏見、不自覺中的看輕、傳統的貶抑等等,這些都要重新省思。既然人人都從女性而出,沒有理由貶抑女性。何況使徒約翰稱呼教會為女主人,那麼,我們也更沒有理由看輕性別。畢竟,只有在耶穌基督與教會之兩者裏,我們清楚明白上帝的旨意。
彼此幫補
作者約翰勉勵教會信徒,要彼此相愛。這並不是使徒自己寫的新命令,而是起初從主耶穌所得到的命令。這成為耶穌團體最重要的信仰,也是生活的實踐。若照主的命令行,這就是愛,也就是這個命令。愛,說起來,很簡單,因為存在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連繫就是愛。在家人之間、朋友之間、甚至陌生人之間,都存在著愛之關係。
是否我們願意將這樣「愛」的關係,具體實踐?當然,缺乏了愛之關係,就是冷漠、疏離、甚至憤恨、仇視等等程度不同的撕裂關係。我們也深深感受到,當社會的彼此競爭越大,人與人之間的冷漠也越激化。這也是社會學所說的,傳統社會裏人際關係是機械式的,分工極少的小規模社會中,社會的凝聚形式,在此一種社會連帶中,人際關係不具專業化或個人特殊化,成員不允許有私人或個人主義傾向的選擇,所有人的集體意識涵蓋了個人意識,所有成員價值和行為都是同質的,造就了強烈的社會束縛。若某一團體的同質性很高,幾乎無法容納異己、不同意見者,對於那些違逆團體意見的成員,也採用嚴厲的懲處,透過大眾的意志。
今日高度分工發展的社會,高度專業化及個別化,每一位都是特殊的,只有透過彼此連繫整合,才能成就整個社會的運作,這被稱為有機的連結。換言之,高度分工的社會裏,人們只懂自己的部份,其餘的都透過金錢交易來達成各種需要之滿足。於是,對於金錢之追逐變得越來越重要,掩蓋過其餘一切的重要性。使得人們以為,唯有金錢能成就一切。殊不知道,金錢只不過是連繫眾人之各種需要之媒介而已。
陪伴傳愛
有機連結,若用於今日,就是鼓勵大家做真實的人際接觸:見面聊天、互相關懷、彼此分享。這也是傳愛分享福音,最重要的方式。我回想當初進入信仰,是在高一時候,學校團契有母羊帶小羊的活動,就是每位學姐帶領一位學妹。高三的學姐華姐天天中午來我的班級,陪我一起吃飯,做我的朋友,帶領我去參加團契、陪我讀聖經,解決我信仰上的疑問。也教導我功課上的困難,帶我分析英文的文法和句子,不斷地鼓勵和幫助。透過學姐的帶領和鼓勵,我彷彿感受到上帝的愛和力量,在高一時決志相信上帝,自己偷偷地去教會受洗。
學姐的陪伴與帶領,是最棒的有機連結,帶領我進入信仰,也帶領我跟上帝連線。今日網路的世代,人際接觸非常不同,往往經由3C,加上過去兩年的疫情影響,人際相處變得更加困難。也正因為如此,許多身心欠缺的人,正在等著別人伸出友誼的雙手。有一位牧師分享到,我們不應該「宣教」,因為更重要的本質是「傳愛」!是的,真誠的關懷探問同理陪伴,無私的扶助分享關懷,乃是福音的本質與真義!
問題思考
1.自由地分享福音,真誠的傳遞愛與關懷,是何等的幸福美好!分享我自己是怎樣進入教會、更深地進入這個信仰?
2.在教會中我們認識一個人的時候,是否有性別的差異?對方若是男性,我們注重他的職業、能力、學歷…,若是女性,我們注重的是她的外貌、婚姻狀況(誰的太太)、陰柔特質…,分享我自己的觀察。
3.成為陪伴者,真誠的關懷與同理,傳遞愛與溫暖,分享上帝的恩典。我是否願意加入這個行列?又需要什麼裝備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