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32期 性別框外
字級調整:

成長部落格
不忘初心──專訪台北市議員徐佳青
我仍然一本初衷,不忘初心,夢想著實現公義社會,從未忘記這是步上政治之路的原因。
關鍵字:
作者/王昭文 (新使者雜誌執行總編輯)

這張面孔台灣人並不陌生,她曾經是總統大選期間民進黨的發言人,經常上電視談話節目,和立場不同的名嘴對話。圓臉圓眼、經常笑容滿面,即使面對不同意見者的惡意攻訐,也總是笑臉回應,但同時以銳利辭鋒回應。質詢官員時,準備充分,氣勢十足,總是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年紀輕輕的徐佳青,擔任台北市議員已經超過十年。步上從政之路前,她是充滿能量的社會運動工作者,致力於女權議題。關心社會正義,以公眾的事情為己任,這樣的性格養成,和信仰基督教有關。中學時代起她就透過教會關懷社會弱勢,大學時代她是長老教會台師長青團契的活躍份子,同時也參加勞工問題研究社,學會分析社會議題、採取行動。

為了「成長部落格」,她接受採訪,談自己的生涯發展,以及信仰在當中的影響。 

問:從什麼時候起特別關心性別議題?

徐:我從小就想當科學家。小時候讀過一套「世界偉人傳記」,全套好像有好幾十人,只有一位女性──居禮夫人。所以,我以為女性如果要有成就,唯一的路就是成為科學家。後來我考上台大農藝系,讀到大三時,我知道自己不會成為科學家。一進大學開始對性別議題最有興趣,所見所聞改變了我對女性角色的刻板觀念,又認識了劉世芳、廖碧英、黃淑英等關心女性議題的組織工作者,意識到必須透過社會行動來改變性別不公義的狀況。

後來我到德國去讀社會學,回台灣後投入「台灣女人連線」。在NGO工作中,發現很多問題出在制度、法律的設計不當,除了街頭的抗議運動,更需要透過遊說、與政治工作者合作,在國會和議會中推動法案。在與議員、官員來往折衝的過程中,被挑戰說:「你們社運團體很會批評政治人物,但需要推法案時又需要政治人物的協助,何不自己跳下來試試看?」一方面是受到這樣的刺激,一方面也發現我們所關心的議題不透過政治運作還真的很難有進展,在一番心理掙扎之後,因緣際會投入競選,成為政治工作者。

2002年第一次選市議員,我既沒有名氣也沒有錢,靠的就是爭取女性選民的認同與支持。我去拜訪地方人士時,通常都是男主人坐在那裡和我高談闊論,女主人忙著切水果、倒茶,或默默坐一旁。但我會想辦法把女主人拉進來,請她表達意見,與她討論她所關心的議題。效果相當不錯。直到現在,女性福利仍是我致力關懷的領域,也是我主要的政見。 

問:為什麼會這麼關心社會大眾?從何時開始有這樣的意識?

從小跟著父母在文山長老教會聚會、上主日學,我們的牧師很關心社會,參加總會活動時,有更多機會接觸當時教會的社會關懷議題。中學時我就知道救援雛妓的彩虹事工,對有少女被迫從娼感到很憤怒。我所認識的基督教,不是一個只追求自己得救的宗教,而是信仰者應該要有愛的行動、讓社會能更接近公平正義。此外,大學時代參加總會青年事工主辦的一些活動,還有參加普世基督徒學生運動(SCM)的會議,都讓我心眼更開、更堅定關懷社會的信仰路線。

大學時代我參加長青團契,也參加關懷社會的社團。在勞工問題研究社中,我覺得很有共鳴,大家的思考、作為,正是我認為一個基督信仰者該去實踐的。長青團契的文化我很熟悉,很溫暖,可是我發現大家談很多卻缺乏行動,因此在團契中組織「關懷小組」,要大家一起思考:我們可以做甚麼?當時的「關懷小組」依照議題分成許多個,其中有個後來就發展出台北大專的「教育體驗營」,利用寒暑假到原住民的部落,一方面為當地的孩子做課輔、辦營會,一方面體驗不同的生活環境。這樣的經驗對台北孩子來說,非常難得。至今我對當時的情景還歷歷在目,深深記著。

我一直都是行動派,只有在那裏討論、做論述,我覺得是不夠的。「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不能夠整天只有禱告讀經,一定要有所行動,控訴不義,追求公義社會。 

問:從政之後,有何改變?

徐:其實我非常不喜歡台灣的政治文化,特別不喜歡民意代表。當初決定出來選市議員,就是想:我一定要做一個和別人不一樣的民意代表。從政之後,深切體會政治真的是一種專業,也是一種志業。在專業能力上,我不斷學習、磨練,表現很受肯定。

別人選議員,都要花很多錢,我一開始就沒有什麼錢,就努力用很少的錢來選。十年來,別人的競選經費每次選舉都在增加,我卻可以做到減半。從第一次選舉之後,我的誠意感動不少婦女,她們主動出來成為義工,熱心地為我拉票。選舉真的不是靠錢,也不是靠口才,而是靠誠意、靠信用、靠可以感動人的作為。

當然,在政治大染缸中,必須不斷自我提醒,把握原則。我盡量保持和以往一樣的生活,搭捷運上下班,穿平價衣著,盡可能撥出時間和家人再一起,並不因為當了市議員就出入奢華場所、開好車。為選民服務,我絕不拿錢,在議案審查方面,更是非常注意利益迴避。

說真的,不隨著環境改變很難,但是我敢保證,我仍然一本初衷,不忘初心,夢想著實現公義社會,從未忘記這是步上政治之路的原因。而信仰更讓我在遇到考驗和挑戰時,心中有一把尺。有一兩次我做了不那麼無可質疑的決定,在這圈子裡別人看起來是沒有問題的決定,但晚上我就睡不著了,總覺得還是無法完全安心。屢屢面對難題時,我都會自己先問:「耶穌會怎麼做?」畢竟在祂的時代,祂也時常處在複雜困難的政治問題中。雖然台灣的政治看起來很黑暗,但我相信台灣社會裡還是有正向的力量,而信仰正是這個力量當中非常重要的元素。

同作者相關文章:
台灣原住民的自我追尋:歐蜜.偉浪《編織家園》 (第 189 期)
《新使者》之路 (第 164 期)
創造之力 (第 163 期)
人權今昔 (第 161 期)
從〈PCT人權宣言〉到解嚴 (第 161 期)
開展中的台灣教會角色 (第 160 期)
不斷再思何為「宣教」 (第 159 期)
台灣教會@21世紀 (第 159 期)
好家在 (第 158 期)
看見──約翰福音 (第 157 期)
愛及曠野 (第 156 期)
原住民族與轉型正義 (第 155 期)
面對青貧時代 (第 154 期)
再思政教關係 (第 153 期)
感謝上帝賞賜米糧 (第 152 期)
因信得生:羅馬書 (第 151 期)
這世界繽紛多元 (第 150 期)
歡迎加入大專團契 (第 149 期)
未來,一直來 (第 148 期)
現在是我們的事了! (第 147 期)
150年來 (第 146 期)
見證:使徒行傳 (第 145 期)
你想要什麼樣的幸福? (第 144 期)
後太陽花的公民力量 (第 143 期)
忘了我是誰 (第 142 期)
民主路迢迢:《百年追求》書介 (第 142 期)
普世精神 (第 141 期)
健康與信仰 (第 140 期)
奧妙創世記 (第 139 期)
大同小異基督教 (第 138 期)
當表演藝術遇上宗教信仰 (第 137 期)
基督教美學 (第 136 期)
中國!中國! (第 135 期)
從容自信面對中國——評介吳介民《第三種中國想像》 (第 135 期)
基督徒的「成功」 (第 134 期)
此時此地讀路加 (第 133 期)
性別框外 (第 132 期)
不忘初心──專訪台北市議員徐佳青 (第 132 期)
追求公義 承擔苦難 (第 131 期)
荊棘焚而不燬——高俊明牧師的信仰與實踐 (第 131 期)
食 不實在? (第 130 期)
下一站,22K? (第 129 期)
原住民.巴萊 (第 128 期)
張七郎與詹金枝 (第 128 期)
「青年運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第 127 期)
牽阮的手——浪漫同行獨立路 (第 127 期)
主日學過後——不可忽視的青少年信仰教育 (第 126 期)
母語的將來 (第 125 期)
不僅是「坐」禮拜 (第 124 期)
吟聖詩 最有fu (第 123 期)
新版《聖詩》推出之後 (第 123 期)
讀聖經 心眼光 (第 122 期)
作為公民媒體的《新使者》 (第 121 期)
台灣網路公民媒體簡介 (第 121 期)
牛糞與咖啡──全球化時代的經濟公義 (第 120 期)
面對死刑,絕不簡單 (第 119 期)
地球憲章──回應與實踐 (第 118 期)
正視貧富差距 (第 117 期)
愛你的鄰舍 (第 116 期)
災難與再生 (第 115 期)
【美麗島30週年特輯】美麗島‧教會公報‧分區聯禱會 (第 115 期)
憂鬱的光輝十月 (第 114 期)
開明的基督徒教育家─林茂生 (第 114 期)
歷史建築隨想 (第 110 期)
當雪山獅子旗飄揚 (第 106 期)
教派合作的虛與實 (第 90 期)
復和的功課──現階段教會228關懷的使命 (第 80 期)
「喊台獨」之外──長老教會政治關懷的演變 (第 75 期)
報禁開放前的台灣新聞媒體 (第 70 期)
生態關懷這條路 (第 67 期)
小林善紀《台灣論》的歷史視野 (第 65 期)
努力與耶穌為友的人——我所知道的謝淑民長老 (第 51 期)
生之萬花筒 ──談許地山有關基督教的小說 (第 36 期)
感動之餘,勿忘事實--回應33期「人道移民─丑之助」一文 (第 35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32 期 性別框外 (43-45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32期  2012年  10月 性別框外 132
本期主題:性別框外
發行日期:2012/10/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性別框外
多元價值——從女性觀點出發
教會性別面面觀--台中中會性別公義部性別問卷解析與說明
一個基督徒性別公義自我實踐的旅程
背起你的十字架跟隨我
基督徒對同性性行為的看法
「同性戀與基督教」的思考綱領
以「同志」之身,實踐耶穌的愛
妳是不是穿著裙子的男牧師!?
不忘初心──專訪台北市議員徐佳青
用心寫我的FB—“Faith” Book(上)
自由民主少了一點
讓人沒有藉口說不的男人
遊學到日本──交換學生心得
成為火種
找回自己
恁著相疼
讀經筆記9 是“kang”,呣是“kang-chok”
上主慈愛的屋頂——同光教會
繼續發光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