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 Mission 21(宣教21)第一屆亞洲區會在淡水召開婦女會前會和會員大會,當時有來自香港、馬來西亞、印尼、日本、韓國、台灣的十四個會員,還有三個尚未成為正式會員的觀察會員。這是每三年一次,輪流在不同會員國舉辦的大會,每個會員得派一名女性先參加婦女會前會(通常是3天的會程),接著再與另一名代表(可男可女,但通常會派男性)一起參加會員大會(3-4天)。這二人是正式的國家代表,具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各會員國也可以自付旅費增派觀察員,但觀察員沒有資格投票選舉或被選舉,派他們參加的原因是提昇教會的普世經驗及培育人才。瑞士方面也會派相關人士來分享和關心,例如執行長、亞洲區的事工幹事、董事會的董事、董事長等。 每一次會員大會都包括執委會的事工報告;各國的國家報告與發燒議題的分享;各會員國之間以及與瑞士總會之間宣教合作事工的報告與分享,是基督肢體之間的關懷與扶持;也有針對當時國際趨勢所設計的主題專講和討論。根據我與會的經驗,大會較關心的主題有:外籍勞工、國際新娘、全球化對經濟的衝擊、愛滋病、宗教對話、生態與環保、家暴、婦女販運等。另外,也有針對各國的需要而設計的次主題,例如,印尼與馬來西亞的原住民區需要處理的貧窮、手工藝教導,和成品產銷的問題。在講師方面,除了邀請國際知名的學者、重要的普世機構的領袖或核心幹部之外,也會盡量選用地主國的專家學者,一來可以節省旅費,二來也讓地主國有機會邀請自己的專家學者。 2003年適逢改選,婦女會前會選出半數(4位)的執委,我受總會差派為台灣的女性國家代表,先參加婦女會前會,被選為執委之一。緊接其後的會員大會選出另外半數的執委,然後,再從這八名執行委員之中,選出主席、副主席和書記。後來我被選為副主席。那年的大會中,除了改選和一些必要的行政工作之外,達成了幾點重要決議: 首先是決定第二屆大會的時間地點,時間是2006年,地點是印尼北蘇拉維西省的馬那多市(Manado)。其次是更改名稱,把亞洲區會(Asian Continental Assembly) 改為亞洲團契(Asia Fellowship of Mission 21 Partners),主要是配合瑞士巴色總會相連、相會、相助(contact, encounter, help)的主題。再次,是把婦女會前會(Women Pre-Conference)改為婦女大會(Women Conference),因為大會只是在會員大會之前召開,並不是非正式的會前會,而是名符其實的婦女大會。最後是決定要培育後進,所以由執委會召集青年大會,於2006年與婦女大會同時召開。 感謝上帝恩典,也蒙總會不棄,讓我有普世會議的經歷,也有學養豐富的前輩可以倚靠(例如高俊明牧師娘、羅榮光牧師、陳南州牧師、莊淑珍牧師、張麗淑長老等),我在2003年第一次參加宣教21的會議,孰料竟成為執委,讓我開始去了解宣教21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組織。原來宣教21的前身是巴色差會,目前正式會員有超過30個國家的80個以上的教會與機構,在全世界進行不下150個宣教事工。她在1984年正式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簽訂合作協約。許多牧長對巴色差會都很熟悉,初期的主要事工是在客家庄,後來慢慢擴展,曾派駐宣教師於台北原住民大專中心,也提供獎學金培育人才。巴色差會與我們總會的關係密切,每次大會我們都有派員參加,連嫣嫣牧師(現任總會教育幹事)曾擔任執委中的婦女召集人(Women’s Coordinator)。約在2000時,瑞士總會方面與另外四個歐洲的宣教機構合作,於2001年改制,名稱改為宣教21(www.mission-21.org),如果想多了解,可上網查看,我們亞洲團契也有網頁(www.pct.org.tw//mission21asia),上面有許多的活動相片,也有一篇比較完整的介紹。 以下簡述我這幾年參與的會議與活動: 2003年的會員大會之後召開了執委會,我開始學習、了解行政庶務,並學習與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思考模式的人交談、溝通和同工,我學著去了解、關心別的國家的問題與需要。 2004年我前往瑞士巴色城參加年會和宣教節活動,並透過各種活動,去了解各區會(非洲、拉丁美洲、歐洲)的事工。在活動中各國代表互相學習。感受別人對我們的興趣與關心,體會到有責任代表自己的國家與教會發聲。我也感到責任重大,要把台灣推向國際,藉著多了解自己的國家、人民與教會所做的事工,把這些事工介紹給國際社會。 2005年6月我到韓國首爾參加執委會,籌劃2006年三大會議,並擬訂主題與講師。同年8月我受邀至沙巴,於東貢岸教會帶領青年活動訓練會,並參加「馬來西亞基督教巴色會中文大會婦女團第十三屆退修會」;在這個退?會中,林霓玲牧師也受邀請去分享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婦女事工。此外,我也跟中文大會的同工一起關懷訪視多處地方教會,深深體會全球一家親的感覺,各地教會宣教上的辛苦與努力。同年11月我促請總會青年事工部派員參加在印尼舉行的宗教對話,也是為促成第一屆青年大會暖身。 2006年2月,執委會於印尼萬龍召開,議定了三大會事宜。同年4月,青年大會、婦女大會、會員大會於印尼的馬那多市召開,我深深感受到地主國的熱誠和用心,市長與當地政要輪番設宴款待,開會情形每日見報。許多當地青年穿梭在會場內外服務,也有許多弟兄姐妹關心或是作觀查員,地主國把握了培訓普世人才的好機會。 2007年6月,我第二度至瑞士參加年會和宣教節活動。 2008年2月,執委會在香港召開,議定了三大會事宜,並擬訂主題與講師。其中有一項重要決議,就是執委選舉修改案。鑑於明年改選在即,執委如果全部換血,怕影響對事工的了解與連續性,所以決議新選出的八名執委中,需有半數的舊職委;但是,新成立的青年大會也得以選出男女各一名進入執委,所以婦女大會與會員大會只有六個名額,原任執委有三位得以連選得連任。同年6月,我第三度至瑞士參加年會和宣教節活動,也談到不同區會的交流互訪與學習。九月份收到瑞士總會的開會邀請,要求派員參加即將於2009年一月在非洲舉行的跨區青年大會,好促成一月份在非洲的跨區青年大會。 我們長老教會參與的普世宣教機構很多,也有不少人曾任或現任要職,有許多會議和大大小小的事工、互動在進行,所以總會相關人事的工作量和行程經常是超過負荷的,需要從地方教會延攬、培育人才,也需要在諸多普世關係中斟酌取捨。談到斟酌取捨,並不是「西瓜倚大傍」,而是人事和預算總有一個限度,參與所得到的果效也是考量的因素,有的機構對我們比較認同、比較友善,我們要維繫、把握;有的受強權挾制(例如:中國),在信仰上、人道上、人權上失去平衡點,我們要努力突破。2008年六月,我到瑞士開會,適逢台灣總統大選變天,新總統親中姿態明顯可見,許多人關心台灣的未來,我們在大會中報告亞洲事工時,有人提問,台灣是否可能迅即併入中國。我利用機會澄清台灣百姓並非全都認同中國,也還有近半數的人或反對、或觀望。以此表達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願以禱告的心,尊重人民、關懷百姓、關心政府,與人民和百姓牽手一起努力,以人民福祉為優先考量的立場。所幸我在行前曾徵詢多位信仰前輩與神學教授的看法,在各個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中有所依恃。這些年我學到的是,出去參與普世活動,有許多事要預先思考與準備。 我們執委的任期是六年,明年(2009年)即將期滿,我簡要地記述這幾年的大事,是分享和期許,也是自我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