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都會愛情小說的人絕大多數都是女性,男作家似乎天生對於描寫愛情中的細膩互動與情緒起伏不如女作家(不是有人說,女人的心思比男人複雜一千倍以上嗎?)。不過,還是有些例外,像尼克宏比的《失戀俱樂部》、東尼帕森斯的男人三部曲(《男人與男孩》、《男人與妻子》、《男人與情人們》),還有本書作者麥克.蓋爾。
麥克.蓋爾,一九七0年出生於英國伯明翰,是作家,也是自由記者,曾為《男人幫》、《星期天泰晤士報》的風格版和《柯夢波丹》等雜誌和媒體撰寫文章。他在開始寫書之前,曾經是《十七歲》(Just Seventeen)和《歡樂》(Bliss)雜誌的專欄作家。
《雙人晚餐》是麥克.蓋爾的第四部小說,以一對三十出頭歲,分別在音樂與女性雜誌工作之記者/編輯夫妻作為故事人物主軸。男主角戴夫.哈汀的音樂記者身份,讓人不自覺得想起尼克宏比的《失戀俱樂部》;書中也藉男主人翁之口,談了不少音樂(頗有大眾與高雅文化互別苗頭,卻又不得不在現實下低頭的意味)。
都會愛情故事之主人翁年紀設定,多半落在廿九歲到卅五歲之間,《雙人晚餐》的戴夫(此名字的中文翻譯,也頗有語帶雙關之意,因為戴夫在原本的音樂雜誌倒閉後,因緣際會替女性和青少年雜誌寫起愛情專欄,甚至還被封為愛情診療師,豈不是愛情大夫嗎?)年卅二歲,與妻子伊莉(卅歲)為雙薪頂客族,渴望擁有孩子但卻不幸早產。
故事就從戴夫失業後,在找到新工作之際,一連串的因緣際會投入他原本最不想做的工作(替青少年雜誌寫流行音樂評論,以及替女性雜誌寫專欄),但卻發現自己意外的上手,進而動搖和反省自己過去在音樂文字上的堅持……。
就在一切逐漸上軌道的同時(妻子正在爭取所任職之雜誌的總編輯職務,唯此劇情安排似乎太過理想化,放眼當今出版界,卅歲能成為頂尖雜誌總編輯的機率可謂絕無僅有,亦或者我是井底之蛙,不瞭解世界的浩瀚?),戴夫卻意外收到一封來信,信是一個即將十四歲的女孩子寫的,信裡說到自己是他的女兒。她的母親是戴夫十八歲上大學前的那年暑假,和一群男生出遊,意外邂逅一夜情的對象。
戴夫從起初的不相信到接受,以至於後來愛上和自己女兒的相處,為人父親的心情,麥克有相當精采的描寫。
《雙人晚餐》的敘事節奏簡潔明快 (唯中文翻譯功力稍微弱了一點,未能完全中文口語化是唯一的缺憾),故事以男主角戴夫第一人稱口吻,雙軸線式的故事發展(戴夫作為他人之愛情診療師,以及自己在面對年少輕狂的過去之後果的徬徨無措),在旁觀者清與當局者迷之間來回擺盪,最後逐漸釐出秩序,重新找回生活平衡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