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99期 第四權之死──台灣新聞現象反思 |
|
|
編者的話 |
誰能力挽媒體狂瀾? |
|
關鍵字: |
|
◎ 作者 /吳思鋒
()
|
作者/林淑芬
()
|
|
從無冕王到公害製造者,台灣媒體已經病入膏肓了!打開電視機、翻開報紙,不是台灣首富的擇偶條件,就是四大天王如何明爭暗鬥,要不就是藝人詐賭、行賄法官,意外被查出大麻…,試問這些新聞對台灣邁向公民社會有何助益? 2006年法國「無疆界記者組織」的全球新聞自由指數評比,台灣位居亞洲國家第一名,排名甚至超過美國、日本;而另一項調查則顯示,台灣媒體被信賴程度竟是亞太地區最後一名,僅1﹪受訪民眾信賴媒體,造成自由度第一名,信賴度最後一名的荒謬現象。
什麼原因造成解嚴後的台灣媒體在自由的土壤中結不出美麗的果實?從反感、無奈,到無力,台灣人對這無可救藥的新聞亂象,除了繼續忍受、任其擺佈,除了批評、痛罵,除了搖頭嘆息,還能做些什麼?
「第四權」意指在「行政、立法、司法」外的第四種政治權力,它並無具體的憲法、法律,與規令,而是約定成俗,其所指正是媒體、公眾視聽。第四權作為制衡力量,在於防止上述三者的濫權與偏誤。依此定義,「第四權」在台灣當前的媒體文化中,可說是已經——死了。
過去台灣因為政治戒嚴,媒體為黨政軍喉舌,言論自由無從論起,然而,報禁解除、有線電視崛起,廣設頻道,台灣媒體獲得了形式化的自由,但一黨執政的政治力仍然箝制著媒體;政黨輪替後,媒體未如期待獲得更實質的自由意涵——轉化為公共論述的場域,相反地,政黨惡鬥加上高度自由市場機制,讓媒體成為台灣社會的「酷斯拉」﹙怪獸﹚,拼命炒作羶、色、腥新聞,頂著「言論自由」的光圈行媒體霸權之實。本期主題文稿林良哲〈誰的新聞、誰的真相—談台灣新聞圈生態〉、管中祥〈政黨輪替後的廣電政治學〉、李信仁〈「大話新聞」現象的若干觀察〉對台灣新聞媒體的結構生態有相當詳細的剖析。
對於已死的第四權,我們可以怎麼做使其復生?「閱聽人」是個關鍵,「閱聽人」是匿名的,對媒體高層來說,「閱聽人」意謂著收視率與廣告收入,當腥、色、羶新聞題材配合綜藝化的聲光效果,加上美女主播締造高收率時,我們如何說服媒體高層執守第四權的角色?徐瑞婷〈小蝦米的媒體戰爭〉、高有智〈誰來決定新聞晚餐?〉、陳順孝〈解讀新聞‧探索真相〉不約而同指向「閱聽人」——你與我——媒體素養教育的重要,不論是退報、關機的自我省視,或組織公民監督團體,抑或是提倡部落格、社區報等另類媒體,都在提昇閱聽者的媒體素養,讓閱聽者不再是受眾,而是詮釋的主體。陳良哲〈改看公民新聞如何?〉便可在此脈絡下了解。
啟動媒體改革,需要動能,張懋禎〈耶穌停、看、聽—淺談基督教媒體倫理〉從耶穌的釋放和賦權切入,指出閱聽者作為主體的活水泉源! 誰能力挽媒體狂瀾?答案已經呼之欲出。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誰能力挽媒體狂瀾? (第 99 期)
|
.誰能力挽媒體狂瀾? (第 99 期)
|
.誰能力挽媒體狂瀾? (第 99 期)
|
.《星光.心光》在黑暗中閃爍微光 (第 155 期)
|
.我愛表演,誰是主角?——從當代表演文化說起 (第 137 期)
|
.死刑存廢爭議面面觀 (第 119 期)
|
.我夢想著一個世界——從施密特牧師來台信息看人權 (第 117 期)
|
.請來!聖神——《新使者》歷年論及「聖靈」相關文獻 (第 113 期)
|
.信徒老實說:從權力結構看「信徒皆祭司」 (第 111 期)
|
.我們的未來,共同的責任 (第 110 期)
|
.經濟公義的神學省思 (第 110 期)
|
.難道,你不期待彩虹嗎?一一魏德聖與「海角七號」 (第 110 期)
|
.難道,你不期待彩虹嗎?一一魏德聖與「海角七號」 (第 110 期)
|
.面對少子化:一種生命的態度 (第 109 期)
|
.從不想孕到不孕——專訪何師竹 (第 109 期)
|
.在行動中體驗生命更新 (第 108 期)
|
.成為門徒!建構宣教典範 (第 107 期)
|
.哈姆雷特的抉擇 (第 106 期)
|
.「美麗新世界」抑或「新天新地」?—從莫特曼神學看生態危機 (第 106 期)
|
.另類教育——尋回生命的希望與轉化 (第 105 期)
|
.神學院是牧師職業訓練所嗎?——訪台神林鴻信院長 (第 105 期)
|
.在總舉選舉與公民投票之外——再思公民社會的公共性 (第 104 期)
|
.真宗教‧真合一‧真和平 (第 103 期)
|
.在他人身上發現天主——馬天賜神父的宗教交談之路 (第 103 期)
|
.掙脫「自由」的轄制!——我讀《活出十誡的真自由—通往自由人生的路標》 (第 102 期)
|
.讓音樂成為聖靈的工作! (第 102 期)
|
.讓青年遇見上帝 (第 101 期)
|
.參與,才能帶來改變! (第 100 期)
|
.反映時代精神的「新」使者——100期主題回顧與省思 (第 100 期)
|
.編‧讀交心談未來 (第 100 期)
|
.誰能力挽媒體狂瀾? (第 99 期)
|
.目錄s/ (第 99 期)
|
.困難的自由——道德危機下的信仰微聲 (第 88 期)
|
.基督徒=品質保證?——兼談教會人際關係之異化 (第 82 期)
|
.課本沒有教的事--建構台灣歷史的主體性 (第 80 期)
|
.回應〈別傻了,「婚前」不是問題!〉──不談性道德的性教育合宜嗎? (第 80 期)
|
.一顆簡單的心 (第 76 期)
|
.永遠跟人民站在一起 (第 75 期)
|
.286 vs. N86—從語言的顛覆看N世代文化 (第 74 期)
|
.以馨香之氣澄淨黑函迷霧—訪高俊明牧師 (第 72 期)
|
.綜論篇-特會風雲知多少? (第 71 期)
|
.我在台灣的日子—來自小蘭醫師的問候 (第 69 期)
|
.土豆落地要生根—本土化流變小史 (第 68 期)
|
.作孽囝仔變傳道─林孽小傳 (第 68 期)
|
.漢語神學心靈的激盪──劉小楓台神座談會記實 (第 40 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