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66期 看醫生,信上帝——醫療宣教的歷史與精神
字級調整:

老師開講
大學生請認真參與社團活動
關鍵字:
作者/呂宗學 (台中中山醫院醫師,中山醫學院老師)
  前幾天,我去系上公共衛生服務隊行前訓練營講話,我問同學為什麼要來參加服務隊,同學們回答了以下的答案:

  「暑假無聊沒事就來玩玩」

  「辦活動同學拜託我來,我不好意思所以來了」

  「幾個死黨都來了,所以我也跟著來了」

  「不喜歡唸書,喜歡參加活動」

  「我喜歡小朋友」

  「想要學一點東西」

  ‥‥‥‥

  一定也有同學是想要接近心儀的對象才來參加,他(她)當然不會說出來。

  我學生時代常常參加長老會大專團契或基督徒醫務人員協會(以前稱CCMA,現在稱TCMA)的聚會或醫療服務,參加理由也和這些同學差不多。可是我現在回想起來,對自己的生涯規劃影響較關鍵的觀念與人物,大多不是來自課堂上的書本或老師,反而是這些不務正業的課外休閒活動。因此,我想提醒大學生們,請認真參與社團活動,因為可能就是因為參與社團活動的一幅情景、一種經驗、一個觀念、一個人物改變了您的一生。我自己就是活生生的見證,以下分享幾個例子。

※ 陳明賢牧師的「打破再建造」
  我在中山醫學院長老會天僑團契碰到的第一位輔導是陳明賢牧師,我當新鮮人時他也當第一年傳道,我考上醫科意氣風發他擔任輔導也是自信滿滿,他常常提醒我們,神學院最優秀的畢業生才能擔任大專學生工作者。陳牧師擔任大專團契輔導非常可憐,常常被我們折磨到一兩點才能回家。我們經常爭辯得面紅脖子粗,自己許多觀念、想法或論點看法幾乎全被他批判得一無是處。有些契友不習慣他的犀利批判,漸漸不來團契,還好有幾個死黨派,硬是不服輸繼續與陳牧師辯論。

  陳牧師很會批判人,但是又從來不說自己的看法,總是希望我們自己去找答案。到了學期期末,他建議我應該開始練習找答案了。我選了一個題目「真的有鬼附身?還是只是醫學上所說的解離型精神分裂症?」陳牧師推薦了一些書目要我去看,也建議了一些人要我去採訪請教,有宗教學者、民俗學者、精神科醫師、心理學者、心理諮商師、有趕鬼經驗的牧師、曾經有鬼附經驗的人與家屬。那年暑假我開始了我一生中第一次思想的探索之旅。

  訪問完了第一位學者,我非常滿意他的答案,心想應該已經夠了。可是訪問完了第二位學者,我就不太滿意第一位學者的答案,覺得第二位學者的答案比較好。訪問完了第三位,又發現前兩位的答案都有限制,原本覺得已經找到答案的興奮與喜悅開始消退。訪問越多人,對每個答案的滿意度也越來越低,但是我也越來越能跳出傳統「標準答案」的教育窠臼,也開始學習由不同角度看問題的能力。大二開始我就積極投入學校刊物的採訪編輯與寫作,不停地問問題與回答問題,至今仍然不停止。

※ 吳震春醫師的「選別人不想選的科」
  醫學生最關心的問題不外乎:「將來應該走哪一科?」、「應該選哪一家醫院實習與接受住院醫師訓練?」、「如何當一位好醫師?」‥‥,回顧不同時期醫學院的校刊人物專輯或專訪,可以反映出不同時代醫學生典範的改變。馬偕、蘭大衛、蔣渭水、賴和、杜聰明、林天佑、魏火耀、林宗義、陳拱北、國外諾貝爾獎得主、陳五福、李鎮源、宋瑞樓、陳定信、廖運範、文榮光、王溢嘉、陳永興、洪奇昌、沈富雄、王浩威、侯文詠、田雅各、李宇宙、陳豐偉‥‥。

  回顧我在醫學院五年來參與刊物編輯的成果,我也是不停地要回答上述問題。不過,影響我最深的反而是我們CCMA學生部參觀彰化基督教醫院時,吳震春院長的一席話。他提醒我們,基督徒醫學生在選科或選醫院的考量應該與非基督徒醫學生不一樣,不應該以名或利來考量(吳院長萬萬也想不到現在的醫學生是以錢多事少離家近為考量,所以皮膚科成為第一熱門科)。吳院長勉勵我們這些基督徒醫學生應該選社會最需要但是又沒有人想走的科,譬如去偏遠地區服務、走精神科等冷門科、為弱勢族群服務等,我也是受到這席話的影響才去走公共衛生。我不同階段的研究主題或服務內容也都是以此為指導原則。

※ 林俊義教授的「走出醫院,去除上游病因」
  有一回團契邀請東海大學生物系林俊義教授來演講,他挑戰在座的基督徒醫學生:什麼是真正有愛心的基督徒醫務人員?一位呼吸困難又併發消化道出血的病人來基督教醫院住院,血庫剛好缺血,有愛心的基督徒醫師自己挽起袖子捐了五百西西血給病人,也發揮了高超醫術精準地調節呼吸器及藥物治好這位病人。
  
  這位醫師也非常細心地衛教病人應該如何避免肺氣腫再感染復發,也不忘記對病人傳福音,希望他的心靈也能得到醫治。病人與家屬充滿感激地出院,但是,過了三個星期,那位病人又因為呼吸衰竭與上消化道出血進到急診室。他一年來醫院急診住院近二十次,家裡也沒有錢付醫藥費,基督教醫院再次發揮愛心不向他收錢,這就是基督徒醫務人員的模範?
  
  林教授挑戰基督徒醫學生不應該以鴕鳥心態看問題,這位病人的真正病因是他家旁邊有一個工廠每天24小時排放有毒廢氣物,他因為失業內心挫折不停酗酒。基督徒醫務人員不應該將愛心與高超技術浪費在下游事倍功半的治療,應該勇於走出醫院解決上游的病因。改善工廠的廢棄物排放設備,提供病人就業機會與技能,大概就不會有那麼多不必要的急診住院。後來我的確立心志關心解決影響健康的上游病因,林俊義教授的一席話是關鍵的影響。

※ 尼布爾牧師的「道德的人與不道德的社會」
  因為前述關鍵人物的影響,我自然而然地會想走精神科與公共衛生,於是醫學系畢業後就去讀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結果真的看到更多台灣的需要,而且又沒有人願意走的領域,譬如職業病、醫療文化、醫療倫理、醫療保健政策、健康政治經濟學等。在研究所四年,影響我最大的也不是專業教科書與學校老師,反而是一群基督徒朋友組成的讀書會以及參與左派的南方雜誌。
  
  我讀研究所其間剛好是解嚴後,社會運動積極蓬勃,我也有幸有機會接觸到許多左派的書本,以及中國翻譯的許多西方經典著作,自己也翻譯了兩本書「馬克斯主義看醫療保健」及「馬克斯主義看現代科技」。那時候也讀了不少社會神學的書,其中影響我最大的就是尼布爾牧師的「道德的人與不道德的社會」。這本書也相當程度呼應我所關心上游病因,希望以後能解決「健康的人與不健康的社會」的問題。

※ 團契與社團幹部的人際關係與動員力
  不要迷迷糊糊參與團契與社團活動,要睜大眼睛仔細觀察團契與社團幹部的人際關係與動員力。會長如何說服幹部積極幫忙?聯絡如何說服契友多多參加聚會?影響一個活動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有哪些?司會講話語態有哪些缺點?內心也隨時要想著:「如果換我來擔任那位幹部,我是否會做得更好?」更重要是實際做一做,因為很多經驗必須親身歷練才能學得到。
  
  不要小看學生時代的這些歷練,其實出社會後也是在玩一樣的事。主管如何說服屬下積極認真?教授如何協調不同研究單位彼此合作?政府單位與非政府組織如何造勢與吸引群眾傳遞理念?學生時代辦活動失敗沒有什麼影響,但是出社會後辦活動失敗影響很大。為什麼各位同學不將這些失敗提早在學生時代碰到呢。
同作者相關文章:
聽神研VS.做神研:參加神研班對我的影響 (第 73 期)
大學生請認真參與社團活動 (第 66 期)
各人自掃門前雪,還管他人屋上霜——談公共衛生的理念與信仰反省 (第 61 期)
給大一新鮮人 (第 38 期)
談B. B. Call的流行 (第 37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66 期 看醫生,信上帝——醫療宣教的歷史與精神 (71-73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66期  2001年  10月 看醫生,信上帝——醫療宣教的歷史與精神 66
本期主題:看醫生,信上帝——醫療宣教的歷史與精神
發行日期:2001/10/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目錄s/
這一切不會改變嗎?
編輯者的話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醫療宣教小史
聖經中醫療與宣教的關係
醫療為宣教的工具?
醫療可以成為宣教的工具嗎?
回應:醫療可以成為宣教的工具
醫療傳道與馬偕紀念社會事業基金會
門諾醫院的醫療傳道──全人關懷服務
醫療傳道之實踐者——陳坤聰執事
談「民俗療法」
從基督到十字架
上帝的醫院社區的祝福—嘉義基督教醫院的社區工作
山城之光—埔里基督教醫院
屏東基督教醫院的海外宣教
醫病的恩賜
累了,分了
基督徒醫師只需要做好醫療工作嗎?
福音在病房-訪問基層醫護人員
嗨!我受洗了,你呢?
當家作主,成為主流
見證與基督教美學
大學生請認真參與社團活動
少年維「持」的煩惱
奶奶,是妳的星空
微妙的單身生活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