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86期 「長老教會」這個品牌
字級調整:

厝邊頭尾
海洋兒女之歌——蘭嶼東清教會的社區宣教
關鍵字:
記錄者/賴德卿 (基隆中山基督長老教會牧師)
  台灣教會往往具有豐沛的資源——優秀的人力、雄偉的建築物,在社區中高舉耶穌基督的福音,從事社區宣教。然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達悟族群區會,位在偏遠原始的蘭嶼地區,令人懷疑是否也有足夠的條件來從事「厝邊頭尾」的宣教工作呢?越過蘭嶼的海面,在熾熱的陽光下,這個封閉獨立的小島,誰在散播福音的種子?

  尋尋覓覓,我們發現,上帝的道路為有心人而開,藉著蘭嶼東清教會一群有福音異象的年輕人,福音工作仍然像島上春天的百合花,迎風野放,徐徐散發芬芳。

一粒麥子詩歌團
  在蘭嶼衛生所服務的張淑蘭護士、展望會的年輕媽媽黃英珍,以及也是兩人中小學同學的謝來玉,時常相聚在一起,談信仰,為教會禱告,希望傳福音給更多人。有一天,禱告中,上帝突然給了她們一個異象,就從她們三個人開始吧!就像猶太人的家庭,雖然人數不多,也可以搭建家庭祭壇,以詩歌來敬拜耶和華上帝!

  要叫什麼名稱呢?〈約翰福音〉12章24節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如果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就叫「一粒麥子詩歌敬拜團」吧!讓我們獻上自己的時間、精神、金錢,和主同死同復活,如同一粒麥子,死了,結出許多榮耀的子粒來!

  淑蘭會彈吉他,教會的張瑛長老會彈鋼琴,幾個人開始在教會帶領詩歌敬拜。慢慢地,教會的年輕人因很喜歡而加入,教會外的年輕人因很羡慕也開始加入,大約有二十幾個人年輕人,時常彈著吉他,唱詩歌在教會聚會中敬拜上帝。

  後來,詩歌團的名聲越來越響,牧師張海嶼到別的教會講道時,詩歌團也應邀前去獻詩。慢慢地,部落有什麼活動,如鄉長就職典禮、島上唯一的蘭嶼國中畢業晚會、台灣長官來巡視、部落喜事……都會邀請一粒麥子去獻唱。他們唱的是福音詩歌,作的是見證,說的是耶穌的愛,時常不符合政治性場合的調性,但是他們穿著蘭嶼傳統的服飾,年輕熱情的歌聲,充滿真心的祝福,不收任何報酬的奉獻心意,深深感動了許多人。許多的邀約,使他們在下班以後,時常急速地變裝、練唱,以便熱情演出。

  雖然分散在島上不同的工作崗位上,但是只要服事來了,謝來玉說:「我們就聚集在一起加緊練習,把握上帝給我們的機會,就像一束麥子緊緊團結在一起,力量是很大的。」

  有什麼代價嗎?這麼辛苦為了什麼?張淑蘭說:「萬事互相效力,為了讓愛神的人得著益處。我相信上帝要用我們,讓我們學習、成長,得到豐盛的生命。」

蓋教會的黃福義
  黃福義與張瑛夫婦都是花蓮阿美族人,小時候曾住台北,結婚後到台中從事建築業,學過設計、室內裝潢。黃福義是個熱心的基督徒,時常參加短期宣教,到過菲律賓、印尼。有一次,他碰到蘭嶼東清教會的張海嶼傳道(現在是牧師了),張傳道說:「我們想要找一位會裝潢的師父,因為東清教會需要做一個大通鋪,讓台灣來的客人住。」黃福義覺得這是上帝給他的工作,就答應去蘭嶼幫忙。

  當黃福義訂了許多建材用船運來時,張傳道還嚇了一跳,想這可不是開玩笑的啊,這個人是不是真會裝潢?但是看到黃福義的工具齊全,都是老師父的傢伙,才放下心來。黃福義說:「我是用奉獻的心來蓋教會的會館。由於我的脊椎有二個骨刺,每隔三天要來衛生所打一次針,很痛,所以我頂多奉獻一個月,就要回台灣了。」

  很奇妙地,張傳道成了黃福義的徒弟,全力幫忙他把教會的會館蓋好時,黃福義的身體也漸漸好轉。這時,蘭嶼發現全島有許多海砂屋,都要改建,鄉公所有四十五萬的補助款,黃福義又受到大家的信任與感動,留下來幫他們設計,花了一個多月,把設計圖畫好,又蓋了房子。後來,漁人教會也要翻修,覺得東清教會蓋得不錯,又找黃福義修建。

  黃福義在島上,什麼都做。他說:「我不僅蓋房子,也幫他們修冰箱、電器、或者車子補胎,剛開始我也不明白,為什麼什麼事都要找我?後來我明白了,上帝是要我服事他們……。」

  剛開始黃福義也曾想要離開,因為這裡沒有公司、工廠,如何開拓事業?但是上帝一直使用他,連紅頭教會、朗島教會也要改建,不久,黃福義就請太太張瑛辭掉台灣的工作,和兩個女兒都搬到蘭嶼來了。

用花與音樂宣教的張瑛
  張瑛來到蘭嶼東清教會聚會。她想:「上帝既然給我恩賜,就是為了服事教會。」她看到禮拜日的講壇沒有獻花,就在教會舉辦插花班。學習是免費的,花材也是免費的。張瑛說:「雖然這裡買不到花,但是我帶她們去採野花,春天時遍地的百合花,每個季節都有盛產的野花,可以插得很美,很有生命力。」這樣教會的婦女團契就活起來了,鄰居的婦女也會來學插花,每個禮拜的講壇都有輪流插花事奉者,那是一種榮譽。

  後來展望會在社區推動課業的輔導,張瑛就鼓勵教會把握這個機會,配合做學童課業的關心,張瑛每週一至週五晚上花兩個小時,陪孩童作課業,解決功課的問題。每次上課前,還教他們禱告、唱詩歌,家長很高興把孩子送到教會來,他們的功課都進步了。

  星期六晚上,多才多藝的張瑛在教會成立青少年音樂班,免費教社區青少年吉他、鋼琴。在蘭嶼學樂器的機會很少,沒有這樣的文化環境,也沒有經濟能力,但青少年其實頗嚮往音樂的力與美。張瑛鼓勵他們,學了音樂,要在教會帶領詩歌敬拜;如果買不起吉他,也可以用教會的樂器來練習。教會的青少年團契因此充滿音樂和詩歌,成為部落青少年學習音樂的希望之地。

  張瑛也參與一粒麥子的詩歌團事奉,因為團員需要她:「她是我們的司琴,所以我們的詩歌團才能有如此活躍的敬拜及福音性的演出。」

  時間過得很快,十年了,由於教會的熱誠挽留,阿美族的黃福義夫婦已經在達悟族群區會十年了,張瑛先選上執事,又成了教會的長老,老大在東青國小畢業,今天夏天要進入蘭嶼國中。

教會宣教的終極期待
  黃福義認為他們為社區所做的,不足為道。但是他認為,福音是對抗蘭嶼惡靈禁忌傳說最後的力量。

  黃福義回憶十年前的部落:如果有人過世,整個村莊都不能去工作,也不能嘻哈、喝酒,為的是尊重家屬。但是大家都不敢去幫忙喪事,怕死人的靈魂會影響他們,只有我們張牧師敢去,但是他想準備告別式,喪家卻急急忙忙地將喪者送去埋葬,因為他們怕死人留在身邊。

  黃福義說:「有一次我和牧師去關心一位臨終病人,他剛死,他們很快就把他的腳打彎,靠在胸部,背起來,埋進墳場,土一填完,馬上走人,也不立碑。而這個負責埋葬的人也不能亂走,如果誤走到別人家,就要罰一塊田地或黃金,因為他會把鬼魂帶給別人。」

  黃福義稱讚蘭嶼的喪葬文化也有環保的地方:「埋的地方是固定的領域,所有的蘭嶼人都埋在那裡,不用棺木,很環保,也不會擴大地方。常常挖進去,會挖到別人的骨頭,但是他們也有技巧,如果長有野波羅的地方挖進去,比較沒有。」

  但是最深的恐懼還是死人的惡靈。死人的名字不能提,那會把死人的靈魂召喚回來。埋葬死人的那天晚上,喪家的男性親戚或兄弟要全副武裝,帶頭盔,手中舉矛,沿著埋葬的路線,到墳場的外圍喊殺!殺!一個小時喊一次,直到天亮,這叫「趕鬼」。

  黃福義認為,教會的社區宣教,最終要把福音的拯救帶給人,除去達悟人最深的惡靈恐懼,得到基督救贖的盼望。
同作者相關文章:
台灣个後生人啊——為2020/1/11个選舉 (第 172 期)
讓重逢的淚水洗滌我們——高俊明牧師的出獄感言 (第 168 期)
金色時光,往日情懷——懷念葉茂竹 (第 129 期)
風雨中的一顆星--阿瘦皮鞋羅水木的受洗之路 (第 121 期)
為何工作?為誰工作? (第 112 期)
神愛世人.相約永恒——新莊教會的超教派社區宣教經驗 (第 105 期)
走入校園‧走入世界—文賢教會的校園福音事工 (第 103 期)
找回失落的勇士圖騰繡衣、弓箭、古調——馬遠教會社區事工 (第 101 期)
《使者》的過去.《新使者》的未來 (第 100 期)
十字鹽燈、基督信仰與企業經營 (第 98 期)
他們都是小天使-台南中華路基督長老教會的社區福音工作 (第 94 期)
邁向更有希望的明天——鄒族茶山教會的社區工作 (第 92 期)
美不勝收──史奴櫻教會的社區事工 (第 91 期)
海洋兒女之歌——蘭嶼東清教會的社區宣教 (第 86 期)
我願緊跟我主——大衛牙科蘇嘉俊醫師 (第 85 期)
我們愛,因為上帝愛我們──蘭嶼第一位居家護理師張淑蘭 (第 84 期)
我們愛,因為上帝愛我們──蘭嶼第一位居家護理師張淑蘭 (第 84 期)
敬畏上主是智慧的開端——訪翁居甲、翁林玉雪長老夫婦 (第 83 期)
為教會與社區搭一座橋--台南湖美教會社區事工 (第 81 期)
他總是垂聽我的禱告 (第 80 期)
牽手走長路-談我妻翁金珠女士 (第 72 期)
目錄s/ (第 62 期)
重返聖經──實踐篇 (第 49 期)
乘著音樂的翅膀傳福音──李瑞雄長老 (第 48 期)
女性之悲歌 (第 41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86 期 「長老教會」這個品牌 (33-35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86期  2005年  2月 「長老教會」這個品牌 86
本期主題:「長老教會」這個品牌
發行日期:2005/2/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編者的話
目錄s/
台灣教會界的7-11?!──淺論PCT的品牌與行銷
一個年輕教會的老堅持
長老教會的再出發?
營造宣教型的教會
學習型的教會——教會更新的新起步
從宣教師女兒到海外宣教師──蘇祐美師母(侯書德牧師娘)小傳
青春自殺「勿/誤」語?
親愛的,別自責
海洋兒女之歌——蘭嶼東清教會的社區宣教
【音樂宣教】乎?
長老教會的神學困境
家,躲風避浪的港灣?
台灣基督徒與兩岸和平
戰爭、軍購與台海安全
當死亡的恐懼籠罩
王惡到王屋
活得更豐富
北區大專學生工作五十週年建言──長青團契學生看大專工作
教會應作社會的良心——立委賴士葆看長老教會的政教關係
長老教會沒有聲音?──立委蕭美琴看長老教會的政教關係
為自己出征
搶救客家人的靈魂
日光少年營與我
我的黑盒子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