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64期 台灣囝仔「性」福嗎?——基督徒看生物複製科技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解讀台灣的情色世界——兼談青少年與性
關鍵字:
作者/徐佳青 (現為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
  近年來社會各界關於青少年的情緒、愛情生活的焦慮或性行為的統計資料數量愈來愈多,可是許多統計資料對青少年的真實生活與想法可能有錯誤的描述,譬如媒體評論和報告經常說青少年性喜雜交或不具道德感,但事實上若能透過一些私下的深入探詢,對青少年的印象就會改觀,大部分青少年男女都十分認真看待性關係與感情的事,態度上也深具道德感。根據去年台北市女權會的青少女健康熱線記錄資料顯示,青少年男女最常探詢避孕、性行為或懷孕的問題,這是表示青少年對於些問題以及實際行為的發生有不確定感,因此需要一個可靠的諮詢管道來滿足其資訊判讀與行為指引的需求,同時也尋求一種心理層面的支持,這樣的現象正是因為目前青少年男女難以透過日常教育管道或家庭成員獲得協助的結果。

  今年初有份世界色情網路使用者的調查顯示,台灣男性是全球消費網路色情比例最高的國家,這個結果自然又引發媒體聳動的大幅報導,然而不只是網路色情或商業色情在台灣的普遍程度早已名聞遐邇,平時打開報紙或電視也都容易看見,不論賣車或賣房子也都用女人裸露的身體來廣告,女人的身體變成可以消費的、可以用來賺錢的商品。事實上女體有千種樣貌,有少女的纖細、有成年的圓潤、有中老年的豐滿,但可作為商品的女體卻都必須具有年輕、性徵表現特別突出的特性。這個形象正是典型父權社會對女體的認知與界定的標準。

※ 處女情結與雙重標準
  生長於父權社會的男女孩自幼就學習到從男人的觀點看待女人的身體,女人會要求自己盡可能符合男人意欲的形貌,而忽視自己身體的真實感受與反應,這種並非建立在女性親身經驗的觀看,因此使女人和自己的身體產生了嚴重的疏離感。從商業和男人的觀點,女人的身體已經被切割、零件化,女人或者被化約成一具具生殖的肉身機器,或者也被化約成滿足男人情慾及需求滿足的物品。而當一個女人無法生育,或其身體非男人可欲的對象時,如年老、肥胖、性徵不明顯等,女性的身體似乎就沒有價值的消失在我們的社會裡了。

  傳統的社會將女性身體視為男性的財產,未婚時身體由父親管轄,結婚後女性身體的管轄權就讓渡給另外一個男人,因此女性的「處女膜」就特別被標籤化為是「原封包裝的證明」,而這種對女性身體的價值看法不但成為男性理所當然的思考,連多數女性也成為此一價值觀的被殖民者,因此青少年男女受整體社會價值影響,存有男主動女被動或雙重標準的片面貞操觀也就不足為奇。面對這個困境的根本思考是盡力破除父權體制對女體的壓制,不但在實際行為上,更要在意識思考上,讓女人成為自己身體的主人,對抗這種將女體商品化與作為男性情慾客體的現象。

※ 性是權利還是義務?
  正因為男女性對自我的身體觀有極大的差異,個人的情慾表現也沿著性別刻板印象發展,一般人多認為男性容易「為性而性」,男性較吝於付出感情,不談個人感受;而女性較傾向「為愛而性」,女性會因為性關係發生而將自己的身體與未來生活託付給男人。男性是性關係與感情追求中的主動者與決定者,而女性是被期待要被動等待或扮演配合的角色,因為這種位置的差異,男女兩性之間的愛情與性隱含有一種權力關係,「性」是男性的權利,是女性的義務,無怪乎許多進入穩定感情關係的女性會在親密關係中感到寂寞和無奈,相對地,男性也在這樣的性別印象與社會期待下,與自己內在的感情產生疏離,男女兩性都難於表達自身的真正感受。

※ 自慰與性幻想
  美國著名的性學專家金賽博士與海蒂報告都曾作過大型的調查,研究美國男女性真實的私人情色世界,結果顯現男女兩性都有自慰與性幻想的行為與需求,但是在公開或大眾生活中經常只見男性的性態度與行為,而鮮少能夠呈現女性情慾的真實樣貌,這是由於社會對男性表達或從事「性」的容許程度遠大於女性,因而女性被迫隱藏個人的真實需求與反應,兩性從「性」到個人生涯發展多沿著上述的地位與模式發展,由此可以了解父權體制的影響力有多麼深遠。台灣雖沒有美國這類的大型性學研究,不過從男性高度消費色情的現象,以及各種媒體大量暴露女體的作法,其實也不難推論台灣社會中女性的情慾壓抑與男主動女被動的關係模式。

※ 結論
  以台灣目前的經濟與教育水準和許多已開發國家相比,我們的青少年生存環境特別的惡劣,由於功利主義升學掛帥與文化價值趨於保守的影響下,青少年時期敏感的心理深受壓抑,很少人關心他們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愛、感情與認同,因此絕大部分台灣青少年缺少自我認同與自尊並非偶然。事實上,處於青少年時期的男女性需要積極體驗愛與情慾需求,能夠在實際的生活情境中逐漸成長探索,才能真正發展出自我認同。而發展性教育的目標就是要去接觸年輕人的內心世界與生活經驗,並試著幫助他們發覺自己的性向與真實需求。

  但以目前的教育制度與內涵來看,台灣的性教育實施既不普遍,內容又十分貧乏,無法真正滿足年輕人的需要,成年人(無論是教師、家長或醫師)多還是以嚇阻的態度在傳遞「性」的訊息,因此每逢暑假就伴隨「九月墮胎潮」的負面論述,似乎青少年男女真的很不負責,喜歡隨便懷孕墮胎;但事實並非如此,是因為我們給年輕人的協助太少,而要他們個別承受得太多,使他們長期在憂慮與害怕中經驗人生必經的歷程,以至於安全、愉悅且健康的性關係沒有辦法在年輕人的心中生根,這是何其殘忍的事實。

  根據上述的探討,台灣男女想要建立兩性平等、愉悅與健康的情慾關係,現代女性應該要勇於表達自己的需求,敢於追求自己的理想,不要將男女兩性的情慾關係窄化成自我限制的柵欄,男性需要多分享個人內心的感受,理解伴侶的需求,讓情慾關係成為生命重要的部分,突破性別的刻板印象,和不同性別的男女都建立友誼與互相支持的關係,如此方有可能重新享有美好的情慾生活與健康的情感世界。
同作者相關文章:
一個民意代表的工作倫理 (第 112 期)
以正面思考面對少子化一專訪徐佳青 (第 109 期)
宗教與政治的『愛恨情仇』--淺談台灣宗教團體和政黨的關係 (第 75 期)
男人與女人之間 (第 67 期)
解讀台灣的情色世界——兼談青少年與性 (第 64 期)
教會參與,男女大有別? (第 60 期)
教會「性教育」的發展程度知多少? (第 58 期)
關於「失業」的新想法 (第 52 期)
愛情、兩性關係與性別教育 (第 47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64 期 台灣囝仔「性」福嗎?——基督徒看生物複製科技 (9-11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64期  2001年  6月 台灣囝仔「性」福嗎?——基督徒看生物複製科技 64
本期主題:台灣囝仔「性」福嗎?——基督徒看生物複製科技
發行日期:2001/6/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目錄s/
請原諒我,女孩!
編者的話
台灣囝仔「性」福嗎?
解讀台灣的情色世界——兼談青少年與性
從聖經探討基督徒對性的態度
牧會關顧中的性教育事工
讓教會青少年事工「性」趣盎然
宿舍關門後的話題
淚水與精液的堆積-一位瘦弱男子的情慾耕耘心路歷程
性、感情與婚姻——給青少年的幾個提醒
獻身普世運動的台灣本土神學家——黃彰輝牧師小傳
基督民代在哪裡?
靠岸 s
兩性EQ發榮光——記衛理公會高雄榮光堂的兩性工作
瞻前而邁的人生理念——基督教的終末觀
給我愛情,其餘免談
反墮胎生命倫理原動力省思
墮胎不?墮胎! 墮胎?不墮胎!
誰說久病無孝子
傳統武術與福音
對MP3的見解和省思——回應〈台灣的盜拷文化——都是燒錄機惹的禍?〉一文
你的「性」觀點多元嗎?
培養有感動力的影響力
陽光少年——他們的故事
回憶.感恩.西羅亞
我的信仰歷程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