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堂百出
牧師,這是我們家傳統的產品,我們並不是要賺錢,只是要讓信徒分享我們從上帝領受到的恩典,我們要把所賺到的十分之一,奉獻給貴教會。」這是自稱來自新竹某間教會的一位年輕人,開著一部福特發財小貨車,滿載著菜刀在主日禮拜前到教會來找我,請我在禮拜後給他幾分鐘時間介紹菜刀。
「牧師,我是某某教會的長老,我們為了蓋禮拜堂,需要一筆龐大的經費。因為欠缺甚多,我們決定共同出資與一個茶葉特區合作,該區茶農給我們特別好的利潤價錢,請牧師幫忙介紹會友購買,我們所得到的利潤,都將全部奉獻出來作為建堂的經費。」這個自稱是某間教會的長老開著一部中華載卡多小貨車,拿出他教會傳道者出的信函,證明確實是為了建造禮拜堂的需要,請牧長多給予方便、幫助。
「牧師,我是某某教會執事,我因為失業導致家庭失和,為了挽救我的家庭,我確實需要幫助,只要你幫我推銷這些產品給會友,就可以幫助我挽回瀕臨瓦解的家庭。因為我的妻子說我養不起她和孩子,吵著要離家出走。」這是來自中部一間教會的會友,寫了這樣的信,附上了一份他經售的產品目錄、圖片,和價錢。
「牧師,我們幾個老朋友最近一直在討論一件事,就是想要合夥出資組一家公司,然後把賺到的錢用來作為傳福音的用途,這件事很快就要成了。以後你若知道哪些地方最需要幫助,我們就可以將所賺到的錢提撥出來用在這方面的事工。」
類似這樣的信函、電話、訪客從不間斷,也常有原住民教會同工要求替他們教會信徒賣農產品,讓我經常在思考一件事:到底我們每個禮拜日聚會後,是否馬上要將教會變成市場販售東西?是否傳道者都需要替他教會背負建造禮拜堂的信用責任,而擔保販售的東西都是貨真價實?在教會工作的這三十年來,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最近幾年是我橫下心來,決定不再當這樣的媒介和保證者。
招募「標會」
在教會也經常會遇到信徒之間感情決裂的現象,細查之後才知道與錢有關係,主要是因為有人招募「標會」,最少的每會以千元計,多則每會超過萬元。有的一個禮拜一會,也有兩個禮拜、一個月開一次會的。招會的出發點都是「互助」,開始之時大家都會彼此謙讓,紛紛表示自己可以攔下最後一會,讓需要的人先標沒關係。起先大家都會「紳士」且含蓄些,說甚麼固定利息多少,只要登記需要者的順序就可。
漸漸地開始有教會外的人加入,結果壞了原有的「紳士約定」,競標的氣氛越來越濃,利息越來越高,起會的會頭也是教會長執,開始用驚喜的話語對會腳的信徒說什麼利息高,比銀行多出好多倍。原本有些擔憂的會友一看到越標利息越高,想到自己賺的利息越多,掛慮不安的心情也因此一掃而空。就這樣,隨著利息的漸漸飆漲,參加的會友也越來越多,期間雖然有眼尖的長執或是信徒提出警告,也轉告給傳道者,希望能夠制止,可惜,警告的聲音總是沒有人喜歡聽,更糟糕的是連傳道者也加入了會腳,想要講的立場都失去了。
起會的會頭不是能言善道,就是經常會買些小東西送給會腳的會友,尤其也是會腳的傳道者,這樣就可以堵住他們的口,以免驚嚇到他們繼續在教會招攬會腳的機會,而這些會頭都會抬出牧師也參加有份的名單給會友看。然後,會頭會說出許多動聽的話,然後就將標到會的會款又借走了。就這樣,除了活會、死會之外,許多信徒還另外加上一筆標會得到的錢私人借款給這位會頭。
有一天,終於發現當會頭的會友人去樓空,教會接到查詢的電話連續不斷,甚至有人罵教會昧著良心騙錢,傳道者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因為自己也是受害者之一。
錢與信仰要區隔
八○年代,是台灣經濟發展到最顛峰的時期,出現了許多投資公司這種沒有資本的行業。利息之高,簡直就是天價,多則六分,少則四分,很多傳道者加入了投資公司當股東,更多信徒隨著進入。我就曾看到幾位傳道者利用探訪的時候,向會友介紹投資公司的好處,然後當「經紀人」般的替會友辦理入股手續,同時自己也因為招攬股東成績亮麗而獲得更多的獎金。還有更甚的是放棄傳道工作,乾脆去投資公司當起經理、總經理,甚至公然在傳教師總會招攬會員。八○年代末期到九○年代初期,這些投資公司紛紛倒閉,受連累的信徒越來越多,有的傳道者也因公司倒閉吃上官司,也有的傳道者遠走海外,避免在台灣被指名道姓,也有的再次回到牧會的領域中,我不知道這樣的傳道者還能傳出什麼信息?
在所有這些例子中,最令我感到震驚的就是在1992年8月在美國爆發了台福教會投資公司案。該案就是有台福教會高階領導人員也在教會中招募會員入股,甚至包括了神學院、教會的經費在內,而搞投資公司的人,竟然將招攬到的經費拿去拉斯維加賭城買股份,結果發生倒閉事件。有教會為了要安撫公司會員情緒,竟然利用主日禮拜後,在禮拜堂接續召開債權人會議,因為債權人多數也是教會的會友。先前吟詩唱歌頌讚上帝,後來是討債譴責之聲連連不斷!這樣的教會,這樣的「福音」!
二十多年前,佛教界有一個現象,就是到處有人為了要建造大型道場而在台灣四處招攬信徒購買各式各樣的佛物、舉開各種消災除孽法會,情勢有一發不可收拾之態,那時台北法鼓山負責人聖嚴法師接受媒體記者訪問時,就公開講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話:「說佛,就不要談錢;談錢,就不要說佛。」
我很喜歡引用這句話,並將聖嚴法師的這句話套在教會牧養工作上:「到教會來,就不要談錢的事;要談錢的事;就不要論說信仰。」
說了以上這些例子,我只想告訴大家一件事:到教會來,為的是要學習認識耶穌基督,而不是要討論怎樣賺錢、存錢。到教會來,若是要論說錢的事,只有說到要奉獻多少錢,而且這種奉獻必須是在「無利可圖」的前題之下開始。
保持聖潔之心
如果有信徒彼此之間私交甚篤,想要一起投資作事業,並不是不可以。但只要認真賺錢就好,先不要說要把賺得錢提撥多少作傳福音的事工經費,因為這樣的想法有「賄賂上帝祝福」之嫌。沒有人可以保證基督徒投資生意一定賺錢,也沒有人敢保證有牧師去主持公司的開幕禮拜,就必定賺錢。若有這樣的想法,那就是迷信,也是對信仰錯誤的認識,以為牧師、傳道者有神力,有這樣的想法是陷傳道者於偶像之列,很危險。我只想提醒一點:好朋友合夥作生意,失敗了,就要有勇氣接受下來,且要用信仰的素養不傷原有的感情,這樣才會有見證。若是因為合夥作生意,壞了彼此之間要好的情誼,那就是原本的情誼不堪被金錢打擊,那樣的友情不是真實的,要不,就是信仰的根基薄弱。
如果有會友向你招攬入會,而你也願意加入,萬一被倒了會,就不要告狀到傳道者那兒,因為你既然要賺比銀行還要高的利息,吃虧了,就不要怨嘆,要自己忍受下來,不能要傳道者替你伸冤和主持公道。因為真正的公道就是愛,而這種愛乃是如同《聖經》所說的,借錢給自己的同胞不可計算利息(參考〈申命記〉23:19)。《聖經》也告訴我們,只有借錢給那些無法償還的貧窮者,這樣的人才會得到上帝的祝福(參考〈箴言〉19:17),因為變成上帝替那貧窮的人欠你的債。你不能既要拿人家更多的利息,又要求不會被倒債,就像你既要投資作生意,又怕公司虧損倒閉,若有這樣的擔憂,不如將錢放進政府的銀行要安心些。
有金錢借貸的來往,就談不上真實的愛心,因為真正的愛心乃是給予,不是有條件的借給對方。當你因為愛而將錢借給對方時,請不要忘記一個非常重要的認識:有拿不回來的心裡準備。若是真的有一天拿了回來,那就是多出來的。
教會的錢乃是信徒的奉獻,不論是什麼理由,絕對不能借給私人使用,這是不用討論的問題。到教會來就應該保持奉獻的聖潔之心,而信徒應該也要清楚教會不是在談論生意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