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64期 台灣囝仔「性」福嗎?——基督徒看生物複製科技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台灣囝仔「性」福嗎?
關鍵字:
作者/葉大華 (現為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研究生)
※ 前言
  四個小男生站在路邊,望著疾駛而過的公車七嘴八舌起勁地聊著。「ㄟ,好屌哦!有裸女趴在裸男身上的公車廣告,在街道上跑來跑去,好養眼哦!台北囝仔真『性』福!」第一位帥哥羨慕地說著。「那有啥稀奇!我們這裡省道上多的是火辣辣的檳榔辣妹,而且越往南部穿得越清涼,『性』福沒有城鄉差距啦!」第二位帥哥不甘示弱地說。「距離哪是問題,現在只要上網就可以看到最麻辣級的資訊,管他一夜情還是援助交際,心動就可以馬上行動,這才叫『性』福勒!」第三位帥哥得意洋洋地說。第四位帥哥終於忍不住問道:「那是誰說女孩子都是外星人啊?!」……「嗶嗶嗶」,此時手機正在床頭前用力地揮舞著雙手叫我起床。揉了揉雙眼,想起了剛才的夢境,心中不禁納悶著「台灣囝仔真的粉『性』福嗎?」

※ 缺乏自我保護的性認知
  不如先來看看幾項調查吧!依據戴銳斯保險套公司於1998、1999年兩次針對全球十四個國家,四千二百名16-21歲青少年的性態度問卷調查,台灣青少年:1.第一次發生性行為的平均年齡為17歲,比全球平均年齡15.9歲還要來得晚。2.第一次性行為中沒有採取避孕措施的比例高達49%,居全球之冠。3.第一次性行為中沒有採取避孕措施是因為缺乏工具的比例達62%。4.另外,預期在婚後才發生性行為者仍達43%,也是世界之冠。5.台灣囝仔的性衝動表現突出,希望認識一個月後就發生性關係者有31%,也是第一名。(註)從這些數據約略可看出,台灣囝仔在性態度上具有傳統保守的傾向,然在性行為表現的開放度上卻絲毫不遜色。

  但是台灣囝仔在自我保護等國民基本「性知識」又是如何呢?依據勵馨基金會於去年7月所發表的《少女紅皮書》指出,青少年同儕中約每四人就有一人有過性經驗,其中五成到六成五的有性經驗者不曾或很少採避孕措施。而據衛生署統計,台灣未成年少女每年產下一萬多名嬰兒。前述調查中也指出,當少女懷孕時會墮胎的比率高達百分之五十五到六十,三分之二的父母會希望未成年懷孕女兒施行人工流產,因此少女墮胎問題嚴重,影響少女健康。另外,依內政部警政署統計,1997-1999年,性侵害受害者逐年增加,年齡以十二到十七歲的少女最多,占所有受害者的五成以上,1999年有一千一百八十位少女受害;2000年1-7月已有六百八十五位少女受害。(勵馨基金會,2000)由此呈現出青少年對於自我保護的認知仍然不足。

  此外,伴隨著網際網路的倍速發展,「情」「色」合鳴的網路世界,將青少年的性經驗帶往另一個新境界。依據台北市議員陳雪芬於去年10月,針對台北市十二所高中職學校進行的「高中職學生網路及交友情形問卷調查」,指出高中職學生對於「是否認同跟網友發生網路一夜情的行為」,有高達57.34%表示認同,其中已有5.13%已實際發生過一夜情行為。(陳雪芬,2000)看完上述數據,你認為台灣囝仔「性」福嗎?
  
※ 「去性化」與「健康的性」
  不過這些數字至少提醒了我們兩件事:

一、大人們不要再將青少年「去性化」,認為青少年身心的發展不夠成熟到可以體會性的愉悅,或認為青少年會懂得或應該要懂得「壓抑」及「處理」自己的性慾。台灣許多的父母或師長由於本身未受過性教育,因此對子女的性教育往往採取「土法煉鋼」的方式,即絕口不提「性」字,或遇見與色情或性有關的話題時,馬上斷然要求子女迴避或進行主觀性的評論。在他們的觀念中,囝仔人最重要的是專心唸書,性事等到長大後自然而然就會知道了。殊不知很多青少年正因為無法從周遭大人身上獲得對性最直接的資訊與觀念,因此只好向外發展,尋找所需的養分(可惜都是一些十分「養眼」的訊息而已)。此外,也有許多大人並未意識到青少年有性需求,甚至貶抑青少年的性需求。事實上,性絕對不是抽離於現實生活中「真空」狀態下發展出來的觀念,它是一出生就跟著我們一輩子的。而青春期又是性認同的重要發展關鍵,大多數青少年性價值觀念的形成是受到周遭成長環境所影響,因此成人社會對性的態度影響青少年至鉅。

二、僅管全球青少年第一次發生性行為的年齡逐年下降中,但我們仍然發現尚有許多年輕人選擇不採取類似行為。因此釐清青少年性經驗的普遍性與獨特性,將有助於發展出尊重青少年個別差異的性教育,而避免讓青少年陷入「集體性焦慮症候群」。有長青人向我表示過,每次看到類似青少年性行為的數據報導,聳動的標題常常讓他覺得十分不是滋味,因為他總是被歸入為發生率中百分比的分母,等於他是被當作背景參考數據,這在一般男性同儕環境中常常會被凸顯為異類或被視為「無能」,但在教會或團契生活中,又無法很自在地提出或分享對性的看法與需要,讓他覺得很有壓力又覺得壓抑得很焦慮。長期在研究人類性行為的專家學者指出,性關係中沒有「正確的經驗」,只有「健康的性」。(Erik Centerwall,1996)姑且不論你是否贊同這樣的立論,至少它凸顯出,性是極為個人經驗取向的,每個人都有其對性表達的獨特性,因此我們應當對個別的差異性予以尊重,即使你無法認同。但對「健康的性」的追求應是普遍性的。

  由此可見,青少年在經歷性的探索過程中,其實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在橫衝直撞的慾望裡,他們也需要有人幫他們指引一個方向,讓他們有更好更健康的選擇。

※ 落實青少年性教育
  台灣囝仔若要真的「性」福,符合兩性平等尊重概念的「性教育」是最重要的武器。但環顧現今台灣青少年性教育的主導權,卻是媒體專美於前,學校與家長遠落其後。科技雖然始終來自於人性,但科技過度的擴張也不斷在巔覆與挑戰人性互動的倫理與界線。在網際網路十分發達的今日,資訊文化澆灌下成長的e世代,網路世界對性討論或性實踐的不設限,往往使得性的探索或性行為簡化為性交,發展成為有性無愛的人際關係,模糊了性與愛的界線,並不斷複製現實生活中兩性互動的刻版角色。面對媒體科技的龐大力量,大人們恐怕需要捫心自問:我們對於性真得懂的比青少年多嗎?我們要如何奪回性教育的主導權呢?如果我們真的認為成人應該扛起青少年性教育的責任,以下兩點是個人認為需要深思的切入點:

一、成人在青少年性教育上應該扮演何種角色?
  這是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因為性教育反映出的就是價值觀的差異。或許瑞典對於青少年性教育的看法可以提供我們另一個向度的思考。他們認為性教育主要是「協助青少年透過不斷的嘗試,設定自己的界線,培養自己的道德信念,以建立屬於青少年自己的一組道德觀。但這需要透過對話。因此與青少年談性不能只談性的生理面或性問題,而要把相關的親密或人際關係教育一併處理。」因此性與親密關係既是人際關係的一環,成人們應將青少年的性活動視為生涯規畫的一環,提供規畫的指引,而非只強調擇偶條件的規畫而已。如:每次約會時性活動的底線、如何在不違反自身信仰價值觀下找出雙方可接受的性活動模式、乃至擇偶、進入婚姻的規畫及價值觀的澄清、知道有哪些資源可以保障自己的性自主權等。如此青少年不會因毫無準備下率「性」而為,導致做下令自己後悔或傷害別人的行為。

二、誰是最好的青少年性教育者?
  國內外許多的調查發現,如果青少年與異性交往發生困難,通常最希望從「朋友、同學、同事」等同儕團體中取得協助,其次才是輔導機構或父母。因此,國外許多性教育方案,主要是培訓青少年成為同儕宣導者(peer educator),讓青少年以自身的經驗出發,對青少年說話。因此,培養青少年成為第一線的性教育工作者,對於落實青少年性教育是一個重要的著力點。可惜國內目前尚未發展出此模式,除了軟體人才及資源不足外,此與國內對青少年性教育的看法及重視程度仍未普及至家庭或社區系統有關。

  此外,上述兩點也試圖在反省成人需要再性教育。如果我們要與青少年在開放的基礎上對話,協助青少年去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道德觀,大人們得該捫心自問,我們自己的性價值觀是什麼?有許多父母無法成熟地處理自身的感情生活,卻嚴格地約束自己的子女,或甚至有著錯誤的性迷思,侵害了自己的子女,這都會造成許多傷害。有句話說「錯誤的性教育比不教性教育所產生的傷害更大」,因此我們需要了解我們既有的性價值觀為何,並再教育自己以保障子女們的性自主權,而非操弄其性自主權。尤其經過許多婦女團體的努力,現今台灣社會立下了許多堪稱先進的法令,青少年若要掌握性自主權,成人必須灌輸其相關法令資訊,這都是要與青少年一起學習成長的。

※ 結語
  「性」要成為台灣囝仔的祝福還是詛咒?台灣青少年是否真的「性」福?端視我們提供了什麼樣的性教育與對話空間。同樣的問題,反過來想問我們長老教會,我們又提供了何種性教育環境給教會的青少年?還是我們都把責任推給了上帝和撒但,只需丟下一句「答案都在聖經中」?
同作者相關文章:
教會要和受苦的年輕人站在一起 (第 154 期)
不信「世代正義」喚不回 (第 151 期)
低薪青年冏世代 誰來幫幫忙? (第 129 期)
青春自殺「勿/誤」語? (第 86 期)
台灣囝仔「性」福嗎? (第 64 期)
1.戴銳斯保險套公司(1999)1999年全球青少年性態度調查。

2.勵馨基金會(2000.11)少女紅皮書記者會,2000年,勵馨基金會。

3.陳雪芬(2000)高中職學生對網路一夜情心動並行動調查報告,2000年,http://www.tcc.gov.tw

4.Eric Centrewall & Skolverket(1996),劉慧君譯,《可以真實感受的愛——瑞典性教育教師手冊》,1998年,女書店出版社。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64 期 台灣囝仔「性」福嗎?——基督徒看生物複製科技 (5-8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64期  2001年  6月 台灣囝仔「性」福嗎?——基督徒看生物複製科技 64
本期主題:台灣囝仔「性」福嗎?——基督徒看生物複製科技
發行日期:2001/6/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目錄s/
請原諒我,女孩!
編者的話
台灣囝仔「性」福嗎?
解讀台灣的情色世界——兼談青少年與性
從聖經探討基督徒對性的態度
牧會關顧中的性教育事工
讓教會青少年事工「性」趣盎然
宿舍關門後的話題
淚水與精液的堆積-一位瘦弱男子的情慾耕耘心路歷程
性、感情與婚姻——給青少年的幾個提醒
獻身普世運動的台灣本土神學家——黃彰輝牧師小傳
基督民代在哪裡?
靠岸 s
兩性EQ發榮光——記衛理公會高雄榮光堂的兩性工作
瞻前而邁的人生理念——基督教的終末觀
給我愛情,其餘免談
反墮胎生命倫理原動力省思
墮胎不?墮胎! 墮胎?不墮胎!
誰說久病無孝子
傳統武術與福音
對MP3的見解和省思——回應〈台灣的盜拷文化——都是燒錄機惹的禍?〉一文
你的「性」觀點多元嗎?
培養有感動力的影響力
陽光少年——他們的故事
回憶.感恩.西羅亞
我的信仰歷程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