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99期 第四權之死──台灣新聞現象反思
字級調整:

信仰.生活
思考「復活」的腦袋運作軌跡——我讀《天天經歷復活喜悅》
關鍵字:
作者/廖怡君 (Oh My God青少年網站編輯)
  我必須老實說,關於「復活」這件事,我覺得很艱澀難懂也很難體會。不過,閱讀古倫神父的《天天經歷復活喜悅》時,我試著思考「復活對我來說,是什麼?」《天天經歷復活喜悅》是一本靈修的書,但現在你們所讀的這篇文章,裡面可能沒有「靈修」的味道,它是一篇我思考「復活」這件事時,腦袋運作的軌跡記錄。

※「復活」是什麼意思?
  《教育部國語辭典》對復活解釋是:「死而復生」、「已經沉寂的事,又出現生機。」這兩個意思都不難懂,我覺得難的是,是「什麼」讓死復生?「什麼」讓沉寂出現生機?死了的又活過來,代表什麼意思?

  古今中外對「死而復活」事件,其實多有記錄與描寫。我想其中最知名的,應該是耶穌死後三天復活的這件事了(不是基督徒也應該聽過吧?);另外在新約聖經中,耶穌也曾施神蹟讓拉撒路復活(約翰福音11:17~44)。在電影與童話故事中,也有一些「復活」的故事,比如「科學怪人」、「白雪公主」以及「睡美人」。或許你會覺得奇怪,為什麼我把這些事情擺在一起講…。

  古倫神父在書裡寫著,新約聖經提到耶穌復活時,最喜歡用的字就是希臘文中的「egeiren」或是「egerte」,這有「喚醒、扶起、站起來、鼓勵」等意思,它強調上帝的行動,另外一個字「anastasis」則比較強調積極主動地站起來。

  回到我前一段提到的那些故事。「科學怪人」是一個拼湊起來的屍塊被科學人賦予生命的故事;「白雪公主」是個有點笨的公主被蘋果噎到,後來因為王子的親吻(我想可能是舌吻),蘋果塊因此被吐出來而活過來的故事;睡美人是一個受一點小傷就昏睡一百年的公主(怎麼又是公主…),後來有個莽撞的王子闖進沉睡的城堡把她吵醒的故事。這幾個故事的共同點是──都有一個外力,改變原先的狀態,使原本不動的 / 沒有氣息的 / 沉睡的,讓他再度動起來 / 活起來。而這個東西,跟古倫神父提到的「egeiren」(喚醒、扶起)非常接近。

  但這些是復活嗎?這跟基督信仰裡所談的復活,差別在哪?我想是「生機」,那延續下來的生命,裡面有沒有生機、希望。
而「什麼」可以帶給人生機、希望?人為什麼需要生機、希望?

※ 新人
  耶穌是一個傑出的社會運動者,他總在弱勢的、受壓迫的人中間,以現在來看是個標準的左派份子。這樣的人應該成為一個革命領袖,帶領人們群起抗爭搞運動,跟隨他的門徒與群眾這麼希望著,而他卻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耶穌為什麼要死?

  「你們這些從前遠離上帝、現在卻跟基督耶穌結合的人,藉著他的死,已經接近上帝。基督親自把和平賜給我們;他使猶太人和外邦人合而為一,以自己的身體推倒那使他們互相敵對、使他們分裂的牆。他廢除了猶太法律的誡命規條,為要使兩種人藉著他的生命成為一種新人,得以和平相處。藉著在十字架上的死,基督終止了這種敵對的形勢,藉著十字架使兩者結為一體,得以跟上帝和好。」(〈以弗所書〉二:13-16)

  耶穌的死與復活帶來和解,「為要使兩種人藉著他的生命成為一種新人」。如果耶穌不是以這樣的方式,而是以暴力對抗暴力,或者,因為對立者的壓迫也施以反擊,那麼兩種人永遠只會是兩種人,永遠沒有消弭隔閡的一天。

  寫到這兒我停了很久,因為「和解」這件事情真的很難很難、很難很難,以前或現在都是,只要想一下我們的歷史以及每天接觸的新聞就知道了。

  但是若不和解,對立永遠存在,改變的只有位置。

  除非,兩種人變成一種「新人」(不是對方變成我,或我變成對方),便能達成真正的和平,而這是多麼困難的事情…。這樣困難的事,或許就是耶穌為什麼要死而復活的奧秘。
同作者相關文章:
從Oh My God到摘星計畫 (第 166 期)
仙台三月雪 (第 142 期)
台語運動的他山之石:專訪韓麗絲談威爾斯語復興經驗 (第 125 期)
不只是工作,是事奉──訪林永頌律師 (第 112 期)
窮得只剩下錢嗎?──王陽明牧師 (第 112 期)
以正面思考面對少子化一專訪徐佳青 (第 109 期)
思考「復活」的腦袋運作軌跡——我讀《天天經歷復活喜悅》 (第 99 期)
他們的幸福 (第 89 期)
教會應作社會的良心——立委賴士葆看長老教會的政教關係 (第 86 期)
教會應作社會的良心——立委賴士葆看長老教會的政教關係 (第 86 期)
長老教會沒有聲音?──立委蕭美琴看長老教會的政教關係 (第 86 期)
長老教會沒有聲音?──立委蕭美琴看長老教會的政教關係 (第 86 期)
張愛玲到哪去了?——神研籌委週記 (第 81 期)
同居理想國? (第 77 期)
福音在病房-訪問基層醫護人員 (第 66 期)
美麗新世界---一個快樂但沒有愛的世界 (第 65 期)
只有三個半 (第 60 期)
噢!我是莉香——日本漫畫與偶像的關聯 (第 59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99 期 第四權之死──台灣新聞現象反思 (63-64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99期  2007年  4月 第四權之死──台灣新聞現象反思 99
本期主題:第四權之死──台灣新聞現象反思
發行日期:2007/4/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誰能力挽媒體狂瀾?
目錄s/
誰的新聞、誰的真相--談台灣的新聞圈生態
政黨輪替後的廣電政治學
「大話新聞」現象的若干觀察
小蝦米的媒體戰爭
誰來決定新聞晚餐?
解讀新聞 探索真相
耶穌停、看、聽──淺談基督教媒體倫理
改看「公民新聞」,如何?
台灣橄欖球王——柯子彰
歡喜做大戲 教會謝平安──當歌仔戲遇到基督徒
上帝與人之間的橋樑──以色列的先知
把愛傳出去--重新教會的社區服務
戀愛之五馬奔騰論
定睛在己,抑或是上帝?—關於基督徒藥師的角色
在內在朝聖的旅途中相伴——記天主教世界青年日
思考「復活」的腦袋運作軌跡——我讀《天天經歷復活喜悅》
基督徒可以「恨」嗎?
在靜默中凝視熱情──大專泰澤靈修有感
分享就是最大的神蹟
我的第44屆神研班
當輔導,你也可以!——神研班輔導心得分享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