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86期 「長老教會」這個品牌
字級調整:
交流站
長老教會沒有聲音?──立委蕭美琴看長老教會的政教關係
關鍵字:
採訪/林熙皓
(新使者雜誌編委)
採訪/廖怡君
(新使者雜誌編委 )
記錄者/廖怡君
(新使者雜誌編委)
有些人認為長老教會在民進黨執政之後,便不再繼續監督和批判政府。請問您對這樣的說詞有何看法?
調整社會關懷的角度
我不認為因為今天民進黨執政,長老教會就失去以往的批判性,也不認為長老教會沒有了聲音。現在的政治問題,跟政黨輪替前的問題是不一樣的。過去的問題是政治壓迫,現在如果有爭議的則是政策的問題。
在過去,長老教會幫助被壓迫者站起來,包括被壓迫的語言、文化、族群、甚至是被壓迫的國家。例如,當年沒有言論自由,像我這一輩的小孩幾乎都不會講台語,我會講台語是因為在長老教會長大。長老教會在當時幫助被壓迫者得到解放。
現在則是政策問題,政策的選擇,沒有必然的、對與錯的價值觀。比如說稻米要不要開放?從農民的角度來講,我們要保護農民,但從市場的角度來講,國家要儘量的自由化。市場越開放,消費者可以買到越便宜的農產品。像這樣的問題,必定有些人受惠、有些人受傷,但受惠的人不一定站在錯的位置,或者他們就是壓迫者。這沒有絕對的宗教信仰價值觀在裡面,所以教會所扮演的角色自然和以前不一樣。教會如果關心農民,或許可以建議政府給農民更多的補助。或者,我們現在要援助南亞的災區,政府可以用很多很多的稻米去幫助他們,這對我們國內稻米價格的提升可能會有幫助,教會可以對這樣的措施提出一些期待。
尊重、包容多元的聲音
這種議題是複雜的,教會當然希望照顧農民,但同時也希望台灣加入WTO,而加入WTO的前提就是要開放市場。這兩者是矛盾的,像這樣的事情,教會不可能只支持單一立場。軍購的事情也是一樣。
所有的基督徒都希望和平,有的人覺得要和平就不該買武器,但也有很多人覺得,就是因為希望和平,所以才要買武器來保護自己。他們的出發點都是和平,只是做法不一樣而已。所以稻米問題或軍購案,都不牽涉絕對的價值觀。
現在大部分爭議的點都出在政策上,而這些政策可能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有支持與不支持的差別。現在的政治問題,不再像以前那樣有明顯的是非對錯,因此教會也比較難表明自己的立場。除非大家在重大的國家政策上,都經過一定的討論、辯論,然後決定該採取怎樣的立場。否則教會如果突然跳出來批評或反對某一個政策,這反而有一點奇怪。
政策無法滿足所有人的時候,一定是有些人滿意,有些人不滿意,可是這跟過去是不一樣的,過去是當權者運用他的權力限制所有人的言論自由。過去需要抵抗威權,所以教會站出來,這是一種「解放」的價值觀。現在政策議題多半複雜,教會內部也往往有許多不同、多元的聲音,而不同的看法要被尊重、要被包容,因此教會也很難提出一定的立場或說法。
建立民間外交
至於政府可以怎麼利用長老教會與國際教會的特殊關係,來改善台灣的外交,或提升台灣的國際地位?我覺得可以分兩方面來說。有些國家的教會在政治界的影響力比較大,有些相對的就沒有那麼深入。像政治影響力比較大的教會,如太平洋馬紹爾群島,基督徒普遍比較多的一些國家,宗教的影響力比較大,我們或許可以透過與教會的關係,幫台灣建立一些政府間的關係。另外一種更廣的是所謂的民間外交,我們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建立更多台灣的朋友。比如說,國際發生一些重大事情的時候,像台灣發生九二一地震,當時就有很多其他國家的教會一起幫我們祈禱。同樣最近南亞地區發生海嘯,我們的教會也大動員幫助這些國家,提供他們需要的資源。
我剛剛談的兩者都很重要,兩者都要去做。台灣參與第一種的機會可能比較少一點,而第二種像是建立台灣的人脈,建立國際間對台灣友善的態度,這其實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去做的,也是教會能扮演的重要角色。
同作者相關文章:
.
神研班為什麼要研讀士師記? (第 193 期)
.
盼望不會消失! (第 176 期)
.
跨越宗教邊界的小旅行--我看〈通靈少女〉 (第 161 期)
.
一起學習讓上帝的話甜如蜜--我們的查經班 (第 159 期)
.
燃起你研讀聖經的熱情--長青團契的研經生活 (第 149 期)
.
平凡中卻也不平凡的報佳音 (第 146 期)
.
做個彰顯上帝恩典的瓦器 (第 126 期)
.
生活不止是消費 (第 110 期)
.
寬恕,帶來療癒——我讀《寬恕,我唯一能做的》 (第 103 期)
.
人性的漫漫黑夜——《夜》 (第 97 期)
.
全方位牧師娘——吳威廉牧師娘 (第 96 期)
.
我的夢幻婚禮 (第 94 期)
.
再思台北大專學生事工 (第 88 期)
.
教會應作社會的良心——立委賴士葆看長老教會的政教關係 (第 86 期)
.
長老教會沒有聲音?──立委蕭美琴看長老教會的政教關係 (第 86 期)
.
國內各基督教大學之比較 (第 76 期)
.
從Oh My God到摘星計畫 (第 166 期)
.
仙台三月雪 (第 142 期)
.
台語運動的他山之石:專訪韓麗絲談威爾斯語復興經驗 (第 125 期)
.
不只是工作,是事奉──訪林永頌律師 (第 112 期)
.
窮得只剩下錢嗎?──王陽明牧師 (第 112 期)
.
以正面思考面對少子化一專訪徐佳青 (第 109 期)
.
思考「復活」的腦袋運作軌跡——我讀《天天經歷復活喜悅》 (第 99 期)
.
他們的幸福 (第 89 期)
.
教會應作社會的良心——立委賴士葆看長老教會的政教關係 (第 86 期)
.
教會應作社會的良心——立委賴士葆看長老教會的政教關係 (第 86 期)
.
長老教會沒有聲音?──立委蕭美琴看長老教會的政教關係 (第 86 期)
.
長老教會沒有聲音?──立委蕭美琴看長老教會的政教關係 (第 86 期)
.
張愛玲到哪去了?——神研籌委週記 (第 81 期)
.
同居理想國? (第 77 期)
.
福音在病房-訪問基層醫護人員 (第 66 期)
.
美麗新世界---一個快樂但沒有愛的世界 (第 65 期)
.
只有三個半 (第 60 期)
.
噢!我是莉香——日本漫畫與偶像的關聯 (第 59 期)
.
從Oh My God到摘星計畫 (第 166 期)
.
仙台三月雪 (第 142 期)
.
台語運動的他山之石:專訪韓麗絲談威爾斯語復興經驗 (第 125 期)
.
不只是工作,是事奉──訪林永頌律師 (第 112 期)
.
窮得只剩下錢嗎?──王陽明牧師 (第 112 期)
.
以正面思考面對少子化一專訪徐佳青 (第 109 期)
.
思考「復活」的腦袋運作軌跡——我讀《天天經歷復活喜悅》 (第 99 期)
.
他們的幸福 (第 89 期)
.
教會應作社會的良心——立委賴士葆看長老教會的政教關係 (第 86 期)
.
教會應作社會的良心——立委賴士葆看長老教會的政教關係 (第 86 期)
.
長老教會沒有聲音?──立委蕭美琴看長老教會的政教關係 (第 86 期)
.
長老教會沒有聲音?──立委蕭美琴看長老教會的政教關係 (第 86 期)
.
張愛玲到哪去了?——神研籌委週記 (第 81 期)
.
同居理想國? (第 77 期)
.
福音在病房-訪問基層醫護人員 (第 66 期)
.
美麗新世界---一個快樂但沒有愛的世界 (第 65 期)
.
只有三個半 (第 60 期)
.
噢!我是莉香——日本漫畫與偶像的關聯 (第 59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86 期 「長老教會」這個品牌
(70-71頁)
86
本期主題:「長老教會」這個品牌
發行日期:2005/2/10
推文: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和你分享閱讀的感動...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文章狀態:
草稿
完成
分享註記:
只供自己閱讀
供所有人閱讀
審查通知:
評論內容:
存檔
編者的話
目錄s/
台灣教會界的7-11?!──淺論PCT的品牌與行銷
一個年輕教會的老堅持
長老教會的再出發?
營造宣教型的教會
學習型的教會——教會更新的新起步
從宣教師女兒到海外宣教師──蘇祐美師母(侯書德牧師娘)小傳
青春自殺「勿/誤」語?
親愛的,別自責
海洋兒女之歌——蘭嶼東清教會的社區宣教
【音樂宣教】乎?
長老教會的神學困境
家,躲風避浪的港灣?
台灣基督徒與兩岸和平
戰爭、軍購與台海安全
當死亡的恐懼籠罩
王惡到王屋
活得更豐富
北區大專學生工作五十週年建言──長青團契學生看大專工作
教會應作社會的良心——立委賴士葆看長老教會的政教關係
長老教會沒有聲音?──立委蕭美琴看長老教會的政教關係
為自己出征
搶救客家人的靈魂
日光少年營與我
我的黑盒子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條款
︱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