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10期 金錢夢碎!
字級調整:

文化.藝術
歷史建築隨想
關鍵字:
作者/王昭文 (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幾次途經西門町去艋舺,看到路邊一片看來是歷史建築遺跡的東西,沒有機會去細看。八月間有一次正好又到附近,就抽個空去瞧瞧,才知道是日治時期佛教淨土真宗本願寺派的西本願寺遺跡。因為時間很趕,匆匆看一下,隨手拍幾張照片,一直沒做其他的了解。

最近翻閱二二八事件相關口述歷史,有人提到西本願寺,才想起:對啊!戰後警備總部曾經使用這裡,關押、刑訊許多人。這段血淋淋的歷史,在台北市政府整修後的古蹟中,看不到一丁點影子。

在這古蹟中拍照片時,最吸引我的倒不是那個高高的鐘樓,而是路旁以木柵紗網圍起來的陰暗角落。一棵生命力強韌的雀榕鑽過紗網,木柵的投影彷彿鐵窗,這畫面充滿了寓意。當我想起〈西本願寺與二二八〉(註1)、白色恐怖相關的歷史情節時,再翻出這張照片,不禁得意起來。這個設計,不知道是否是參與古蹟保存的建築團隊努力建構的隱喻?還是只是無心造成?

另一個發現是,到處都擺了紅色的滅火器,很妨礙畫面。查資料後才知道,原來西本願寺保留過程也很艱辛,和蔡瑞月舞蹈社一樣,指定古蹟後就有人來放火。這下子頗高興有拍到滅火器。

此圖與下圖共用一個圖說:雖然有礙畫面,但滅火器也是歷史保留的一部分。(圖‧王昭文攝)
圖說:台北西本願寺。(圖‧王昭文攝)

古蹟或歷史建築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在我看來,當古蹟只定在某個時間點、以「原貌」保存,是個從時間之流中切片下來的標本。標本有其必要,但是若是只有標本可看而缺乏繼續生長的活樣本,我們所得到的只是片斷不全的知識。而活樣本若只是被豢養或為表演而活,而不是與周遭互動著求生存,我們也很難產生真正的歷史意識。

保留了歷史建築,只講這個建築剛開始的故事,我們所認識的就只是一個標本。至少,在做解說的時候,可以加進不同時期這個建築物的運用。甚至應該保留部分後來增建的設施及建物,這樣即使是標本,也比較有立體的斷面。

文化資產保存在物質層面的技術和建築美學的觀念上,台灣已經越來越進步,可是文化資產的詮釋與解說,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我認為大部分的古蹟仍應該作日常的使用,而不是標本化。而古蹟歷史的解說與詮釋,必須要有歷史的縱深,故事可以再豐富些。一個古蹟並不是只有一個歷史意義。

附註
1.參閱〈二二八大屠殺的證言——戰慄的三月十三日〉,http://www.wufi.org.tw/taiwan/228hist1.htm。










同作者相關文章:
台灣原住民的自我追尋:歐蜜.偉浪《編織家園》 (第 189 期)
《新使者》之路 (第 164 期)
創造之力 (第 163 期)
人權今昔 (第 161 期)
從〈PCT人權宣言〉到解嚴 (第 161 期)
開展中的台灣教會角色 (第 160 期)
不斷再思何為「宣教」 (第 159 期)
台灣教會@21世紀 (第 159 期)
好家在 (第 158 期)
看見──約翰福音 (第 157 期)
愛及曠野 (第 156 期)
原住民族與轉型正義 (第 155 期)
面對青貧時代 (第 154 期)
再思政教關係 (第 153 期)
感謝上帝賞賜米糧 (第 152 期)
因信得生:羅馬書 (第 151 期)
這世界繽紛多元 (第 150 期)
歡迎加入大專團契 (第 149 期)
未來,一直來 (第 148 期)
現在是我們的事了! (第 147 期)
150年來 (第 146 期)
見證:使徒行傳 (第 145 期)
你想要什麼樣的幸福? (第 144 期)
後太陽花的公民力量 (第 143 期)
忘了我是誰 (第 142 期)
民主路迢迢:《百年追求》書介 (第 142 期)
普世精神 (第 141 期)
健康與信仰 (第 140 期)
奧妙創世記 (第 139 期)
大同小異基督教 (第 138 期)
當表演藝術遇上宗教信仰 (第 137 期)
基督教美學 (第 136 期)
中國!中國! (第 135 期)
從容自信面對中國——評介吳介民《第三種中國想像》 (第 135 期)
基督徒的「成功」 (第 134 期)
此時此地讀路加 (第 133 期)
性別框外 (第 132 期)
不忘初心──專訪台北市議員徐佳青 (第 132 期)
追求公義 承擔苦難 (第 131 期)
荊棘焚而不燬——高俊明牧師的信仰與實踐 (第 131 期)
食 不實在? (第 130 期)
下一站,22K? (第 129 期)
原住民.巴萊 (第 128 期)
張七郎與詹金枝 (第 128 期)
「青年運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第 127 期)
牽阮的手——浪漫同行獨立路 (第 127 期)
主日學過後——不可忽視的青少年信仰教育 (第 126 期)
母語的將來 (第 125 期)
不僅是「坐」禮拜 (第 124 期)
吟聖詩 最有fu (第 123 期)
新版《聖詩》推出之後 (第 123 期)
讀聖經 心眼光 (第 122 期)
作為公民媒體的《新使者》 (第 121 期)
台灣網路公民媒體簡介 (第 121 期)
牛糞與咖啡──全球化時代的經濟公義 (第 120 期)
面對死刑,絕不簡單 (第 119 期)
地球憲章──回應與實踐 (第 118 期)
正視貧富差距 (第 117 期)
愛你的鄰舍 (第 116 期)
災難與再生 (第 115 期)
【美麗島30週年特輯】美麗島‧教會公報‧分區聯禱會 (第 115 期)
憂鬱的光輝十月 (第 114 期)
開明的基督徒教育家─林茂生 (第 114 期)
歷史建築隨想 (第 110 期)
當雪山獅子旗飄揚 (第 106 期)
教派合作的虛與實 (第 90 期)
復和的功課──現階段教會228關懷的使命 (第 80 期)
「喊台獨」之外──長老教會政治關懷的演變 (第 75 期)
報禁開放前的台灣新聞媒體 (第 70 期)
生態關懷這條路 (第 67 期)
小林善紀《台灣論》的歷史視野 (第 65 期)
努力與耶穌為友的人——我所知道的謝淑民長老 (第 51 期)
生之萬花筒 ──談許地山有關基督教的小說 (第 36 期)
感動之餘,勿忘事實--回應33期「人道移民─丑之助」一文 (第 35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10 期 金錢夢碎! (41-42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10期  2009年  2月 金錢夢碎! 110
本期主題:金錢夢碎!
發行日期:2009/2/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我們的未來,共同的責任
讓你們中間沒有窮人—從金融海嘯看經濟神學
尋求公義的投資行為
生活不止是消費
公共財富與道德人性的奇妙關連
經濟公義的神學省思
消費乎?儲蓄乎?——專訪李文福
作金錢的好管家——台灣冠冕真道理財協會
關於賭博合法化的一些隨想
甘治士牧師的《台灣略記》——17世紀西拉雅族的人類學報告書
歷史建築隨想
平安‧以色列——陳惠婷鏡頭下的猶太人
難道,你不期待彩虹嗎?一一魏德聖與「海角七號」
關於「甘治士牧師是台灣改革宗教會的奠基者」
最後的演講——最不可思議的恩典
用愛經營「生、老、病、死」——基督徒的理財觀
「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
海濱的孩子
紅字-—胸前焚燒的烙印
扶助ê 人
誤會
歲末情詩(十四行)───HO牽手
談「戀愛」的迷思
金錢≠財富
透過「南巡」與上帝腦力激盪
環境氣氛的形塑——論直銷與成功神學的異同
手環上的信仰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