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82期 瑪門或上帝?
字級調整:

大專世界
種下希望的種子——一個教育營小孩的告白
關鍵字:
作者/溫純芳 (布農族,中山醫學大學天僑團契畢契)
  炎炎暑期將至,不禁提醒我:「又將是教育營出隊的時候了。」身為受教育營影響至鉅的我,理所當然的想讓大家更了解、支持教育營的事工。

兩個醫師的開始
  1985年一個夏夜,當時台東延平教會白光勝牧師(現為財團法人布農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召集了十幾個國小學生,告訴我們一個好消息:「每星期三、星期六的下午,將會有從台東基督教醫院的兩位實習醫師來延平教你們數學。」

  不久,他們來了。在一番自我介紹後,其中一個老師馬上在黑板出了約十五至二十數學測驗題,並且做了能力分班。當時出題的老師是呂宗學醫師,他成為我們A班的老師,而另一位張宏昌醫師負責B班。那時來的學生都是五年級的,只有我是四年級的學生。

  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他們兩位只要沒有實習,不管是不是星期三、六,都會從台東市,騎著不能再爛的摩托車來桃源村;於是一次次把我從石子堆的遊戲中,叫回家裡,拿起書包到教會去學數學。

  一個暑假後,經過白牧師的努力,加上台中大專學生中心的積極配合,那年延平教會除了兩位醫師外,還多了許多東海大學的學生,包括建築系陳登欽、林互存、葉贊毅、社會系胡淑娟,還有中華福音神學院傅芝蘭等,學生約二十至三十幾位,共同組成了讀書會。除了桃源村的小孩佔多數外,白牧師還邀請隔壁部落紅葉和武陵村的小孩 (知名歌手王宏恩也是當時的學生)。

師生情感非常好
  在老師人力不是很充裕的情況下,我們不分年級而採能力分班;當時除了教堂的椅子被抬到走道上使用外,還借用信徒的廚房。為了增加空間,一大清早白牧師帶著我們和教會的夫婦團契去割茅草,一捆捆的在教堂旁的空地搭建茅草屋。我們就這樣一起生活,從日出到日落。

  每天的主日學,是由關渡基督書院的學生負責,之後的課程就是X+Y=?、Good Morning……。下午課結束後,我們必須將教堂和廁所清掃乾淨;再接著「白老師時間」。白牧師通常會利用這段時間語重心長的鼓勵我們:一定要用功,不要學父母親喝酒;要讀書,以後才不會被騙去遠洋;才可以像臺上的老師們考上大學,腋下夾著兩三本書本優雅地漫步在東海校園……。白牧師不斷的鼓勵我們,不知不覺中,我的大學夢已在腦海裡被勾勒起來。當時他還開玩笑的說:「你們其中說不定有人會跟老師結婚喲!」我還暗自譏笑說:「嗯!那人一定不會是我!」沒想到白牧師的一番笑話卻說中了!

  一天課程的結束就在球類和跳舞時間中告一個段落,我至今仍無法忘記那一幕:曬穀場上,一對對身高參差不齊的老師、學生們,正互倚對方的腰際,大跳華爾茲!

  炎炎夏日整整兩個月,老師們汗流浹背的教我們函數、植樹問題、KK音標……。不知是夏天讓他們熱燻燻的,還是延平桃源村正如桃花園般,讓他們不想回家。當時曾發生一個小插曲:「一位老師的女朋友抗議了,讓他不得不回台北跟女朋友見面;那位老師回台北的一個午後,說了夢話,一直叫「菁菁、菁菁」,女朋友氣急敗壞的質問,菁菁是誰?是不是他在台東新認識的女朋友?老師一再跟她保證,菁菁是他的學生,才平息了她的怒氣。可想而知,當時師生的感情實在是好的無法言喻。

建造讓人想飛的夢
  大專學生的努力,讓讀書會愈來愈有規模,之後就成立了教育營。愈來愈多基督徒大學生參與,除了教學外,他們也教主日學。每晚,遠遠地看到教堂旁茅草屋一盞一盞的燈光,老師們正絞盡腦汁的為學生們設計課程,想盡辦法要讓山裡的小孩不怕數學,以及對付調皮搗蛋的學生。一大清早,老師還要開著教會十分老舊的福音車,下山買菜。他們不會喊累,但是教會的婦女們和師母心疼、感動他們的付出,常常主動來幫老師們煮飯、加菜。

  上了國中,我們依然期待寒暑假的到來,老師們一梯梯的上下山,在多少惜別的日子裡,〈大約在冬季〉這首歌總是伴隨、安慰我們和當時的老師們。當我們坐車送老師們去鹿野車站時,火車站的工作人員最怕看到了,因為我們幾乎都站在月台上痛哭失聲,連附近的居民都出來觀看,以為有人死了。

  也許有人會質疑,教育營一年才二次,真的會對原住民的教育有幫助嗎?教會牧師是否平時就該有課輔呢?針對這個問題,以後有機會再跟大家說明。如果你問我教育營給了我什麼?我會肯定的回答:教育營讓我會作夢,作一個要自己努力向上的夢。

  十九年前,陳登欽老師的一首〈輕輕的走過鹿鳴橋〉,一直到最近林怡萱姐妹寫《布布族的故鄉——紅山谷》一書,將近二十年的歲月,教育營製造了無數的故事,也讓台東縣延平鄉桃源村成為全國原住民部落知識水平最高者;教育營讓許多未信者皈信,也締結許多連理。感謝教育營老師們的持續付出,若不是出於對信仰的實踐、對弱勢族群的關愛,這出埃及的族群是不會走到迦南地了!

禱告詞
  親愛的上帝,我很感謝你,十九年前,你派了使者到無人知曉的台東延平鄉桃源村,種下給人希望的種子,這些年來不曾間斷,有更多的使者給這種子澆灌、鋤草,讓它成為一顆樹。願上帝的恩典和祝福,與每位曾經在這土地上的使者們同在,直到永遠。阿們。
同作者相關文章:
種下希望的種子——一個教育營小孩的告白 (第 82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82 期 瑪門或上帝? (76-77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82期  2004年  6月 瑪門或上帝? 82
本期主題:瑪門或上帝?
發行日期:2004/6/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編者的話
目錄s/
生活在「帝國」的陰影下:漫談世俗主義和消費文化對當代教會的衝擊
教會的金錢觀
當金錢遇上信仰
基督徒=品質保證?——兼談教會人際關係之異化
信徒間的「錢」事
為公殉職的學者牧師——吳天命牧師小傳
長青百合——淺談長老教會青年面對社運的困頓與展望
以「圓滿」的方式進入社區——中泰教會社區工作分享
與土地、人民一起成長
「同志神學」面面觀
無解s/
聖餐可與成年禮俗相結合嗎?
都市中稀有動物自述
從基督徒的角度看愛滋
是主s/
思念主上帝的羊羔
〈耶穌受難記〉觀後感
和平與其營造
說歷史太沈重!?
五○到六○年代的年輕人
活水泉源
原味十足
種下希望的種子——一個教育營小孩的告白
心繫萬大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