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教會的青年概況
當我收到女宣雜誌的邀稿,除了驚訝還是驚訝,因為一甲教會的青年並沒有特別多、也沒有特別強,更沒有幾倍數的增長,但編輯委員邀請時提到,我們的青年有個特質:「樂意和大家一起做禮拜」。這的確讓我陷入沉思,也許青年人數的增長並沒有太過特別,但是青年的生命質感可能有些不同。這些年回顧上帝奇妙的作為,除了驚訝還有敬畏。
一甲教會的青年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學生團契的青少年,主要成員介於中學到大學,另一部分是40歲以下的職場社青。學生團契的部分,每週六晚上固定一起聚會,有自己的同工會議、查經小家及靈修進度,每一季也與其他不同年齡層、不同特質的團契進行聯合聚會。週日時則參與教會的各項服事,雖是國中、高中的孩子,卻是教會在主日學、音控、敬拜團的好幫手,甚至是主力。
社青雖沒有組成共同的團契,但大部分卻是聖歌隊和敬拜團主要的核心同工及團員,教會的音樂服事是他們的重要禾場,另外包含查經小家、主日學事奉、教會的壘球隊是他們的斜槓服事。很棒的是,每個人都會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團體,進行造就及連結,畢竟25-40歲的青年要調適的變動相當多,無論職場、戀愛、婚姻、生子等,都是不小的挑戰。採取多元的模式進行信仰造就與反省,會比較有幫助,隨過他們生命週期的轉換,教會嘗試提供他們相對應的協助。
在這群四十歲以下的少年及青年的身上,我們經歷到的是豐富的生命力!他們有的相當喜歡小孩、有的充滿音樂天份、有的熱愛戶外運動、有的關注於社會議題及生態保育、有的委身教會聖樂、有的全力投入嬉哈創作,還有的喜愛悠閒的下午茶時光,這就是一甲教會的青年!雖然特質、能力、喜好與個性皆有不同,但對教會的認同及投入是極其同心的。
在當中,有些理念是我們一直堅持,也不斷與他們分享的:
教會是多年齡組合的家庭
教會不是只屬於某個群體,教會就像家庭一樣,每個年齡層都會有,每個年齡層都重要。家庭是由不同生命週期的家人組成,無論年紀和性別,都要學習一起生活互相扶持,因為家庭是聖經述說的基本對象,無論應許誡命、承受福禍興衰,都是一起領受。我們要學習先認識自己的優勢與限制,例如青年雖有活力及創意,但需要壯年的經驗及智慧、需要長者的鼓勵及生命榜樣,因而鼓勵青年從自己的成長中看到其他人相伴的身影,也體驗其他群體對他們付出的肯定及鼓勵,是相當重要的。
上帝既是豐富也是完全的,教會要能試著呈現這樣的豐富與完全,幫助大家認識彼此的差異性,學習在多元中,相互包容並接納彼此,好彰顯基督的榮耀。近年來,青少年會開始主動參與松年的聚會,安排學生團契與松年團契的聯誼、協助松年音樂會及童玩闖關,就是在這樣的觀點下逐漸呈現的家庭氛圍。
其次,我們也試著將「家庭」概念放在教會的禮拜設計中。我們注意到長者期待與晚輩一起做禮拜的心情,但往往在一些僵化觀念上卡關,因此,我們幫助資深信徒調整心態,試著接納青年人的活潑、熱情。一方面讓學生團契能預留會堂「搖滾區」(前一二排),接納他們中途進場(青年在兒童主日學也有服事,往往會延遲一些進會堂),鼓勵他們運用台語事奉,即便不那麼流利也表達接納。
另方面,邀請青年人參與禮拜的設計,讓他們對社會議題、弱勢話題的關注能用禮拜的方式呈現,得到共鳴及肯定。青少年得到善意及接納後,可以學習包容比他們更少的兒童族群,在聯合禮拜中招待、陪伴主日學,讓兒童逐漸適應聯合禮拜。
讓善意互相被感受到,是家庭裡很重要的情感交流,特別是當新的一代能用新的角度來詮釋「傳統」的含意時,彼此的期待與善意將可以被理解、被接納,即便還是會有挫折和困難,秉持著「在一起」的前提,我們仍能緩緩前行。
重視歷程更甚結果
「今天我們聚會的靈修經文是……」,青少年的學生團契在聚會開始前,一定會有敬拜及靈修的時間,是由孩子輪流照著每週的查經資料來分享。信仰的教育需要長期的培養,共同的信仰造就也是我們的堅持;我們不分年齡層,都採用同樣的查經資料,在同一個範圍及經文解釋下,大家可以分享著各自不同的體會及應用,並以此相互鼓勵與代禱。
這樣的思維,剛好接軌政府的課綱教育。近年來政府對青少年的教育政策有所改變,以課綱為原則的多元教育方式及入學途徑成為主流,青少年學習著重於主動探索的學習歷程。當我們的孩子被鼓勵自主學習、自己規劃課程及探索的同時,教會的信仰教育是否也需進一步超前部署?更何況信仰本來就是上對下呼召及下對上回應的動態過程,歷程顯然更勝於結果的!
在主任牧師李宏恩牧師編寫的查經資料中,會提供經文的前情提要及觀察探討與應用,引導會友在討論中瞭解經文。青少年的孩子有他們獨特的眼光,他們的應用也常貼近他們生活的需要,每次的輪流帶領,除了可以提高參與感,也同時肯定他們自己的觀察和理解。有投入和思考就會領受,不是權威者說的就算,或是靠個人感動來煽動說服,而是忠實的以聖經文本為主軸。雖然有人快有人慢,但是歷程是最重要的,可能遇到苦難卡關、遇到軟弱跌倒,但是關懷不間斷,在陪伴裡起起落落都是上帝的保守及同在。
以聖經為本,關懷世界
這個時代的孩子充滿徬徨,世界的變動太快,產業與學界的落差讓他們對自己的未來相當恐懼,不知道自己現在投入的時間和體力,以後是否能發揮所長?甚至變動已經是常態,十年後,現在所學是否就被淘汰?地球生態的變遷、全球政治經濟的變化極其劇烈,就如去年的武漢病毒造成的全球封鎖效應,使得這群正在認識世界、即將踏入社會的青少年,除了信仰生命成為內在的基本蘊底外,也需學習用信仰眼光瞭解自己的國家和世界。
我們鼓勵青年們走出舒適圈到處看看,特別是大學生和研究生。高等教育的生活應該是自由獨立又充滿理想性的,但如何在現實生活中實踐自己的理想,則是同樣重要的。認識信仰有多堅定、也需探索世界有多寬闊,青年或多或少都需要因自我實現夢想而離開家鄉,而教會也要學習讓他們放手試飛,當然會有「斷層」的風險,但放手是為了讓他們再回來,在異地闖蕩中,體認這位又真又活的上帝;在困難中,認同長老教會愛和受苦的精神,屆時回來後決定留在母會的心態就是委身,而不是習慣或勉強。在這段年日裡,持續關心、陪伴是教會唯一能做的,教會為他的近況關心和代禱,無論在哪裡都是家人。
教會要接得住青年
青少年及青年是生命中最燦爛的階段,時刻都充滿驚喜!這段時期的成長都在衝撞中形成,無論是理性思考或是學習獨立生存,在衝撞裡,磨塑上帝創造他獨一無二的樣式氣質及人生目標。教會要接得住青年的衝撞!需要許多的調整和接納,但就像上帝接住我們的生命成長歷程一樣!我們面對自己的軟弱、驕傲時,上帝的恩手不也是一路相伴扶持?青年在探索自我的過程,更是如此,教會的承接力有多大,青年的成長也就會有多大。這幾年下來,一甲教會是蒙福的,因為我們可以陪伴著青年同心成長,讓挑旺的信心和愛心持續下去,更新且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