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70期 媒體與信仰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沒有媒體傳播觀念的台灣長老教會
關鍵字:
作者/盧俊義 (台北東門教會牧師)
  每次聽到有傳道者大聲疾呼,說要重視媒體功能,或是呼籲教會要積極參與建立媒體事工,我第一個反應是很想清楚一下該傳道者的教會週報是個怎樣的樣式。在我的觀念中,教會的週報就是一份小眾媒體。如果連小眾媒體都會輕忽,談大眾傳播媒體工作,那實在是太奢求的事。

  過去教會週報都是用手刻寫鋼板在蠟紙上,然後一張張用滾筒沾油墨手印。主要內容不外是教會消息和奉獻,加上禮拜程序。若說要刻寫文章,那是很奢侈的事,因為要用鋼板刻寫在蠟紙上,一篇一千字或兩千字的文章,會叫謄寫鋼板的人大呼吃不消。

  現在的教會,幾乎每個幹事都會電腦,年輕一代的傳道者不會電腦,還很難生存呢,連我這個過半百的人,也在六年前開始用電腦寫功課,還被逼得必須偶爾上網去看看有甚麼東西。向來我的主張是越少上電腦越好,但我也發現沒有電腦還真難「成事」呢。

  有了電腦,不但可以自己印出所寫的東西,若要修改是隨時可以動手,一下下就OK了。跟過去在鋼板上刻寫於蠟紙上簡直不能同日而語。可是,我們大部分教會週報的內容依舊,並沒有因為手邊的工具已經現代化,而將工作也跟著更新。沒有,教會的週報還是一樣,內容貧乏、空洞,過去和現在都是一樣的篇幅和版面。這現象充分說明了許多傳道者雖然說要重視媒體傳播功能,其實,如果連教會這樣最基本的小眾媒體-週報,都不會加以運用的傳道者,想談傳播媒體的功能是距離很遠的。

  有不少傳道者最喜歡津津樂道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有一份台灣最早的報紙-台灣教會公報,也有一台台灣最古老的印刷機。一直在懷念這些和講這些的人,就好像博物館的導覽者,心思意念上都還停留在述說古老的故事,而不是活在今天的社會環境中,這樣的心態是不能使真正的傳播媒體工作進入現況中。

  我當然知道媒體傳播非常重要,因此,怎樣將這項工作做好也是一件很值得大家來討論的事。我個人有幾個看法:

一、 我們的青年先從改革教會週報開始。
  今天的青年已經會使用電腦,且懂得非常多與電腦相關的知識。因此,可以先將教會的週報改革一下,不僅將牧師的講道稿給印在週報上,也鼓勵大家寫稿子給教會週報,這樣,週報就開始有內容可看、可讀。我最感動的是台北重新教會;該教會青年學當週報記者,採訪教會信徒,然後將採訪得到的資料寫在週報上。看,這就是教會的小眾媒體。週報可以結連教會信徒彼此之間的互動關係。把牧師的講道稿印在週報上的好處,是使傳道者知道要認真準備講道,因為那是「白紙黑字」,亂講或是利用講道亂「開砲」都是嚴重違背信仰原則,有了講道稿的週報,傳道者講道就會更豐富,這樣對大家都有幫助。

二、 是鼓勵信徒多在一般報紙投稿。
  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沒有辦法經營一份有影響力的報紙,或是沒有能力經營一家電視台,或租用一個頻道,但我們可以利用別人的工具,傳達我們的信仰理念。比如:我們可以認真寫文章,將基督教信仰的基本信念在一般報紙、刊物雜誌陳述出來。我們不一定開口、閉口說這是基督教的觀點,我們可以用平常與人對話的方式,傳遞基督教信仰對事物的看法。

三、從軟體著手遠比想硬體設備重要的多。
  這一點往往是那些動不動就說媒體重要的人所疏忽的,他們所看到的都是停留在硬體的設備,以為有了這些設備,就可以做出想要達到的效果,但事實並不是這樣,這就好像我前面所說的,教會即使有了電腦,週報內容一樣是空洞,只需兩三分鐘就讀完,這樣的週報並沒有甚麼值得收藏的價值。

  目前台灣媒體競爭得相當激烈,即使平面媒體生存的空間也很小,看吧,「勁報」晚報在二月底關門了,而曾經在台灣社會扮演相當重要角色的自立晚報也在前年結束了它的生命,連有王永慶撐腰的台灣日報也幾乎搖搖欲墜,這些例子都在說明一件事:不是沒有媒體,而是沒有「腦袋」的「軟體」。軟體就是節目、內容。如果我們有這些,不但現有的媒體擁有者搶著要,還可以「賺錢」,這多好!

  說軟體,至少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教會的青年可以設計節目,然後將這些節目拿去和電子媒體談。我經常看到有好多年輕人點子實在多,像這次第三十九屆神研班,每天都有小小劇場節目演出,這樣的點子是相當棒、美好。若是將這些節目再加以整理,一定有很大的看頭,因為有編劇、又有演劇,就可以試著拿去和現有的電子媒體製作單位洽談。二是平面媒體方面,找幾個人好好計畫怎樣寫一系列的文章,去「攻佔」報紙雜誌刊物的版面,比如看到一個有意義的議題,就開始連串的「進攻」。舉例來說:樂透彩券的問題;佛指來台灣的問題;教育改革的問題等等,這些都有很多可以從基督教信仰的立足點去探討的空間。我相信這樣的文章必定會受到媒體的「青睞」,甚至有可能會被編輯單位重視而進行專題採訪也說不定。只要記住一件事:不用特別強調自己的信仰背景,因為這很容易給人有信仰偏見的觀感。

  這幾年來,我經常在平面媒體發表意見,也因為這樣,經常會接到電子媒體的採訪。也因為經常在平面媒體發表意見,看到的人越來越多,他們也知道基督教有不同的觀點,因為我就是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的名義發表。我相信年輕的一代應該可以做得比我更好,因為我的中文並不老練,我讀的書也很少,在寫的方面比我好的年輕人更多,有更多的年輕人涉獵的書遠比我廣泛,有深度,因此在寫稿子方面應該可以寫得比我更具可讀性,更容易上報。

  不論是電子媒體或是平面媒體,我們都必須有一個重要的認識:不要以為一次就會成功,多次接洽,熟了,也會聽到許多建議,以後就有「攻上橋頭堡」的機會。一攻上,我們就達到目的了。

  傳播媒體的工作很重要,這個大家都知道,但怎樣將這份重要的工作奠定好的根基給下一代跟隨?這才是我們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而我個人總是喜歡建議大家先從最簡單且是最容易的事開始,那就是先從咱各自所屬的教會的週報開始著手,能改變我們現有的週報內容,其它的就會開始有了新的盼望出現。
同作者相關文章:
看守神的產業:從《走過崎嶇路上》到《東基向前行》 (第 145 期)
我對基督教信仰的認識 (第 138 期)
話說彌迪理牧師 (第 136 期)
基督宗教看永生與祭祖 (第 125 期)
基督宗教看死亡 (第 124 期)
撿郵票的神父 (第 119 期)
「萬民皆祭司」之我見 (第 111 期)
話說傳道者的牧養工作 (第 101 期)
掛上帝的名行殺戮之實 (第 97 期)
不要讓我們的信仰顯出基督徒狹隘的胸襟 (第 85 期)
信徒間的「錢」事 (第 82 期)
我所知道的「活水泉」教會 (第 80 期)
從大專神研班到教會查經班 (第 73 期)
黑函…你相信這種信所說的嗎? (第 72 期)
現象篇---是「特惠」或是「特會」? (第 71 期)
沒有媒體傳播觀念的台灣長老教會 (第 70 期)
我甚為懷念的長老——溫吉安 (第 63 期)
在上帝的話語中敬拜 (第 63 期)
牧師的講道都是「上帝的話」嗎? (第 61 期)
上帝的「聖殿」遭污辱? (第 55 期)
教會談改革或運動,先從研讀聖經著手 (第 54 期)
論在教會中的服事 (第 52 期)
用聖經上帝的話重建教會 (第 49 期)
喜愛讀聖經的教會 (第 47 期)
憑著感覺走,啥米攏呣驚? (第 41 期)
我們的青少年在哪裡? (第 31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70 期 媒體與信仰 (10-13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70期  2002年  6月 媒體與信仰 70
本期主題:媒體與信仰
發行日期:2002/6/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目錄s/
雅音的蠶
報禁開放前的台灣新聞媒體
沒有媒體傳播觀念的台灣長老教會
成為傳揚的天使
解讀?解毒?----當個耳聰目明閱聽人
從基督徒觀點看台灣媒體
陪伴台灣教會成長的宣教師-安慕理牧師小傳
網咖的價值?
您可以欣賞的「聖詩」CD
安樂教會青年會暑期ABC班
ABC班永恆的祝福
洗禮s/
不可忽略的大事--青年人的婚前準備
主禱文是最佳的祈禱範本------兼談《雅比斯的禱告》
我怎麼成為一個基督徒?
思想起巴老師
「敬拜音樂」大發利市!!
回應~「牧師受聘,全家受聘嗎?」---一位平信徒的看法
0.8個布萊德比特的羅曼史
一封誠懇的邀請信-請參加基督徒人文活動
神研班過後--給盧牧師的一封信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