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女宣雜誌 > 第467期 老了,能這麼辦
字級調整:

特輯
主題探討/翻轉老後生活的想像
翻轉老化價值及生活,創造新的時代
關鍵字:
◎ 作者 /高有智 (《ĀnkěCare創新照顧》總編輯、侒可傳媒策略長)
  全球面臨前所未有的高齡時代,台灣人口高齡少子女化的速度更是狂飆,從2018年進入高齡社會,也就是65歲以上的老人佔總人口數超過14%,預計2026年即將邁向21%的「超高齡社會」,短短相隔僅約8年。許多人擔心人口老化,造成社會問題或負擔,若從正面角度來看,這是社會變遷的過程,不妨視為新機會和新挑戰,提早因應變化,翻轉老化的新價值,翻轉老後的生活,我們可以創造新的時代。

  面對高齡化的挑戰,台灣必須有新思維、新觀念和新視野。銀髮族未必都是社會包袱,「老人」未必就是被照顧者,就是社會福利的依賴者。如今步入退休大軍的戰後嬰兒潮世代,曾受過高等教育,走過台灣經濟奇蹟、民主化歷程等重要發展,追求不同於以往的變老生活,也帶來新生活和新面貌。

  變老是不可逆的現象,每個人生階段都有不同的美麗與哀愁,然而,我們的社會文化始終醜化「變老」,也存在刻板印象與年齡歧視。當社會不斷鼓吹追求凍齡,甚至是逆齡回春,歌詠青春不老,追求年輕貌美的迷思,背後呈現就是不斷抗拒老化,貶抑老年的價值。

  「老」總是與病、弱、殘、衰等負面詞彙相連,社會也常用老氣、老賊、老不修、LKK等詞彙做為汙衊批評用語。語言是文化思維的居所,這些都反映了社會集體的「恐老症」,我們害怕變老,也散播「恐老」的病毒。法國評論家西蒙波娃曾經研究過老年議題,她發現大多數的人都以憂心和反抗來看待「年老」,「他們覺得年老比死亡更令人厭惡。」

  國人退休的平均年齡約61歲,距離平均壽命約80歲,大還有20年的時光。很多人退休之後,生活突然失去重心,生命也失去意義,失去了存在感,身心急速老化或退化,出現退休恐慌或憂鬱的現象。

  如果改變思維,退休可以是翻轉人生的開始,可以學習、可以圓夢,可以追求有意義的人生。長壽社會迎接的未必是衰老體弱的老人,可以是一群「壯世代」,持續生產與消費,走向豐盛的第三人生,突破限制,跳出死水循環。透過創新服務和社會設計,翻轉老化的新價值。長者是需要開發與創造的社會資源,變老也是新生活開始,可以持續傳承經驗與參與社會,活出美好的生活價值。

  筆者曾經採訪在台中烏日的童庭基金會,原本只是開設社區的咖啡班,一群熟齡長者不僅學習咖啡,慢慢營造一間巷弄內的咖啡館「種子手作坊」。這群「高年級」服務生,老有所學、學有所用,這裡散發咖啡香、人情味,期待扭轉社區關係,打造熟齡生活的新舞台。

  服務員之一的林子良,幾年前從台北自來水公司主管退休,原本不喜歡參加社區老人的課程活動,也不想擔任社區志工,因為太太陳慧美是基金會的幹部,退休後時常接送太太到基金會工作,閒著無聊就參加咖啡班,無意間也踏入的手沖咖啡世界,成為種子咖啡館裡的咖啡師,愛上了手沖咖啡的樂趣,也樂於當社區志工。另一位從烏日區公所退休的蔡滿足,家就住在童庭基金會的斜對面,退休之後也加入了童庭的志工隊,她說:「退休後,有更多時間可以學習,是另一個成長的開始。」

  類似童庭的這群「新熟齡族」,其實還有很多。他們擺脫職場束縛,但不願人生就此繳械;他們想過創意生活,不想一成不變,期待能不斷學習,樂於成長,也願意付出回饋。

  高齡長壽的世界潮流,活躍老化 (Active Aging) 和生產力老化 (Productive Aging) 已經是越來越重視,提倡高齡者的社會參與和生產力活化。高齡就業未必為了養家糊口,未必是勞工悲歌,也未必是陷落老年貧窮化危機。戰後嬰兒潮世代退休後重新投入職場,還有社會參與、經驗傳承、人力活用、再創高齡價值和追求人生意義等意涵。美國研究單位 Milken 在2020的報告指出,65歲以上高齡者每延長一年工作時間,死亡率可降低11%。傳統對「退休」的看法正在改變,越來越多思考「退而不休」或「老有所用」的積極意義。

  2007年就邁入超高齡社會的日本,倡議「生涯現役的社會」,讓高齡者可以持續參與社會。工作職場就算有退休,但人生永不「退役」。退休,是逗點,不會是句點。日本在各地設立公益法人「銀髮人才資源中心」,目標是傳承高齡者的經驗和能力,透過持續工作的方式貢獻及活化地方社會,積極協助高齡者拓展社交圈,拓展健康生活方式,提供高齡就業與志工服務的社會參與管道,也是成功整合社區與企業資源的組織。

  對於退休人員或高齡就業者而言,不同於過去職場拼搏的角色,也不必肩負養家的重責大任,因此,職務內容和職場環境需要再設計。銀髮人才資源中心接受企業、家庭、政府單位等委託,開發與提供適合高齡者的臨時性、短期性和輕易的業務工作,有的是一個月只要上班10天,或者一週20小時。短期、多元與彈性的工作型態樣貌,符合高齡者就業需求。

  該中心也規劃活化地方社會的方案,跟當地政府的政策長期合作,開發社區服務工作,範圍涵蓋教育、育兒、照護和環境,包括巡視空屋、上下學交通導護、到養護機構陪伴老人、社區堆肥、綠美化環境與整頓違規停放的腳踏車等,也有設置社區商店(直營所),譬如新瀉縣柏崎市的社區商店由150名會員志工營運,會員也可以販售手工藝品、農作或二手物品,連結在地的銀髮族成為聚集交流的據點。

  倫敦商學院教授林達.葛瑞騰和安德魯.史考特合著《長壽新人生》一書,分別從經濟學及心理學專業探討長壽高齡的新人生,未來社會裡,人們逐漸擺脫了「數字決定論」,擺脫用年齡刻板印象定義人生框架,也不從年齡限制想像人生,「生日蛋糕上的蠟燭數量不會決定你在每個年紀的行為。」變老的意義具有多重解讀,不再只是單一面貌,年紀具有可塑性,年齡具有多樣性。

  因此,迎接新的變老時代,我們要有新的思維。訴諸走向正面價值的「成功老化」,具有六個重要面向,包括健康自主、家庭、經濟保障、生活適應、學習、社會及親友關係,或者也有提倡老後生活重視「五老」概念,包括老身(健康)、老本(經濟)、老居、老友和老伴,坊間有不少書籍或文章討論這些面向的生活建議,生活實踐方案很多,因人而異,筆者不再贅述細節。綜合而論,我提出「三自經」作為翻轉退休生活或熟齡生活的重要原則:

  (一)自主尊嚴:重視健康與經濟安全,提升自我照顧能力,擁有自主尊嚴生活。
  (二)自由發展:重視社會參與及熱情生活,培養生活樂趣,規劃生活目標,投入就業、志工或社交生活,維持人際互動關係,生活不因年齡變老而侷限。
  (三)自在圓滿:重視身心安頓、信仰生活,找到自我生命的價值、分享熟齡世代的價值、創造社會共好的價值,擁有成就感、人生意義與圓滿生活。

  老化是生命的必經路程,未必都是孤苦或脆弱,也可能是展現成熟與豐富經驗。變老是一種生命之美,變老也是長大成熟,就算身體機能會衰退,依舊累積人生智慧與心靈成長。靈修作家盧雲也說:「老化不只是一條走向黑暗的道路,同時也是一條通向光明的途徑。」去除老年的污名化,但也不用過度浪漫想像。

  人生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生命課題。年紀,從來都不是生命的限制,真正侷限的是社會刻板印象,以及自己的人生態度。

同作者相關文章:
主題探討/翻轉老後生活的想像 (第 467 期)

原文來自 http://women.pct.org.tw/magazine.aspx女宣雜誌 第 467 期 老了,能這麼辦 (5-19頁)
女宣雜誌 Lusoan Magazine  467期  2023年  9月 老了,能這麼辦 467
本期主題:老了,能這麼辦
發行日期:2023/9/1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編者的話/直到髮白,主仍扶持
主題探討/優雅尊榮的老年生活
主題探討/如何為老年時期進行財務規劃
主題探討/老人社會資源運用
主題探討/翻轉老後生活的想像
主題採討/欣賞、接納「老」的美好
主題探討/老了!能怎麼辦?
婦女新眼光/堅定事奉 陪伴傳愛
小錢祈禱網/神眼中沒有尊卑之分
小錢祈禱網/關愛和尊重神的創造
小錢祈禱網/小錢祈禱運動2023年全球補助計畫
書香園地/茶室女人心 萬華紅燈區的故事
開懷篇/妙事一籮筐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2023台北中會愛修會 關於我成為耶穌家人的那件事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2023年東部中會婦女事工部母親節聯合感恩禮拜
幸福家庭徵文作品(佳作)/基督是我家之主
幸福家庭徵文作品(佳作)/學會放下 幸福多更多
生活見證分享 ∕ 服事中學會勇敢和信心依靠
舉起祈禱的手/從眼到心,化為祈禱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