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23期 吟聖詩 最有fu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唱出時代之聲
在這本新的聖詩裡,有著八十年代以來教會的奮鬥痕跡,呈現了信仰文化的多元性。
關鍵字:信仰  多元  聖詩  普世精神  改革宗 
作者/王貞文 (台南神學院講師,聖詩作者)

清晨的禮拜堂,還未被煩擾的世間聲音攪亂,心可以慢慢甦醒,聆聽窗外的鳥唱,與自己內心的靜寂,然後,不需要任何伴奏,只需一個清朗有力的人聲,緩緩地用排灣族的古調唱著:「Lja-lja i--yu a i!」會眾回應著,唱:「上主的法律完備,使人的生命更新。」(新版聖詩190)

素樸動人、屬於台灣大地的古老聲音,重新被挖掘出來了,成為尋索台灣新的身份認同、表達新的信仰生命力的聲音。在2009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所出版的新版聖詩裡,提供了這樣的聲音,引領著新的靈性。

※八十年代以來教會奮鬥的痕跡

世界跨入二十一世紀,傳播的速度快到不可思議,世界的局勢變化不已,信仰所受到的挑戰也日新月異。舊的信仰語言、聚會模式、溝通方法,越來越沒有辦法因應新的時代,必須去開發新的信仰表達方式,用新的歌聲,在這個時代唱出信仰的告白,傳揚我們所信的核心。

因為這樣,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自1980年以來,就邀請、推舉教會當中有能力的人,以新的創作與翻譯,修訂、增補1965年出版的聖詩。這期間,教會經歷了美麗島事件的衝擊,經驗著上帝保全烈火中的荊棘權能護佑,堅定著通過愛與受苦,成為台灣土地盼望記號的信念。1985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信仰告白,終於在總會中通過,確立了一個既普世又釘根於本土的教會觀。這樣的信仰告白為基礎,也就是新聖詩的方向。在這一段風雨不斷擊打的日子裡,許多詩歌被寫了出來,在缺乏媒體的宣揚之下,慢慢地在一些團體中傳唱著。歷經多年,經過許多人的努力,一本新的聖詩終於編輯完成了。

在這本新的聖詩裡,有著八十年代以來教會的奮鬥痕跡,也呈現了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文化的多元性,更有著急速變遷的時代腳步踩踏出來的崎嶇。這本聖詩是否能被許多信徒接納?這些詩句與音樂,是否能成為某個世代共同的信仰語言?得讓歷史來檢驗。在此,我想就使用這本聖詩的實際經驗與一些觀察,來分享這本聖詩獨特而美妙的地方。

※修和與再出發的原民之聲

台灣有很豐富的在地音樂。十九世紀的宣教師在台灣的心臟地帶收集了一些曲調,用來吟唱聖詩。那些平埔巴宰族與西拉雅族的傳統曲調,讓台灣的聖詩有一定的在地性,有了獨特的風味。歷經清領、日治、國民政府的統治,台灣的原住民族經過被污名化、強制同化的痛苦歷程,重新尋找尊嚴與認同,終於在二十一世紀,讓原住民的文化重新綻放。在2009年的新編聖詩裡,有著尋回原住民信仰的尊嚴與美麗的深沉足跡。每一族都有詩歌被選錄進來,有重新尋回的傳統之聲,也有現代創作的詩歌。

我個人也參與了其中一首的創作。當聖詩委員會邀請我寫聖詩,並強調希望能有本土的關懷時,我第一個想到的調子,就是一個鄒族的古調MIOME,悠遠、沉靜、充滿台灣山川當中的靈氣。我想根據這個調子來填詞。

能用鄒族的音樂來寫聖詩,是一個百浪(漢人)對台灣這片土地的謙卑求恕的敬禮。身為一個住在嘉義的漢人,從小被吳鳳的傳說餵養著,親眼看到漢人與鄒人的族群差異,感受過鄒人所受壓迫,也經歷過鄒族的原住民為打破吳鳳神話所做的長期奮鬥,我深深感受到這個族群的軔性,也為他們的生命力感謝上帝。當這個古調成為整個台灣教會的詩歌,將是基督的愛讓族群彼此修和的時刻。

於是我用這個古調寫了一首講群合一的歌:「主基督,你的擔阮著擔」(新版聖詩524首)。族群當中的和平工作,不是靠在上位者來做,而是靠著所有願意讓耶穌基督改變的人,同心協力、不懈怠、不喪志的堅忍奮鬥。所以,這首詩以願意起身接受使命為開始,談到要培養愛土地與愛人之心,要因基督之愛而抱希望奮鬥,直到基督捨命的愛為我們打破隔離的牆,所有的族群可比一起活出上帝的祝福。

原本這首詩是根據MIOME調較流行的簡化版本來寫作,在聖詩的編輯過程中才發現,有一個更有古味、更豐富的版本,是由高英傑先生所記錄傳唱。高英傑先生的父親高一生,是鄒族的傳奇人物,一位有遠見的領袖,身兼作曲家、詩人,白色恐怖時代的政治受難者。高英傑先生本身有很好的音樂造詣,是令人尊敬的前輩。於是我又再次根據高英傑先生所錄之版本,重新改寫成這個版本。在辛苦的改寫過程裡,才感受到那濃濃的原味之美。

這樣一個過程,也可以看到聖詩編輯者的堅持與用心。現今有許多「改良版」的原住民歌曲,將傳統的曲調改編為較接近流行歌謠的唱法,省略特有的裝飾音與獨特的豐富變化,但是在這本聖詩裡,卻相當堅持要將原來的曲調盡量完整地記下來,讓不同族群的人也都可以感受到那「原味」。雖然這樣一來,可能有不少人會看著那些陌生的裝飾音,心生畏懼,也添加了學唱過程的難度,但是一旦跨得過那個門檻,所進入的是一個更高、更深、更開闊的境界,對我們靈性的塑造有深刻的幫助。

※多元的普世精神vs. 全球化的單調

全球化將世界許多城市的風貌變得毫無分別,跨國公司的標幟處處可,地方的特色消失了,在地的文化被強勢的殖民帝國文化吞滅了。在教會生活裡也可以見到這樣的趨向:由美國、韓國、台灣、到新加坡、香港,由芬蘭到南非,由英國到印度,基督新教的禮拜裡的音樂越來越單調一致。過去是十九世紀的浪漫音樂成了讚美上帝的主流歌聲,現在則與全球的流行音樂同步,以較熱情的節奏與電音的伴奏,營造著天堂之福樂與甜蜜。但是,每個地區,即使是用著不同語言唱著詩歌,卻總是同一種風格、同一種神學內容、同一種信仰體驗。詩歌也都全球化了!

新聖詩卻以另一種方式幫助我們去認識這個世界—一個尚未被全球化壓成平板單調的世界,一個有著豐富多樣面貌的世界。你可以在這本聖詩裡經驗到多樣性的文化、多樣性的音樂語言、多樣性的節奏感、豐富多元的信仰經歷。

你可以通過這本聖詩裡的詩歌,與受壓迫的北美洲原住民一同唱出對創造主的頌讚,也可以與屹立不搖的俄羅斯正統教會,唱出深沉有力的祈禱,與中國的信徒唱出在教會受共產政權的苦辱與壓迫時,對「良人」基督堅持不變的愛意。加勒比海的節奏讓我們的聖餐成為一場充滿恩典的筵席,南非祖魯族充滿力量的歌聲,唱出我們願受差遣服事主的熱情。

這是一種普世精神的表現。幾乎所有參與在普世運動的教會,都有詩歌或禱文被收集在這本聖詩裡面。翻開後面的索引,有詩詞與曲調的國別索引,從起首字母是A的阿根廷,到起首字母是Z的辛巴威,當中有不少國家,是在上一個世紀歷經困苦,才得到自由與獨立的,他們的教會參與了國家的誕生,以信仰的力量幫助人民去面對變局,扶持、呵護希望的火花。詩歌背後往往孕藏一個民族與上帝同行的故事。

其中有一首來自巴勒斯坦的詩歌(472首),祈求著和平:「和平的主上帝,將?和平賜世間。」簡短、安寧、單純,唱幾遍就能記住。我第一次聽到這首詩歌,是在一個普世教會的會議裡。來自巴勒斯坦的教育家、女作家喇合(Viola Raheb)帶領大家用阿拉伯文唱這首和平的禱詞。那時,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才在奧斯陸簽了和平協定,以色列軍隊退出佔領區,大家對中東的和平充滿期待。這首詩歌唱出了巴勒斯坦人民對平安的祈願。

但是不久,這個和平就又破局了。在伯利恆擔任一個基督教中學校長的喇合,寫信給友好教會,報告在以色列當局停水、停電、限制人民行動的狀態下,巴勒斯坦人民怎樣堅持活出有尊嚴的生命。我們繼續唱著這首詩歌,為巴勒斯坦與以色列之間的和平禱告。

2003年,一位美國的年輕志工若雪小姐(Rachel Corrie 1979-2003),為了保護一位巴勒斯坦醫生,以肉身阻檔以色列拆除大隊的巨大推土機,被巨輪碾壓死亡。巴勒斯坦地區的人權議題,又成了關注的焦點。我們繼續唱著:「和平的主上帝」,問上帝:「還要多久?還要流多少無辜的血?和平才會真正臨到?」

這是一種與透過全球化市場機制建立的世界觀完全不同的,深入每一個地區的處境的靈性陪伴。通過聖詩與它們的故事,我們保持醒覺的心,與這世界許多受輕忽、被誤解的人民相連結。這是一種真正的普世精神。

音樂的多樣性,勢必帶來陌生感與抗拒,也增加了不少學習的難度,這是這本新編的聖詩得面對的挑戰。這是一場有意義的挑戰。特別是全球化的趨勢是那麼強,在這樣的潮流下,要聽見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的聲音,真的需要更用心。

許多另類的傳播媒體,傳佈著獨立於市場體系之外的聲音,可以把世界各地被遺忘的人民的聲音,聚集起來。網際網路是其中一個有效的工具。喇合的聲音,若雪的故事,都是通過網路裡的小眾,慢慢地傳播開來。聖詩的學習,相信也可以通過網際網絡所提供的各樣平台來進行。辛勤的編輯者也正在努力要透過網路資料庫的建立,讓這普世的、多元的聲音可以傳播開來。

※在改革宗的精神裡唱出力量與希望

宗教改革之後一個了不起的突破,就是信徒在禮拜當中不再只是觀眾,也不再只是一個孤單的、求平安的朝聖者。藉著大家一起吟唱的聖詩,信徒活躍地參與了讚美、祈求、與信仰告白,並在上帝面前成為相互結連的團契。在禮拜中,我們傾聽彼此的歌聲,以謙卑的心來敬拜上帝,傾聽上帝。公眾的詩歌,是禮拜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所以,當這個時代的趨勢潮流,正在以震耳欲聾的電子音響,通過少數人自我陶醉的歌聲,想要塑造一種天堂氛圍時,長老教會新編的聖詩,卻是要以素樸的公眾聖詩,提醒大家回歸改革宗真正的信仰力量,那就是所有的信徒一起動起來,一起在聖經的話語上成長的力量。

就像每一本改革宗的聖詩一樣,在這本聖詩裡,每一首聖詩的譜的下方,都有標出經文的參考根據。而每一首聖詩的音調高低,都考慮過,是要適合大多數的人的音域,是每個人可以開口唱得出來的。這就是為了信徒的教育,為了讓所有的人都開口歌唱的傳統,所做的努力。

新加入的詩歌裡,有些詩歌的伴奏變得極簡,或是標明最好以無伴奏的方式來進行。台灣原住民的詩歌、希臘、俄羅斯正統教會的祈禱詩、印度

同作者相關文章:
榛果裡的聖誕樹 (第 176 期)
Hō͘台灣刺傷的少年人 (第 170 期)
沒有人能奪去的喜樂──談禮拜 (第 161 期)
台灣基督教史血淚斑斑的一頁––淺介曾慶豹《約瑟和他的兄弟們》 (第 159 期)
「找到」的喜樂——關於少年潘霍華 (第 157 期)
替台灣教會打開世界之窗的郭大衛牧師 (第 154 期)
搖撼帝國根基 (第 151 期)
人在幼年時負軛原是好的──青年信仰精神與考驗 (第 147 期)
跨越自己的界限 (第 141 期)
病痛與新生命 (第 140 期)
盡我一生持守這信 (第 138 期)
禮拜的戲劇性時刻 (第 137 期)
懷念並頌讚安慕理牧師 (第 137 期)
前導、臨在與充滿——在路加福音裡尋訪聖靈論 (第 133 期)
春天t?巴黎看見白象 (第 131 期)
颱風、地震毀不掉的信仰——黃俟命牧師 (第 126 期)
懷念聖日的敬虔 (第 124 期)
唱出時代之聲 (第 123 期)
南神校園之美 (第 123 期)
軍事獨裁下的農民讀經運動 (第 122 期)
當無辜者的血滲透土地時——由暴行所殃及之團體思考死刑存廢議題 (第 119 期)
新女性與新大地──露瑟(Rosemary Radford Ruether)的神學追尋之路 (第 118 期)
蘋果香的聖誕節 (第 115 期)
分開混沌e創造主 (第 114 期)
異夢中的土地—— 一位猶太老人與一位台灣老人的土地智慧 (第 111 期)
滾滾濁世中清醒之心——站在今日台灣讀潘霍華 (第 100 期)
在一個新時代耕耘台灣文學——一個創作者的看法 (第 98 期)
為何大學與基督教越走越遠? (第 92 期)
伊甸在何方? (第 89 期)
達文西密碼陰謀論 (第 88 期)
一個年輕教會的老堅持 (第 86 期)
三人同行 (第 83 期)
台灣獨立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基本教義嗎? (第 75 期)
把聖經當小說讀? (第 62 期)
以歷史觀點看對「異端」的不容忍 (第 60 期)
致女兒s (第 35 期)

 

讓你接近並學習新聖詩的網頁:

1. http://new.gbgm-umc.org/resources/globalpraise/衛理公會全球宣教網,有學習聖詩的音檔。

2. http://www.globalchurchmusic.org駱維道牧師的網頁,收集普世聖詩資料、論文、各地民族樂器大觀、其他網站聯結等。

3. http://www.sekiong.net 林皙陽牧師的個人網站,有豐富的聖詩與聖樂資料。

4. http://globalworshipmusic.blogspot.com/一個日本的教會音樂部落格,收集各地的聖詩集的線上資料,相關出版品的連結等,也有一些音檔可以點聽。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23 期 吟聖詩 最有fu (8-12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23期  2011年  4月 吟聖詩 最有fu 123
本期主題:吟聖詩 最有fu
發行日期:2011/4/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吟聖詩 最有fu
唱我所信
唱出時代之聲
新版《聖詩》推出之後
神學生看新版聖詩
經驗談:從舊聖詩到新聖詩
以聖詩來靈修
聖詩將平安穿透我心靈
夏日音符
唱聖詩最有fu的時候
玉神之美
熔歷史、人文、生態於一爐的台神校園
南神校園之美
離開長青團契之後
許多「第一」的周再賜
司提反為何被處死?初代教會一樁死刑事件分析
完全走調的校園霸凌
開始反霸凌?那麼我們還得要反思哪些事?
Kap 盲朋友唱聖詩
讀經筆記4 「按手」是讀作“ho??-chhiu” a 是“an-chhiu”?
「拼」神研
給四十歲神研班的一封信
第48屆大專聖經神學研究班的收穫
神研班的潛在危機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