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兒子以撒生的時候,亞伯拉罕年一百歲。撒拉說:「上帝使我喜笑,凡聽見的必與我一同喜笑」;又說:「誰能預先對亞伯拉罕說『撒拉要乳養嬰孩』呢?因為在他年老的時候,我給他生了一個兒子。」孩子漸長,就斷了奶。以撒斷奶的日子,亞伯拉罕設擺豐盛的筵席。當時,撒拉看見埃及人夏甲給亞伯拉罕所生的兒子戲笑,就對亞伯拉罕說:「你把這使女和她兒子趕出去!因為這使女的兒子不可與我的兒子以撒一同承受產業。」亞伯拉罕因他兒子的緣故很憂愁。上帝對亞伯拉罕說:「你不必為這童子和你的使女憂愁。凡撒拉對你說的話,你都該聽從;因為從以撒生的,才要稱為你的後裔。至於使女的兒子,我也必使他的後裔成立一國,因為他是你所生的。」亞伯拉罕清早起來,拿餅和一皮袋水,給了夏甲,搭在她的肩上,又把孩子交給她,打發她走。夏甲就走了,在別是巴的曠野走迷了路。皮袋的水用盡了,夏甲就把孩子撇在小樹底下,自己走開約有一箭之遠,相對而坐,說:「我不忍見孩子死」,就相對而坐,放聲大哭。上帝聽見童子的聲音;上帝的使者從天上呼叫夏甲說:「夏甲,你為何這樣呢?不要害怕,上帝已經聽見童子的聲音了。起來!把童子抱在懷中,我必使他的後裔成為大國。」上帝使夏甲的眼睛明亮,她就看見一口水井,便去將皮袋盛滿了水,給童子喝。上帝保佑童子,他就漸長,住在曠野,成了弓箭手。他住在巴蘭的曠野;他母親從埃及地給他娶了一個妻子。”
(創世記21:5-21)
這是有著嘻笑與淚水的故事。從原來設定的讀者角度來讀,想必有荒謬的感受吧!身為埃及奴隸的夏甲,為了這戶顯赫家族的傳承夢想而受到不當對待,經歷被冷落,最後因望族不再需要她的服務而被掃地出門,望族代表之一的喜笑撒拉,還沒準備好容忍奴隸所生的後代,奴隸只好被迫流浪沙漠。這情節是否與以色列人熟悉的一則故事互有共鳴?當然!這是出埃及記的逆轉,令人吃驚的是,一向被視為英雄的人物是加害者,而受害者則是位埃及人。
這位埃及婦女在女主人的命令下受到性虐待,之後,又受到孩子父親的遺棄被趕走。男主人家財萬貫,竟給一只皮袋水就打發她走,連隻羊、驢或隨從的保護都沒有。
黎巴嫩社會非常依賴女性家務勞工,女童或女性勞工經由地方仲介引進來到黎巴嫩,在各種宗教背景和社經地位的家庭中幫傭。據估計,黎巴嫩二十五萬的家務勞工須服務四十五萬的人口,受卡法拉制度的束縛,任憑仲介和受雇家庭的處置。卡法拉制度可以限制家務勞工的自由活動,完全聽令受僱家庭,許多的女性勞工遭受虐待、甚至性侵至 死,至少每周都有一例受虐致死的案件,令人咋舌。
然而,相關單位提及家務勞工,也是輕描淡寫。無論嫌犯的罪行為何,家務勞工的結局,總是在滿足了雇主家庭需求後,被放逐於「沙漠」。聖經說到夏甲呼喊並放聲大哭,好比呼應在黎巴嫩上千名家務勞工的哀哭。熟讀聖經的讀者傾向同情撒拉、亞伯拉罕與以撒,但上帝的敘事方式總是與受壓迫者站在同一邊,與需要「出埃及」的人同行,雖然人類遺棄夏甲,但上帝沒有。
上帝聽見夏甲的哭喊,就像上帝聽見以色列人在埃及為奴時的哭喊,上帝也聽見在衣索匹亞、孟加拉、斯里蘭卡、菲律賓和肯亞婦女的哭喊。今天,上帝要求教會要打開耳朵,回應這些婦女的哭喊聲,容許她們能得到滋潤乾渴的「生命活水」,藉此展開全新燦爛的人生。
祈禱文
上帝啊,無論的子民身處何處,總是垂聽他們哭聲,求幫助我們能像一樣聽見,並以超越種族和宗教籓籬的拯救回應子民的哭聲。阿們!
Rev. Dr. Rima Nasrallah於近東神學院教授實踐神學,同時也擔任貝魯特國家福音派教會的牧師。
|