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80期 課本沒有教的歷史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課本沒有教的事--建構台灣歷史的主體性
關鍵字:
口述者/李筱峰
(世新大學教授)
記錄者/林淑芬
(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生)
缺乏主體意識的台灣史教育
「台灣,是我國東南的最大島嶼。」這段出現在教科書上的文字告訴我們什麼樣的訊息?讀完這段描述後,你對「我國」二字,會有怎樣的認知?對於台灣,又會有怎樣的想像?
台灣過去因為特殊的政治環境使然,使得台灣史研究的量極少,通常只有在提到台灣與大陸的關聯性時才會被提出來,這幾年因為政治環境的改變,台灣史資料的蒐集、累積、傳述與研究雖然較以前增加,但還是不夠,關鍵在於主體意識的缺乏。以上述這段文字為例,如此以中國為主體的歷史詮釋方式,根本與現實不符,使我們的歷史意識產生明顯的斷裂,最基礎的歷史教育尚且如此,台灣主體要如何建立?歷史主體意識的問題不解決,台灣人的國際觀又當如何著根?
正如美國社會雖然是由英國移民所建立,但美國人從來不會以英國史的立場或在英國史的脈絡下來看美國史,新加坡華人雖然亦多來自於中國大陸的福建省,但其歷史仍然是以新加坡為主體,反觀目前台灣的歷史教育,雖然1997年入學的國中生開始上聊備一格的「認識台灣」(分為歷史、地理、社會篇),1999年的新學年高中開放為審定本後,台灣史的內容雖然稍有增加,可是並非如國中是單獨一冊,而是混併於(中國)歷史教科書中,十九個單元中,有十五個單元是中國史,台灣雖然勉強佔了四個單元,卻被放在中國史的脈絡之下,被當作區域鄉土史來看待;又以大學而言,不論是台大、政大、東海、東吳,還是淡江、輔大……,各校歷史系或歷史研究所開設的課程裡,中國各朝代的斷代史皆為主流,接下來,才是世界各區域史與台灣史,台灣史課程只是點綴用的,在國內歷史學界裡,位置相當邊緣。由此可見,從國中、高中到大學,我們的歷史教育從來不是以台灣為立足點,相當缺乏台灣主體意識。
「228」是族群衝突的結果?
以228事件為例,過去威權統治時期,根本完全不提228,後來經過228公義和平運動的平反,使228這個禁忌能夠攤在陽光下,但卻仍有多數人將之簡化為族群對立或族群衝突,然後說為了化解族群對立,我們必須要促進族群融合,要忘記仇恨。這種歷史詮釋方式根本無法幫助我們從歷史中學習。關於228,我們不能只將其定位為族群對立,而不去問:造成族群對立背後的因素是什麼?228表面上看來是族群衝突的結果,但究其實質原因,卻是因為台灣與中國兩個社會早已循著完全不同的軌跡,發展為迥然不同的文化形態,意即在日本殖民統治下早已完成現代化的台灣,遭遇完全未經現代化洗禮的中原文化,卻由文化水平較低的政權來統治文化水平較高的人民所致。
台灣於1895年因馬關條約割讓給日本,當時台灣人民曾為反抗異族統治而成立「台灣民主國」,台灣民主國雖名為「民主」,卻奉清廷為正朔,民主之名不過為因應國際潮流、爭取列強支持的權宜之計,從「台灣民主國」、日治初期的武裝抗爭到1920年代的社會運動,台灣人民飽受異族不平等統治,對「祖國」尤其心生嚮往,卻沒料到日本戰敗後,台灣面對的並不如台灣人民所預期的,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反而是更大悲劇的伏筆。
台灣地位未定論
日本戰敗後,向聯合國盟軍投降,聯合國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將軍遂發布第一號命令:「在中國(東三省除外)、台灣與越南北緯16度以北地區之日本全部陸海空軍,應向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介石將軍投降。」所謂中國戰區,指的是聯合國盟軍的中國戰區,這是就軍事意義來說的。台灣就在這種情況下,由蔣介石派員接管(蔣介石指派何應欽,何應欽再指派陳儀來台接受投降)。
1945年10月25日陳儀銜命在台北公會堂(今中山堂)接受日本投降。受降會場正面懸掛的是聯合國大旗,以及中、美、英、蘇四國的國旗,還有其元首的巨幅照片,禮堂大門前也寫有「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典禮」等字樣,這些佈置都說明了日本是向聯合國盟軍投降,陳儀其實是代表盟軍受降,雖然當時號稱「台灣光復」,但究其實質是一次過渡時期的軍事暫時接管。然而,雖然當時對台灣的接管,本質上是聯合國盟軍最高當局委派中國戰區的最高統帥派人接管台灣,但就國際默契上,大抵認為等正式訂定對日和約後,台灣當然還是由中華民國政府接收。但誰也沒有料到,後來中華民國還來不及和日本正式簽訂和約手續,就撤離原來的中華民國領土,退到地位有待國際條約來確定的台灣,而埋下後來所謂「台灣地位未定」1的爭議。
長久與「祖國」隔絕的台灣人民,當戰後台灣回歸中國時,莫不歡天喜地,以為自此得回「祖國」懷抱,無不以迎接英勇的「國軍」來台為榮。然而,當國民黨政權以「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取代日本統治時期的總督府,「行政長官」專擅立法、司法、行政,並得兼警備總司令而掌握軍權時,台灣人民才意識到這個行政長官公署無異於「新總督府」,在「新總督府」的總攬下,台灣的政治、經濟、社會資源受到全面性有計畫的壟斷,造成民生凋敝、貪污腐化盛行、治安敗壞,台灣人民的祖國夢才終於慢慢地甦醒。1947年2月27日因取締私煙而引爆翌日的群眾集結、遊行演說,現代化社會所常見的請願行為,卻被陳儀政府扭曲為「叛亂」,軍警逕行向群眾開槍;事件發生後,由台灣菁英組成的「228事件處理委員會」,針對事件處理提出「三十二條處理大綱」2,亦不見容於陳儀政府。事實證明,無論是協商路線的「228事件處理委員會」,還是各地的武裝抗爭(這兩個路線與陳儀當局形成三角關係,陳儀透過協商路線為緩頰,由其出面勸阻武裝抗爭路線放下武器;協商路線則以武裝抗爭路線為籌碼,希圖迫使陳儀接受改革)都被陳儀玩弄於股掌之中,等到大陸蔣介石的軍隊一到,一律都遭到整肅枉死。台灣菁英在這場悲劇中消失殆盡,接下來的清鄉、白色恐怖以及高壓集權統治更使台灣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各層面遭受到全面的扭曲與破壞。
獨立發展的政治實體:從東寧建國到中華民國在台灣
228由禁忌走向平反,史實的還原告訴我們:中國與台灣的根本差異才是引爆228衝突的核心,族群對立只是表象;除了228事件外,東寧建國與蔣介石政權在台灣的發展同樣可以用來說明兩者之間的差異,以及台灣獨立發展的歷史事實。1664年3月,鄭成功之子鄭經在清政府與荷蘭軍隊圍攻下,退守台灣、澎湖,雖然他仍奉南明的永曆年號,但其政權本質卻以獨立王國的姿態出現。從以下措施和作為,可以明白看出鄭經曾經在台灣起造了一個獨立自主的東寧王國。
鄭經入台當年,隨即將東都(台南)改為東寧,並將原來的天興縣升為「州」。他對人家說,他不是不能戰,而是「不欲重苦沿海吾民,故效張仲堅遠絕扶餘,不與中土爭衡。」1666年,鄭經所倚重的佐臣陳永華,在和鄭經的一次談話中也談到:「清廷亦知我們株守而無西意」,又言「東寧建國,別立乾坤」等語,他又自稱「東寧國主」,西洋人稱他為「The King of Tyawan」,1670年英人東印度公司負責人Henry Darces上書鄭經,稱呼他為「Your Majesty」(陛下)。自1664年到1674年,台灣可說是獨立發展,不論在國內經營、或是國際貿易,均以一獨立國家行之,可惜後來東寧王國參與了中國大陸的「三藩之役」,元氣大傷,東寧建國乃曇花一現。同樣地,蔣介石政權撤退來台後,雖然打出「反攻大陸」的口號,但實質上卻是獨立發展的形態,中國與台灣分隔數十年,政治、經濟、文化等進程早已如天地之別,正如1945年國民黨政權來台時之景況一般。因此,若我們無視於台灣獨立存在之歷史事實,而強將台灣納入中國史的脈絡下,不僅台灣集體歷史意識產生斷裂,台灣認同也將因此無法確立。
英國史家湯恩比(A. J. Toynbee)說:「政治是歷史的現代時態」;義大利史家克羅齊(B. Croce)也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其意均在強調:不論多久遠的歷史,都可以拿來和現狀對話,對現實產生意義。由228事件、東寧建國、蔣介石政權在台發展不難得知,台灣與中國是不同的實體,不論在歷史內涵、文化形塑,還是經濟形態上都有著迥然不同的性格,存在著根本的差異,而唯有了解這兩個政治實體之間根本的差異,我們才能將台灣歷史的內涵從中國歷史的脈絡下解放出來,在主體性的意涵上取得歷史的連續性,如此台灣認同、國際定位方得有著根處。
同作者相關文章:
.
課本沒有教的事--建構台灣歷史的主體性 (第 80 期)
.
土豆落地要生根—本土化流變小史 (第 68 期)
.
《星光.心光》在黑暗中閃爍微光 (第 155 期)
.
我愛表演,誰是主角?——從當代表演文化說起 (第 137 期)
.
死刑存廢爭議面面觀 (第 119 期)
.
我夢想著一個世界——從施密特牧師來台信息看人權 (第 117 期)
.
請來!聖神——《新使者》歷年論及「聖靈」相關文獻 (第 113 期)
.
信徒老實說:從權力結構看「信徒皆祭司」 (第 111 期)
.
我們的未來,共同的責任 (第 110 期)
.
經濟公義的神學省思 (第 110 期)
.
難道,你不期待彩虹嗎?一一魏德聖與「海角七號」 (第 110 期)
.
難道,你不期待彩虹嗎?一一魏德聖與「海角七號」 (第 110 期)
.
面對少子化:一種生命的態度 (第 109 期)
.
從不想孕到不孕——專訪何師竹 (第 109 期)
.
在行動中體驗生命更新 (第 108 期)
.
成為門徒!建構宣教典範 (第 107 期)
.
哈姆雷特的抉擇 (第 106 期)
.
「美麗新世界」抑或「新天新地」?—從莫特曼神學看生態危機 (第 106 期)
.
另類教育——尋回生命的希望與轉化 (第 105 期)
.
神學院是牧師職業訓練所嗎?——訪台神林鴻信院長 (第 105 期)
.
在總舉選舉與公民投票之外——再思公民社會的公共性 (第 104 期)
.
真宗教‧真合一‧真和平 (第 103 期)
.
在他人身上發現天主——馬天賜神父的宗教交談之路 (第 103 期)
.
掙脫「自由」的轄制!——我讀《活出十誡的真自由—通往自由人生的路標》 (第 102 期)
.
讓音樂成為聖靈的工作! (第 102 期)
.
讓青年遇見上帝 (第 101 期)
.
參與,才能帶來改變! (第 100 期)
.
反映時代精神的「新」使者——100期主題回顧與省思 (第 100 期)
.
編‧讀交心談未來 (第 100 期)
.
誰能力挽媒體狂瀾? (第 99 期)
.
目錄s/ (第 99 期)
.
困難的自由——道德危機下的信仰微聲 (第 88 期)
.
基督徒=品質保證?——兼談教會人際關係之異化 (第 82 期)
.
課本沒有教的事--建構台灣歷史的主體性 (第 80 期)
.
回應〈別傻了,「婚前」不是問題!〉──不談性道德的性教育合宜嗎? (第 80 期)
.
一顆簡單的心 (第 76 期)
.
永遠跟人民站在一起 (第 75 期)
.
286 vs. N86—從語言的顛覆看N世代文化 (第 74 期)
.
以馨香之氣澄淨黑函迷霧—訪高俊明牧師 (第 72 期)
.
綜論篇-特會風雲知多少? (第 71 期)
.
我在台灣的日子—來自小蘭醫師的問候 (第 69 期)
.
土豆落地要生根—本土化流變小史 (第 68 期)
.
作孽囝仔變傳道─林孽小傳 (第 68 期)
.
漢語神學心靈的激盪──劉小楓台神座談會記實 (第 40 期)
註:
1.1943年開羅宣言雖明訂將台灣歸還給「中國」,國共內戰中戰敗的蔣介石政權退守台灣後,「中國」的代表權之爭始終存在於國共之間。1950年韓戰爆發,中國介入,扶蔣保台成為美國的基本政策。韓戰的變局,使二次大戰時的兩方盟國感到對日和約的迫切性,遂於1951年9月在舊金山歌劇院舉行對日和約會議,當時北京與台北都被排除在外,和約中各主要國家對日本必須放棄其擁台主權之說均無異議,但主權應移轉給哪個中國卻成爭論焦點,最後協議在和約中不提台灣主權轉移之受惠國,等和約訂定後再由日本自行決定與哪個「中國」政權締結和約,所以該和約第二條僅明言日本放棄對於台灣、澎湖的「權利、頭銜及要求權」,而未對台灣主權的歸屬作任何決定。這一點很明顯地否定了開羅宣言,成為「台灣地位未定論」的立論基石。1952年2月底,日、蔣開始進行談判,在美方斡旋調解下,日、蔣雙方於舊金山和約生效之日——4月28日締結和約,和約並未超越舊金山和約的範疇,只是再度申明日本放棄擁台主權而已。舊金山和約有以下幾項值得深思的意義:一、這兩和約是東西冷戰、韓戰及蔣政權敗退到台灣的直接產物;二、均否定了開羅宣言中盟國將台灣「歸還」給中國的允諾,而有意未指明台灣主權轉移的受惠國;三、日、蔣和約顯示日本實質上已認知台灣海峽兩岸不同政治實體的存在,實際上,日本同時與兩岸政體建立關係的立場至今不變;四、舊金山會議中,許多第三世界國家曾極力主張日本放棄對台主權後,台灣之政治未來應依照民族自決的原則,由台灣人民來決定。
2.1947年3月7日,省級的228事件處理委員會在紊亂的會議中,通過宣傳部長王添燈所提的三十二條處理大綱,羅列具體的善後處理方案及政治改革方案。除三十二條要求外,會中又追加十條要求,獲一併通過。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80 期 課本沒有教的歷史
(4-7頁)
80
本期主題:課本沒有教的歷史
發行日期:2004/2/10
推文: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和你分享閱讀的感動...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文章狀態:
草稿
完成
分享註記:
只供自己閱讀
供所有人閱讀
審查通知:
評論內容:
存檔
編者的話
目錄s/
課本沒有教的事--建構台灣歷史的主體性
復和的功課──現階段教會228關懷的使命
與台灣史同步的台灣宣教史
查禁教會羅馬字政府──取締羅馬字書刊之相關背景
台灣史基本書籍選介
在228中消失的張七郎父子
廖文毅家族信仰史
從「寄居」到「在地」之路
黃沙烈燄,神在其中
我所知道的「活水泉」教會
被遺忘的流浪兒
簡介「動物神學」——讓動物進入神學與信仰
釋放——基督拯救的福音
最後的一瞥
原來基督徒講求門當戶對
為何信仰告白須重新制定?
關懷的意義
他總是垂聽我的禱告
恩典與服事的歲月
擁抱s/
學作老二
回應〈別傻了,「婚前」不是問題!〉──不談性道德的性教育合宜嗎?
在耶穌裡我們是一家人
祝福s/
承載文化價值與傳統的母語——參加加拿大國際原住民教育研討會之心得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條款
︱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