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66期 看醫生,信上帝——醫療宣教的歷史與精神
字級調整:

信仰.生活
福音在病房-訪問基層醫護人員
關鍵字:
作者/廖怡君 (現就讀於文化大學新聞系)
※ 兩難中的平衡
  「現在做醫療宣教,可能要比從前要困難多了。」張小姐穿著簡單素雅的洋裝坐在我的對面,口氣透著無奈。
  
  台灣早期,宣教士透過醫療傳福音。今天,在基督教醫院工作的基督徒,對醫療宣教持著什麼樣的態度?肯定?否定?樂觀?悲觀?經由朋友的介紹,我認識了這位在馬偕醫院服務的社工師,在說明了訪問的用意後,張小姐爽朗的答應我的邀約,談一談她個人對醫療宣教的看法。
  
  張小姐說,台灣早期生活貧苦,衛生條件差,醫療更不發達,當時的宣教士較容易透過實質的醫療行為,把上帝的愛傳講給需要幫助的民眾。「一手聖經一手鉗」,是馬偕博士當年的寫照。九0年代的今天,大小醫院林立,醫術好、服務佳的醫院不虞匱乏,民眾不一定要來基督教醫院才能獲得幫助。人不來,自然聽不到福音;即使人來了,也不一定能受到福音的光照與洗禮。
  
  一般民眾對基督教醫院的最大印象是:態度親切服務佳,對於基督教醫院的期待與要求往往也遠勝過其他非基督教醫院。所以如果讓他發現你天使臉孔的另外一面,病患或家屬他所發出的責難可能要比對任何一家非基督教醫院要來得強烈。因此,如何讓在醫院工作的每一份子,無論是否為基督徒,都能認同這是醫院的口碑與招牌,有同舟共濟的態度,願透過品質優良的醫療與服務,將生命的希望帶給人們,確實是需要大家一起來努力的目標。
  
  「機構越大,凝聚力變小,人情味也漸淡了…」張小姐表示。以往醫院規模小,同仁們同質性高,容易達成共識,對於事工的配合度也較高;現在,醫院越來越有規模,所提供的服務變得多元,受惠的民眾也相對增加,然而員工數增加,共識不易達成,事工的配合也顯得複雜。人與人之間身近心遠,醫療人員與病患之間,院內部門、同事之間,也常因著重處理「事」而忽略的「人」的心理與靈性的照顧。
  
  談到醫院經營的目標與方向,張小姐表示自己只是這部大機器的一顆螺絲釘。醫療宣教是每一所基督教醫院的宗旨,但是,在目前的大環境下,要如何堅持信仰的腳步又能兼顧醫院競爭力的提升,考驗著每一個在教會醫院工作的基督徒們。在教會醫院中,宣教與營利之間能不能取得平衡?如何取得平衡?在這諸多的兩難中,我們能做些什麼?
  
  張小姐說,其實她工作時能跟病患直接談起信仰的時候不多,因此,在工作時所表現的言行與專業變成一種信仰上的自我要求,如果大環境裡病患與家屬不太能感受到基督教信仰,她只能在崗位上用自己的工作態度傳達信仰給所接觸的患者與家屬。
  
  這樣說似乎有些悲觀,不過張小姐強調這只是她個人的看法。面對相同的問題,另一位服務於彰基的盧醫師有不同的見解。

※ 團隊宣教
  盧醫師認為,基督教醫院的型態已經轉變了。早期醫師的權威角色,宣教士與醫師這兩個名詞有時能劃上等號。但由於醫院結構的改變,醫師宣教的身份被淡化,取而代之的可能是院牧和社工。簡單的說,從前宣教是單槍匹馬,現在則是團隊合作。
  
  因此,不一定因為時代的改變,醫院就失去了宣教的功能,或許我們該思考的是:如何在現有的環境與體制下,將福音廣傳出去。盧醫師在此強調大眾傳播媒體的重要性。
  
  病人的心情是苦悶的,陪同家屬的精神是焦慮的,院牧與社工人員除了提供適當的幫助,不一定能適時的切入信仰,此時傳媒便是相當有力的工具。透過電視、廣播、雜誌,或許就在人心脆弱的那一刻,福音在心房叩門,心開了,福音也飛了進去。
  
  談到傳媒的效用,盧醫師表示《宇宙光》要比《新使者》易讀多了,打動人心的效果也較好。盧醫師說,或許因為長老教會批判性色彩濃厚,少柔性訴求,醫院內不論是病患還是家屬都夠boring了,碰上嚼勁重的雜誌,可能會消化不良。
  
  至於「醫院越來越有營利的味道」,盧醫師說,因著時代不同,經營策略也會改變。景氣差、競爭大而造成福音事工的緊縮,不一定會影響宣教的使命。打個比方,因財務緊縮將海外宣教士由五個減到三個,表面上看來似乎縮減了福音的預算,但福音的工作並不是以量取勝,事工沒有以前來得多,但或許醫院能對員工做質的訓練,總之,沒錢有沒錢的做法。
  
  最後,我們談到「如何將醫療宣教的口號與行動合一」。當一個機構的規模擴張,有時願景和目標可能會流於口號。團體是人組成的,不可能人人上下一條心。但是團體的運作方式有其規則可循,在上決策者可用行政的「手段」促進員工自我要求與進步,如:通過專業檢定便能升格,一年最少得做二十個小時的義工…,儘管可能有人會做得心不甘情不願,但一定也會有人因為如此的要求而提高工作的品質或態度,進而體認到基督信仰的精髓。
  
  盧醫師說,宣教不只對外,也對內。想想,醫院有百分之八十的非基督徒,若全數信主也為數可觀,只是,信仰不能勉強,不可能因為他們在基督教機構工作,就一定肯信或得信基督教,而往往尷尬的是,非基督徒看不到見証或無法體認基督的愛,「這樣叫我怎麼信得下去!」他們喊。
  
  現今醫療宣教儘管問題多、困難多,但盧醫師持著樂觀的態度,他認為可以做,也應該做,不論醫院結構、政策怎麼變,只要在上決策者行事小心,掌握住大原則,上上下下以「愛」為出發點,風風雨雨總會過去,剩下的,就交給天上的父去煩心了。
同作者相關文章:
從Oh My God到摘星計畫 (第 166 期)
仙台三月雪 (第 142 期)
台語運動的他山之石:專訪韓麗絲談威爾斯語復興經驗 (第 125 期)
不只是工作,是事奉──訪林永頌律師 (第 112 期)
窮得只剩下錢嗎?──王陽明牧師 (第 112 期)
以正面思考面對少子化一專訪徐佳青 (第 109 期)
思考「復活」的腦袋運作軌跡——我讀《天天經歷復活喜悅》 (第 99 期)
他們的幸福 (第 89 期)
教會應作社會的良心——立委賴士葆看長老教會的政教關係 (第 86 期)
教會應作社會的良心——立委賴士葆看長老教會的政教關係 (第 86 期)
長老教會沒有聲音?──立委蕭美琴看長老教會的政教關係 (第 86 期)
長老教會沒有聲音?──立委蕭美琴看長老教會的政教關係 (第 86 期)
張愛玲到哪去了?——神研籌委週記 (第 81 期)
同居理想國? (第 77 期)
福音在病房-訪問基層醫護人員 (第 66 期)
美麗新世界---一個快樂但沒有愛的世界 (第 65 期)
只有三個半 (第 60 期)
噢!我是莉香——日本漫畫與偶像的關聯 (第 59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66 期 看醫生,信上帝——醫療宣教的歷史與精神 (61-62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66期  2001年  10月 看醫生,信上帝——醫療宣教的歷史與精神 66
本期主題:看醫生,信上帝——醫療宣教的歷史與精神
發行日期:2001/10/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目錄s/
這一切不會改變嗎?
編輯者的話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醫療宣教小史
聖經中醫療與宣教的關係
醫療為宣教的工具?
醫療可以成為宣教的工具嗎?
回應:醫療可以成為宣教的工具
醫療傳道與馬偕紀念社會事業基金會
門諾醫院的醫療傳道──全人關懷服務
醫療傳道之實踐者——陳坤聰執事
談「民俗療法」
從基督到十字架
上帝的醫院社區的祝福—嘉義基督教醫院的社區工作
山城之光—埔里基督教醫院
屏東基督教醫院的海外宣教
醫病的恩賜
累了,分了
基督徒醫師只需要做好醫療工作嗎?
福音在病房-訪問基層醫護人員
嗨!我受洗了,你呢?
當家作主,成為主流
見證與基督教美學
大學生請認真參與社團活動
少年維「持」的煩惱
奶奶,是妳的星空
微妙的單身生活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