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78期 想像「民主」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基督教家庭裡的民主就是一起吃飯
以基督教信仰作為家庭教養準則,首先是大家都要聽上帝的,也就是以更高層次的權威準則,為基督教式教養的共識。
關鍵字:
作者/吳明漢 (台南大專學生中心牧師)
前言

「晚上要吃什麼?」這是白天上班、上學的家庭,每晚的大哉問。如果是外食,在台南要選哪一間店晚餐,四個人有超過四種想法。這不是飯、麵、水餃或高低碳的問題,而是在這些不同的想法裡,要如何讓大家都心滿意足地共食?「一起吃飯」這件事最能體現家庭裡的民主或獨裁,也是強調以基督信仰為中心的家庭最大的苦惱。
 
民主vs.獨裁,家庭vs.國家

「民主」一詞通常可以找到「獨裁」作為相對詞,加入兩個大小集合「家庭」和「國家」則有四種組合:民主家庭、民主國家、獨裁家庭、獨裁國家。
 
我的工作常接觸到基督徒家長,當他們來找我諮詢如何以基督教信仰作為家庭教養準則時,我會先確認:他們的孩子是否讓他們感到叛逆?若是的話,我便會先解釋民主國家、獨裁國家與民主家庭、獨裁家庭這四種組合的差別,尤其重要的是,想推翻獨裁國家需要「革命」,至於想改變獨裁家庭則要「叛逆」。簡而言之,您會覺得孩子讓您感到叛逆,就像國家統治者覺得國內有叛亂分子搞革命。叛逆一定要有對象來對抗,跟革命一樣。
 
革命成功後就會變成民主國家嗎?當然不可能!正如長期以來過著不健康的生活,某天去爬一座差點要人命的小百岳,然後期待身體馬上變成肌肉人一樣不實際。不健康的人爬一座山,改變不了長期不健康的困境;不健康的國家換了人統治,同樣改變不了原本的體質。健康的民主國家是經由整體健全的國民意識、教育政治及經濟社福等全方位的長期民主素養養成,健康的民主家庭亦同。
 
對民主方法最大的誤解

當我們在家庭裡談民主,並不是大人聽小孩的,也不是先生聽太太的;正如談民主時,以為是指國家為僕人、人民是主人,就像小孩要當主人、大人要當僕人。這是對民主最大的誤解,認為強者要聽弱者的。當獨裁家庭開始聽叛逆的孩子想說什麼,其實他們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因為這個從小被獨裁養成的孩子,對於自我追尋僅是抵達登山口。獨裁家庭的孩子想反抗的是壓迫的來源,但去除壓迫的來源後,獨裁家庭的體質無太大變化,想要像民主家庭生活必須重新學習。
 
以基督教信仰作為家庭教養準則,首先是大家都要聽上帝的,也就是以更高層次的權威準則,為基督教式教養的共識。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大家都要聽上帝的」同樣會走向民主或獨裁兩個端點,差別在方法與方法論的運用方式。方法論是所有方法背後的想法,不懂得分辨方法與方法論的異、同會導致災難。將「大家都要聽上帝的」認為是方法,則會因上帝的隱匿性(Deusabsconditus)而假想出一個需要被代言的上帝;於是,就會導引出大家都要聽上帝的,隱匿的上帝需要代言人,所以大家都要聽上帝的代言人。
 
更高層次的權威

反之,若視「大家都要聽上帝的」為方法論,便明白如何校正所有「大家都要聽上帝的」的方法,有效避免強者聽弱者或弱者聽強者的兩種災難。因為方法論的思考將上帝的隱匿進一步直指人性中的位格。加爾文在其著作《基督教教義》第一卷56章,提及受造時的人性是人對創造者知識的來源(註1),而人性中的有限位格則是對上帝完全位格的映照(註2)。
 
「大家都要聽上帝的」是更高層次權威之方法論基礎,「每個人的位格裡面都有上帝的神性」則是方法論的延伸,如此我們便能來談基督教家庭裡的民主關係。以基督教信仰作為家庭教養準則,仰賴方法論的確立,接著才是在穩固的方法論上長出有效的教養方法。如此,晚餐要吃什麼,需要尊重每一個人的想法,大家吃的不僅是晚餐,更是信仰家庭對每一個人性位格的尊重。
 
政治平等的集體決策模式

如果方法論是「每個人的位格裡都有上帝的神性」,若要大家都聽上帝的,那方法就是「議事」。透過好好議事討論,充份運用每個人性位格中的神性來達成共識,尋求議事後的上帝心意。在《民主十問》一書開頭提問:「民主是什麼?」延伸的副標:「民主是建基於政治平等的集體決策模式」(註3),集體決策就是議事決策,而非寡頭政治的獨裁統治。好好討論達成共識,仰賴參與議事者能負起議事過程之全責。
 
以羅伯特議事規則(Robert's Rules ofOrder)來談議事的過程有幾項重點:動議中心(接納傾聽)、主持中立(公平公正)、機會均等(尊重平衡)、立場明確(思想清晰)、發言完成(完整論述)。集體決策模式的民主議事方法,以我們一家四口為例,便是在決定外食的晚餐前開始討論,透過動議中心提案(每個人都有提案資格),輪流擔任議事主持者(目前是我和太太主責),在一家四口機會均等、發表明確的想法過程,逐漸形成晚餐是飯、麵、水餃或高低碳的共識決。這是產生出大家都期待的晚餐的方法,也是基於尊重每一個人性位格中神性的方法論
 
這飯到底該怎麼吃?

目前我們家的兩個男孩子是九歲和七歲,我和太太所理解的基督教家庭之民主,首先要培育出健全的人性位格,也就是從小就有議事思維與能力。大概在他們學習講話的初期,我們就刻意要他們表達各種感受與想法,尤其在食物的喜好。悲傷的是老大自小不愛吃青菜,老二則是不喜歡吃白飯,所以在共食過程常常需要透過議事解決紛歧。
 
不喜歡吃青菜者,在議事過程逐漸接納幾種菜味沒那麼重的青菜(目前可接受青菜增加至12種);不願吃白飯的,則可接受淋上肉臊配飯。更重要的是,持續議事解決晚餐問題,目前五次晚餐中大概有高達四次是一家四口都期待的晚餐內容。議事能解決晚餐選擇,也同樣能解決生活上的各樣事務,包括家事分配、家庭日出遊與生命階段重大選擇。
 
基督教家庭裡的民主,就是基於「所有人都要聽上帝的」方法論,來尊重每一個家庭成員人性位格,願意在家庭生活的集體決策中「重視議事、努力議事、反覆議事與持續議事」。當議事成本逐漸下降,並與決策效益產生甜蜜交叉點後,意味著這個民主家庭能夠用最小的成本,來獲得最高的效益,這是上帝國度臨在的信仰家庭。沒有誰聽誰的這種事,大家都要彼此表達傾聽接納,營造出幸福且強大的談話空間。上帝會與我們共享每一次團契議事後的民主饗宴。
 
附註:

1. 加爾文(J.Calvin),加爾文基督教要義翻譯小組譯,《加爾文基督教要義》(上冊),臺北,加爾文出版社,2007,頁136。
2. 劉清虔,《神.人.生死》,台南,人光出版社,2003,頁208。
3. 馬嶽《民主十問》,香港,香港城市大學,2016,頁2。
同作者相關文章:
基督教家庭裡的民主就是一起吃飯 (第 178 期)
性別、族群的宰制與自覺:路得記與以斯帖記 (第 162 期)
基督徒學生運動在台南的實踐 (第 149 期)
為什麼耶穌要禱告? (第 116 期)
「人性化」的基督教? (第 109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78 期 想像「民主」 (8-11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78期  2021年  6月 想像「民主」 178
本期主題:想像「民主」
發行日期:2021/6/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民主圖像
從民主想像看神主憧憬
基督教家庭裡的民主就是一起吃飯
吹響吧!教會民主!——一位PCT青年的田野筆記
PCT教會體制不是民主,是什麼?
數位身分證的隱私權問題
文化、民主與危機
想像「民主」
Fight For Democracy
種子之家
基督徒身上有裝電池嗎?
安靜美善的力量——懷念張德香牧師
中會、總會開什麼?可以直播嗎?
緬甸政治情勢及宣教應對策略
淺談酷兒與酷兒神學
問候(Masial aupa)
牧師kap兄姊趣味的對話
龍潭个陂塘
盧雲《愛勝過恐懼》
另一種鄉愁
偏離!?
屬天的安息
台南大專宿舍部查經
如今我是否已經成為別人的祝福?
愛鄰舍如同自己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