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76期 厭世青年啟示錄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盼望不會消失!
如果跌倒了,不一定要馬上爬起來,躺著好好休息也很重要。無論你決定要爬起來,還是要先休息,都需要夥伴。
關鍵字:
作者/林熙皓 (花蓮大專學生中心牧師)
親愛的琳:

上次畢契聚會時,聽到你跟夥伴們分享畢業後的狀況,讓我有很多感觸與想法,所以,特別寫這封信給你,分享我的心情與想法。

記得那天聚會時,好幾位夥伴分享工作不好找,即使大多數工作的薪水不到三萬,也不敢換工作;存錢很不容易。而少數月入四萬以上的,也常爆肝加班到晚上11、12點,犧牲了身心健康及家庭時間。

你們那天講到,因著台灣身處全球化資本主義體系,所以企業主努力壓低成本,尋求更大利潤,許多工作機會因而轉移到國外。勞工被視為「可替換的工具」,以至於要有好的薪水、好的生活品質變得困難。過去認為只好認真念書,透過考試制度,可以讓人翻身;但事實上,能夠考上好學校,獲得好收入,過好日子的人,仍是本來就在社會金字塔頂端、掌握大多資源的人!2020年起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既帶來恐慌,也大大影響全球經濟。這些結構性的問題何等龐大,難以改變。這些情況,讓你們對未來感到茫然、不安、厭世,而且似乎很多人不在乎?於是,休假出遊、看場電影、喝杯手搖飲或吃頓好料,顯得格外重要,因為這會帶來安慰與幸福(也就是所謂的小確幸)。

如果社會令人失望,至少教會可以帶給你們安慰吧?就像你們大學時代,面對繁重的課業、與家人的衝突、愛情或人際關係的難題、經濟壓力、對自我價值的存疑、乃至於畢業後的出路,你們那時也是挺辛苦的!但透過團契,你們互相陪伴、傾聽,感受到自己被接住、被了解、不孤單,進而獲得能量來面對困境。在這個生活與信仰的團契聚會中,可以幫助你們尋找人生的出路。

令人遺憾的是,好些夥伴在畢業後便沒有了團契。我知道並不是你們不想有團契,而是好些狀況導致你們無法或退卻。有人覺得教會不了解你們的狀況和需要,只會要求你們要聚會、服事、奉獻。一些牧者的信息沒有貼近、回應你們的處境,無法帶給你們安慰與盼望。教會裡少有年紀相近的人,所以沒有社青團契;即使有,忙碌又疲累的你們也不一定有時間或心力參與、經營團契。此外,教會對於一些議題的立場也令你們失望。這些狀況,讓你們來到教會時不是「被接住」、「被牧養」,而是備感壓力、疲乏或空虛。

聽到你們的分享,我既心疼你們承受這麼多的無力、厭世,另一方面也相當無奈、氣憤,因為我直覺認為難以改變、撼動這困境,且同受影響。

「該怎麼辦?」這不只是你們的疑問,也是我的。

身為牧者、你們的輔導,或許需要從信仰的角度思考、回應這問題。首先,我認為教會必須要謙卑承認:「我們對青年(特別是社青)的牧養,相當不足!」

我曾聽一位長輩說:「長老會雖然比較多老人家,卻很願意奉獻。相較之下,某個鄰近都會、年輕人多的他宗派教會,竟是奉獻不足,發不出牧者謝禮。」真只是因為「奉獻心志的差距」嗎?還是反映了「青年貧窮」?若是後者,這不就凸顯教會不了解社會與青年的處境?

此外,台灣2018年有六成就業人口從事服務業,服務業的特色之一,是周末難休假。但是,有多少教會因應這現象而提供「週間禮拜」?或是繼續堅持「禮拜天該來教會」,以至於放棄了對社青牧養、宣教的機會?不時聽到社青反映:「在教會得不到牧養」,但總會相關幹事卻認為:「社青不該要糖吃,而應給人糖吃」,在少數全國社青營會的情況下,停辦了有百人參加的全國社青讀經營!感覺就像是「既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我們真能名正言順地說:「我們了解社青,對他們有牧養、有異象」?
想起這些事,真令人灰心!不過,有些事情卻發生了,因而讓我看到力量與盼望。

以社青讀經營為例,總會相關幹事決定停辦後,馬上就有十位週間忙工作、週末忙教會的社青跳出來,自願在沒有經費、沒有行政資源的情況下籌辦這場營會,因為大家相信「這營會值得,也需要辦下去」!在大家的擺上以及上帝的恩典下,缺乏的經費、行政資源都得到補足,讓全國社青讀經營沒有在2018年缺席。這兩年,又有新竹與台中兩中會的青年部、大專部、大專中心和新社青同工加入,營會得以延續。

或許你覺得:「這樣就看得到力量與盼望?會不會有點誇張?」但對我來說,這經歷很貼近馬太福音十三章31~33節「芥菜種與麵酵的比喻」。跟芝麻一樣大的芥菜種,竟能長成大樹,成為飛鳥棲息之地;一點點的麵酵,使數十公斤重的麵糰發酵,成為餵飽人的美味食糧。那十位自願籌備社青讀經營的夥伴,時間、心力、經歷有限,手上也沒有經費等任何資源,跟芥菜種與麵酵一樣渺小、微不足道,在近乎從零開始的情況下,他們竟串連起其他認同理念的教會與人們,進而獲得所需要的經費、行政與輔導資源,讓讀經運動得以延續,渴望生命與被餵飽信仰知識的社青們,藉這營會被牧養、得著感動。

再者,當你看馬太福音「芥菜種與麵酵的比喻」時,會發現它被「麥子與稗子的比喻」前後包夾。麥與稗的比喻可能有幾種意涵,其一是耶穌藉此表達一個事實:這世界的確同時存在美善與邪惡。這不禁令我們困惑:「如果真有公義、慈愛和創造治理這世界的上帝,耶穌又說『上帝國已經實現』,為何邪惡、不當、具負面影響力的人、事、物仍然存在?為何不現在就消滅?還是上帝國只是個虛假,使人陷入迷幻,好逃避現實困境的鴉片?」

耶穌的回應是:「上帝一定會處理,在『這世代終結』的時候必會審判,消除邪惡。」只是現今尚未完全除滅,因此「麥與稗並存」。另一方面,馬太福音作者在中間插入了「芥菜種與麵酵的比喻」,或許要鼓勵我們:「不要失去盼望!邪惡仍存在、囂張的同時,上帝國的力量與盼望,正透過一些看似渺小的人、事、物,發揮其影響力,帶給人們祝福,使平安、公義、慈愛與喜樂臨到這世上!」

想想,正活在「這世代終結」過程的我們,確實看到這樣的事!社會上雖充斥著對弱勢者的剝削和輕視,但同時,許多好似芥菜種般微不足道的人們,卻致力於維護弱勢者的權益,使他們得到更多保障及肯定。你在大學團契時參與國際特赦組織的「寫信馬拉松」,正是如此!你熟知的陳樹菊、Teach for Taiwan的劉安婷、南丁格爾、德雷莎修女、馬偕、謝緯、耶穌……等,許多深刻影響這社會,頗具知名及貢獻度的名人,不也本是「無名小卒」?但上帝透過他們,將幫助帶給處於黑暗中的人。我們尚能在這光中,看到上帝國正在進展,困境及邪惡雖仍在,卻無法完全阻礙上帝國臨到世上。盼望依然存在!我如此相信。

或許你需要點時間沉澱,或是消化情緒,我想是正常的。如果跌倒了,不一定要馬上爬起來,躺著好好休息也很重要。無論你決定要爬起來,還是要先休息,都需要夥伴!正如非洲諺語所言:「一個人走,可以走很快;一群人走,可以走得長久。」一起躺著休息,或許,能一起看到感動人的風景吧!

以馬內利
熙皓哥
同作者相關文章:
世代在變,我們要跟著變——淺談牧養 Z 世代青年 (第 198 期)
神研班為什麼要研讀士師記? (第 193 期)
盼望不會消失! (第 176 期)
跨越宗教邊界的小旅行--我看〈通靈少女〉 (第 161 期)
一起學習讓上帝的話甜如蜜--我們的查經班 (第 159 期)
燃起你研讀聖經的熱情--長青團契的研經生活 (第 149 期)
平凡中卻也不平凡的報佳音 (第 146 期)
做個彰顯上帝恩典的瓦器 (第 126 期)
生活不止是消費 (第 110 期)
寬恕,帶來療癒——我讀《寬恕,我唯一能做的》 (第 103 期)
人性的漫漫黑夜——《夜》 (第 97 期)
全方位牧師娘——吳威廉牧師娘 (第 96 期)
我的夢幻婚禮 (第 94 期)
再思台北大專學生事工 (第 88 期)
教會應作社會的良心——立委賴士葆看長老教會的政教關係 (第 86 期)
長老教會沒有聲音?──立委蕭美琴看長老教會的政教關係 (第 86 期)
國內各基督教大學之比較 (第 76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76 期 厭世青年啟示錄 (13-17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76期  2021年  2月 厭世青年啟示錄 176
本期主題:厭世青年啟示錄
發行日期:2021/2/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讓改變發生
我們乘著什麼來?乘著什麼而去?
離開教會之後
盼望不會消失!
陪伴年輕人探索呼召的港口
斜槓,讓萬事互相效力
拾起遺落在都市叢林的羽冠與彩衣
柔軟
榛果裡的聖誕樹
厭世精神
一半,一半
尋找呼召的探險之旅
疫情期間的線上牧養
籃瑪烈姑娘
淺談台灣原住民神學
重建共善:現代社群關係的再想像
雲上太陽
《海德堡要理問答》上網
Malas bunun tu sinpabazbaz對話
做時代ê創史者
以陪伴的愛,孕育福音的種子
Make the travel to be「 The travel 」
厭世是一種誠實
彼此陪伴,分享祝福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