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公民媒體?
公民媒體是指由非專業記者產製內容的各種資訊流通平台,範圍相當廣泛,從個人部落格到影音分享平台、參與式媒體、維基百科等,都可納入。有時也被稱為獨立媒體、另類媒體、非主流媒體。公民媒體的核心精神是:「對抗大眾媒體,發出多元聲音」,誕生於民主社會,具有鞏固民主制度、深化民主文化的作用。網際網路的普遍化是公民媒體大興的重要因素,目前公民媒體多以電子網路形式呈現。
※誰是公民記者?
主動關心某些社會議題並加以描述、傳播的公民、非受雇於主流媒體的獨立記者。公民記者通常出於個人興趣和使命感去做報導,而非接受媒體指派。他們往往發掘主流媒體不注意的新聞素材,從主流媒體不曾留意的角度來報導。大多數公民記者從生活實務取材,注意社區議題,因而提高民眾對公共事物的關心和參與度。公民記者的採訪成果,可透過公民媒體呈現。
※台灣的優質公民媒體:
《南方電子報》(http://www.esouth.org/modules/wordpress/ )可能是台灣最早的公民媒體,由陳豐偉創立,標榜「讓商業邏輯下失去戰場的理想在網路發酵」,由編輯者邀稿或作者投稿,主要內容包括:社會運動、生態環境、文學文化、弱勢正義等等。
《苦勞網》(http://www.coolloud.org.tw/ )同時是媒體也是社會運動機構,有特定的觀點報導方式、極具批判性的評論,為其主要特色,也是台灣極少數標榜鮮明左派立場的媒體。創辦者孫窮理獨力苦撐十年,近日開始擴大參與,希望能成為更具開放性的社會運動資訊平台。
《環境資訊中心》(http://e-info.org.tw/ ),2000年陳瑞賓為了建構環境運動者之間能有資訊交流平台而成立,現在已逐步成為全球華文環境資訊的入口網站,以生態環境相關資訊為主要內容,除自己報導之外,亦摘錄其他媒體的新聞。每日推出電子報,訂閱者達兩萬以上。
《PeoPo》People Post 公民新聞平台(http://www.peopo.org/ ),2007年由公共電視設立,是一個由公民記者自由發揮的平台,報導可以用文字、照片、影音呈現。管理者不介入內容審查,但會從中挑選在「公民新聞報」節目中播出。
《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http://www.dfun.com.tw/ )原是由新聞局輔導的社區報,2004年以電子報發行,2008年改為部落格形式,公民記者(觀察員)多為NGO及社區工作者、社區大學相關人士,許多深入、長期又專業的報導,超越大眾媒體水準。長期關注農村永續問題,亦是其他媒體所無。
《莫拉克獨立新聞網》(http://www.88news.org/ )成立於2009年9月,為莫拉克颱風災區發聲。作者包括災區志工、社區工作者和兼職記者。原住民社區實況報導是這個新聞網的特色之一。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http://www.taiwangoodlife.org/ )由記者出身的關魚擔任總編輯,幾乎是獨力經營。內容主要來源是主筆及其他人士的部落格,每日以網摘方式推薦,亦聯播《PeoPo》、《全球之聲》等公民媒體的內容。
《全球之聲( Global Voices Online)》(http://zh.globalvoicesonline.org/hant/)是一個全球公民媒體計劃,串聯各地公民記者、部落客、編輯志工,報導、翻譯世界各地可能被主流媒體忽略的觀點和新聞,在彼此隔絕的人群間搭橋,倡議言論自由。
※基督教公民媒體:
《信望愛資訊網》(http://www.fhl.net/)是幾位基督徒獨力成立的資訊平台,其主旨是:「集中優良資源,讓渴慕的基督徒可以透過網路連接的方式取得最新最好的參考資料」,同時「對非基督徒做預工」。目前已有九個網站,包括資訊中心、聖經資源中心、台語信望愛等等。內容以有固定作者的專欄為主,亦接受投稿,另有佈告欄可張貼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